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認知的起跑線(上)

2019-05-28 07:39
大武漢 2019年12期
關鍵詞:砍柴起跑線精力

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們都想給孩子找到最給力的“起跑線”,希望由此四兩撥千斤,收到事半功倍的起效。

于是,不管有多少人概嘆孩子們負擔太重,也不管孩子的書包重量是否超過了“三座大山”。癡心的家長們義無反顧,把胎教、早教、加時、補課、培優作為不離不棄的終南捷徑。但事實卻不盡人意,煞費苦心的父母沒有一絲一毫的偷懶,學而不殆的孩子也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但一些孩子的學習成績與付出的努力并不是同步上升,總與父母的期望有落差。于是恨鐵不成鋼,于是變著法兒加碼,讓心智還處在幼稚期和發育期的孩子們壓力山大。其實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究竟是孩子不努力,還是家長們傾注了心血的“起跑線”沒選準。

我一直認為是“起跑線”的選擇出現了問題。一些看上去精心操持的家長,越早行動,越是不遺余力的為孩子們做出各種給力的選擇,結果卻是事與愿違。于是點著腦門兒說孩子笨,進一步的“加餐” “開小灶”。但這種種給力并不是內生動力,相反成為了孩子們的巨大壓力,這種壓力說白了就是額外負擔。這種超常負重對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本源精力都是一種預支和透支。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南轅北轍,事倍功半。我們可以就此做一個簡單的實證性驗證。作為家長,你可以選擇一個下午的時間到孩子所在的班級聽課。畫面可能會是這樣的:偌大的教室里,老師在講課,學生們聚精會神的聽課。但這種理想的畫面是有時段的,不可能一直保持。大約持續兩個多小時以后,到了4:30左右,理想的畫面就會出現走樣。會出現交頭接耳者,有的伸懶腰,有的四下環顧,有的活動頸部。有的無以掩飾的打哈欠,有的上眼皮和下眼皮兒開始頻繁約會,有一下無一下的模仿雞啄米。有的頭猛地往下一沉,立刻抬起來,無神的雙眼警惕的睜開??蠢蠋煹哪抗馐遣皇菙R在自己臉上。種種跡象告訴我們,有些孩子的精力已經進入了被煎熬疲倦時段。糾纏不休的睡意反復襲來,意念中老師巡視的眼睛還在,意志強迫他們去和疲倦頑強的逆襲和抵抗,在想睡而不敢睡的過程中掙扎。大腦的正常功能,雙耳的收聽功能,眼睛的審讀功能都進入了半昏沉狀態,這時,記憶和分析歸納能力墜入了混沌狀態,老師所講的內容被注意力的分散一點點稀釋了。等于被疲倦設置的欄桿隔在了腦體之外。

同樣時段里,有些孩子則與之相反,他們一直比較專注,精神狀態始終良好。我曾就此到有的學校班級中做過實地觀察,發現這類孩子基本上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他們上課一直精力充沛,下了課就在籃球場上奔跑,玩耍的十分開心。有趣的是總看見他們在玩兒,但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而那些精力不濟,在堅持中強撐的孩子恰恰都是成績比較靠后的孩子。而他們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用功,別的孩子去操場玩兒了,他們還在書桌上做作業。但考試成績總是不盡人意,讓付出了心血的家長很沒面子。這個比較使我發現,孩子與孩子之間拉開距離的真正“起跑線”,其實是在上午的11點左右和下午的4:00左右。在這個時段,于疲倦中逆襲和掙扎的孩子與精神飽滿,精力集中,具有可持續耐力的孩子進入了拼“起跑線”的階段。但在起跑線上奔跑的是身體素質。

那就要反問了,同樣年齡的孩子,為什么進入拼比時段會有這么大的差異?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是家長沒有引導孩子打造好給定自己充沛精力的身體。從因果關系看,精力不是憑空產生的,精力的迸發是依托于身體這個本體,這個依托是精氣神的供給保障,是孩子在學習中拼搏的本錢。這是原始股本,是蓄存精氣神的倉儲。我們過去常說一句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的身體除了父母基因先天帶來的優劣差別,更多的是靠后天的鍛煉去強壯和優化的。就我個人而言。同事和朋友都認為我的身體還算好的,白天在忙碌和應酬中跋涉。業余時間還要擠出時間看書寫作。有人就說你是基因好,或者小的時候家庭生活條件好,喂養的好。其實恰恰相反,我一出生就遇上母親病重,沒有奶吃。恰好我舅母剛生了個女兒,跟著混了三個月的奶吃。之后母親就用芋頭和玉米糊糊把我喂大。五六歲時又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餓肚子的那種難受,至今記憶猶新。文革時期停課鬧革命,對我來說既是壞事兒也是好事兒。壞事兒是誤了學習,好事兒是無拘無束的玩了三年。那種玩耍是帶野性的,爬山,砍柴,游泳,下河摸魚,上山撿蘑菇。對一個童年時期的孩子來說,玩耍是最好的鍛煉。玩耍天性帶著你在大自然中煉就屬于未來的體魄。如果當時把我置放于像今天一樣緊張的小學或初中課程中去耗竭,估計我的身體健康狀況會大打折扣。從哲學的角度看,有那么幾年的玩耍,從獲取知識的角度看,我有所失。但從強身健體的角度看,我有所得。

因為在小學級一年級以前我的身體是極弱的,經常流鼻血,無緣無故感覺鼻孔一癢,血就信馬由韁的出來了。當時我在班上總排第1名,看上去個頭小,弱不禁風的樣子。稍微一累就頭昏,餓得時間長一點兒就心慌,手會發抖,后來知道那叫低血糖。

現在回頭想,那三年多對我太重要了,那段時間感覺自己徹底解放了,在具有野趣和童趣的天地間盡情玩耍,恰好那時生活物質緊張,整個地區斷了煤,家家做飯只能上山砍柴燒。我們經常背著背簍上山,扒草砍柴,一走就是幾公里山路,背簍塞實了,高出的部分用繩子捆牢,下山時壓得兩腿直晃。還是要歇一陣走一陣的往回背,柴草堆到到夠燒10天半個月了,就去水田里撈魚摸螺螄。下過了太陽雨就去山上撿蘑菇和地皮菜。那時小伙伴之間有一種比試心理??巢窨凑l砍得多,游泳比誰游得快。把玩耍和勞有所獲結合起來了。經常是摸黑了才回家,到了家,胃口就大開大合,吃了飯躺在床上,兩眼一閉立馬進入夢鄉?,F在想來,那時每天的體力消耗是挑戰極限的,好在那時正處于生長旺盛期,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超強。一覺醒來,身上的小宇宙重新啟動,又變得能量滿滿。

在這么一種挑戰極限的玩耍中,肌肉含氧量,骨質硬度和密度,身體負重的耐久力都經受了強壓考驗。體能和意志的承壓力,韌性,耐力,和堅定性得以養成。

猜你喜歡
砍柴起跑線精力
小馬砍柴
睡著了還能到處走動
磨刀不誤砍柴工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放羊的故事
別把精力拿去掩蓋缺點
寧征:“起跑線”到底是什么?
放羊的故事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線
幫孩子建立正確的起跑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