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寡婦的“寡婦村”

2019-05-06 16:49黃建宗
閩南風 2019年3期
關鍵詞:堂兄寡婦鄉親

黃建宗

春和景明,和風暖陽,午后的銅砵村一片安寧祥和。我習慣性地信步到村東頭的懷鄉亭前?!皯燕l亭”三個字出自我的手筆,被鐫刻在一塊巨大的臥石上,殷紅如血。大石后面的榕樹郁郁蔥蔥,遮住了樹后的懷鄉亭,但遮不住六十九年前發生在這里的那段歷史。我抬頭南望,恍惚中,往事如在眼前。那一年我剛好出生在這個村莊,我的一生從此與這個村莊與這段歷史有了血濃于水的牽連。

年齡漸長,我從父母和鄉鄰的口口相傳中,了解了那段歷史的真相。公元1950年5月10日,從大陸節節敗退的國民黨殘兵敗將撤退到了東山島,準備退往臺灣。當晚他們從銅砵村抓走了147名青壯男丁給隊伍補員。他們就集中在這座“懷鄉亭”前的黃氏祠堂。第二天即被押上軍艦,被運到金門、臺灣。當天堂嫂沈錦菊趕到海邊,偷偷把家里唯一值錢的一枚金戒指塞給堂兄黃亞慶,夫妻倆生離做死別,從此音信斷絕,生死兩茫茫。一夜之間銅砵村的91個女人就這樣成了“活寡婦”。

在我童年到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經??吹酱謇锏纳┥?、嬸嬸們一次次站在村頭的這塊大石上,翹首南望,凄凄地盼望著自家男人有一天忽然回到她們身邊。望著她們凄楚的身影,我的心里埋下了為她們做點什么的愿望。

到了20世紀60年代,我初中畢業后回到村里當文書。有一天堂嫂沈錦菊找到我,未語淚先流,她請我代她給堂兄黃亞慶寫封信,我義不容辭地答應了。從此一發不可收,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為鄉親代寫書信給臺灣親人的歷史,成了“為寡婦寫情書的人”,成了“海峽鴻雁”,后來又成為“臺胞回鄉代辦人”。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著名記者王志采訪我時,曾問我這些年總共為鄉親代寫過多少封書信,我粗略一算答道:“八百多封”。王志當場訝異地望著我,怔住了,忘了再提問別的問題。

在這八百多封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給堂兄黃亞慶的第一封信。由于兩岸不通音信達幾十年,黃亞慶在臺灣已另組家庭,為了能讓他打消顧慮,早日回鄉與堂嫂團聚。我在信中動之以情,描述了他家門口的那棵石榴樹。當年這棵樹見證了他和堂嫂從相識相愛到結婚的過程和恩愛場景。果然,堂兄接到此信不久便回到家鄉與結發妻子團聚,之后便回鄉定居與發妻共度了近二十年的晚年幸福生活。

還有一封信是村里的寶蘭阿婆臨終前囑我寫給當年被抓走時年僅17歲的兒子黃建忠的。在這封信中我寫了一首詩:“歲月無情幾度秋,月圓人缺何時休?!缿B風云驚多變,海峽浪平好行舟?!辈痪煤簏S建忠便回到了闊別幾十年的家鄉與親人團聚,給老母上墳。當他見到我時說是被我的這首詩追回來的,并贈送我一只鋼筆,筆筒上刻著“知書達理,代筆功高”。

2000年前后,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結束了我的代筆生涯,我感到由衷地高興。海峽三通,兩岸親人們隨時可以互通音信,可以往來相見了。為了這份不能被忘卻的紀念,時任康美鎮文化站站長的我受命籌建了“寡婦村展覽館”。以史為鏡可以明是非,把歷史定格,只為了警示后人,不要再重蹈覆轍,不再發生“寡婦村”這樣的人間悲劇。

暮色蒼茫,我轉過身來,看見年輕一代的鄉親正成雙結對地趕回各自的家園。村里的“寡婦”們已大部分不在人世,一部分得以與家人團聚的帶著滿足入土為安,一部分帶著終生遺憾離開人間?!肮褘D村”里再沒寡婦!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愿這曠世悲情不會在人世間重演。

備注:本文采用第一人稱寫法,文中的“我”就是黃鎮國先生。

猜你喜歡
堂兄寡婦鄉親
從《寡婦春怨》與《孤雁兒》對比中看中西愛情觀
古代的寡婦
良心的指引
路遇鄉親
老來心事
點贊
向日葵的理想
堂兄故事
幺叔
拖煤的堂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