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屬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期望與現實落差分析

2019-04-22 09:43楊渝南劉杰
科教導刊 2019年4期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就業

楊渝南 劉杰

摘 要 以S大學為例,利用問卷調查的數據和實際就業數據的對比分析,研究了省屬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就業期望值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落差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在就業地域方面,一線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實際就業比例遠低于預期;二、在就業單位類型方面,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實際就業比例遠低于期望值;三、在起點月薪方面,實際起點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范圍內,比預期值明顯偏低。針對這些落差分析了原因,并從高校的角度,針對碩士生的就業觀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 就業 落差分析 省屬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80

The Gap Analysis between Master's Employment

Expectation and Real in Provincial University

——the Case of S University

YANG Yunan, LIU Jie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aking 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actual employment data, the ga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 and the re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are studied. The gap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in the area of employment, the share of real employment in first-tier cities and the developed east coast is much lower than expected; second, in the employment enterprise type, the actual employment ratio of state organ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is much lower than expected; third, in the starting salary, the actual starting salary is mainly within the range of 3000 to 5000 Yuan,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expected. The reasons for the gap are analyzed, and from the university perspective, som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that aim at the employment view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employment; gap analysis; Provincial University

隨著近年來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的就業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F在的用人單位不僅要看學歷,更要看學校背景,因此,相對于那些名牌部屬高校的碩士生,普通的省屬高校的碩士生面臨著更為巨大的就業壓力,成為“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群體。[1]相對于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多付出了3年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對工作自然有更高的期望和標準;[2]而社會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選擇也越來越趨于理性和務實,不再盲目地追求人才“高消費”,更注重人才的實踐經驗和綜合素質。[3]因此,省屬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在就業過程中,往往會面對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這種落差既影響了碩士研究生的初次就業率,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就業滿意度。以S大學為例,該校為湖北省省屬重點大學,199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碩士研究生規模約為4千多人。據相關數據統計①,該校2014年和2015年碩士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1.96%和89.47%均低于本科生的初次就業率92.76%和92.32%,2016年基本與本科生持平;在近三年的碩士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調查中,選擇滿意的人數均不超過50%。S大學的碩士生就業情況在省屬高校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關注和探討。本文以此為例,著重分析了省屬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期望值和實際就業情況之間的差異,探究差異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來獲取碩士研究生的就業期望值,實際就業數據來自《S大學2014-2016屆畢業研究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再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對比和分析。

1.1 調查問卷的設計

針對本次調查,查閱大量文獻后,設計了《關于S大學碩士研究生就業期望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碩士研究生的個人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專業、年級等),就業前景預估、所期望的就業地域、就業單位類型、起點月薪以及對學校就業工作的建議等。

1.2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于2016年9月-10月間進行,調查對象為S大學在校碩士研究生,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4份,有效率為94.7%。其中男生占56.4%,女生占43.6%;一年級16.3%,二年級36.6%,三年級47.1%,專業分布情況如表1。

2 研究結果分析

2.1 就業地域的落差

2.1.1 碩士研究生就業地域的期望值調查結果

本研究在問卷中設置了“您所期望的就業地點位于哪里?(該題可多選)”這一問題來了解碩士研究生對就業地域的期望。根據問卷結果分析(如圖1),研究生所期望的就業地點,排在前兩位的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占27.3%)和一線城市②(占22.1%),另有超過1/3的人選擇愿意回家鄉發展,只有18.0%的研究生畢業后愿意去中西部地區,僅有1.2%的人愿意深入農村和基層。

這樣的數據很明確地顯示了當代大學生普遍的擇業觀,大城市和發達地區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其次,大量的研究生選擇回家鄉發展,也說明了中國人受“落葉歸根”、“父母在不遠行”等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及對家鄉的人脈關系的考慮。另外,最缺乏人才的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對高層次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

2.1.2 近三年S大學實際就業地域分析

根據S大學2014-2016年的《畢業研究生就業年度報告》,對近三年來不同區域的就業比例進行了分析,如圖2,S大學的碩士生就業地域分布具有以下特點:

(1)一線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實際就業比例并不高。雖然調查問卷顯示,近一半的碩士研究生希望在一線城市或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就業,但事實上,近三年在該地區就業的人數均未超過25%,大大低于研究生們的預期。這是就業期望值與現實之間最顯著的落差之一。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人才競爭非常激烈,省屬高校的碩士畢業生面對的競爭對手往往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名牌高校、甚至是海外名校的畢業生,雖然學歷相同,但很多用人單位會以學校出身為主要標準來衡量和選拔人才,[1]因此,屬高校的碩士畢業生在競爭中沒有明顯優勢,要想找到滿意的工作難度較大。

(2)湖北省是最大就業基地,對周邊省份有一定輻射作用。從圖2中可以看到,湖北省所占的就業比例一直都是最高的,2015年甚至達到了60.5%,是S大學最大的就業基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S大學作為湖北省的省屬高校,其基本定位就是立足于服務地方,為地方培養人才,每年在湖北省發放的招生指標是最多的,招收的碩士研究生中有70%左右都來自湖北省內,為當地培養和輸送人才的作用顯著;另一方面,這也與近年來湖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有關,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湖北省以武漢為龍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為畢業生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

相關數據顯示,除湖北、廣東、北京、浙江等地以外,就業相對比較集中的省份還有鄰近湖北的四川、貴州、安徽、河南等地,可以看到省屬高校在就業上具有一定的輻射周邊的能力。

(3)近三年就業區域分布比例較為穩定。從圖2可知,近三年來,S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區域分布比例較為接近,各省份間的分布都沒有特別明顯的波動,總體就業情況較為穩定。

2.2 就業單位類型的落差

問卷結果顯示(如圖3),有51.7%的碩士生選擇了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作為自己的理想單位類型,這也是近年來“公務員熱”的直接反映;其次是國營企業,占30.8%,這兩種類型加起來就占到了82.5%。僅有8.7%的學生愿意去民營企業,選擇其他類(主要指自主創業或自由職業等靈活就業形式)的也不足10%??梢?,畢業生擇業的傾向性非常明顯,偏好體制內、福利好、低風險的穩定工作。但是,實際的就業情況與碩士生的期望還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現出以下規律:

(1)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就業比例遠低于期望值。由圖3可知,2014-2016年,能夠在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的畢業生分別占就業總人數的38.9%、37.2%和32.2%,與被調查碩士生的期望值51.7%相差較遠。

(2)國營企業的就業比例與期望值最接近。國營企業的就業比例較高,近幾年均為30%以上,并且實際就業比率與期望值比較接近,可見,對于省屬高校的碩士畢業生而言,國企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

(3)民營企業的實際就業比例比期望值高很多,解決了近1/4的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近三年民營企業的實際就業比例差不多是期望值的3倍,很多沒能進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國企的畢業生,最終只能選擇民企,當然也有不少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遇到了發展勢頭好、待遇優厚的民企而主動加入。無論是哪種情況,不可否認的是民企在碩士生就業的過程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

(4)三資企業和自主創業的比例都偏低。雖然在調查中愿意去三資企業工作的學生不少,但實際能夠在三資企業就職的畢業生卻很有限,許多跨國公司對應聘者的外語水平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而省屬高校的研究生在這方面缺乏優勢。另外,雖然近年來自主創業的觀念越來越被人接受,但從實際來看,勇于自主創業或從事自由職業的畢業生還是非常少,追求穩定和低風險仍是主流。

2.3 就業起點月薪的落差

碩士生就讀期間其家庭往往承受了較大的經濟壓力,因此,碩士生對起點月薪的期望值普遍較高。根據調查(見圖4),研究生所期望的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7000元這個范圍,比例達到了57.6%,有25.6%的碩士生希望自己的起薪可以達到7000元以上。

根據S大學2014-2016屆碩士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統計,碩士畢業生的實際起點月薪遠低于期望值,能達到5000-7000元的只有25%左右,能達到7000元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不到3%。實際起點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范圍內,約占50-60%。當然,這有一定的地域原因,因為省屬高校的碩士畢業生在本省就業的比例非常高,而湖北省相對于沿海地區及一線城市,其平均工資水平是偏低的。

總之,在起點月薪這個問題上,碩士畢業生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落差非常大,這種巨大的落差直接導致碩士生就業滿意度降低,內心挫敗感增加。

3 關于省屬高校碩士生就業觀的問題分析及對策討論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在就業地域、就業單位類型、起點月薪方面這三方面,S高校碩士生就業期望值與現實之間都存在明顯落差。這種落差的形成,反映的是就業市場中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反映出省屬高校碩士生在就業觀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一,自我認識不足,從眾心理明顯。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研究生在擇業時往往只考慮到了工作本身的相關屬性,如地點、穩定性、收入等,卻很少考慮自身的特質與工作的契合度,也就是說,在擇業這樣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中,他們只研究了工作本身,卻沒有清晰地認識自我。這種自我認識的不足,導致很多研究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適合什么樣的工作,他們往往會聽從家人和朋友的建議,選擇穩定或收入高的所謂“好工作”,有強烈的從眾心理,最終導致其在就業選擇上過于單一,形成惡性競爭。

第二,擇業標準過于功利,過于追求穩定,缺乏奮斗精神和遠大理想。在調查中,超過一半的碩士生在地域上選擇了一線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在單位類型上選擇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而真正特別需要人才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和民營企業卻很少有人主動選擇。部分研究生在擇業的時候一味地追求工作的穩定、安逸與高收入,較少考慮職業的社會價值和人的自我實現,擇業標準功利化,[4]表現出較為狹隘和片面的就業觀。

要減小就業期望值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提高初次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除了依靠國家政策調整,社會經濟發展這些宏觀層面外,在現階段,對高校而言,最有效的解決途徑就是給予碩士生理性的就業引導,改變他們過于狹隘的就業觀。

3.1 關于地域:立足本省,輻射周邊

作為省屬高校,要明確自身作為區域中心大學的定位,堅持服務地方的發展方針,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開展應用性研究和培養技術人才,[5]既可解決當地及鄰近區域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又可減少與名牌大學畢業生的直接惡性競爭。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要過分執著于一線城市,人才越是缺乏的地方其發展空間越是廣闊。

省屬高校的就業地域策略應是“立足本省,輻射周邊”,除了考慮本省的人才需求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對鄰近省份的輻射作用,以擴大就業范圍。以S大學為例,其就業地域的策略應考慮以“立足本省,輻射西南”為主,利用與西南地區相鄰的優勢,借助西南地區高速發展的勢頭,既可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又支持了當地的建設。

3.2 關于單位類型:適合自己,不盲目隨大流

每個人的特質不同,適合的工作類型也不同,對于工作而言,沒有最好,只有更適合。在高校的就業指導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認識自己,[6]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我適合什么工作?我真正喜歡什么工作?什么工作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既可避免無必要的惡性競爭,又可走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特別是在研究生的傳統就業領域,如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的研發部門、國家機構等人才需求日趨飽和的情況下,高校應有意識的引導碩士生到民營企業就業,讓他們了解民企的優勢和特點,打破“非體制內不就業”的觀念,既能增加研究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選擇,又能為民企補充急需的高層次人才。[7]同時,對碩士生到基層工作和自主創業進行正面宣傳和積極引導。

3.3 關于起薪:目光長遠,看發展潛力

找一個高收入的工作是人的正常追求,但是在研究生初次擇業時,只看到眼前的收入則過于短視了。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掌握市場動態,了解人才市場的行情,更理性的制定自己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把目光放長遠,不要太糾結于起薪,關鍵看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普遍來講,研究生的發展空間比本科生大,工資增長的速度也更快。

4 結語

通過調查研究,本文總結了省屬高校碩士生就業期望值和實際就業情況之間的差異,并著重在碩士生的就業觀方面進行了分析和對策討論,除此以外,要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核心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作為省屬高校的碩士生,從入校開始就應該意識到就業壓力,要有一定的危機意識,高文憑并不是獲得理想工作的絕對保障,碩士生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8]配合高校有針對性的培養方向,最終形成省屬高校碩士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通訊作者:劉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就業為導向的‘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研究”的終結性成果。(課題批準號:2015GB035)

注釋

① 數據來源于《S大學2014—2016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和《S大學2014—2016屆畢業研究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② 為了便于統計,根據相關資料及近年來各省的人均收入水平,本文中一線城市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5個城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指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山東五個省份。

參考文獻

[1] 張建,孫抱弘.“校歷主義”盛行下的研究生就業困境與出路[J].中國青年研究,2014(5):22-24.

[2] 陳洋.當前研究生就業困境與對策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增刊:27-28.

[3] 李春根,廖毅敏,李建華.從就業指導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2):28.

[4] 鄧偉.論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06(36):46-47.

[5] 李東航.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韓國高教結構調整及其啟示[J].高教探索,2014(3):71-76.

[6] 李濤,沈聰偉.加強研究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46-151.

[7] 李海波,梁巧靈.高校畢業研究生到中小民營企業就業問題研究[J].學術論壇,2014(7):177-180.

[8] 陳文權,許可.破解碩士研究生就業難的對策探討[J].云夢學刊,2017.38(1):88-92.

猜你喜歡
碩士研究生就業
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籃球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內容設置研究
高校碩士研究生對學校和導師水平能力的評價分析
淺議民辦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
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研究
基于MOOC的跨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模式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我國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現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