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多元化發展背景下的職業學校師資問題及對策*

2019-06-04 06:00劉煒杰李
江蘇教育 2019年28期
關鍵詞:師資多元化供給

劉煒杰李 斌

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日益凸顯。有學者認為,“如果其向上的教育通道不能打通而內部也不能進行一定的區分,整個職業教育將難免更加處于被歧視和邊緣化的地位”。[1]因而,職業學校應當進行相應的教育供給改革。教育改革的成效必然受到師資的制約。要服務于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就必須辨析相應的師資問題并研究對策。

一、問題的緣起:學生多元化發展下的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

(一)職業學校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職業學校學生的多元化發展緣何而生?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相比普通學校,職業學校學生具有更為顯著的個體差異性,在學習表現上尤為明顯。職業學校學生入學分數的差距往往是普通學校學生的4~5倍甚至更高,這背后所隱含的學生差異性更為復雜和多元。二是學生的個性要求更為強烈。目前,“00后”逐漸成為職業學校學生的主體?!厄v訊00后研究報告》表明,以“個性”“潮流”“社交”為特征的“00后”更重視自我身份的表達,個性要求正在不斷突顯,以前那種單純的“學好技術去上班”的統一路線已無法涵蓋“00后”的發展路徑。三是學生的消費觀念在升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新生代學生“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得到了很好甚至過量的滿足”,從而“更關注產品品質和精神內涵”,[2]對教育產品的要求也是如此。

學生的客觀差異、主觀個性和精神體驗對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學生發展愿景的多元化?!?0后”和“新生代”不可能只滿足于職業學校目前所能創設的就業機會,他們期待著更好的發展,升學、創業、留學等新愿景乃至復合型愿景等也將不斷出現。二是學生發展路徑的多元化。學生發展愿景的不同和改變,必然要求發展路徑的因人而異、因需而變。而且,新時代的職業學校學生更愿意去尋找獨特的、能突顯自我的發展路徑,其發展路徑將因此而更為多元。三是學生發展內涵的多元化。即使是就業,學生期待的也不再是簡單的就業,而是高品質的就業:不僅包括較高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環境,還包括更開闊的職業生涯發展,以及更好的興趣發展、個性發展等要求。職業學校學生的發展內涵不斷多元化,如表1所示。

(二)職業學校的教育供給改革

研究職業學校的教育供給改革,要解答兩個基本問題:一是當前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是否與學生多元化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二是學生多元化發展背景下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應當如何進行。

表1 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的文化特征與需求表現

對于學生而言,職業學校的教育供給主要是培養目標及相應課程、教學??蓮娜齻€方面分析教育供給是否與學生多元化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一,職業教育一直以來倡導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不同層次的職業學校及其專業因此形成了以就業為單一取向的培養目標,難以實現學生的多元發展愿景;二,以就業為導向形成的職業學校課程主要包括文化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組合單一,缺少變化,培養目標固化,難以滿足學生對于多元化發展的愿景、路徑及內涵的需求;三,大部分職業學校依舊停留于班級授課制教學,既不能顧及職業學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不能滿足“00后”學生個性自我崛起的需要。

因此,職業學校的教育供給改革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培養目標多元化。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應只是指向就業,還應當包括升學、創業、留學等多種類型。培養目標可以某一類為主,也可以進行一主多輔的“1+X”組合。而且,培養目標還要提升其品質內涵。二是課程模塊多元化。職業學校應當供給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文化基礎、興趣特長、職業通用能力、崗位適用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的課程模塊,以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與可能,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三是教學實施個性化。職業學校應當不斷進行教學資源建設,拓展教學資源的利用能效,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實施形式,滿足“三合一”職業學校學生追求個性自我實現的需求。如下頁表2所示。

二、現實的落差: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要求下的師資問題

師資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量”的不足,二是“質”的缺失。

表2 學生多元化發展背景下的職業學校教育供給問題與改革

(一)“量”的不足

“量”,指師資的數量,包括師資專業類型的數量和師資個體的數量。前者主要與課程供給有關,后者主要與教學供給有關。

從課程供給改革來看,職業學校要實現從文化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的單一組合供給,轉向由核心素養課程、文化基礎課程、職業通用課程、崗位能力課程、興趣特長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等類型模塊組成的多元組合供給;而且核心素養課程、興趣特長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等類型模塊應當不斷充實、豐富,細化為更為具體、專業的課程,幫助“00后”學生“通過以對某一領域的深刻見解和成果來定義自我”。[3]每一種類型的課程提供都需要相應專業師資作為支撐,師資專業類型的“量”需要大幅增加。

從教學供給改革來看,職業學校要實現從班級授課制的集體化、標準化供給,轉向個性化教學的個別化、差異化供給。個性化教學就是基于學生的潛質、興趣和訴求進行“一對一”“一對少”的教學組織,能夠進一步發揮學生不同的潛質,培養不同的興趣,滿足不同的訴求,這需要師資個體的“量”在目前基礎上有幾何級數的增加。

學生多元化發展背景下的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對師資數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無論在專業類型上還是在個體數量上,當前職業學校的師資都極為有限。而且,受到編制等因素的影響,即使有所增加,“量”的狀況也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背景下開展教育供給改革的要求。

(二)“質”的缺失

“質”,是指教師的職業能力,包括教師個體的職業能力和教師團隊的職業能力。前者主要與職業學校的課程、教學內容供給相關,后者主要與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及課程供給相關。

從培養目標供給改革來看,職業學校要從以就業為導向的單一化供給轉向以生涯為導向的多元化供給。培養目標不只是在供給數量上有所增加,還包括供給品質的結構化和高端化。要實現這樣的培養目標,必須依靠教師團隊的力量(教師團隊是指學校中以培養目標及相應課程教學供給改革為任務的教師組織單位,有專業系部、教研室、教研組、備課組、學科組等形態)。培養目標供給改革要求職業學校教師團隊具備相應的復合型結構及更為專業化的職業能力。

從課程供給改革來看,職業學校要從單一組合供給轉向多元組合供給,不僅是課程類型的增加,更要求課程品質的提升。課程品質提升的內涵為:一是滿足學生形成“某一領域的深刻見解和成果”所要求的知識專業化;二是滿足學生獨特的自我實現所要求的資源豐富化;三是滿足學生精神體驗所要求的實施方式潮流化、科技化。這對教師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在縱向上對于領域知識占有的不斷專業化,教師應當具有對某領域更為深刻的見解和更為豐碩的研究成果;二是橫向上對于跨領域知識占有的不斷綜合化,教師應當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成為適應教育供給改革需求的多面手;三是教師應當具備促進職業能力迭代更新的學習能力。中等職業教育要隨著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動”,跟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走”,圍繞企業人才需要“轉”,適應社會和市場需求“變”,[4]那么,職業學校課程必然需要跟著產業轉型升級而進行迭代升級,教師的職業能力也需要迭代更新。當然,有些要求會超越教師個體的能力范圍,需要教師團隊協作方能滿足。

從教學供給改革來看,職業學校要轉向個性化教學的個別化、差異化供給。個別化、差異化教學并不是原本班級授課制的簡單拆分,更包含著教學供給品質的提升及其結構化。同時,個別化、差異化的教學實施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因此,個別化、差異化的教學供給改革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而且要求其能夠充分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組織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改革,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實現更“適合”的發展。

學生多元化發展背景下的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對師資“質”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既要求教師個體的職業能力,也要求教師團隊的職業能力;教師個體不僅要具備專業的領域知識,還要具備綜合的跨領域知識,更要具備促進職業能力迭代更新的學習能力;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領域知識應當是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綜合,他還應對職業教育本身有一定的深刻認識。為了應對更為宏觀、多元、復雜、高品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實施要求,教師團隊的職業能力應當更為多元、專業,甚至需要成為復合型團隊,具備復合型的職業能力。

但是,當前職業學校的教師以高等院校的畢業生為主,加上少部分來自于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干,他們在職業能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院校畢業生往往缺乏對現代職業教育的認識,缺乏專業崗位的具體實踐。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干存在對專業領域理論知識、職業教育相關理念的隔膜;而他們一旦進入職業學校,便與快速發展的行業現狀有了距離,難以實現職業能力的迭代更新。教師團隊的問題則在于:一是職業能力同質。目前職業學校的教師團隊一般是以教師的專業類型來進行組建的,團隊中的教師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職業能力,導致教師團隊的職業能力同質化,缺乏綜合的跨領域知識。二是職業能力固化。這些教師團隊往往自上而下構建而成,其團隊活動較為被動、封閉,往往在既有的職業能力上“打圈”,難以實現職業能力的迭代升級。

三、未來的構想:職業學校教育供給變革中的師資發展對策

要改變學生多元化發展下職業學校師資“質”與“量”的問題,主要應當從教師教育、職業學校和政策保障三個層面入手:

(一)教師教育層面的師資發展對策

本文所指的教師教育主要包括教師的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兩個部分。前者是指教師在入職前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后者是指教師在入職后所接受的師資培訓,不包括校本培訓。

從職前來看,要形成職業學校教師所需要的專業領域知識,其職前教育應采用新的學制模式。如文化課教師應當采用“4+0.5+0.5”學制,其中“4”是指為期4年的本科教育,用以系統學習專門學科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及其整合;“0.5+0.5”是指總數為1年的職業教育培訓,其中第一個0.5年用于教師建構對于職業教育的系統認識,第二個0.5年用于教師建構對于職業學校及相關教學的系統認識。這個“0.5+0.5”年應當側重基于現場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而專業課教師職前教育的學制模式可以有多種選擇。如“4+≥2+1”模式是指非連續的職前教育,其中包括4年的本科教育、不低于2年的本專業相關工作經歷和為期1年的職業教育培訓及考核,從而幫助該準教師具備職業學校專業教師任職的相應職業能力和職業資格?!?+0.5+1+0.5”模式是指6年本碩連讀貫通培養模式,其中包括4年的本科教育、0.5年的本專業相關工作經歷、1年的職業教育理論學習和0.5年的職業學?,F場實踐與學習。如圖1所示。[5]

圖1 專業課教師6年本碩連讀貫通培養模式

從職后來看,培訓的目的在于推動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和迭代升級:一是培訓動員方式應當從由上至下變為上下互動。應建立相應的平臺與機制,讓培訓組織機構與職業學校教師形成充分的上下互動,使培訓項目更為貼近教師職業能力發展的需求。二是培訓組織方式應當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既往的培訓往往采用講座、報告等方式,職業學校教師每每聽得昏昏欲睡,即使有所觸動,也只是“耳旁風”。因此,應當改變培訓組織方式,讓培訓教師深入改革現場,通過觀察、交流、研究、實踐、展示等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不斷發展職業能力。三是培訓內容呈現應當從粗放型變為精準化、系統化。所謂粗放型,是指各級各類培訓項目往往大而全,缺乏明確的指向,難以觀照到不同崗位、不同發展階段的職業學校教師的發展需求,能效較低。要實現培訓內容呈現的精準化、系統化,就要根據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的探索進行教師培訓的頂層設計,建設系統化、單元化、適應不同發展需求、具備不同層次水平的培訓包,以服務于不同的培訓需要。

(二)職業學校層面的師資發展對策

教師教育層面的師資發展對策側重解決教師“質”的問題,職業學校要從基礎上解決教師個體和教師團隊的職業能力不足,更要解決教育供給改革要求下師資數量的不足。為此,職業學校一是要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校本培訓,二是要建設多元化的教師團隊,三是要探索跨界教師隊伍建設機制。

校本培訓是教師職后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國家、省、市開展的教師培訓項目,校本培訓應當更具針對性。一是要基于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中產生的實際問題和需求來組織校本培訓。不同的學校開展改革的實際需求不同,改革的具體內容也不同,校本培訓的起因、重點和實施方式也多有不同。二是要基于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需要組織校本培訓。如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開展了“青椒計劃”“青柑計劃”和“青云計劃”等校本培訓項目,分別針對入職新教師、青年骨干教師和名優教師的職業能力發展需求。三是要開展行動導向的校本培訓。在行動中培訓,在培訓中行動,校本培訓與學校教育改革實踐融為一體,既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的不斷提升,也推動職業學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這正是校本培訓的價值所在。

建設多元化教師團隊,一要培養多元化的領軍者。領軍者是教師團隊的核心人物,決定著教師團隊職業能力可以達到的最高點。從單一化供給變為多元化供給,需要職業學校從宏觀的辦學模式到中觀的培養模式再到微觀的教學模式都有新的改變,需要培養不同層面、類型的領軍者,如名校長、課程專家、名教師、技能大師等。培養多元化領軍者的關鍵在于給予其足夠的平臺、空間和保障。二要建設多元化的領軍者工作室。名校長工作室、課程專家工作室、名教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不同類型的工作室不僅可以成為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中不同領域待解問題的探索力量,還能成為更多領軍者的“孵化室”。三要建設“混搭型”的項目團隊。對于教育供給改革中依靠單一力量難以解決的跨領域、綜合性項目與問題,學校應當建立由不同層面、類型人才共同參與的“混搭型”項目團隊。

探索跨界教師隊伍建設機制,就是要超越學校既有邊界建設跨界教師隊伍??缃缃處熽犖榘媛毥處熽犖楹推髽I師傅隊伍,前者的意義在于讓職業學校的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有效銜接,后者的意義在于打開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關聯的通道,幫助學生推開職業世界的大門。[6]教師隊伍的跨界建設就是讓更多的校外能人志士成為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的有生力量,建設功能更強大的“混搭型”師資團隊。這不僅可以彌補職業學校師資個體數量和專業類型的不足,而且可以幫助教師實現職業能力的迭代升級。

(三)政府政策層面的師資發展對策

無論是教師培訓的改進,還是學校師資的發展,都需要政府的支持與保障:一是師資隊伍建設的經費保障,二是師資隊伍建設的政策保障。

經費保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針對職業學校教師職前教育的資金保障,應當根據職業學校師資具體的學制模式及其要求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二是針對職業學校教師職后培訓的資金保障,應當根據動員方式、組織方式、內容要求等進行更為有力的經費保障。三是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跨界建設同樣需要得到經費保障。

政策保障也有三個方面:一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以教師管理權限為核心的辦學自主權開放給職業學校,以更好地適應職業學校教育供給改革的需要。二是應當通過政策的建構進一步提高兼職教師的地位與待遇。三是隨著現代學徒制、新型學徒制的開展,企業師傅的隊伍建設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基本的政策保障尚未形成,應當在這一方面有所改進。

猜你喜歡
師資多元化供給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永榮錦江瞄準差異化多元化
鄉村小規模學校師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多元化——寫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原則」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論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師資培訓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