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石窟回鶻公主供養像服飾圖案研究

2019-04-23 03:09
藝術設計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供養人隴西回鶻

崔 巖 楚 艷

引言

五代時期,中原地區朝代更迭,政權紛立,西北地區同樣是多個國家和政權并存,盤踞各方。佇立于敦煌地區的歸義軍政權一直與中原政權保持正朔關系,并依附于強大的遼朝,同時為了獲得相對穩定和強勢的發展空間,十分重視與周邊政權的聯絡交往,和親政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從西漢金山國開始,曹氏歸義軍先后與甘州回鶻、于闐國展開多代和親、互相嫁娶的政策,誠如P.3633V①《龍泉神劍歌》所唱:“結親只為圖長國,永霸龍沙截海鯨?!雹跉v史上的回鶻曾與唐朝世代和親,至五代時,“甘州回鶻數至,猶呼中國為舅,中國答以詔書亦呼為甥”③,所以甘州回鶻可汗亦以李為姓,望稱隴西。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迎娶的甘州回鶻④可汗之女李氏,亦稱回鶻公主。因為特殊的身份和在政治聯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敦煌石窟中她的供養像通常與曹議金供養像相對繪制,如與曹議金其他兩位夫人索氏和宋氏供養像并繪時,也通常繪于二者之前,其樣貌和服飾也多著墨表現。

一、回鶻公主歷史事跡鉤沉

回鶻公主⑤是甘州回鶻可汗⑥之女,后嫁與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為妻,自稱“秦國天公主隴西李氏”,也稱“回鶻公主”。曹議金與李氏所生的兩個女兒,一女回嫁甘州回鶻阿咄欲可汗為妻,一女嫁給于闐國王李圣天。曹議金的親戚——翟氏家族,又迎娶了甘州回鶻阿咄欲可汗與曹議金之女所生的女兒。在敦煌石窟供養人題記中,依據稱呼的習慣,亦將曹議金之女、外孫女稱為“天公主”。因為民族、出身和信仰的相似性,以上提到的諸位天公主以供養人身份出現在敦煌石窟壁畫中時,服飾搭配與圖案特征較為相似。本文以曹議金之妻回鶻公主隴西李氏為主要案例,進行論述和研究。

圖1: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鶻公主供養像

圖2: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鶻公主供養像之桃形冠紋樣

圖3:敦煌粟特女神圖

根據以上論述可知,回鶻公主隴西李氏開啟了歸義軍政權與回鶻國世代聯姻的政治局面。此外,她本人還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在曹氏歸義軍建立初期的修窟愿文或功德記中,留下了許多為回鶻公主隴西李氏祈愿的記載,如P.3781《河西節度使尚書修大窟功德記》在為大梁帝主、河西節度使尚書祈愿之后,寫道:“天公主寶朗,?!跛砂刂?;夫人閨顏,永貴琴瑟之美?!庇秩鏢.4245⑦《河西節度使司空曹元德造佛窟功德記》為莫高窟第100窟建造發愿文,寫道:“國母圣天公主親詣彌勒之前,闔宅娘子郎君,用增上愿?!盤.3269《河西節度使司徒佛會祈愿文》云:“國母天公主,延齡寵厚,萬年莫竭?!雹噙@些記載證明秦國天公主隴西李氏經常積極參與佛教法會活動以及敦煌石窟的開鑿和建設,所以在壁畫中留下了許多她的大型供養像。

另外,從P.4638《曹氏夫人宋氏邈真贊并序》中可知,秦國天公主隴西李氏還是曹議金夫人宋氏去世時囑托照顧遺孤曹元忠的人物。因此,在曹元德、曹元深兄弟執政時,尊稱她為“國母圣天公主”或“國母天公主”,地位尤其顯赫,對其服飾的描繪也特別精細。

二、回鶻公主供養像現狀綜述

回鶻公主隴西李氏供養像在敦煌壁畫中出現,主要有十二身,分別位于莫高窟第22、25、55、61、98、100、108、121、205、401、428窟和榆林窟第16窟中,全部與曹議金供養像相對出現?,F將各窟供養像現狀概況介紹如下。

莫高窟第22窟內回鶻公主隴西李氏供養像位于該窟東壁門南側供養人像列北向第一身,著回鶻裝,題記曰:“勑受秦國太夫人天公主是北方大□(迴)□(鶻)□(國)圣天……”⑨

莫高窟25甬道北壁供養人像列西向第一身為回鶻公主供養像,題記曰:“故北方……”⑩由此判斷此像為身后追繪,現僅殘存桃形冠。

莫高窟第55窟甬道北壁底層剝出宋初繪女供養人局部,據題記可知第一身為甘州回鶻公主,題記曰:“故北方大回鶻國圣天的子勑受秦國天公主隴西李氏一心……”?現殘存桃形冠。

莫高窟第61窟內回鶻公主供養像位于主室東壁門南側供養人像列北向第一身,題記曰:“故母北方大回鶻國圣天的子勑授秦國天公主隴西李……”?供養像中人物戴桃形冠,著褐色翻領窄袖大袍,捧香爐,足部殘損。

莫高窟第98窟中回鶻公主供養像位于東壁北側供養人像列南向第一身,題記曰:“勑受汧國公主是北方大回鶻國圣天可□(漢)……”?畫像中人物戴桃形冠,身著圓領窄袖紅色拖裾長袍,袍上花紋被破壞。

莫高窟第100窟的窟主為回鶻公主隴西李氏,甬道北壁供養人像列西向第一身為其供養像,題記曰“……郡……人汧……圣天可汗的子隴西李氏一心供養”?。人物供養像戴桃形冠,著褐色翻領窄袖長袍,較為模糊。除了供養像之外,此窟西、北、東壁下部繪回鶻公主出行圖,整體形式模仿156窟的宋國夫人出行圖,繪制的樂隊、儀仗、馬車等浩浩蕩蕩,場面隆重。行進隊伍中回鶻公主騎高頭大馬,頭戴帷帽,著圓領窄袖長袍。

莫高窟第108窟東壁門南下供養人像列北向第一身為回鶻公主供養像,題記已湮滅。人物戴桃形冠,著紅色翻領窄袖長袍,下半部分已殘損。

莫高窟第121窟甬道北壁供養人像列西向第一身為回鶻公主供養像,題記已湮滅。人物戴桃形冠,著褐色翻領窄袖長袍。

莫高窟第205窟甬道北壁供養人像列西向第一身為回鶻公主供養像,題記已湮滅。人物戴桃形冠,著褐色翻領窄袖長袍,下半部分殘損。

莫高窟第401窟甬道北壁供養人像列西向第一身為回鶻公主供養像,殘存題記曰:“勑受……”?人物戴桃形冠,著褐色翻領窄袖長袍。

圖4:敦煌莫高窟第205窟回鶻公主供養像之領緣袖緣(常沙娜臨?。?/p>

圖5: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鶻公主供養像之領緣與袖緣(常沙娜臨?。?/p>

圖6:敦煌莫高窟第108窟回鶻公主供養像

莫高窟第428窟甬道北壁供養人像列西向第一身為回鶻公主供養像,題記不存。人物戴桃形冠,著褐色翻領窄袖長袍。

榆林窟16窟甬道北壁下供養人像列東向第一身為回鶻公主供養像,題記曰:“北方大回鶻國圣天公主隴西李氏一心供養”?。人物戴桃形冠,著褐色翻領窄袖拖裾長袍。

三、回鶻公主供養像服飾圖案

1、頭冠與首飾圖案

回鶻公主供養像所繪頭冠,又稱桃形冠,另外在鬢上簪花鈿,左右各插一釵和步搖。人物頭發在裝扮時均以紅絹帶束起結在頭頂正上方,紅絹帶后垂至背部甚至腿部(圖1)?!缎挛宕贰酚涊d回鶻夫人“總發為髻,高五六寸,以紅絹囊之;即嫁,則加氈帽”?。像中人物頭頂立冠,常以葉片紋或花瓣紋為底座,頭冠主體外緣簡潔,形如尖桃。冠上的主體紋樣均為鳳紋,表現出典型的唐代鳳紋造型特征。其鳳首左向,叼銜瓔珞,身軀飽滿,昂首闊步,展雙翅,尾部后甩上翹,演變為卷云紋,并適合于桃形外緣(圖2)。根據姜伯勤和謝靜等學者對敦煌藏經洞出土的P.4518(24)白描畫《粟特女神圖》(圖3)等圖像的研究,推測回鶻桃形冠可能和祆教的流行有關?。但是這幅圖中粟特女神的桃形冠所飾紋樣一個為斜線格紋,一個為鱗片紋,不同于回鶻公主桃形冠上出現的鳳紋題材,這個現象可能體現出回鶻與唐朝及中原漢文化圈的密切聯系,使之將傳統的冠形與外來的紋樣進行了有機結合。

2、袍服圖案

壁畫中回鶻公主隴西李氏供養像均著翻領長袍。其閉合方式基本為右衽,如莫高窟第61窟、108窟之供養像,但是也有左衽,如榆林窟第16窟之供養像。長袍為大翻領,小袖、收口,在領子和袖口繪有相似的花鳥紋。領子和袖口色彩通常為淺于袍身的土黃地或藍地,紋樣為赭色,以墨線勾勒。從造型上看,紋樣主要為兩類,其一為鳳銜花枝(圖4),另一類為鶻銜花枝(圖5)。前者與桃形冠上的鳳紋一樣,顯示了漢族文化的影響,而后者則反映了回鶻特有的民族歷史和文化。

根據楊圣敏的研究,回鶻的前身回紇源于北狄,是中國最古老的幾個古代民族之一,在商周時期,被稱為“翟”或“狄”。這個稱呼除了與回鶻語言發音相近之外,還因為其圖騰崇拜為翟,也就是一種草原上輕捷善飛的獵鷹?有關。所以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合·骨咄祿·毗伽可汗遣使,奏請改回紇為回鶻,原因就是取回旋輕捷如鶻之意。所以,作為本民族崇拜的鳥類,與漢族自古崇拜的鳳鳥,同時出現在回鶻公主供養像的長袍上,顯示了漢和回鶻兩種民族文化的交融。

從敦煌石窟圖像來看,此類翻領長袍多為褐色,即《新唐書》記載的回鶻公主所服“絳通裾大襦”?。腰間以紅絹帶系結,系結多在中間,如莫高窟第61、108窟之供養像(圖6);有時系在人物右側胸前,如莫高窟第121窟;但是在榆林窟第16窟的秦國天公主隴西李氏供養像中,左右兩邊皆有垂下的系帶,只是因為沒有標明顏色,所以不太明顯。由于供養像的特殊屬性及姿態的著意安排,人物多雙手捧香爐或花盤供養,這些供養器遮擋了長袍前面的畫面,因此不易準確判斷翻領長袍真正的系結方式。

圖7:敦煌莫高窟第98窟回鶻公主供養像

圖8:回鶻公主供養像(張大千臨?。?/p>

回鶻公主供養像中所著翻領長袍外,常常在腰間搭配菱形裝飾,所繪紋樣與翻領、袖口相仿,均為花鳥紋。從莫高窟第61窟之供養像來看,此裝飾安置在腰的兩側,由紅色絹帶系結,樣式類似于腰袱,在莫高窟401窟的回鶻公主供養像中也明確繪出了系扎的蝴蝶結。在莫高窟第121窟的供養像中,此菱形安置在胸前的一塊,似乎作為翻領的延續,或者僅僅是胸前的裝飾。

與以上所述較為不同的是莫高窟第98窟回鶻公主供養像之袍(圖7),為紅色圓領拖裾長袍,其色彩與《舊唐書》中對回紇公主服“通裾大襦,皆茜色”?的記載一致,張大千先生曾以此為依據將回鶻公主供養像進行復原臨?。▓D8)。因遭涂抹毀壞,壁畫現狀中人物供養像之長袍有白色斑塊,已無法辨認具體紋樣。作者實地考察時觀察斑塊布局,推測原為四方連續的小團花紋,因貼有金箔,而招致毀壞。

3、內衣圖案

此外,回鶻公主供養像所著交領長袍內均穿著圓領內衣,所飾均為白地黑花或淺褐地紅花的五瓣小團花紋,連同其他幾位天公主供養像也不例外。有些畫像中團花花瓣的根部為鋸齒形,有的畫像進行了簡省,但是從總體表現來看,明顯顯示出雕版印花工藝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敦煌五代時期的回鶻女子均以此種紋樣的紡織品作為內衣面料,相信不是巧合,而是反映了一種既定的民族風俗和穿著習慣。

4、鞋子圖案

圖9:敦煌莫高窟121窟回鶻公主供養像之鞋子

圖10:繡線鞋

圖11:敦煌石窟回鶻公主供養像服飾藝術再現

莫高窟121窟甬道北回鶻公主供養像,保存狀況較好,可以清楚地看到交領長袍下露出的繡花鞋(圖9),為淺口尖頭平底,土紅色為地,上面裝飾著綠色的茶花紋和祥云紋。對比英國斯坦因在中國新疆高昌發現的繡線鞋(圖10),可以發現不少共同之處。這件文物亦為淺口尖頭平底鞋,鞋底為皮革,鞋面材質為羊毛、麻和絲,上有刺繡花紋。較為奇特的是,鞋面中間向內翹起一尖。無論是敦煌石窟中所反映的回鶻公主供養像之鞋,還是高昌回鶻之鞋,它的造型與漢族女子所穿高頭履完全不同,都是回鶻女子特有的服飾。

5、配飾圖案

回鶻公主供養像頸間佩戴著層層瓔珞,自內向外為墨綠相間小圓珠串、墨色小菱形珠串、垂幔式紅色珠串、橢圓形墨玉珠串。此外,與漢族女子不同的是,回鶻公主穿有耳洞,戴著雙環套疊、綴有寶珠的耳環。在漢代以后,耳飾在中原地區近于絕跡,?《舊唐書》中記載著中土之南的林邑國有“穿耳附珰”的風俗,將其視為異域風俗。五代時候,穿耳戴環之風又開始悄悄興起,后蜀歐陽烱《南鄉子》云:“耳墜金環穿瑟瑟”,可見回鶻等少數民族穿耳的習俗又開始逐漸影響中原地區的裝扮。

四、回鶻公主服飾藝術再現

基于以上研究,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團隊對敦煌石窟壁畫中所繪回鶻公主供養像服飾進行了藝術再現(圖11),分別在服裝結構解析、紋樣整理、面料織造、色彩染制、配飾加工、妝容復原等六個方面進行深入挖掘,探索從壁畫平面繪制到現實立體再現的接續和跨越,努力在現有條件下多方求證和適當解讀,以期達到源于壁畫、符合史實的目的,最終呈現出豐富而真實的藝術效果。

結論

通過以上對于敦煌石窟回鶻公主歷史事跡的考證,以及壁畫中所繪回鶻公主供養像現狀和榜題的整理可知,回鶻公主作為回鶻與歸義軍政權和親的關鍵人物,政治地位崇高,其供養像常與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相對出現,服飾描繪較為真實和細致。圖像顯示回鶻公主所著服飾圖案的造型和色彩均保留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特殊的宗教信仰,在紋樣方面則受到漢族審美文化的顯著影響,體現了古代絲綢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互動和融合。

注釋:

①此為法國國立圖書館所藏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的標號,統一以伯希和(Pelliot)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簡作P.,中文簡稱“伯”。由于有些卷號由多件寫本組成,故在編號后附有A、B、C、D……以便區分。下同。

②顏廷亮:《敦煌西漢金山國文學考述》,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9頁。

③[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七四》,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916頁。

④公元9世紀中葉,漠北回鶻汗國的一支遷入河西地區,與當地回鶻部落聯合建立了河西甘州回鶻政權。

⑤史載,甘州回鶻“其可汗常樓居,妻號天公主”,這一稱號在歸義軍、于闐等整個西北地區被廣泛使用。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七四》,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916頁。

⑥一說為英義可汗仁美,一說為天睦可汗。

⑦此為大英圖書館所藏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的標號,統一以斯坦因(Stein)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簡作S.,中文簡稱“斯”。由于有些卷號由多件寫本組成,故在編號后附有A、B、C、D……以便區分。下同。

⑧馮培紅:《敦煌的歸義軍時代》,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312-313頁。

⑨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9頁。

⑩同⑦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8頁。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21頁。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32頁。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49頁。

?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52頁。

?羅寄梅:《安西榆林窟的壁畫》,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劃委員會年報,臺北:精華印書館,1964年,第18頁。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七十四》,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916頁。

?姜伯勤:《中國祆教藝術史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第261-262頁。謝靜:《回鶻桃形冠探源》,《裝飾》,2009年第4期,第112-113頁。

?楊圣敏:《回鶻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5頁。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七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6129頁。

?[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212-5213頁。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七》,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271頁。

猜你喜歡
供養人隴西回鶻
莫高窟第428窟供養人畫像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甘肅隴西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及對策
隴西縣節水灌溉發展制約因素及對策
千佛崖805窟供養人造像的幾點思考
北石窟寺北朝供養人服飾調查與研究
一組館藏藏式銅佛造像研究初探
淺析回鶻與契丹的關系
形象的歷史
論唐與回鶻關系的歷史轉折
唐朝皇室祖籍問題辯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