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性護理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價值研究

2019-04-20 08:31王彩慧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9年29期
關鍵詞:連續性糖化血糖

王彩慧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護理部,廣東 深圳 518000)

糖尿病在臨床中是一種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由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導致,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1]。病發后患者可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臨床癥狀,且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低血糖反應、酮癥酸中毒、非酮癥高滲昏迷等并發癥,對其生活及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連續性護理能夠使患者受到連續性及調節性護理,可準確預防病情惡化,應用于糖尿病護理中則能夠協助醫師取得滿意血糖控制效果,促使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本院圍繞上述理論開展研究,現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6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綜合平衡法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63例。試驗組男36例,女27例,年齡54-76歲,平均(65.4±1.2)歲,病程1-6年,平均(3.2±0.4)年;參照組男37例,女26例,年齡55-76歲,平均(65.6±1.4)歲,病程1-6歲,平均(3.4±0.4)年;患者均明確本研究開展主題,自主配合研究及護理內容開展,研究方案擬定后送往醫院倫理委員會,經批準后實施。2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經x2/t檢驗得出P>0.05,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表明2組基線資料具有較好均衡性,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采用連續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連續性干預小組。由醫務人員自發成立連續性干預小組,選取一名具有優秀管理能力及組織能力的人員作為小組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對連續性護理模式核心理論進行學習,并充分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專業技能;(2)護理內容實施。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在其住院期間實施健康宣教,將糖尿病及治療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講解,提高患者對自身情況的了解;同時與其建立良好關系,深入了解其心理狀態,并作出對應評估,如患者自身存在負性心理,應及時結合其自身特點實施心理疏導,改善其負性心理;生活及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建立正確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糾正其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習慣及嗜好,如抽煙、喝酒等,飲食方面則應以清淡、富含營養、低糖、低脂肪等食物為主,禁止使用生冷、辛辣等食物,減少對胃腸道及肝臟造成的壓力;(3)連續性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進行評估,確保其血糖控制穩定后準許其出院,同時對患者開展出院指導,確保其充分了解日常預防的重要性;可通過電話、網絡及上門隨訪的方式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指導其學會自測血糖及自我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如出院后存在心理問題,則應指導其深呼吸或舒緩音樂等方式進行心理調節,從而提高臨床干預效果。

1.3 研究指標

觀察記錄患者護理中并發癥發生情況,并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自護能力評分對患者自我管理及自護能力進行評定,同時測定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后進行對比分析。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以自我管理行為量表作為判定標準,包括普通飲食、特殊飲食、血糖檢測、運動、藥物治療等項目,總分77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自護能力評分以自我護理能力測量量表為判定標準,分為4個維度,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等,總分172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在處理數據時采取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數據呈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取獨立配對t檢驗;計數數據呈百分比(%)表示,采取卡方x2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間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3.17%(2/63),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3.81%(15/63),其中試驗組低血糖反應1例、酮癥酸中毒1例、非酮癥高滲昏迷0例,參照組低血糖反應4例、酮癥酸中毒6例、非酮癥高滲昏迷5例,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要低,有統計學意義(x2=9.792,P=0.002)。

2.2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及自護能力評分對比

評分結果顯示,試驗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護能力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及自護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1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及自護能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自我管理能力評分 自護能力評分試驗組 63 62.24±1.52 135.33±1.42參照組 63 50.20±1.36 90.26±1.32 t 46.854 184.516 P 0.000 0.000

2.3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對比

測定結果顯示,試驗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要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對比( ±s,mmol/L)

表2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對比( ±s,mmol/L)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試驗組 63 6.12±1.22 9.20±0.19 5.23±0.33參照組 63 8.42±1.23 10.84±0.25 6.58±0.62 t 15.538 41.455 15.256 P 0.000 0.000 0.000

3 討 論

糖尿病是目前臨床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導致[3]。據臨床資料記載[4],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而未得到及時有效控制,便會導致其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等各組織的慢性損害,并出現功能性障礙,對其生活及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而且,由于糖尿病自身特性,目前臨床并無準確藥物來根治疾病,給予其降血糖藥物需要長時間堅持服用,故而對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確保其能夠堅持配合治療,并以健康正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協助病情控制,從而才能對其血糖水平進行控制,取得滿意治療效果[5]。

以往臨床針對糖尿病患者治療多輔以常規護理干預,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理狀態,但由于治療周期較長,且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導致臨床血糖控制效果降低[6]。因此,臨床有必要給予其更為合理有效的措施干預,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的同時,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連續性護理是臨床常規護理基礎之上的延伸,從治療期間到治療之后的病情穩定,全程對患者進行干預,并確保其能夠全程保持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狀態。在具體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基于治療周期長等特點,側重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護理能力,使其能夠在脫離醫院后仍舊保持較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確保治療與護理的持續性,從而增強治療及血糖控制效果[7]。本研究結果,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3.17%),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要低(23.81%),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護能力均處于較高水平,證實臨床采用連續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確?;颊呱顮顟B,促使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采用連續性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準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護理能力,并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風險,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連續性糖化血糖
細嚼慢咽,對減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餃子血糖就飆升,怎么辦?
居家監測血糖需要“4注意”
非連續性實用類文本閱讀解題技巧例談
小學中段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初探
絕經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冠狀動脈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
連續性
甜酒曲發酵制備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義
聯合療法治愈連續性肢端皮炎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