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貧困生心理困擾及援助對策研究

2019-04-22 09:42張丹丹楊青狄嬌
科教導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貧困生高校

張丹丹 楊青 狄嬌

摘 要 隨著國家“獎、助、貸、勤、補、減”學生資助政策的健全,貧困生上學得到保障,但目前國家及高校政策更注重的是物質資助,貧困生心理困擾問題卻鮮少關注。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文章通過對部分貧困生的心理困擾調查,闡述了高校貧困生中存在的自卑、敏感、抑郁、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并深層次地分析了產生這些心理困擾的原因,最后提出針對性的、科學的援助對策。

關鍵詞 高校 貧困生 心理困擾 援助對策

隨著高校生源在西部的擴招,高校貧困生的數量日益增多,雖然國家獎助學金、生源地貸款、高校獎學金、學費減免、勤工助學、生活困難補助等政策確保貧困生完成學業的物質資助,高校貧困生仍承受著經濟、學習、就業、環境等方面的壓力,嚴重影響高校貧困生的心理素質發展,導致高校貧困生產生自卑與自尊交錯、焦慮、內心消極、渴望關注的依賴心理。[1-2]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個人格健全、能獨立面對社會的學生,因此探究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困擾及援助對策具有重大價值,加強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誠信和感恩教育、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促進高校貧困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1 心理困擾問卷調查

2017-2018學年,南京林業大學22154名在校生中4229名貧困生獲得資助,文章從22個院系貧困生中按1:4進行抽樣調查,去除無效問卷,得到1000名貧困生的關于心理困擾問卷調查結果。有效問卷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分別占25%,男生占49.5%。問卷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由問卷調查及筆者作為資助專項輔導員與貧困生的訪談可知,貧困生困難的原因多為經濟來源少、收入低的家庭,部分家庭遭受重大變故而致貧,依憑國家資助、辦理助學貸款、參加校內勤工助學和校外兼職獲得學費及生活費以順利完成學業。其中92.7%的貧困生來自農村家庭,88.6%的貧困生家庭有多個子女。受家庭環境和生存環境的影響,82.6%的貧困生認為金錢很重要。經濟上的困難和壓力導致貧困生心理上的痛苦、掙扎與迷茫,有研究者認為,心理貧困是在物質貧困的前提下,由于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的不同而產生的如自卑、偏執、焦慮、孤僻、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障礙或精神空虛等現象,有的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3]綜合研究者和問卷調查結果可得出,貧困生的心理困擾主要表現為自卑、焦慮、妒忌、敏感、抑郁、依賴、人際關系緊張等一系列負面的情緒。

2 心理困擾的表現

2.1 消極的自卑感

大學里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家庭情況千差萬別,生活習慣也各不相同。貧困生大多是來自偏遠的農村地區,從小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受家庭經濟狀況的限制,生活比較拮據。而身邊家庭較富裕的同學沒有金錢之憂,可以隨意購買個人所需,面對同學間的差距,會產生自卑、社會不公平、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憤世情緒,進而演變為自卑、抱怨的心理。另一方面,從小接受的教育資源不均衡,貧困地區更注重應試教育,導致貧困生在綜合能力方面不如其他學生,而大學是一個除注重專業知識學習,更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場所,貧困生在特長表現方面明顯有所欠缺。即使想通過參加活動有意識的去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表現的卻差強人意,這加劇了自卑、消極情緒的延伸。

2.2 過分的焦慮

進入大學,貧困生對新的校園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大部分貧困生來自多個子女的偏遠地區家庭,家庭僅僅他一人走出來求學,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學生身上,面臨經濟、學習、環境、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又背負著比其他同學更重的來自父母的高期望,貧困生身上承受著多重壓力。內心出現對經濟的拮據、學習的力不從心、新環境改變的適應問題、就業的未知性方面的焦慮。尤其大一和大四學生表現的焦慮情況更為嚴重,通過調查發現大一的學生更害怕他人知道自己為貧困生家庭,大四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比較大的壓力。由于教育水平和文化的差異,貧困生學習能力不及城市里的學生,但總體上來說,貧困生比其他同學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只是即使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卻表現的不盡人意,由此出現緊張、焦慮心理。由于貧困生本身綜合能力較弱,又不善言詞,致使大四找工作時處于劣勢,比大二、大三的學生更易焦慮。

2.3 極強自尊心與依賴關注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 1943 年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將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由于家庭貧困,貧困生的自我保護和自尊心表現的更為強烈。他們害怕被差別對待,害怕他人因生活拮據而覺得自己小氣,害怕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此在生活和學習上表現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行為,強烈的自尊心驅使他們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和友好幫助。同時,他們又害怕別人忽視自己,希望他人的關注和主動接近,過分依賴國家資助,不愿參加校內勤工助學,漸漸失去上進心理、自強不息和感恩精神。

2.4 緊張的人際關系

貧困生渴望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但在現實中,總體上貧困生之間更易成為朋友關系,但與其他同學的關系較為緊張。這是由于貧困生的自卑、敏感、、多疑、自我認同感低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認為自己各方面能力都不及其他學生,會被其他學生看不起,對自我以及人際交往都缺乏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的學費來自助學貸款或親戚朋友的借款,有些貧困生家庭無法支持高額求學費用,課余時間需通過兼職掙取生活費,甚至有學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庭償還債務,導致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經營與同學間的關系。人際交往是人的一種內心需要,緊張的人際關系導致貧困生敏感、抑郁、妒忌心理的加劇,影響了貧困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 心理困擾的成因

3.1 社會環境的影響

首先,國家經濟在不斷發展,但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資源也比較欠缺,教育方式比較落后,貧困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延伸到了校園里,貧困生在經濟和能力方面都處于弱勢,這給貧困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其次,隨著國家的發展,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不斷健全,社會對貧困生的關注度提升,在政府及學校做資助工作時,要求必須透明化,南京林業大學也是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在確定貧困生前進行張榜公示,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心理壓力。最后,貧困生對未來充滿期待,他們及家庭一心希望通過學習出人頭地,但近年來,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以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盛行,社會現實及壓力打擊他們的自信而產生消極心理。

3.2 學校環境的影響

隨著國家資助政策的健全,高校對貧困生的物質資助足夠學生完成學業。就南京林業大學而言,除了國家獎助學金,還有建檔立卡學費減免、生活補貼、各類社會助學金,有很多學生兼得國家助學金和社會助學金或學費減免,可以說物質資助做的很到位。但忽視了對貧困生的環境適應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心理問題預防和求助教育、情緒調節與控制教育、應對挫折的教育,致使部分貧困生在面對學習、生活、就業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壓力下出現不利于心理健康發展的負面情緒。

3.3 家庭環境的影響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思想和性格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由于父母的知識水平、認知架構有限,能授予孩子的知識也有限。一般貧困生的父母都不太善言辭,他們愛自己的子女,但羞于表達,對他們來說努力掙錢養家糊口就是對家人的愛,子女難以感受和理解這種無言的愛,致使他們也漸漸形成封閉的心理,在大學校園里,他們表現得也不太擅長交際,與他人之間的交往常常較為被動。而且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學生身上,這無形中也給他們形成了壓力。另一方面,大多數貧困生相對比較懂事,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父母減輕負擔,他們主動放棄父母對求學生活費的補給,而選取利用課余時間做校內勤工助學和校外兼職的工作,這必然會占據學習和生活的時間,他們常常在學業與打工之間糾結與周旋,終因為耽誤了學業而煩惱,部分學生下定決心放棄打工念頭專心學習時,卻發現力不從心,這使他們感到煩惱、抑郁、憂愁。

3.4 自身因素的影響

首先,貧困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不少貧困生對自我的認識不足,自我定位不正確,自我價值感不強,這些直接成為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阻礙;其次,部分貧困生有敏感、多疑、自尊心強等特點,部分貧困生家庭貧困卻不愿意接受國家資助,他們極力掩藏家庭貧困事實,努力想與其他同學保持平等地位而不愿接受幫助,這使其內心掙扎、痛苦;第三,部分貧困生的生活態度消極,內心封閉,不愿意接觸其他同學,不愿接觸新的事物,大部分貧困生參加集體活動不積極。又對無法改變生活現狀而逐漸失去上進心理,甚至出現自怨自艾的心理。部分貧困生對他人的幫助缺乏感恩意識,覺得接受國家資助和他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價值觀上的缺失。

4 心理困擾的解決途徑

4.1 健全貧困生資助體系

家庭貧困是貧困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源頭,建立一套完整的貧困生資助體系是前提。在認定貧困生的過程中要做到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堅持“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則,讓真正有困難的學生獲得經濟上的資助,通過國家助學金或社會助學金減輕其經濟上的負擔。同時鼓勵獲得資助的學生參與校內勤工助學工作,讓學生通過有償勞動獲得報酬,一方面在勤工助學崗鍛煉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南京林業大學在校內開設了諸多勤工助學崗,如校園文明崗、報亭助學崗、一卡通中心助學崗,還有各類行政助學崗等,貧困生在這些勤工助學崗上能結交到朋友,而且也鍛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責任擔當等能力。但每個崗位招收的人數有限,常常出現學生主動想申請崗位卻申請不上的尷尬局面,今后應當進一步拓寬勤工助學渠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改善生活條件。[4-5]

4.2 正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是一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與完善的重要階段,部分貧困生自立自強,不斷追求上進,在校園里發光發熱,部分貧困生的三觀不夠成熟,無法正確認識貧困問題,產生封閉、偏執、敵對、妒忌、憤世的心理,沉溺于游戲、網絡,缺乏學習、生活的動力,甚至出現違法犯罪的行為。高校應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召開講座、團輔活動、一對一交流等引導學生正視貧困問題,幫助樹立感恩意識和自立自強的精神。在此過程中注重樹立典型,因為榜樣示范的作用不容小覷,英國作家羅阿謝姆說,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南京林業大學也有很多貧困有志的學生,可通過公眾號推送相關勵志事跡,可在校園里制造機會加強與低年級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發揮榜樣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4.3 加強貧困生能力的提升

貧困生的綜合能力在總體上有所欠缺,本身自己自卑、羞怯,又不及其他同學有才藝,致使貧困生在大學校園里能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少,這會惡性循環地影響到個人能力的提升。內心又承受著多重壓力,內外因素都制約了貧困生的發展路徑。高校應針對貧困生開展群體性的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貧困生的參與意識、團結意識和責任意識。高校及學院應成立貧困生為主體的自強社團,讓他們彼此成為朋友,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并在開展積極有意義的活動中鍛煉貧困生的能力,激發生活樂趣,可多組織志愿活動、團體拓展活動。其次,針對挫折應對、就業能力、人際交往方面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南京林業大學每年會為C級特困生提供就業培訓機會,但C級貧困生畢竟是少數,應擴大培訓人員范圍,拓寬培訓內容,讓有需要的貧困生都在培訓中受益,從而提升貧困生的能力。

4.4 注重人文關懷

貧困生的內心痛苦、掙扎,封閉自我又渴望被關注,內心自卑又持有極強的自尊心,引導貧困生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這需要學院領導、輔導員、班主任、家長、班級同學協力。首先,學院領導、輔導員及班主任應提高自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活動,學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方式,使工作更加科學有效;其次,除了加強課堂上的思想教育,也要加強生活中的言傳身教,給予貧困生真切的關愛,幫助去除迷茫,引導發展全面健康的人格,鼓勵同學們主動與貧困生交往,與其建立友誼,瓦解貧困生內心的設防線;最后,與貧困生家庭保持密切聯系與溝通,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及時與父母溝通學生在校情況,協力幫助學生樹立誠信意識、感恩意識,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總之,要想資助育人真正達到實效,心理脫貧問題不容忽視,這是一項復雜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共同努力,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困擾才是實現貧困生健全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周文華.基于“能力貧困理論”的高校貧困生資助策略[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4(1):39-42.

[2] 楊喆.淺談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及解決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07-108.

[3] 陳丹.高校貧困生心理貧困及對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

[4] 陳歡歡,龐進,彭程.高職高專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17(2):72-75.

[5] 謝銳瓊,李曉躍.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及幫扶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7):97-98.

猜你喜歡
貧困生高校
貧困生的隱私與尊嚴亦當細心呵護
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對策
大學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學金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大學用話費查“裝窮”貧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資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