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學習設計的要點與策略*

2019-06-04 02:17
江蘇教育 2019年30期
關鍵詞:目標素養內容

核心素養時代開啟了現代教學的新征程,各學科教學應與核心素養對標,改變過去“以知識點傳授與技能訓練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將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價值觀念等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學科教學的宗旨,并融入教學中。因此,教師要樹立“大單元”觀,打破課堂教學局限于單課時教學的“固化思維”,基于主題與目標開展“單元學習”,撬動課堂轉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認為,一個單元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故事,就是一種課程。所以,單元是一個學習單位,而非內容單元;是一個完整的學習事件,而非學習片段;是一個微課程,而非幾個課時的簡單疊加。單元學習是基于主題或者問題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展開探究,在真實情境下親身體驗,形成與主題相關的知識脈絡,并在理解與運用相關知識技能、達成單元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開展評價。單元學習必須告別知識碎片化的現象,在超越課堂、超越教材、超越課時的基礎上,開啟核心素養時代的新學習。

那么,“單元”這個微課程到底包含哪些元素呢?從課程設計的角度梳理,單元學習設計主要是單元主題、目標、內容、評價、實施與反思等六要素的設計,具體分為六個步驟。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7 Protect the Earth(下同)單元為例進行探討。

一、確定單元學習主題

每一個微課程都必須有它特有的“名字”,即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教材中的單元標題,也可以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的大任務。教師思考如何給單元“取名”的過程,就是在“設計主題”。針對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內容,其主題的確定需考慮以下三個要點:

1.把握單元“靈魂”。

主題是一個單元的靈魂,所有相關內容都應該圍繞主題鋪開,學生的學習是在主題引領下開展的,否則就會走偏、走丟。本單元的主題為“Protect our Earth”,那么接下來的單元目標、單元內容、單元評價、單元實施和單元反思這五個要素都必須圍繞主題這個靈魂展開,并以此為圓心進行系列的設計。具體化到本單元的安排,筆者圍繞單元主題安排了4課時的學習,分別 為 :What’s wrong with our Earth?How to protect our Earth?How to protect our city?How to protect our school?這四個課時的學習內容,是對單元主題的分解和具象,甚至可以將其理解為四個子主題,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把握、深化單元主題,達成學習目標。

2.具有學習“價值”。

主題的確定需要考慮其有沒有深入學習與研究的價值,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否能起到推動作用,是否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等。本單元是有關“環?!备拍畹膶W習,原有的單元標題已經概括出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但是從學習的價值認同角度看,把“the”改成“our”,可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地球的距離,因為這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賴以生存的地球,更能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加學習研究的目的性和動力。

3.符合兒童“口味”。

主題是給兒童看的,而非教師本人,所以主題確定需符合兒童認知規律,與兒童興趣相投。通常符合兒童“口味”的主題應該簡單明了,讓兒童一看就懂、一見傾心,有“親切感”“認同感”。在高年級段,還可以請學生參與探討主題的設計,因為他們更樂于主動探究自己設計的主題。于是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經過師生探討,被確定為“Protect our Earth”。

二、制定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學習目標是關于期望學生“學會什么”的問題,是一個單元通過學習最終需要達到的“目的地”,它是單元內容、評價、實施、反思的前提與依據。單元學習目標擔負著對接英語核心素養的重任,如同單元學習過程中的“指南針”,時刻提醒著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途中不能出現偏離。筆者為本單元制定了四個目標:

目標一:學生學習、理解并掌握本單元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體系,如詞匯 coal,oil,energy,詞組 save water,come from,句型 We should(not).../We use...to...等。(著眼于近期目標)

目標二:學生能根據所學內容,圍繞“Protect our Earth”主題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著眼于近期目標向遠期目標的銜接、延伸和靠攏)

目標三:學生能從正、反兩面,圍繞“Protect our Earth”展開表述。(著眼于遠期目標)

目標四:根據主題,進行學習遷移,進行“Protect our city”“Protect our school”的宣傳演講。(著眼于遠期目標)

1.對接素養,聚而不散。

單元學習應該與學科素養目標對接,教師要事先明確通過單元學習到底想培養怎樣的人,達到怎樣的教育目的。在單元中教學目標、學科目標和教育目的分別是什么,做到單元目標與學科素養相輔相成。如上述“目標一”的達成過程即是在積淀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二”則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與品質的不斷提升,“目標三”則側重于英語語言能力的養成,“目標四”是綜合前三個目標的延伸,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2.長程思考,遠而不虛。

單元學習目標不同于課時目標,應該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和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需求,考慮學生需持續學習與運用的現狀、需要,而不能簡單地將其設定為一些字、詞、句學習目標的達成。教師制定單元目標應注重目標的長遠,但這并不代表空洞、空虛,而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制定符合主題的單元目標,做到遠而不虛。單元遠期目標還應與單元近期目標相互呼應、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并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的螺旋式上升,逐步將知識轉化為素養。

3.落地有聲,可評可測。

單元學習目標落地情況,應該讓教師和學生“心中有數”。在單元主題指引下,從遠、近期等不同角度考量,教師制定3~5個單元目標,做到重視對目標達成情況的反饋,讓學生及時知曉自己的具體學習表現。在單元學習設計時,多個單元目標應該與學習評價一一對應,每個目標都有相對應的評價任務負責落實,學生通過完成評價任務可評可測,能及時了解自己的目標達成情況,教師也可根據評價準則詳細評定學生在單元學習中的具體表現。更為重要的是,當評價結果與目標相差甚遠時,教師就可以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學生的學習和評價有效性。如“目標二”通過思維導圖評價任務強化理解運用,而“目標三”是通過主題表達任務內化吸收,“目標四”是通過演講評價任務鞏固提升。

三、組織單元學習內容

單元學習內容是根據單元學習目標來組織的,需要對教材內容、教學經驗、其他資源等進行有機重組,所以教師應改變教材內容即單元學習內容的思維模式,根據目標有針對性地規避知識碎片化現象,將學習內容梳理并編織成一張“知識網”,形成單元學習微課程資源。這樣的“課程資源”選取有以下渠道:

1.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

教師要學會“用好教材”,以教材為基礎組織單元學習內容;同時,教師不能“囿于教材”,應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整合教材中有聯系的相關內容,有效銜接前后知識點,有取舍、有輕重、有整合。如本單元學習內容,筆者基于“Story time”中的相關內容進行組織整編,并在組織過程中與前期學過的Unit5 Signs和Unit6 Keep our city clean等單元中的相關內容進行適當且恰當地整合。

2.依托經驗,但不限于經驗。

教材是單元學習內容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因為單元內容還應依托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師的經驗直接影響著對單元主題的理解與單元目標的制定,因此,單元學習內容會因為教師的經驗而與眾不同。如教師依托經驗,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除了學習保護地球的四種途徑Save water,Save energy, 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之外,還可以結合第五單元“Signs(標志)”的相關知識點,將其提煉成保護地球的第五種途徑“Make some public signs”;可以結合第六單元“Keep our city clean(保持我們城市的清潔)”的相關知識,將其提煉成第六種途徑“Try to keep our city clean”,并以此引申出第七種途徑“Try to keep our school clean”,甚至第八、第九種途徑……教師依托各自經驗將“單元”這門“微課程”變得豐滿而立體時,不能受限于自己的經驗,而要多聽窗外的聲音,多開展教師間的研討。

3.用好資源,但不迷失于資源。

在組織單元學習內容時,還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包括線上線下等途徑得來的各種有用資源,但需注意不能因資源過多而迷失方向。如用好網絡資源,補充視頻、音頻、圖像等學習內容;用好線下學生這個“大資源庫”,搜集來源于學生的最真實、最新鮮、最獨特的學習內容。

四、開發單元學習評價

單元學習評價是根據主題、目標與內容進行量身定制的,它的開發必須先于教學設計。單元學習評價是檢驗目標是否達成的學習工具,是將內容隱含在過程中的學習驅動器,是評價學生具體學習表現的神秘武器。所以,單元學習評價上接單元學習目標,下連單元學習實施,評價跟隨目標,嵌入教學實施中。根據學生特點、單元主題與目標,教師可自主設計與開發合適的工具開展評價。

1.精心設計的單元練習或作業。

與傳統的紙筆測試不同,教師要根據目標,全面考慮單元學習內容,精心設計相關的單元練習或作業來檢驗教與學的成效。針對上述單元的學習,筆者嘗試設計了“Protect our Earth練習單”(見圖1)以檢查學生學習情況。類似的練習是對所學內容的一種提煉與歸納,通過學生英語“筆頭”表達,他們可以及時對照上述目標逐一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其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吸收、運用情況;同時,這對學生思維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圖1 Protect our Earth練習單

2.學習表現的評價任務或項目。

在單元學習中,能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具體表現的評價被稱為“表現性評價”。華東師范大學周文葉教授認為,學生必須用自己的行為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而不是選擇答案。教師可進行過程性觀察以獲得更多學生的學習情況證據。在使用表現性評價時,關鍵是設計評價任務。在英語單元學習中,這樣的任務實際是鼓勵學生用英語做事。英語演講、英語小報、英語主題寫作、英語創新繪本、英語思維導圖、英語活動項目設計等都是單元學習評價任務,這樣的任務在具體實施中,被稱之為“評價工具”。評價工具的開發與設計可根據單元主題、學生學情等因素而定,不同的評價工具適應不同的單元學習所需,都能為檢驗單元目標達成與否搜集學習證據服務。如在本單元學習時,筆者采用了“思維導圖評價工具”,在觀察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呈現單元學習過程時,其學習表現顯而易見,學習結果一目了然;與此同時,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也在慢慢形成。

五、規劃單元學習實施

單元學習實施,即單元教學過程。單元學習實施要將評價工具嵌入單元教學的各個環節,時時處處進行評價,靈活調整教學實施,從而更好、更迅捷地實現教學目標。設計單元教學過程,其實質是在設計學生的學習經驗。

1.設計學習歷程,確保學生在幕前。

在設計學習歷程時,需徹底轉變師生的角色定位。以往在設計單元教學時,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宰,考慮最多是怎么教好各個環節,而非學生怎么學好。其實,在規劃具體單元學習歷程方案時,應以“學生立場”去設計,教師盡可能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避免將學習歷程演化為“教師秀”。教師應主動從幕前轉到幕后,確保學生始終在幕前,給學生更多施展自主創造力的機會,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

2.設計教學方式,確保評價在全程。

在設計教學方式時,應轉變以往教學過程與評價相對獨立的方式,改變教學只重“走形式”,評價只突出有無的教、學、評不一致的現象。教師應將評價嵌于教學中,單元教與學的過程通過評價來“取證”。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應根據單元目標,提前開發匹配的評價工具,學生跟隨評價工具一路導學、導評,評價的過程即為教學過程,做到教、學、評一致。如此,教師則可以把精力放在學習的細節與評價的過程中。如本單元的教學過程設計應圍繞“Protect our Earth”這一主題,將思維導圖這一評價工具運用于教學過程,在第一、第二課時學習中,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能力展示,將“How to protect our Earth”這個任務結合生活實際并高于教材予以完成。在掌握“保護我們地球”主題表達后,還可以舉一反三,“保護我們的城市”“保護我們的學?!边@樣離學生更近、更親的主題表達任務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設計單元學習反思

核心素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也不是學生“學”出來的,而是學生通過“反思”最終磨合出來的。

1.反思學習結果,明白自己學到什么。

學生可以用“目標比對式反思”的方式,通過與教師最初制定的目標作比對,讓自己明白究竟學到了什么。單元學習從明確目標開啟,最終再次比對目標衡量學習結果和成效,這樣的反思能讓學生明確學習與目標之間的關系,明了自己學會了哪些,學到什么程度,怎么運用,還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需要鞏固、提升的空間。除“目標比對式反思”以外,學生還可以用“橫向分享式反思”方式,在學習結果的分享過程中進行反思。如在聆聽同伴演講時可以反思自己的演講情況,可以對同伴表現做出評價;在分享過程中的互動能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對比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別人和自己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穩固程度、運用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區別和差異,讓學生更清晰地明白自己學到了什么、沒學到什么,反思問題的根源,從別人身上汲取營養,從而更好地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

2.反思學習歷程,明白自己如何學習。

比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自學的能力,而自學能力的養成,首先依賴于學生自糾能力的養成。自糾是學生在學習歷程中,通過前后比對,尋找自身差異,總結經驗和教訓,并以此加強對自身的了解,借此不斷地修訂和調整學習方式,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路徑。自糾其實就是一個反思學習的歷程,讓學生自我探索學什么和怎么學的道路,為將來實現“我要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目標素養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主要內容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