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評語用學解構下《海的女兒》及其語用導正之探索

2019-06-11 06:43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編者言語預設

鄧 歡

(集美大學 誠毅學院人文科學系,福建 廈門 361009)

1993年Mey提出批評語用學的概念,指出要探明隱藏在語言表象背后的語言目的,需要了解“語言使用者”[1],因為“誰的語言”體現出的就是誰的思想。Meyer認為,批評語用學應當揭露社會語境中語言使用背后的意識形態、價值取向等,揭示語言使用背后的權力干預及社會偏見等問題[2]。童話作為民間傳說的文本篇章載體,反映了人們的基本意識形態。研究表明,許多經典童話都有男權文化的烙印,在實質上體現了男權文化的意識形態,傳達了男權文化社會中所期待及規約的女性形象[3]。檢索中國知網,有91篇與《海的女兒》相關的文獻都是文學理論方面的探討,以“《海的女兒》/安徒生童話+語用批評”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為零。本文以批判語用學為研究工具,以《海的女兒》為研究對象,剖析這部經典童話宣揚的意識形態,探討閱讀此類經典的正向介入及引導模式,將文學語用學涉及的作者、文本、讀者的三維模式拓展到作者、文本、導讀者、編者、讀者等多維模式,以期在未成年讀者閱讀經典的同時,幫助他們養成批評的閱讀習慣,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及價值觀。

一、語用學解構《海的女兒》及文學語篇的語用施為特點

《海的女兒》版本繁多,廈門外圖在售的97個版本的安徒生童話選集均收錄了《海的女兒》,這些書按目標讀者群分為五類:幼兒親子美繪版,小學低段注音插圖版,小學高段插圖簡寫版,初中簡寫版,高中全文版。其中,幼兒親子美繪版大幅刪減故事內容,將故事結局改成了諸如“王子和小人魚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之類;小學生注音插圖版和插圖簡寫版適當刪減了內容,除個別版本講到“小人魚公主升華到了朝陽里”,其他版本均以“小人魚公主投身大海變身泡沫”為結局;初中生簡寫版除文字簡約外,基本保留了原故事結局。

在全文版中,這個故事可以概括如下:(1)(小人魚公主)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海底世界;(2)傾聽姐妹們對人類世界的描述;(3)救了王子;(4)愛上王子;(5)失去聲音;(6)離開家人;(7)來到人類世界,忍受劇痛變成人;(8)忍受痛苦與王子相伴;(9)王子娶了別人;(10)拒絕殺害王子;(11)投身大海變成泡沫;(12)來到天空世界,變成了天空的女兒;(13)等待行善三百年后獲得不滅的靈魂。在批評語用學的視角下,上述言語可以得到如下解讀。

(一)言語行為理論解讀

Ferrara指出:言語行為經常是以序列形式出現的,這解釋了說話人前后相關的多個語句的多個言語行為體現出的“計劃”。計劃的組成目的是層次性的,其中某一或某些目的主宰其他目的[4]。文學語篇的篇章特點決定了其言語行為也是以序列形式呈現的“計劃”,這和文學理論及文學意義上的寫作目的相契合,童話也不例外。

《海的女兒》上述情節實施了系列言語行為。(1)闡述類:(小人魚公主)和家人在一起是幸福的;(2)表情類:外面的世界值得向往;(3)表情類:見人遇難施與援手;(4)表情類:愛上可愛的人;(5)表情類:為愛情不惜代價改變自我;(6)表情類:為愛情離開家人;(7)表情類:為愛情忍痛改變自我;(8)表情類:為愛情忍痛與人相伴;(9)闡述類:愛情無果;(10)表情類:不能傷害愛的人;(11)表情類:為愛情放棄生命;(12)闡述類:來到天空世界;(13)表情類:在上帝的感召下實現靈魂救贖。其中,表述事實的闡述類言語行為只有3個,占23%,而表達勸誘的言語行為卻有10個,高達77%。勸導女生為愛情放棄自我、離開原生家庭、忍受痛苦、放棄生命的表情類言語行為有5個,占表情類語句的50%;等待上帝救贖靈魂的表情類言語行為有2個,占表情類語句的20%。這兩項與“小人魚公主”宿命相關的表情類言語行為一共占了表情類語句的70%。該數據表明,《海的女兒》其言語行為序列最終“計劃”是鼓勵勸誘女生以愛情為生命的追求,為了所愛的男性心甘情愿付出一切,然后在上帝的感召下通過行善積德完成自己的靈魂救贖。

言語行為的實施對交際場合的合適性、言語行為施動者身份的恰當性、言語行為的實施是否存在權力濫用等不良語言現象,都是言語行為理論探討的問題[5]?!逗5呐畠骸吩谖覈行W生中廣泛流傳,其言語行為施為的交際合適性值得商榷,其強勢推行女生為愛情奉獻一切的語言權力濫用現象也值得關注。

(二)預設理論解讀

預設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預設指交際雙方預先知道的常識,狹義的預設指句意中體現出來或暗含著的某種客觀事態或情況[6]。在日常對話里,交際雙方可以在一段連續的對話中,通過彼此的默契、暗示或明示來確認或調整預設,以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然而,文學語篇和讀者的交流是單向的,文學語篇的語用預設具有單向性、隱蔽性、主觀性及難以撤銷性等特征,就這些特點而言,文學語篇對于讀者是一種強權性的語篇;由此,作品中預設的常識、客觀事實、意識形態及價值觀等都有可能存在著語用權力濫用的情況。

依據前文,可以推導出《海的女兒》的如下預設:(1)(小人魚公主)有家庭有親人;(2)有姐妹,有人類世界;(3)王子遇難了;(4)王子是可愛的;(5)追求愛情需要放棄話語權;(6)追求愛情需要離開家人;(7)追求愛情需要不斷忍受痛苦;(8)所愛的人會娶別人;(9)犧牲王子可以保全自己;(10)沒有愛情可以放棄生命;(11)死后可以升上天空;(12)死后行善可以獲得救贖。

該故事的語用預設,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社會對女性人生的設定:為了所愛的男性,放棄話語權、遠離父母親人,默默忍受痛苦;在得不到愛情時,放棄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西方的宗教信仰?!逗5呐畠骸酚?837年首次在丹麥出版,當時對女性人生價值的評定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男尊女卑的社會規約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都真實存在,文中的種種預設真實地體現出當時的客觀事態。在180多年后的今天,在弘揚男女平等的社會意識形態下,應當告知成長中的少女如何看待文中預設的人生觀、愛情觀和生命觀;在很少有人信仰西方宗教的中國大陸,應當指導成長中的少年如何理解文中的靈魂救贖。批評語用學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在這些問題上是可以有所作為。

(三)其他理論解讀

順應論[7]認為語言隱藏著各種社會及心理因素,如《海的女兒》就順應了當時的社會語境、社會因素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男性中心、男尊女卑、女性話語權缺失、上帝救贖。關聯理論[8]指出,就批評語篇分析而言,把握整個語篇、了解語篇的總體觀點更有利于以明示證據為基礎,獲得更具有說服力的證據。關聯理論中的語境是包含了公共信息、共享信息、交際意圖、交際環境等的綜合語境,在這樣的語境條件下,語篇建構者選擇最佳關聯來創作語篇,語篇解構者通過激活最佳關聯,推導出語篇發出者試圖表達的隱含意義。結合《海的女兒》,小人魚公主在追求愛情和逃避自身痛苦中選擇了愛情,在追求愛情和留守原生家庭之間選擇追求愛情,在犧牲自己和犧牲王子之間選擇了犧牲自己。每一次選擇都是男權文化社會中所期待及規約的女性“應當”做出的選擇,是現實綜合語境的最佳關聯。在讀者的解構中,這些最佳關聯取得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的合理平衡。多模態話語分析法[9]整合語言和多種資源,既探討了語言系統在意義交換中的作用,又看到了聲音、圖像等符號系統對意義交互的深刻影響,更為全面、準確地解讀話語意識,發現人類綜合使用多種模態以達到社會交際的目的。從這個視角,我們看到,目前市面上帶插圖的書中,小人魚公主每一個自我犧牲的場景圖畫都是一幅唯美浪漫的景象,暗示女性只有通過自我犧牲才能實現其社會交際價值,這全面弱化了親情和生命的珍貴以及死亡的痛苦及不可逆,有嚴重誤導性。

(四)文學語篇的語用施為特點

文學語篇的語用施為不同于其他類型語言交流的語用施為方式,它具有單向性、不可商討性、潛移默化性、強制接受性等特征,童話亦然。在傳統的出版物中,編者及出版者是隱性的,只簡單呈現作者的作品,沒有參與到文本的構建中來,通過作者(隱性編者及出版者)→文本→讀者這種三維的單向傳播構建了一種強勢的語用施為模式,特別是諸如《海的女兒》這一類作者早已離世的文學語篇,讀者完全沒有和作者就作品進行交流與探討的可能性。于是,作品中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等往往以看似“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不容辯駁的情況下,為單純的未成年讀者所接受,它既不利于未成年讀者形成批判閱讀能力,也不利于他們規避不良的語用影響。然而,在多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打破文學語篇這種單向傳播方式,干擾其強勢語用施為,將封閉的三維模式轉變為開放的多維模式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具有積極社會意義的。

二、《海的女兒》負面社會語用影響消解之對策

這部經典的流傳近兩百年影響廣泛的童話,是帶有不良語用暗示的和負面語用影響的。如何在未成年讀者的閱讀過程中進行正面引導,既保持經典讀物的可持續性閱讀,又將文本中不良的負面語用效果盡量降低呢?我們提出打破三維模式建構多維模式的對策。

作者(隱性編者及出版者)→文本→讀者是文學語篇傳播的一種單向、封閉的三維模式。事實上,在一部作品從手稿變成正式出版物的過程中,編者及出版者、插畫師都是參與其中的,這既可以成為一種多維模式,也契合多模態話語分析探討的多信息源文本構成。因此,在讀者接觸到文本之前,多維模式的參與者應當通過各自的努力,削弱作者在文本構建時強勢單向施為的不良語用施為力,最終降低文本的負面語用影響。

首先,編者在文本前編輯告誡提醒式前言,如“《海的女兒》誕生于1837的丹麥,故事中的很多價值觀都是不符合我國現階段價值觀的,在閱讀過程中,請家長幫助低幼的小讀者有所甄別,請中小學生依據學校教導的價值觀進行批評性閱讀”;其次,編者或出版者在文中以導讀者的角色通過提出問題或加批注的方式,一方面強化作品中正確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導正作品中誤導未成年讀者的錯誤價值取向,插圖師可通過調整配圖的色調及圖像給予多模態次因素輔助干擾。請看表1。

表1 多維模式介入內容與方式

一旦作者(隱性編者及出版者)→文本→讀者的全封閉三維模式被打破,作者→顯性編者/導讀者→插畫師→文本→讀者的多維模式得以構建,就會有助于引導未成年讀者形成批判閱讀能力,降低文學語篇不良語用影響的嚴重性。

三、結語

我國小學生和中學生守則明確表明中小學生應當“珍愛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價值觀。然而,在中小學生的課外讀物中,存在著大量宣揚不良意識形態、誤導價值觀的作品。作為一門社會學科,幫助人們認識語言在語用方面的權力不平衡現象和語言歧視現象,并努力結束這種狀況,語用學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文運用語用學理論解構《海的女兒》的多重負面語用影響,提出在未成年讀者的課外閱讀中構建多維模式,以期打破此類經典童話的語用權力不平衡現象,為未成年讀者營造更為健康的閱讀環境。通過對《海的女兒》進行“言語行為”分析,發現其言語行為序列最終“計劃”是鼓勵勸誘女生以愛情為生命的唯一追求,為此拋棄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其暗含的性別差異導向非常明顯。通過“預設理論”解讀《海的女兒》,也可以發現其中的一些“強權性預設”,反映了西方社會對女性人生進行的“男性為主”的附屬品設定,男尊女卑的社會規約意識形態昭然若揭?!绊槕摗薄瓣P聯論”以及“多模態分析法”都綜合揭示了隱藏在《海的女兒》文本后的不良意識形態及錯誤人生觀、愛情觀及價值觀。本文提出文學語篇的獨特語用施為方式,指出《海的女兒》這樣的童話語篇同樣具有單向性、不可商討性、潛移默化性、強制接受性等施為特征。

鑒于《海的女兒》影響廣泛,為了避免不良暗示和負面語用施為對未成年讀者的閱讀理解造成誤導,本文提出打破三維模式建構多維模式的對策,建議通過包括編者在文本前編輯告誡提醒式前言、編者或出版者在文中以導讀者的角色對文本內容提出問題或加以批注、調整配圖的色調及圖像模式等方式,對類似的文本給予多模態干擾,以導正其負面語用影響,防止錯誤的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對未成年讀者的植入。

文學作品不僅是基于人性對主人翁性格命運的深刻描述,也必然反映作者的文化存在和意識形態??缭綍r代的經典閱讀,也需要有讀者所在社會變化和價值導向的語用解構。

猜你喜歡
編者言語預設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也談語文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
試論預設語言-言語表征
編者語
編者有話說
編者語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一道中考試題解答的預設與生成
編者語
我國退休法律制度的預設前提及其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