?

“校園貸”現狀調查及問題研究

2019-04-18 07:44范克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校園貸風險防范

范克

【摘 要】大學生對“校園貸”的風險認識以及防范意識較為薄弱。分析貴州及河南兩地區的問卷的基礎上,通過對“校園貸”的社會現狀及法律風險評估,探究在校大學生消費能力低、信用基礎弱、貸款途徑少,風險意識薄弱等原因,為我國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基礎。

【關鍵詞】校園貸;風險防范;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卷入不良校園貸的背景與現狀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信貸群體,缺乏穩定的收入和還款能力,屬于借貸風險較大的群體。但是校園消費市場十分廣闊,在一部分大學生的消費需求不能通過正規途徑達到滿足的時候,或者利用大學生想要自行賺錢的心理等,不正規的網貸機構通過多種方式或者與多種不正規公司進行合作將大學生引入歧途。近幾年來,“校園貸”已經成為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社會現象,因“校園貸”而引發的惡性事件也屢屢見報,如裸貸、詐騙、暴力催債、高利貸等違法違規的現象嚴重侵犯了大學生的合法權益。2016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生鄭德幸利用多名同學的身份信息,通過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貸款,金額高達58.95萬元,最終因為無力償還跳樓自殺;6月,高利貸興業人員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向女大學生提供“裸貸”,將獲得的大學生裸照以及不雅視頻打包進行出售,甚至通過逼迫其還款等方式逼迫女大學生提供色情服務;8月,未成年人杭某沉陷“套路貸”,借款4萬余元最終卻利滾利需要償還90萬元,以至于不得不買房還債?!靶@貸”的犯罪形式變化多樣,犯罪手法越發隱蔽,社會危害日趨顯著引起的社會關注不斷擴大,卻又在大學生中屢禁不衰。毫無疑問,無序發展的“校園貸”不僅會助長大學生的不良消費習慣及觀念,同時也會影響大學生經濟市場的發展,甚至與犯罪相關聯。

(一)大學生卷入校園貸的現狀

《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出臺后,校園貸的市場亂象已經有所遏制相關的網貸公司、有校園貸業務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在相應的減少,有些甚至已經停止校園貸的業務。通過整理2016年4月至今的校園貸詐騙案件發現,校園貸的具有影響差、頻次高、傷害大、涉案廣、追責難的特點。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某些大學生消費欲望旺盛,消費水平遠遠超過一般能力的家庭所能負荷的狀態,在不愿意被親友得知的情況下,在無畏的虛榮心、好勝心的趨勢之下,為了填補自己高消費所造成的資金不足,主動或者被動的向低門檻的借款平臺借錢。當需要進行還款時,負債膨脹,學生不堪忍受龐大的還款壓力選擇逃避;另一方面,資本的逐利本質驅使不少企業、個人不法放貸,之后又進行暴力追債、違法催收或者進行人身威脅等非法方式進行追債。從案件發生的頻率來看,已經被曝光的校園貸詐騙案件頻發。從案件的范圍來看,與校園貸相關的案件已涉及全國多個省份。

(二)校園貸平臺的產生與發展

2009年,銀監會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應當綜合學生過往的信用記錄、收入情況和家庭支持力度給出是否發放信用卡以及多高的授信額度的判斷。由于大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因此信用卡大多退出大學生金融借貸市場。然而,大學生是具有相當大的市場以及資金使用需求的群體,在不能獲得正規銀行借款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其他途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校園貸應運而生。

校園貸是指各類借貸平臺向在校的學生發放貸款的業務,其性質屬于民間借貸的范疇。目前我國的校園貸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新興的網絡購物平臺,專為大學生提供分期購物的平臺,有的甚至還提供較低額度的取現業務;第二是新型的網絡借貸平臺—p2p,主要是為了大學生助學和創業提供資金借貸;第三,傳統的電子商務平臺;第四,銀行機構。銀行面向大學生提供的校園產品,如中國銀行的“中銀E貸·校園貸”等;第五是民間放貸機構和職業放貸人員等。

二、“校園貸”案件多發原因

校園貸慣常運用多種手段、借口、理由來誘騙大學生分期購物或者使用校園貸借款。在獲取大學生的信任后,校園貸通過誘惑大學生注冊相關的信息平臺的方式來獲取大學生的所在高校、身份信息、本人聯系方式、家庭詳細信息等個人隱私,并將其作為威脅大學生的重要手段,達成其不法目的。校園貸在大學生中屢禁不止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宣傳手段層出不窮,有利可圖不擇手段。校園貸一方面通過發放各種小廣告、銷售人員促銷、學生中發展下線的方式來宣傳自己,以達到擴大客源的目的;另一方面針對大學生熟悉電腦技術、網絡應用較為普及的現狀,通過網絡廣告、QQ群、微信群、等方式來進行宣傳;部分學生由于沒有相關的認知能力,在受到校園貸的威脅后還會成為校園貸的從犯。

(2)殺熟現象屢有發生,先騙取信任后再實施詐騙。大學生相對社會人士來說要單純很多,對周圍的人容易信任。通常對校園貸銷售人員打著所謂的“老鄉”、“同學”等旗號,極少會有防備心理。當被欺騙后,往往也沒有立刻報案的行動。

(3)投機心比較嚴重,盲目跟風。存在部分的大學生缺乏務實的精神,受到社會上的浮躁風氣的影響較大,面對“一夜暴富”的謊言盲目跟隨,不辨是非,不愿意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方式取得合法收入,妄想通過投機取巧的途徑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不考慮道德和法律。

(4)借款容易還款難,有的時候還會有暴力追債的事件發生?!暗烷T檻、免首付、低利息、免擔?!边@樣的虛假宣傳使得大學生對校園貸盲目信任并且深陷其中,不能及時還款時還經常會發生暴力追債而導致的人身傷亡事件。

(5)攀比心理嚴重,沉迷超前消費完全不計后果。大學生剛剛成年,在進入大學后,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消費水平的學生匯聚到一起。急于證明自己的自尊心、較大落差的嫉妒心等導致產生的惡性攀比,強烈的虛榮心滋生了不計后果的消費欲望。

三、“校園貸”涉及犯罪的主要罪名

由于校園市場具有龐大的客群基數以及巨大的增長空間,“校園貸”業務一開始便成為各家借貸平臺的主要爭奪陣地。但是隨著“校園貸”業務的快速擴展,相關的政策監管卻沒能及時跟進,導致借貸平臺良莠不齊,引發了大量“校園貸”犯罪?!靶@貸”犯罪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以“裸條”貸款逼迫大學生從事色情交易,涉嫌強迫賣淫罪和傳播淫穢物品罪;二是以免費培訓的方式誘導大學生進行貸款,涉嫌合同詐騙罪;三是通過“套路貸”以借款為名義來侵害學生及其家長財產的行為,涉嫌詐騙罪。

(一)涉嫌強迫賣淫罪與傳播淫穢物品罪

目前,一些借貸平臺為女大學生提供“裸條”貸款,其通過一系列的行為來逼迫女大學生,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大學生急需用錢而通過借貸平臺進行貸款,平臺出借人的要求時以借款人的裸照以及不雅視頻作為抵押物。也就是現在比較常說的裸貸。當大學生難以還款時,平臺出借人以公開裸照和不雅視頻為要挾,迫使女大學生從事性交易來償還債款,多數大學生因為不敢面對加入而不得不同意從事色情服務。平臺出借人以出售裸照或者不雅視頻來要挾女大學生以“性交易”的方式償還借款的行為,涉嫌強迫賣淫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8條第2款的規定,在“校園貸”的案件中,平臺出借人首先要求以裸照和不雅視頻作為抵押,其次用不雅視頻和裸照來進行威脅,最后迫使女大學生從事性交易的行為,完全符合強迫賣淫在的構成要件。此外,在女大學生不同意性交易時,將其不雅視頻以及裸照進行販賣的行為,也符合傳播淫穢物品罪的客觀構成要件。

(二)涉嫌合同詐騙罪

“培訓貸”是繼“裸條”貸款后新出現的一種“校園貸”。其犯罪手段更加隱蔽,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以及極力想要賺錢的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與誘惑力?!芭嘤栙J”通常是借貸平臺與第三方公司進行合作,由第三方公司宣稱免費就業技能培訓來吸引大學生,條件是大學生先向借貸平臺借款支付費用,再有第三方公司代替大學生向借貸平臺還款。表面上看,免費技能培訓是第三方公司為了獲得流動資金而向大學生支付的借款報酬,免費培訓費用可以視同于大學生的勞務費,整個過程中,大學生不會有任何損失。但是實質上,“培訓貸”的核心在于第三方公司必須按照協議約定向借貸平臺還款,如果第三方公司惡意終止其向借貸平臺的還款義務,那么作為借款人的大學生就不得不履行還款義務。據報道,山東財經大學學生李某與北京鳳凰精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個人成長投資協議》,約定李某先向制定借貸平臺借款1.98萬元,用于支付公司的培訓費用,再由公司代替李某分12期償還借款本息。但是鳳凰公司僅僅償還了一部分貸款后便終止還款,李某不得不自行償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4條規定,北京鳳凰精英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在償還了一部分貸款后便終止還款,誘騙李某繼續履行合同的行為,完全符合合同詐騙罪的主客觀構成要件要素。

(三)涉嫌詐騙罪

2018年以來,“套路貸”開始在校園蔓延開來,甚至在濟南等地區出現了?!疤住贝髮W生的團伙?!疤茁焚J”是以“借款”的名義非法占有大學生及其家人財產犯罪行為,其社會危害性更大于一般的“校園貸”。常見的模式是,首先以民間借貸為幌子,誘騙大學生簽訂虛高的借款合同,并且制造銀行流水痕跡。例如大學生借款3000,卻被要求簽5000的借款合同,并且在收到5000的銀行轉賬后,取出2000還給借款人,但是卻通過這樣的操作擁有了銀行5000的轉賬流水憑證。然后通過制造逾期的陷阱并且單方認定違約的方式提出巨額賠償金,在大學生無法償還時,再通過“轉單平賬”方式(實質是借新還舊)惡意壘高借款金額,最終通過暴力追債、虛假訴訟等方式以達到侵奪他人財產的目的。據報道,17歲的未成年人杭某,本想借5000元卻被誘借4萬元,甚至還簽訂了16萬元的借條。短短幾個月,16萬元借條通過利滾利的方式竟然變成90萬元。為了償還借款,杭某被誘騙從家中偷出房產證過戶給他人,最終損失金額達到150萬元。

四、對“校園貸”監管建議

校園貸的問題不是單純的一個方面的問題,是多方面的綜合原因所導致的問題,應當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解決。

(一)政府應當健全制度

2017年5月,教育部、銀監會等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一律暫?!靶@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為滿足大學生在消費、創業、培訓等方面的信貸資金和金融服務需求,國家允許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針對性的開發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向大學生提供定制化、規范化的金融服務,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在此基礎上,應當急需加強對大學生網貸行為的監測、預警和處理,加強工商、公安、銀監、金融機構等部門與學院的聯系機制,嚴厲打擊不良“校園貸”。建立健全“校園貸”監管機制,推動金融部門信息共享,對大學生建立統一的征信平臺,有正規的金融機構合理的設置借貸額度和利率,避免多頭借貸,保證風險可控。

(二)督促網絡借貸行業自律,自行規范化

可以由銀監會等監管機構進行推動,鼓勵支持一些行業協會進行監管,例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等自律組織發出自律倡導,同各個網絡借貸平臺制定行業規制,從而督促校園借貸市場規范化、健康化。例如第一,嚴格禁止校園貸進行誘導和虛假宣傳,在網站的顯目地方明確指出禁止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進行借貸;第二,將校園網絡借貸所有的費用(手續費、咨詢費、服務費、違約金等)以及收費方式都進行明示,并且必須是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合理范疇內;第三是明確風險提示,包括逾期后的法律責任、追債方式、逾期借款人可能會有的風險等;第四是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借貸門檻,并且對上限進行明示;并且超過一定額度后,必須有具有償還能力的第二還款人進行擔保;第五,鼓勵各種公益組織積極介入校園貸案件,幫助大學生進行維權等。

(三)高校應當主動作為、積極引導

高校是防范“校園貸”產生危害的主要陣地。這需要輔導員、學院工作部門、宣傳部門等主體共同努力。第一,學校應當落實監管責任,將責任層層落實,甚至可以將學生按班級進行分組,由班主任作為貸款管理人進行管理,與此同時建立專門的學校代理監管組織,一方面收集本校學生的信貸信息,另一方面有利用學校的資源為有需要的同學篩選出安全可靠的平臺;第二,輔導員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發揮聯絡好學院與學生的作用,了解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需求,關注學生消費情況,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必要時可以與家長進行反饋;第三,校園貸亂象發展至今,學生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高校應當通過多途徑的對學生加強教育,從根本上減少“校園貸”這種惡性案件的發生;第四,提高大學生的理性消費能力是防止“校園貸”最為關鍵的。大學生進行消費,大多時候是基于攀比心理、從眾心理、道德風險等,并不一定是將利益最大化,所以大學生極易沖動消費,通過多大學生進行金融知識的普及以及基本法律知識的普及,幫助其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從根本上杜絕“校園貸”案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法律出版社,2011.

[2]劉偉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的司法誤區與規范性解讀—基于職務侵占罪雙重法益的立場[J].政治與法律,2015(1).

[3]肖晶,朱冬.冒用他人名義申請校園貸犯罪行為的刑法規制[J].2019(2).

[4]袁翠清.女大學生校園‘裸貸法律權益保護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7(12).

[5]莊玉琳,張董強,紀程宇,張菲.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現狀調查[J].中國地質教育,2018(4).

[6]甘有成.大學生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研究[J].科教導刊,2015(7)9-11.

[7]吳盷霖.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的危害及解決對策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7(7).

[8]南京一大學生利用校園貸騙取180余萬 涉及數十同學[EB/OL].2016-12-20.http://news.163.com/16/1220/16/C8O9CJNM00014AEE.html

猜你喜歡
校園貸風險防范
用法律紅線整治不良“校園網貸”
從眾心理對大學生“校園貸”的影響淺析
銀行金融理財風險研究與對策
信用證軟條款的成因及風險防范措施探討
厘清“校園貸”潛在風險:大學生當心跌入人生陷阱
大二學生被“校園貸”奪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