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教育”模式社區教育資源發展研究

2019-04-18 07:44原培潔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社區教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

原培潔

【摘 要】近些年來,“互聯網+教育”我們已經不再陌生,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不斷發展的影響之下,各個傳統互聯網平臺與教育已經深入融合,社區教育資源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發展。2015年國務院也曾發文,鼓勵教育與互聯網進行融合,而社區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更應當融入到互聯網時代之中。本文主要就“互聯網+教育”模式之中社區教育資源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社區教育;資源發展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社區教育也因此得到發展,在互聯網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社區教育已經與互聯網資源進行了一定的融合,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廣大社區群眾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內容和受教育的機會。但是,目前社區教育資源相比較于高校教育資源,兒童教育資源等依舊相對較為匱乏,網絡教育在社區教育之中也沒有能夠發揮最大的優勢作用。因此,互聯網+教育依舊需要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使得二者能夠深度融合,采用互聯網的先進思維和技術加強社區教育。

一、“互聯網+教育”社區教育資源發展的意義

(一)可利用碎片時間學習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都相對較快,脫離校園之后所能夠接受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內容都相對有限,大部分時間都被工作所占據。但是,隨著移動設備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人們可以利用手機就午休,坐公交等零散時間段進行網絡資源學習,可以反復學習并且持續學習。充分利用了人們的空閑時間,在“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影響之下,人們對于社區教育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全民學習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二)“互聯網+教育”傳播速度更快

社區教育如若依舊是傳統的面對面教育,點對點教育,那么其傳播方式以及傳播速度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影響較大?!盎ヂ摼W+教育”以網絡媒介為主要載體,傳播速度較快,參與人數較廣。在互聯網時代之下,人們能夠接受的社區教育更為廣泛,人們可通過微課,音頻,微博,微信,qq等工具進行學習。社區教育從傳統的面對面,點對點教育轉變為了線上教育,可以是直播教育也可以是錄制教育,教育的形式變得多樣化,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和老年人正在積極的參與到社區教育之中。

(三)“互聯網+教育”的網絡教育更具特色

“互聯網+教育”模式由于有大數據作為支撐,其發展更具備特色化,在以往的教育之中,由于缺少大數據作為理論支撐,學習內容以及課堂狀態一直沒有被教育者重視,課堂缺乏個性設計?,F在,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變得愈加頻繁。教師能夠通過高效的統計居民學習欲望以及學習需求進行簡單的教學判斷,這樣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居民的各種要求,其教育模式也更具特色。

二、“互聯網+教育”模式社區教育資源發展建議

(一)完善教育理念

“互聯網+教育”時代網絡教育讓各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不斷的走近社區居民,社區教育能否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完善互聯網社區教育理念,使得網絡社區教育的內涵以及功能更加豐富,能夠為社區居民帶來直接的利益和教育。筆者認為新時代的社區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幾點教學理念:

1.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教學理念

社區教育的本質是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社區居民對于教育平等以及終身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理念認知,要能夠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以居民接受為主,不能夠反客為主,主次顛倒,強迫社區居民被動教育。社區居民既是互聯網教育的受眾,又是促進互聯網教育的推動力量,各個社區教育平臺要能夠廣泛的吸收社區居民的意見,對于每個居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講解和答疑,這樣才能夠使得社區教育被人們所認可,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2.探索多元化教育方案

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模式特征就是教學范圍較為廣泛,教學內容相對較多,多元化的教育方案包括在線教育種類,現場培訓講座活動,集中在線課堂教育等等。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社區群眾的通知效率必然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居民也能夠有更多的途徑去學習自己所感興趣的科目。但是,并非所有的教育都是適合網絡化授課的,在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能夠從社區居民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于信息化和媒介素質較低的居民進行專項的教育培訓,這樣新舊結合的多元化教育方案才是適應當前社區教育需求的,才能讓越來越多的社區群眾受到更多的教育。

3.構建自主學習,教師引導的教學方式

社區教育的資源豐富需要依靠受眾的需求,受眾如果愿意學習,愿意投入,那么社區教學資源必然能夠得到一定的豐富和擴充,但是如若社區居民學習意識較低,沒有教師引導,那么社區教育資源的擴充是十分困難的,即使是能夠進行量的擴充,對于擴充內容的實際選擇也是十分盲目的,不利于互聯網教育資源的發展。因此,任何社區群體都需要有良師指導,通過教師的引導誘發社區居民自我學習,自我提升意識,這樣才能夠提升居民學習素養。另外,網絡資源的擴充應當由專業的技術指導配合教師,在受眾學習知識的同時開展與教師的互動,并且技術指導及時上傳材料,以形成及時指導,及時鞏固的目的。

(二)開設專屬社區教育APP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APP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筆者認為社區教育課開設專屬APP,國內所有社區可建設一個大型APP,涵蓋各類科目,每個小型社區可開設小型教育APP,促進教育交流和組織集體課堂,這樣能夠使得更多的用戶參與到社區教育活動之中。社區教育APP主要吸收客戶的教育意見,根據大數據統計出客戶所需要的教育資源,對這部分教育內容進行適當加強。

首先,在社區教育APP之中注重頁面UI設計,設計師可設計可調字體,以適應各個年齡階層的用戶。其次,課程界面應當涵蓋網絡社區教育的各個科目,種類需要豐富。將各個學科進行簡單分類,課程涵蓋社區居民關心的時事要聞、衛生健康、家庭生活等內容,注重參考資料與講解內容的切合,使得用戶感覺到十分直觀并且方便。

其次,筆者認為社區教育APP需要利用小視頻,圖片以及微課作為主要講解方式,文字講解為輔助作用,最好將大課縮減為小課或者是模塊課,這樣能夠方便學生進行碎片化的學習。在課程開發中應當設計信息反饋模塊,方便學習者及時反饋對課程內容的意見建議,并根據社區居民的需求適當的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客戶的不斷進步。

最后,筆者認為在社區APP之中需要設計答疑板塊或者是交流板塊,不僅僅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交流板塊,還可以設置學員之間的交流板塊。社區教育內部需要形成一種積極的教育觀念,無論是對于居民生活細節指導還是道德規范甚至是居民素質文化水平的提升,社區APP都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支持。

三、結束語

“互聯網+教育”資源的發展需要讓社區居民用戶感受到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夠獲得長遠的資源發展,因此,筆者認為社區教育需要針對于居民需要進行統計分析,制定適當的教育交流平臺如教育APP或者是教育網站等,實現教育開放性,交流性,便捷性以及層次性,滿足社區各類居民人群的需要,為網絡社區教學創造各類條件,讓網絡教育社區能夠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最終實現全民終身教育,實時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思孝.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現狀調查與實踐探索——以溫州為例[J].成人教育,2017(12).

[2]范華,李新華.基于“互聯網+”的社區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

[3]劉彥.“互聯網+”時代網絡社區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7(01).

猜你喜歡
社區教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論高等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合作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