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鰻鱺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2019-04-26 05:53葉翚鐘傳明池寶興
中國水產 2019年4期
關鍵詞:鰻魚福建省出口

文/葉翚 鐘傳明 池寶興

鰻鱺作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目前已成為我國水產品出口創匯的主力軍。本文詳細介紹了鰻鱺的品種概況和全國鰻鱺產業分布養殖的產業概況,在此基礎上突出福建省作為水產養殖大省在鰻鱺養殖產業方面的優勢。借此,筆者提出福建省鰻鱺養殖在苗種、病害、加工及流通、尾水處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鰻鱺是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目前養殖的主要品種有日本鰻鱺、歐洲鰻鱺和美洲鰻鱺,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年產量約21萬噸,養殖總量約占世界的2/3。鰻鱺也是我國出口創匯最主要的水產品之一,2017年我國對日本的出口烤鰻35576噸、活鰻6781噸,出口年創匯7億美元~8億美元,已成為我國水產品出口創匯的主力軍。

一、品種概況

(一)區域分布

鰻鱺,又稱河鰻、淡水鰻,一般指鰻鱺目(Anguilliformes)、鰻鱺科(Anguillidae)、鰻鱺屬(Anguillia)的魚類,目前已鑒定分類的鰻鱺屬有19個種(含亞種),除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及美洲鰻鱺(Anguilla rostrata)分布在大西洋外,其余均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區域。我國天然水域中的鰻鱺以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為主,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的江河湖泊中,花鰻鱺(Anguilla marmorata)和太平洋雙色鰻(Anguilla bicolor pacifica)的數量較少。

(二)生活史

鰻鱺在陸地的天然水域中生長,主要分為卵期、柳葉鰻期、玻璃鰻期、鰻線期(出現黑色素)、黃鰻期和銀鰻期,鰻鱺接近性成熟時洄游到海洋深處進行產卵,產卵后不久死去。據報道,日本鰻鱺的產卵地位于馬里亞納海溝西側的駿河海山一帶,歐洲鰻鱺和美洲鰻鱺的產卵地則位于百慕大群島的馬尾藻海區域。

(三)養殖發展歷程

日本是最早養殖鰻鱺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就實現鰻魚養殖,曾一度為世界養鰻第一大國,現產量仍占據第二。20世紀50年代初,鰻鱺養殖技術傳入臺灣,至50年代后期便實現生產性養殖,一度產量位居世界第二。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大陸開始試養鰻鱺,最早養殖的是日本鰻鱺,到80年代中期迅速崛起,現已成為世界第一養鰻大國。韓國也是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養殖鰻鱺,現已成為第三養鰻國。

二、國內主養鰻鱺品種及養殖模式

目前,我國主要養殖的鰻鱺品種有日本鰻鱺、歐洲鰻鱺和美洲鰻鱺,由于歐洲鰻鱺的苗種進口限制和美洲鰻鱺養殖技術的日趨成熟,福建、江西等省的養殖戶開始選擇養殖美洲鰻鱺。三大主養鰻鱺品種的苗種情況具體如下(表1)。

(一)養殖模式

目前鰻鱺養殖的主要模式包括土池生態養殖模式、水泥池精養殖模式和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模式。

1.土池生態養殖模式

投苗前先用生石灰等清塘,投苗規格為黑仔或幼鰻,300尾/kg的鰻苗投苗密度約為6000尾/畝,畝產量1噸左右;養殖戶從5月份開始投苗,養殖期間基本不換水,只補充蒸發的水分。養殖成本較低。

廣東省是我國最大的鰻鱺養殖省份之一,采用土池連片規?;a、養殖密度較低的生態養殖方式,養殖品種基本為日本鰻,主要分布在臺山、中山及順德一帶,以活鰻市場出口為主,鰻企和養殖戶養殖鰻鱺其他品種的意愿較低。其中順德區最早開始土池養鰻,臺山市作為后起之秀,目前臺山的養殖產量已占廣東省產量的50%以上。

福建省的土池養鰻模式大致與廣東省相當,多數與水泥池精養模式配套使用。

2.水泥池精養殖模式

以福建、江西的水泥池精養模式為代表,主養品種為歐洲鰻鱺和美洲鰻鱺。養鰻場面積多為10畝~30畝,黑仔池多為250m2/口~300m2/口,成鰻池為400m2/口~500m2/口,水深1m左右,池子上方加蓋保溫遮陰鋼架大棚,排污口設在池的正中央,以排污板覆蓋。水溫保持在18度~25度之間,日換水量較大。投苗密度視規格而定,如規格在300尾/kg~500尾/kg的日本鰻,每平方米放350尾~400尾,歐洲鰻和美洲鰻每平方米放苗250尾~300尾。養殖周期為2年左右,每噸成鰻需要投入的費用約6萬元左右,規格鰻(每公斤4尾~6尾)的每噸售價在8萬元~12萬元。

3.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模式

循環水工廠化養鰻模式是在半封閉或全封閉的條件下進行養殖,主要包括水處理系統、充氣增氧系統、控溫系統、供電系統、監控系統和養殖車間系統,一般采用30m2~80m2小面積養殖池,水深保持在70cm~100cm;對養殖生產過程的水質、水溫、排污、尾水循環利用等方面實行工廠化管理,達到高密度養殖。該模式高產、高效、節水、環保,但造價較高。

三、我國鰻鱺產業概況

(一)2018年投苗情況

據調研,以2017年11月~2018年5月的投苗占比情況(圖1)。其中,廣東省主要投放日本鰻鱺苗,福建等其他省份主要投美洲鰻鱺苗和歐洲鰻鱺苗。

表1 鰻鱺主養品種苗種情況表

圖1 2018年國內鰻鱺投苗占比情況

(二)主產區分布

2017年中國鰻魚產量達21.7萬噸,據《2018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鰻鱺養殖產量最大的省份依次為廣東、福建、江西、江蘇,分別占全國養殖總產量的47.4%、38.3%、6.9%和3.0%,特別是廣東和福建兩個養殖大省已超過全國養殖產量的85%(圖2)。

(三)國內烤鰻業概況

我國近5年來烤鰻出口基本維持在3.0萬噸~4.0萬噸左右,2017年中國烤鰻出口量達35576噸,2017年每月出口量(圖3)。受日本夏季烤鰻節影響,出口量大的月份主要集中在3月~6月,7月~10月烤鰻消費放緩,直至11月份開始回升。

據《中國鰻魚網》資訊,目前,中國大陸烤鰻出口主要國家仍然是日本(圖4),日本的消費市場對中國鰻魚出口價格起了很大的制約作用,雖然我國是最大的烤鰻出口國,但目前定價權仍主要在日本,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高的中國鰻魚品牌很少。

從2017年我國烤鰻出口單價走勢可看出,9月份烤鰻銷售處于最低位,10月份開始回升,出口單價與“烤鰻節”掛鉤明顯(圖5)。

長久以來,國內鰻業一直依靠國外市場,尤其是對日本市場的依賴度較高。隨著國內經濟發展,近年來鰻魚內銷迅速擴大,正在逐漸擺脫對日本市場的嚴重依賴。以福建省為例,根據2012年~2017年福建省漁業統計年鑒統計計算,福建省烤鰻的內銷量正逐年增加,目前已與出口的烤鰻總量基本持平(圖6)。

(四)活鰻市場

據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活鰻出口量達到6781噸,2012年~2017年活鰻出口量數據見圖6。2018年11月~12月福建省活鰻不同規格的出口價格見圖7。(數據來源:中國鰻魚網)

圖2 2017年全國鰻鱺養殖主產區分布

圖3 2017年中國烤鰻出口量

圖4 2017年中國烤鰻出口量

圖5 2017年烤鰻出口單價圖

圖6 2012年~2017年福建省烤鰻出口與內銷情況

四、福建省鰻業概況

福建省是世界鰻鱺重要的養殖基地,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工廠化鰻鱺養殖集中區,已形成養殖、飼料、烤鰻、加工、出口全產業鏈的外向型產業,從業人數達10多萬人,全產業鏈年產值150億元以上。2017年福建省鰻鱺養殖面積達3111公頃,鰻鱺養殖產量83622噸,其中烤鰻產量33982噸,烤鰻產值53.3億元。

(一)品種情況

主養品種為美洲鰻鱺、歐洲鰻鱺和日本鰻鱺,年投苗量約35噸。2017年福建省鰻苗捕撈量達6644kg,基本為日本鰻鱺,價值2.6億元。近幾年,由于日本鰻苗價格過高,歐洲鰻苗又受到進口制約,養殖美洲鰻鱺的規模逐步擴大。2018年,在福建省鰻業協會的努力下,福建省鰻企轉從北非的摩洛哥等國進口了歐洲鰻鱺苗3噸以上。

(二)養殖概況

據《福建省2017年漁業統計年鑒》,福州市以53571噸的總量穩居福建省第一,占到福建省的六成多,其中福清市、長樂市分別占福建省產量的31%和20%;三明市、南平市的產量分別占福建省產量的10.5%和9.6%(圖8、圖9)。

(三)加工與銷售概況

福建省的鰻鱺產品出口多年來居全國第一,是福建省水產品出口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出口量保持在2萬噸左右(烤鰻為主),出口額占全國鰻鱺產品出口總額的60%左右,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17年福建省鰻魚出口創匯4.1億美元,其中出口烤鰻17354噸、創匯35984萬美元,出口活鰻2088噸、創匯4634萬美元,出口凍鰻434噸、創匯493萬美元(圖10、圖11、圖12)。

由于近幾年美元總體走強(圖13),歐鰻出口嚴重受阻,加之從2015年起中國烤鰻出口量突破了3萬噸,烤鰻單價數年來持續走低。

五、鰻鱺產業問題及對策

鰻鱺為我國漁業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國內的鰻魚養殖卻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苗種方面

1.人工繁殖困難

由于鰻鱺屬于降海洄游性生物,生活史及繁殖方式特殊,造成鰻鱺的人工繁殖至今仍然是一個世界難題,雖然日本已經做到了從鰻鱺人工催產到玻璃鰻的全程育苗多年探索,但由于成活率過低,現階段并不具備商業性,鰻鱺也是唯一一種養殖產量龐大而苗種只能依靠天然捕撈的淡水養殖品種。

2.鰻苗資源有限

歐洲鰻鱺原是我國主要的養殖種類,2007年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會議上被列入附錄二物種,2011年起歐洲已禁止歐洲鰻苗出口;另一方面,我國歐洲鰻苗進口手續耗時長,也影響了入池的歐洲鰻苗數量。

3.發展對策

一是加強與北非等國家的貿易聯絡,拓寬歐洲鰻鱺苗的合法進口渠道;二是加強鰻鱺人工繁殖的研究和技術攻關,三是進一步簡化歐鰻苗的進口手續。

(二)病害方面

1.病害類型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細菌病和寄生蟲病等。其中病毒病害有皰疹病毒、日本鰻鱺狂游病、紅肝??;細菌病害主要有脫粘病、鰻鱺敗血癥、腸炎、等,在沿海地區養殖還受到弧菌病毒的侵害;真菌病主要有有水霉病、鰓霉病等;寄生蟲病主要有指環蟲病、車輪蟲病、小瓜蟲病等;以及中毒引起的各種癥狀及畸形等。

2.發展對策

圖8 2017年福建省鰻鱺產量分布圖

圖9 2017年福建省鰻鱺產量前12名的縣市

圖10 2017年福建省出口鰻魚產品構成

圖11 福建省近6年出口鰻魚量

圖12 福建省近6年鰻魚出口額

圖13 2012年~2017年美元對人民幣走勢圖

以防為主,推行生態綜合防控,如利用物理、生物等技術手段調節和凈化水質,保證鰻鱺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合理投餌,定期投喂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強劑,必須用藥時提倡使用生物源漁藥、生物制劑和中草藥等。

(三)加工與銷售方面

1.出口售價低

盡管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鰻鱺養殖國家,但出口貿易中鰻魚產品的定價權卻主要在日本。中國活鰻和烤鰻的售價遠低于日本同規格產品。

2.應對策略

提高我國作為養鰻大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充分發揮協會、聯盟及合作社等社會化組織的協調能力,加強鰻鱺企業間的團結協作和交流互信,使鰻鱺市場從供苗到成鰻上市更加有序健康,解決各方利益的分配問題,一致應對國際市場的種種風險。

(四)尾水排放方面

1.養殖廢水直排問題猶在

目前福建省的鰻鱺養殖模式仍然多采用大排大灌式,日換水量多在千噸以上,養殖廢水大多直接排放,而新修訂的《淡水養殖廢水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水產養殖區(二級標準)總氮和總磷要求分別小于1mg/L和5mg/L,對很多鰻場來說,在現今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形勢下,此種模式絕非長久之計。

2.應對策略

建議在鰻鱺養殖中加大尾水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的投入,如在養殖池外設置糞污收集裝置、固液分離器,濾網的網目大等于200目為宜,并建設尾水沉淀池和處理池,將排放的尾水處理后經過綜合處理后再利用。

尾水生物處理方面可以采用聚磷菌、生物絮團技術等進行水質的除氮與除磷。另外,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養殖廢水通過沉淀池排放至農田,供農田灌溉利用(水質標準參照《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

猜你喜歡
鰻魚福建省出口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我國鰻魚產業2019年發展趨勢與建議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水中鰻魚機器人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給情緒找個出口
善待“對手”
米彎彎的夢里有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