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的傳播實踐

2019-04-18 07:44彭博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綜藝節目融媒體

彭博

【摘 要】在電視綜藝節目林立的今天,一檔清流般的節目在網絡視頻客戶端橫空出世,那就是見字如面,《見字如面》是由實力文化、黑龍江衛視聯合出品,騰訊視頻網絡獨播、首播的一檔文化節目。以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由于節目采用了融媒體模式播出,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共鳴,收視群體涵蓋了各年齡段及階層。

【關鍵詞】融媒體;綜藝節目;傳播效率

一、融媒體播出決定節目品質的高度

節目組邀請了多名資深藝術家和當紅演員,于2016年12月29日在騰訊視頻播出,2016年12月31日在黑龍江衛視播出,由黑龍江衛視主持人翟毓紅主持。節目將持續推出近百封最切近中國歷史節點,以單曲、合集兩種格式創新推出?!兑娮秩缑妗泛霞婷恳患坏珪Y多位明星讀信,還會請出兩位重量級文化嘉賓開辟第二現場坐鎮交代書信背景、帶來信件內外的精彩故事。

《見字如面》袒露的正是流淌至今的那條中國人的精神脈絡。這些紙上的聲音、書信里的中國匯集起來,就是電視人的文化情懷?!兑娮秩缑妗芬呀浲耆c一線娛樂節目比肩,人人都在談論了?!兑娮秩缑妗分谱骱蛡鞑嵺`讓大家看到互聯網的世界同樣是寬廣而多元的,觀眾不都是喧囂浮躁的,好的傳播內容可以滿足受眾永不饜足的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的認知愿望。

這是一檔非常尊重演員的節目,它不以消費明星、制造話題為目的,而是在用明星的正面影響力,利用明星最擅長的本領,用最簡單的方式展示文化類節目應有的魅力。

二、融媒體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

《見字如面》通過“書信情懷”傳遞出一種“文化現象”,其巧妙之處在于“以小見大”。把普世情懷升級為文化,從書信入手去打開歷史,用細節動人。網臺融合相輔相成,極大促進了節目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實現了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可以說是媒體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和探索。

這檔節目播出后,被稱為“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沒錯,這就是書信的力量。

起初,這樣一檔從去年12月底在黑龍江衛視播出的節目,并未受到太多關注,可隨著王耀慶、張國立、歸亞蕾等明星所演繹的一封封書信在網上擴散開來,節目很快贏得好評,還被喜歡它的觀眾命以“清流綜藝”。特定文本攜帶的人文色彩與話題能量,使“見字如面”在充斥熒屏的綜藝節目中具備了相當的辨認度。但誰能保證它能在一個碎片與速食的流行文化背景下突圍出來?

“見字如面”成敗的核心在于每封信選得對不對,信的演繹是不是足夠精彩。一句話,相信書信本身的力量。

三、融媒體發展需要大膽創新

“見字如面”的想法并非原創,確切地說,是英國一檔“Letters Live”的明星讀信活動的火爆,給了關正文最初的信心。

選信的標準是什么?節目組最初的設想,一是它能打開歷史的某些場景和節點;二是在傳播意義上,能給公眾帶來意外。名人書信是首先考慮的對象,此外,那些能夠以親歷者身份提供補充豐富歷史細節的普通人的書信,也在選擇之列。

除了互聯網的泛搜,由30多位學者、書信藏家、傳記作者組成的顧問團,以及諸如中國家書博物館、中國人生活資料研究中心等公共資源機構,都成為節目中書信線索的重要來源。

這檔節目還有一個成功主題就是不變的人性:1925年,詩人徐志摩陷入與陸小曼的熱戀之中,其時陸小曼還未與少將王賡離婚,更要命的是,這位畢業于西點軍校的少將丈夫對她非常之好。也正因此,兩人的戀愛從一開始便陷入熱烈的糾葛之中?!靶÷?,讓你血液里的討命鬼來找著我吧,叫我眼看著你這樣生生地受罪,我什么意念都變成了灰了?!泵鎸π熘灸Φ臒崆?,陸小曼的回信同樣一往無前:“志摩,你是第一個能從一切的假言假笑中,看透了我的真心,認識了我的苦痛,叫我怎能不從此收起以往的假而給你一片真呢?我自從認識了你,我就有改變生活的決心。為你,我一定認真地做人了?!弊罱K,兩人終于擺脫束縛走到一起,妙的是,王賡最后成全兩人的愛情,并終生未再娶。

比起才子佳人的熱戀,1944年9月,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0師翻譯官曹越華寫給戀人王德懿的信,則是大時代里的戰地情歌。在發表一番往事追憶與戰地感想后,24歲的隨軍翻譯官在信末寫道:“親愛的,給我一個答復吧。您深情的目光輝映著我曾經蒼白的青春,我將回報你最傾心的微笑和任何風浪都無法剝落的溫柔。戰爭結束后,我將在黃土地上筑起一座小小的城堡,讓我倆相偎守著爐火,傾聽那杜鵑鳥清啼的聲音?!?/p>

“文明會改變,文化會進步,但人性不會改變?!痹S子東引用學者張灝的話說,比起那些滄桑歲月中的流變,他更為看重書信中所傳遞的不變。

情感的共鳴,歷史細節的打開,讓節目在播出后受到關注和討論?!斑@樣的讀信節目,如果早出10年可能就難說,在今天可能恰恰趕上了某種文化的自我修復進程,是那種感官型娛樂已無法滿足大眾文化需求的一種說明?!?/p>

四、融媒體傳播的根本在于人文情懷

某種程度上,真正動人的是書信背后的一個個故事,大江大海,亦不乏至情至性。經由一個個讀信明星的表演,而非朗誦,書信中的歷史片段再現。節目除了對代表一種文化秩序的書信文體的懷念,另一個不可偏廢的功能是打開缺位于教科書中的歷史盲點?!靶爬锩嬷v的很多事情,很多觀眾不知道,而且不知道的還不是唐代宋代的事情,而是當代的事情,這尤其教人耿耿于懷,不能原諒?!惫澞恐袕埡?、張騰岳演繹的“文革”結束后宋振庭與夏衍的往來書信格外感慨。大病之中的原吉林省委宣傳部長宋振庭,寫信為自己當年“文革”中的整人行為懺悔,夏衍則回信表示不必懺悔:“我們這一輩子人生活在一個大轉折的時代,兩千年的封建宗法觀念和近一百年來的駁雜的外來習俗,都在我們身上留下了很難洗刷的斑痕。上下求索,要做到一清二白,不犯一點錯誤是不可能的?!闭伺c被整,無疑都屬于一個時代的悲劇。有意味的是,夏衍還在這封回信中,戲仿明末清初流傳甚廣的《剃頭謠》寫下打油詩:“聞道人須整,而今盡整人。有人皆須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還是我人。請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痹趦煞鈺庞?988年被公開發表后,成為傳誦一時的會心之作。

相繼看了《見字如面》與《朗讀者》這兩個節目。起初覺得這兩個節目實在是相似,但是現在發現了差異。見字如面是八位演員用聲音演技來演繹這從史至今的一封封情誼飽滿的公開信或是私信。在演員讀信的時候,我有一種感覺,仿佛這些寫信的人物就呈現在我的面前,他們有一種確實可感的神奇性,他們的故事供我們了解回味思慮,更加耐人尋味。從電視節目的角度講,《見字如面》更能吸引眼球,打動人心,不愧于“綜藝清流”的稱號。

【參考文獻】

[1]《那檔豆瓣評分9.0“零差評”節目要出第二季了》,騰訊新聞2017-09-10

[2]用書信打開歷史:全屏首檔讀信節目《見字如面》在北京開機,網易新聞2016-12-27

[3]《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16-12-27]

[4]《見字如面》第1期 (騰訊視頻版/2016年)片尾字幕29分25秒-60分05秒

[5]《見字如面》第二期筆記.豆瓣2017-07-14

猜你喜歡
綜藝節目融媒體
主持人在當下綜藝節目中的角色功能轉變分析
電視綜藝節目與新媒體互動的創新
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內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新時期電視綜藝節目發展問題及未來趨勢
從鮑德里亞的后現代傳媒看綜藝節目的流行
探析韓國綜藝節目大勢下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