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伴互助在高三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證探究

2019-04-25 00:09朱文娟
關鍵詞:同伴互助教學困境實踐應用

朱文娟

【摘要】? 英語聽說考試對學生在語言交際情景中應用言語知識與技能的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而對傳統的缺乏言語交際實踐與體驗的復習課教學帶來極大的挑戰。英語聽說教學在諸多因素干擾下陷入雞肋困境,其突破點與能力生成點在于同伴互助式自主學習模式的建構,同伴互助在聽說教學訓練中有較高的實踐與應用價值。

【關鍵詞】? 英語聽說考試 能力要求 教學困境 同伴互助 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099-02

一、高考英語聽說考試的能力要求與挑戰

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學目標作了明確闡述: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即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鑒此,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將英語口語考試納入高考,這種“人機對話”型考試的指導思想是遵循選拔性考試的規律和要求,貫徹普通高中新課程理念,反映英語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考查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知識的能力。著重考查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聽力角度,要求考生能聽懂所熟悉話題的簡短獨白和對話,旨在考查其“理解主旨和要義”、“獲取具體的、事實性信息”、“對所聽內容作出推斷”“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等能力。

口語角度,要求考生能根據題示進行口頭表達,旨在考查其“詢問或傳遞事實性信息,表達意思和想法”、“做到語音、語調自然”、“做到語言運用得體”、“使用有效的交際策略”等能力。

聽說考試對學生在語言交際情景中應用言語知識與技能的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而對傳統的缺乏言語交際實踐與體驗的復習課教學帶來極大的挑戰。

二、高考英語聽說考試教學的困擾與出路

由于聽說考試15分的分值僅占英語高考總分的10%,加之高中英語必修一到選修八的教學內容基本上要在高一高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相當繁重,課堂教學時間十分有限,實際教學中這種“人機對話”的口語教學就變成了一塊雞肋。絕大部分學校在高一、高二的英語教學中除了利用每周2—3個早讀進行課文跟讀外,基本上沒有專項的英語聽說訓練,更甭提形成系統的訓練方法和教學課程。只是在進入高三后通過一個學期的大強度聽力突擊訓練,以短期的機械性強化訓練來應對每年3月份進行的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其實際效果并不明顯。

2017年8月我接手高三14班的教學,同樣面臨英語聽說口語教學的困擾。當時班級聽說檢測均分是10分,距離聽說高考只有半年的時間,高三整體復習任務很重,占用太多課時進行超強度訓練已不現實。那么英語聽說訓練的突破點和能力出口在哪里呢?

個人認為,課內向課外延伸,充分調動學生合作探究、自主體驗的積極性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同伴互助學習模式是一條有效的實踐路徑。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而習慣是在實踐體驗中習得穩定經驗。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認為,“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就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里,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彼麄兌紡牟煌瑐让鎻娬{了學習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讓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自主體驗、自我建構。

在當前高考備考中,各?;静捎么蟾呷茝土暷J?,任務繁重,課時緊張,因此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實踐活動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的學習與訓練其操作性、體驗性特征尤為突出。但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學習很難有效持久,那么基于群體同伴的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應運而生。但是這一模式目前在一線教學中僅僅限于課堂臨時組合或為公開課添彩,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還沒有實踐性的應用;其次,這種合作學習較多是以座位相近原則分組,沒有整體性考慮學生個性氣質、知識基礎與能力水平的差異,小組成員間的互動性與互補性較差。

針對這個現狀,筆者嘗試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同伴互助模式下高三聽說考試復習策略研究。在研究視角上,我們關注的是學生,鮮明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結成主動探究、互助互學的共同體。在實施方式上,我們以“自主編組”、“協調互補”為原則,形成以互幫互學效能為重要指標的運行與評價機制,全程激活學生自主發展的內在自由感與主動性。在實踐層次上,我們針對同伴互助學習的特性分成課堂共生操作性實踐和課外組群體驗性實踐,兩個層面緊密關聯,形成互相滲透互相支持的實踐系統。

三、聽說教學中同伴互助學習的實踐與應用

下面我針對聽說考試的三項內容具體談談同伴互助學習的實踐操作與運用。

(一)Part A Reading Aloud(模仿朗讀)

本題要求考生觀看一段1分鐘左右的配有字幕的視頻短片,文本長度約100個詞,然后有1分鐘時間閱讀視頻內容的文字稿,接著對照文字稿聽一遍錄音,最后考生對照視頻片段的字幕進行模仿朗讀。該部分主要考查考生朗讀基本功,包括語音、語調、語速等要素,要求語言表達清晰、流暢、響亮,語速要盡可能做到與視頻片段保持一致。

高三課堂再來全面學習語音知識已不現實,如何應對?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先做了學情調研,歸納分析學生在語音知識上的短板,匯總他們在語音學習上希望得到的幫助;針對查擺出的問題,以課堂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就解決方案提出各自建議。然后以學情為起點,以模仿朗讀能力達成為目標,以同伴互助小組為平臺,我跟學生一起進行了該模塊學習活動設計。

利用2課時將學生存在的語音短板按發音規則、單詞重音、句子重音、單詞的連讀、意群的停頓與節奏、句子的語調等做了系統性分類梳理。再利用每個早讀20分鐘的時間師生一起示范發音,鞏固效果。同時,布置學生課外活動,按自愿原則結合朗誦能力差異對全班進行分組,每周安排四個代表做課前4分鐘配音展示,展示者課下選擇紀錄片或者經典電影,截取2分鐘的內容,消除原音,在全班同學面前現場配音表演。同學們對這種鮮活的語言環境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小組合作訓練,分工協作,同伴互助,充分準備。每一次配音展示結束,臺下的同學和老師及時點評指導,讓該小組課下進一步完善,并在組內進行人人演示活動。通過這個形式既增加了同學們的英語輸入量,又鍛煉了大家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同伴間互助合作意識及自我展示的自信與膽識。

2個月后,小組合作配音展示活動全部完成,在此基礎上,我挑選出partA訓練中表現突出和進步較快的幾位同學,進行經驗分享,同時以他們為組長,對班級該模塊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實行再分組互助幫教,建議對基礎太弱的同學實行一對一組合,各小組制定每日執行計劃表,以4周為限,完成預定的同伴互助學習內容。

(二)Part B Role Play(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包含多個環節與任務:第一個環節是觀看情景介紹(中文文本)及一段短視頻對話,對話只播放一遍。對話文本長度一般為120個詞左右,含4—6個話輪,考生須了解情景和角色,并記錄關鍵信息,為接下來的環節做準備。第二個環節是由計算機依次呈現中文提示,要求考生根據提示向計算機提出三個問題,一般包括一個一般疑問句問題和兩個Wh-類問題。計算機將分別回答考生提出的三個問題,每個回答播放兩遍。之后計算機向考生提出五個問題,考生必須根據自己所聽的內容(包括視頻片段和計算機的回答兩部分)回答問題,即“五答”。

針對“三問”環節,我匯編近5年聽說考試的三問內容并印發給學生,要求先在同伴互助小組內展開充分的討論與總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分享。我們驚奇的發現,學生腦洞大開,總結了不少言語規律,補充了很多有趣的方法,比如中文要求有“嗎”就用一般疑問句,對應的疑問句格式是“be/情態動詞/助動詞+主語+謂語”等等,不足之處,我適時進行了點撥與補充。在理性認知基礎上,再不斷強化他們的實操練習。利用早讀時間,在組內進行一對一同伴練習,一人說中文,另一人提問,反復交換對練。而“五答”環節,關鍵看考生對信息的篩選、記錄與輸入能力。剛開始我跟學生一起聽,并在黑板上從筆記的謀篇布局,符號代替單詞和關鍵信息(5w1h)等方面示范我對信息的篩選和對要點的記錄,反復幾次之后,要求學生上臺示范,并作出小結和點評。

訓練中,結合模擬上機測試,我安排了幾個表現突出的同學分別在各自小組內做初步分享交流,所在小組要對他們的交流內容做深入討論和完善,再由他們代表小組在全班分享,他們的分享細致、全面,甚至分析了答案分布的特點,問題和回答的間隔時間,從方法到細節給了全班同學極好的示范。

訓練后期,我們利用活動課組織了角色扮演小組賽,結合時事或主題項目中的24個話題自選話題,自選形式,以小組晉級的方式,評選出最佳小組。孩子們有的是對話,有的是采訪,有的是辯論……內容豐富,形式靈動,思維活躍,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Part C Retelling(故事復述)

故事復述先為考生提供故事的梗概和五個關鍵詞(中英對照),讓考生先進行故事預測,然后給考生播放一則結構完整、線索清楚、200個詞匯左右、錄音時長1.5—2分鐘的錄音材料,然后要求考生盡可能多地對材料進行復述。該部分著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除了確保聽懂文章大意外,還需具備對細節較強的瞬間記憶能力,考查學生對篇章的整體把握及能否運用正確的語法和詞匯對“話題”進行連貫的表達。

對該模塊的指導,除了對學生掌握抓關鍵詞進行信息篩選與記錄的技巧點撥外,我更多的是用早讀時間讓學生進行同伴間操作性訓練,一人將故事朗讀2遍,其同伴在規定的時間內復述,并對復述結果進行同伴互評,然后互換角色反復演練,我不停地在全班巡視適時指導,14班的英語早讀總是熱火朝天。

1月中旬開始,我們進行聽說合成訓練,為了提高效率,我在班級再次征求意見,同學們否決了其它班級每天訓練的模式,認為占用時間太多,且每天訓練會產生聽力疲勞,效率不高。最后我們共同商定了14班聽說考前沖刺套題訓練方案,每周三次,利用晚修前20分鐘進行,由科代表自主落實和檢查。起初我還擔心訓練時間比其他班少一半,會不會跟不上。但幾次模擬考試證明,這種以學生自主互助式為主的學習方式,其學習效率明顯高于其它班級。4月26日廣東省口語高考成績揭曉,我班作為一個普通班級,54人參考,平均分高達12.8分,已遠超優秀等級。當然成績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只是培養了學生的應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習得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能力,一種發自內心自覺生長的有效學習,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與應用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積累性科目,哪怕一個單詞的理解、記憶和運用都要經過初步意會、各種情境下的理解、不同感官的感受、與各種技能結合的運用、反復的品味、不斷的校正、經常性提取與整合等若干“工序”,才能生成綜合性言語能力。在一個多學期的聽說復習教學中,我沒有特意去標新立異,只是本著“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和自身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教師作為促進學生知識系統構建的引導、輔助與協作者”的原則,試圖通過同伴互助的模式,探討聽說考試備考過程中學生自主建構策略,建立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動態課堂教學模式,將限量的課堂訓練和無限的課外活動緊密結合,形成持續不斷的英語語言輸入和輸出環境,讓學生在具體語境與實操活動中,同伴互助,自主發展,養成語言思維習慣,生成言語交際能力。

以上是個人在高三英語聽說復習訓練中的一點探索與思考,管錐之見,敬祈行家斧正。

[ 參? 考? 文? 獻 ]

[1]《中小學外語教學》2014年第10期“廣東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影響”.

[2]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解讀.

[3]《英語學習》線上沙龍27期.

[4]曾新.論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廣東省2011年普通高考“英語聽說”考試要求》.

猜你喜歡
同伴互助教學困境實踐應用
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建設性對策研究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稅務籌劃在財務管理中的實踐應用探究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微課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新模式中的應用
同伴互助學習在英語誦讀中的應用研究
同伴互助英語課堂觀察研究
“同伴互助”學習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