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資訊

2019-04-23 03:09
藝術設計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中央美術學院巴洛克展品

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

時間:2018年12月28日至2019年3月28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兩墓規模宏大,隨葬品豪華奢侈,舉世罕見,共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余件,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滿城漢墓被評選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其發掘創造了數項考古學之最,為研究漢代冶煉、鑄造、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河北博物院共同舉辦,共展出151套724件文物。展覽以中山靖王劉勝的人生軌跡為敘事線索, 通過“盛世風貌”“王國往事”“長樂無極”“因山為藏”“發現靖王”五個單元再現了西漢盛世風貌,彰顯了滿城漢墓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成果。

展覽最受關注的展品當屬金縷玉衣,其也是河北博物院首次借展展出,難得一見。此次展覽展出的是劉勝的金縷玉衣,其與竇綰的金縷玉衣是我國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的保存完整的玉衣。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里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精品展

時間:2018年12月18日至2019年3月24日

地點:首都博物館

西里西亞是歷史上中歐的一個地區,戰爭頻繁,地緣政治復雜,而且自然資源豐富,讓西里西亞成為強權爭奪之地。但在17世紀中葉,最殘酷的“三十年戰爭”結束后,西里西亞終于迎來了“重生”,其社會穩定、經濟復蘇、宗教變革,巴洛克藝術興盛。而此次展覽就是為了展示西里西亞17世紀中葉后歷史文化的復興、社會生活的發展以及巴洛克藝術和獨特的手工藝的繁榮。

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是一座擁有70年歷史的博物館,擁有20多萬件藏品,主要囊括古代西里西亞和波蘭的藝術、工藝品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的藝術珍品。此次“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里西亞”正是該博物館館藏中的西里西亞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作。

展覽由中國首都博物館與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共同主辦,共計展出76件最具代表性的展品,這些展品皆是第一次在中國展出。展覽以時間為線索,共分為“精英階層的重構”“巴洛克藝術的興盛”“市民生活的重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的展品是17世紀后貴族與精英階層生活的寫照;第二單元聚焦于畫家米夏埃爾·威爾曼和雕塑家馬蒂亞斯·施坦因爾兩位藝術家,他們被視為西里西亞巴洛克藝術史上最杰出的人物;第三單元展現了西里西亞市民生活的重建和經濟的復蘇。

展覽既具有學術價值,又具有觀賞價值,能夠讓觀者詳實地了解西里西亞的藝術、歷史和文化。雖然展覽涵蓋的時間線較短,僅展示了西里西亞17世紀后半葉50多年的歷史,但其在整個歐洲歷史文脈中的地位卻不可小覷,它為觀者了解歐洲及其相關地區的藝術提供了詳實的參考。

先驅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代美術(1911~1949)

時間:2019年1月12日至3月3日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龍美術館聯合主辦。展覽榮獲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榮譽;是中央美術學院2018年百年校慶之后,央美邁向第二個百年的開年首展;是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自主策劃的2019年度大展。展覽以一個主展和三個專題研究的方式,重點展出從40余家公私機構及個人借展來的40余位留法藝術家200余件作品,其中部分展品是首次公開露面。

留學(包括游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興起的中國歷史、尤其是文化史中最富時代特征的現象之一。一批老一輩的藝術家選擇去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他們大多接受了西方學院派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寫實主義美術的教育,接觸到20世紀西方興起的現代主義藝術,將傳統書畫體系之外的油畫(西畫、西洋畫)、雕塑、素描、色粉、水彩等新的美術類別,新的美術觀念,甚至與之相關的新的生活方式帶回了中國,從而影響了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的發展。這批留法藝術家為探尋中國現代藝術求索之路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國美術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先驅者、奠基者、開拓者。

展覽是對于20世紀中國早期留學現象的學術研究展。展覽基于探尋“留法”這個特有的藝術現象背后發展的內在邏輯,旨在通過對相關藝術史的梳理和研究,掀起對20世紀早期中國美術研究的新熱潮,以探索新藝術史書寫的可能性。

猜你喜歡
中央美術學院巴洛克展品
2022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展品展示第2輯
展品被盜了
戲劇性十足的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的先驅
《暗調巴洛克之二》
氣象科普展品創新設計的思考
國寶展品被盜案
小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魅力
張青簡介
寇月朋作品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