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城市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

2019-04-18 07:44蘇峭玉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指標體系社區

蘇峭玉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社區治理指標體系也應隨之變化,其中不同層級的指標之間應有相互聯系的邏輯關系,并能根據社區實際情況與個性而進行動態調整。本文關注將互聯網、物聯網及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運用于社區治理,構建兼具科學性、可操作性及代表性的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推動社區技術治理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社區;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

社區是政府治理的神經末梢,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隨著經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社區治理也應隨之發生變化??梢栽O想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社區治理融合,形成現代化社區技術治理模式,將更好地適應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為衡量社區治理水平,必須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

一、社區技術治理的概念界定

廣義上的技術治理是現階段地方政府進行社區治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通過各種治理技術實現對城市社區的管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及通過社會組織提供服務也是技術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本文所定義的社區技術治理是指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以具象的系統數據平臺、互聯網應用及物聯網設備等形態融匯運用于社區治理過程中,并對社區治理的方式、內容、結果產生影響的現代化社區治理模式。

社區技術治理必須兼具實質與形式,技術設備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也需根據社會與社區發展實情而得到匹配和同步。[2]要對社區技術治理能力進行評估與考核,就需要構建相應的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

二、構建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是由若干個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具象指標構成的有機整體,其內部的指標之間相互關聯,統一于指標體系這一整體。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反映了社區技術治理能力特征、狀態和水平,對社區技術治理的成效、運作和評估有指引作用。[3]

(一)構建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要反映三方面的需要,即衡量社區治理能力的需要、社區現代化發展需要及社區治理標準化的需要。

1、衡量社區治理能力的需要

社區治理能力是在社區層面的多治理主體之間在互動過程中形成的整體合力,[3]是國家治理能力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基礎性體現,反映了國家治理體系的運作水平。為衡量社區治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必須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衡量社區治理能力必須從社區治理的各個層面入手,包括社區治理結構、社區治理內容、社區治理技術和社區治理績效。社區技術治理與傳統社區治理的主要區別也體現在社區治理技術方面。為此,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考慮到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科學技術與社區治理之間的嵌入關系及相應的責任制度。

2、社區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推動社會發展,社區治理也必將隨之走向現代化,并逐步取代傳統社區治理。構建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既為社區發展提供標準與方向,也對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出新的要求,是社區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3、社區治理標準化的需要

社區技術治理的發展必將經歷普及、規范與標準化的過程,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可為社區治理設定一個標準化的目標,為尚處于散亂及局部職能缺失的社區提供發展方向與建設標準,推動其更快更好的走向完善,規制其進入正軌。構建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是社區治理標準化的需要。

(二)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不僅需考慮到經濟、效率、質量、可操作、回應、公平、滿意等多維度的要求,還要考慮到社區差異性,在個性的基礎上總結出共性的原則。指標體系在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來自各方利益關聯主體或顯或隱的各種形式的反饋,應對反饋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并根據其需求對指標體系進行修訂和完善。

1、科學性

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應全面并盡可能精確地體現社區的內涵,兼顧經濟、效率與質量,以科學的指標體系為社區治理提供科學的發展思路。

2、可操作性

指標體系的設計是為了社區更好地發展,應能切實操作并改進,決不能脫離實際。

3、代表性

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要能客觀體現社區治理應有的共性內容,使其具有代表性。

總體而言,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應注重科學性、可操作性及代表性。不同層級的指標之間應具有相互聯系的邏輯關系,要能根據社區實際情況與個性需要而進行動態調整與嵌套。

(三)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具體構建

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可分為四個一級指標:社區治理結構、社區治理內容、社區治理技術、社區治理績效。

1、社區治理結構

社區治理結構是社區治理的骨架,社區治理必然包含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第三方社會組織及社區物業等五個主體。

社區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利益,對社區工作起到核心統領與指示的作用。社區黨組織的核心領導能力、組織建設能力與統籌協調能力都是衡量社區黨組織治理能力的指標。

社區居委會是社區工作的實際實施主體,直接面對提供服務。因此,社區居委會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夠滿足居民實際需求,如何滿足以及滿足程度都是衡量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與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除此之外,社區居委會還具有承接上下,由虛落實的功能。是否具有足夠的組織動員能力,能否及時對政策作出反饋,是否具備協調整合參與社區治理各主體的能力,都將是衡量社區居委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社區居民是社區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區存在的基礎。居民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參與方式、能夠從哪些層面參與、參與內容與實質影響力都將對社區的發展產生影響。居民參與程度高的社區具有較強的居民自治協商能力,能更好地滿足居民的需求,必然擁有更高的居民滿意度。反之,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程度低,則可能出現社區政策與實際需求脫節,居民歸屬感與凝聚力薄弱的情況。

第三方社會組織越來越多地參與社區治理是當前社區治理的一大趨勢,社會組織的類型、數量和規模是參與社區治理的基礎,社會組織的專業化程度是其為社區提供服務的基本要求。同時,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程度與實質影響力也將影響社區的發展與居民幸福感。

盡管多數社區采用物業外包的形式,但也有社區自營物業,將物業納入社區居委會管轄之內的情況。社區物業的服務水平由服務態度、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決定,物業服務水平也與居民社區生活的幸福感與滿意度有著直接的關聯。因此,社區物業也是社區治理的重要主體,也應將之納入指標體系之中。

2、社區治理內容

社區治理內容主要體現為社區治理制度與社區治理領域兩方面。社區治理制度是形成社區治理體系的基礎,包括社區的決策機制、會議機制、信息公開機制、信息溝通機制、居民參與機制、社區需求調查機制、績效評估機制七個基本制度。其中,社區的決策機制與會議機制受社區領導及方針的影響,由決策方式、決策內容、決策執行、決策參與者等要素組成;社區的會議機制也會側面體現社區治理能力,其是否均衡,成體系,有實效,有固定的舉行標準等都是其是否科學高效的重要標準。社區治理的各個機制相互配合,相互聯系,共同為社區的有效管理與服務完善形成制度保障。

社區治理領域涉及社區社會保障、社區養老、社區衛生、社區醫療、社區教育與社區文化等六大方面?;ヂ摼W、物聯網、大數據等科學技術可與此六大領域相結合,如社區通過物聯網設備“健康手環”可為社區老人的居家安全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成為社區智慧養老的組成部分;社區教育與社區文化都可通過互聯網線上社區進行。

3、社區治理技術

社區技術治理與傳統社區治理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社區治理技術上。因此,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考慮到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科學技術與社區治理之間的嵌入關系及相應的責任制度,明確角色職責分配,并協調各方權責利關系。

智慧數據平臺是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是社區技術治理的技術基礎。智慧數據平臺在社區信息系統層面起到監管與統合的作用,其構建、更新與維護都是衡量其運作水平的重要方面?;ヂ摼W應用的種類、功能、使用頻率、維護、安全保障、滿意度是衡量其在社區治理中所發揮作用及技術治理水平的指標。物聯網設備主要包含需求、開發、種類、功能、覆蓋范圍、使用主體、維護七大方面。

其中,對互聯網應用與物聯網設備的需求調查、結果匯總、應用與設備開發主體、資金投入主體、資金投入方式、應用及設備維護主體、維護方式、維護結果評估、應用及設備面向的對象等都需要相應的角色承擔相應的權責利,也就需要相應的制度規范。

4、社區治理績效

社區治理績效是社區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包括社區管理績效、社區公共服務績效和社區文化建設績效三種。其評價標準可分為社區居民滿意度測評及客觀數據測量兩方面??陀^測量即使用數量化的指標對社區治理的實際效益進行測量;社區居民滿意度測評則包含居民主觀意識,單純依靠兩方中的某一方都將可能造成測量結果的偏差。

社區管理績效需是社區治安狀況、社區犯罪率、社區就業率、社區居民間關系、社區居民自治水平、社區特殊群體安置情況等指標的綜合考量。社區治安情況主要考量社區的安保制度和設備,社區居民安全感和信任感。

社區公共服務績效應從社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種類、提供服務的模式、質量以及居民參與度四個方面考量。

社區文化建設績效主要體現為社區特色文化建設及社區居民的歸屬感與凝聚力。社區文化氛圍的營造直接影響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及對社區工作主體信任度。

基于以上社區治理結構、社區治理內容、社區治理技術和社區治理績效四個一級指標及其下屬的二級指標,本文對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做出如下構建(見表):

三、結論

構建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是推動社區治理向現代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的要求,直接決定著社區技術治理能力與社會治理績效。社區治理機制與治理領域的健全程度對社區各治理主體協同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共治作用的發揮起到深刻的影響?;ヂ摼W、物聯網及大數據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工具的高水平運用將直接推動社區技術治理能力的發展。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能夠提高社區治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程度。通過將抽象的概念由虛落實成為可操作的指標,從中發掘社區目前的不足之處,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并根據社區技術治理指標體系的實際應用情況做出改進,思考技術治理能否使社區變得更好,將推動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社區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黎熙元.社區技術治理的神話:政府項目管理與社工服務的困境[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6(03):33-39.

[2]沈費偉.技術能否實現治理——精準扶貧視域下技術治理熱的冷思考[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5):81-89.

[3]馬建珍,陳華,徐勇,黃博.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標體系研究——基于南京的調查[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6(06):80-87.

猜你喜歡
指標體系社區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淺談公路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城鎮排水系統量化指標體系研究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社區統戰與社區管理
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建立中‘3414
土地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