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作文“騎牛學國學”導寫

2019-04-26 05:47章瀟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9年10期
關鍵詞:古典國學詩詞

章瀟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成都一位醉心國學的父親李里,為了讓3歲的兒子更好地學習國學,用牛送兒子上幼兒園。李里身著古樸布衣,腳穿圓口布鞋,手牽黃牛韁繩,途中帶孩子背誦經典古詩詞。一父一子一牛,與遠處道路上的汽車對比鮮明。

對于此事,有人認為這是在踐行傳統文化,有人認為這種學習國學的方式未免極端,也有人認為這是在炒作……

要求:自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社會現象類材料,引導考生思考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材料共四句話,分為兩層:前三句為第一層,講述熱衷國學的父親用牛送孩子上學這一事件,設置情境,明確所議現象。第四句為第二層,列舉人們對此事的不同看法,是在事件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緣事析理,提示可能的思考方向,省略號則暗示看法,還可以有更多角度。

從立意上來說,這則材料開放度很大??梢再澇衫罾锏淖龇?,討論繼承傳統文化需要“踐行”。李里“穿布衣”“騎黃?!薄耙髟娫~”,溝通了人、物與自然,真正讓孩子體驗詩歌中的意境。

也可以反對李里的做法,“這種學習國學的方式未免極端”,探討繼承傳統文化的方式方法。傳承國學需要傳承精神內涵與文化素養,而不是簡單追求形式??梢哉J為這種方式是炒作,引起公眾注意,提出學習國學的形式應該合乎時代潮流。還可以談這樣做溝通了父與子的感情,鍛煉了孩子的勇敢精神,要讓國學和現代生活相得益彰……只要能從材料中提煉或直接推理出來即可視為切合題意。

【例文一】

國學?偽國學!

□江蘇省南菁高中 沈岱昀

成都一位醉心國學的父親李里,身著布衣,腳踏布鞋,牽牛送子上學,希望以此讓3歲的兒子得到國學熏陶。啼笑皆非的“壯舉”,居然還有人稱道為“踐行傳統文化”,我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國學,指的究竟是布衣、布鞋等古意物象,還是其中仁愛、禮義的道德情懷?真正的國學一次次被諸如此類的偽國學模糊了面目,奪走了話語權。

《金剛經》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贝蟮啦痪心嘤诂F實之表象,國學的真正詮釋絕非是在車流中緩步前行的黃牛。真正的國學,確實應貫穿衣食住行,但不是形式主義的實踐,而是將國學精神內化于心,外顯于形。國學中不汲汲于外物、心境澄明的例子數不勝數,“一簞食,一瓢飲,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表現在現代生活中,如安貧樂道、理性消費、善待他人等。李里的行為可能引起圍觀、交通堵塞乃至交通秩序混亂,與國學之精髓其實背道而馳,是為偽國學。

偽國學的盛行,源于國人對國學的認識淺薄,也應歸咎于浮躁近利的不良風氣,更源于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困擾。國學研究與人們對國學智慧的渴求形成矛盾。解決它需要學界的潛心研究與社會各方面的鼎力支持。為了避免錯誤的價值引導,容不得形式主義的偽國學大行其道。因此重振國學之路,更是重塑時代風氣之路,任重而道遠。

我希望那個牛背上的孩子,日后提起國學時想到的是先賢們在夕陽下、土路上傲然不屈的背影,而不是眾人目光中獨坐牛背上的得意洋洋。我希望他孝親敬長,謙恭有禮,能腹有詩書氣自華,終成現代社會中的儒雅之士!

評點:文章有如下優點:第一,思路清晰:由材料引出話題之后,列舉時下偽國學的種種表現,接著,舉例證明真正的國學應該將“國學精神內化于心,外顯于形”。然后探究偽國學盛行的原因,指出重振國學之路任重而道遠,最后總結全文。第二,關注社會,思想深刻。作者發現了當前偽國學的盛行,指出根源在于人們渴求國學智慧來解決精神困擾。第三,素材有文化氣息,呈現出作者豐富的閱讀積累。

【例文二】

文化之殤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陳驍

成都一位醉心國學的父親李里,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學習國學,用牛送兒子上幼兒園。一路上父親身著布衣,足蹬布鞋,手牽黃牛,教孩子吟誦古典詩詞。一父一子一牛與周圍的現代汽車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行為看似極端,卻流露出對古典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流逝的無奈。

現代工業快速發展,農耕文明逐步被取代,詩詞中的場景快速消逝。王開嶺說:“古典場景的缺席,這不僅意味著風物的夭折,更意味著眾多美學信息和精神文化資源的流逝?!蹦馨言娫~印在書本上給孩子,卻沒法把與之匹配的空間一并與之,這讓深愛國學的李里痛苦?,F實生活中,還有多少與詩詞匹配的物境?今日孩童能夠想象“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嗎?現實中沒有對應詩意的場景意象,詩詞文化也許就這樣無奈地流逝。

追根溯源,是社會的破壞性發展使自然消逝,使文化流逝。有人忍不住問:社會總得變遷吧?古老元素難免在光陰中遺失啊。是,失難避免,但失之速度和規模是否太驚人?變之方向、節奏和進程是否合情理?

父親以牛送子上學只是個例,社會上對文化流逝感到痛心的也不止他一個。親眼目睹著自然生態破壞,文化物象流逝,內心苦楚無奈。王開嶺寫下《古典之殤》來紀念原配的世界。韓少功有一本社會符號學意義的小說——《馬橋詞典》,他試圖通過對方言俚語的搜集與解讀,為一個地域的文化流逝建一座紀念碑。他們沒有像那位父親李里那么極端,而是通過文字矗立了一座紀念碑,這未嘗不是可取的方式。

孩子騎著牛,李里帶他讀“牧童歸去橫牛背”;看到大雁,讀“歸雁入胡天”;碰上下雨,就讀“清明時節雨紛紛”……李里抓住現代社會中僅存的古典詩詞的意象場景,讓孩子感受著自然中的美,尋覓著生活中的詩意。

我們無法也不會選擇復古,但我們能夠在現存的環境中尋找詩意。就像李里那樣,在不影響發展的前提下營造詩境,讓古典詩詞在孩子心中生根,成為他們精神的底子,在心靈上永久傳承。

評點:觀點獨特,情感充沛。李里牽牛送孩子上學,營造了與古典詩歌中相應的場景,有助于孩子體會古代詩詞。這是對古典審美風物流逝的無奈和痛心。李里的做法是對古典審美場景的倔強挽留乃至于主動營造。

化大為小,具體生動?;\統談傳統文化顯得空泛,從詩歌傳承需要相應的場景切入,則具體明確。

辯證思考,情理兼容。作者雖然痛心,但他還看到了社會發展的進步性,知道這種消逝不可避免,能做的是抓住或營造古典詩詞中的場景,這一點難能可貴。

(編輯:王瑩)

猜你喜歡
古典國學詩詞
“垂”改成“掉”,好不好?
出入于古典與現代之間
古典樂可能是汪星人的最愛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詩詞之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