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服務農民市民化進程中老年教育大有可為

2019-06-13 06:56
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市民化城鎮化老年人

【內容提要】在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市民化成為破題關鍵。目前,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尤其是農村中老年群體,文化素質較低,市民化進程滯后。本文探尋在新型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的新形勢下,農村老年教育面臨的良好發展機遇,旨在抓住契機,大力發展農村老年教育,提升農村老年群體素質,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現代文明,推動城鄉老年教育均衡發展,服務新型城鎮化進程。

國家大力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其核心和重點在于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真正打消農民跟市民的根本區別,使進城人口實現三維轉換:從農業到非農業的職業轉換;從農村到城鎮的地域轉移以及從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一個時期內,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將極大促進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使農村的社會生活、精神面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的變化。大量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涉及農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以及行為意識的文明化。而這一切的轉變,最迫切需要的是教育。在新形勢下,農村老年教育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農村老年教育如何適應新形勢,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突破,是一個現實課題。

站在新型城鎮化新的歷史起點上,認識農村老年教育的角色和功能

大力發展農村老年教育,讓廣大農村中老年人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現代文明,這是新型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新形勢的需要。

新型城鎮化的需要。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區分,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戶籍制度改革能為教育公平帶來哪些推動?城鄉老年教育差別如何縮???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成為辦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公平的內在需要,也成為適應城鄉一體化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目前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尤其是農村中老年群體,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在觀念轉變及文化融合方面,仍然表現出與現代城市文明不合拍的落后、偏狹、封閉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他們的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并沒有因戶籍身份的改變而有實質性的提高,相反由于不適應城市文明要求,難以融入城市化,而且其負面影響將延續到孫輩,產生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F在跨入老年階段的人群出生在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當時國家百廢待興,教育落后,現今70歲左右的老年人中很多沒有進過正規校門,有些老年人年輕時只上過農民夜校。60歲左右的老年人也只是接受過初等教育,只有少數人接受過初高中教育。這個龐大群體進入老年時代,已成為老年教育事業的重點工作人群。

農民變市民,是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會使更多農民通過轉移就業提高收入,通過轉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務。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日趨完善,老年人必然對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合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老年人生活將顯著改善,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斷提高,精神需求日益增加,學習欲望不斷增強。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觀念,開拓新視野,這將為農村老年教育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同時,新型城鎮化以居住相對集中化為突破口,而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加強了老年人之間的聯系,為發展農村老年教育創造了條件。

農村文化養老的需要。筆者在農村調研發現,很多農村成了“空心村”?,F在年輕人口流動出現“家庭化”,即農民工將配偶和子女也帶到城市生活和接受教育,而年邁的老年人留在農村。以前農村老人還能互相串門、聊天,現在這種傳統的社交方式日漸縮減,農村生活公共空間缺失。農村老年人大量空閑時間難以打發,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在家看電視,或者打麻將,精神文化生活單一匱乏??梢哉f,農村老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物質匱乏,而是精神寂寞。中國農村的養老主要依靠家庭。這種養老方式之所以在中國持續了幾千年,家庭養老文化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但在新型城鎮化的大趨勢下,農村自給自足的家庭生產功能逐漸減弱,傳統的家庭養老經濟基礎開始解體,家庭養老這種傳統文化在農村根深蒂固的地位也開始松動,“養兒防老”“三代同堂”這些我國傳統倫理道德中的美好希冀和許多老年人渴望的理想家庭模式,正與現實發生碰撞,使農村養老面臨著新情況和新挑戰。老年人在喪失勞動能力后,成了農村的弱勢群體,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相當多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孤獨單調,焦慮無助,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因此,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他們活得有樂趣,重視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其創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非常重要。一方面,老年學校將老年人組織起來開展學習教育和各項文藝活動,豐富閑暇生活,使他們感受到一種自我參與、自我體驗的愉悅,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減少孤獨、空虛和消沉之感,使老年人身心得到愉悅,真正做到“老有所樂”;另一方面,組織起來的老年人群體,是農村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可以充分發揮余熱,為農村的公益事業做出貢獻,使得老人能夠感受到服務他人的生命價值,做到“老有所為”。所以要以先進的文化在農村催生新思想、新觀念,激勵農村老年人積極參加老年學校學習,讓老年人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是改善老年人處境的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農村老年教育為廣大老年朋友提供了學習機會,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真正讓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

廣大農村中老年人渴望加強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但農村老年教育資源短缺,長期以來,“三無”(無場地、無人員、無經費)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村老年教育的發展。而且農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困難,在城鎮化建設還沒有形成規模的情況下,全面創辦農村老年學校是有一定難度的。即使勉強辦起來,也難以鞏固,這一困局亟需破解。

對策與建議

縱觀世界各國的農民市民化,政府在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各級各有關部門應借助新型城鎮化的東風,抓住當前發展農村老年教育事業的良好契機,將發展農村老年教育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來抓,融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全面提升中老年農民的勞動技能、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并融入城市市民階層。

推進立法工作,促進教育公平。鑒于目前仍存在農村老年學校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辦學層次結構和布局不合理、政策落實不力、扶持力度不大等問題,亟需相關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將老年教育納入法制軌道,把完善保障政策作為立法的重要內容,保障農村老年人繼續受教育的權利,使老年教育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依法推進農村老年教育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促進教育公平。

強化政府責任,理順工作體制。成立由黨委分管領導掛帥,民政、老齡、教育、文化、勞動、農業等部門參與的老年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從上到下形成政府主導,一方牽頭,多方參與,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制。同時,立足于規范運作:一是建立督導機制。定期對基層老年教育工作進行督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建立考核機制。各級黨委政府應制定與本地區經濟發展同步的農村老年教育發展規劃,加大對農村老年教育投入,完善農村老年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黨委、政府要對基層開展老年教育工作實行目標考核,調動開展農村老年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制定農村老年教育先進辦學標準,每年開展評先選優活動,表彰先進,推動工作。

堅持優化布局,提高辦學效益。要在差別中推進相對均衡,在均衡中優化資源配置,逐步實現學校布局合理、教育結構優化的目標。要實行區域統籌規劃,與中心村、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在老年學校規劃位置、辦學規模和覆蓋范圍上進行科學測算,謀求更高質量,提高辦學效益:一是每一個鄉(鎮)都應當辦好一所老年學校,使之成為農村老年教育的基地。二是鄉(鎮)校在部分村校辦分?;蚪虒W點,由鄉(鎮)校直接排課、授課。三是老年人較多、較集中的村辦校,形成以縣級老年大學為龍頭,以鄉(鎮)校為骨干,以村校為基礎的老年教育網絡。

推動資源共享,抓好軟硬件建設。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應致力于資源共享,要做到師資、校舍、設備等均衡發展。充分整合農村中小學校、基層文化站點、農家書屋、農村遠程教育以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等相關資源。針對廣大農村普遍存在著居住分散、距離較遠、路況較差的現實情況,將農村老年學校建設與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老人活動中心、“幸福養老大課堂”援建項目等統籌規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務,創造良好條件,降低辦學成本。同時,激發老年人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引導老年人聚集,為創辦老年學校凝聚人氣,增強老年學校辦學吸引力。

農村中小學“撤點并?!焙箝e置的校舍,可經過改造,用于舉辦老年學校,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資源的作用。在有條件的地方,從中小學分流教師到老年學校,既優化了教師隊伍,又為廣大老年農民接受學習教育提供了師資保障。福建省德化縣是個典型山區縣,轄有18個鄉鎮、202個村居,創辦老年學校221所,建校率100%;在校學員總數1.5萬多人,入學率46%,位居福建省前列,其辦學經驗主要是堅持優化資源,“五個結合”解決辦學場所。一是新建老年學校校舍10所,占村??倲档?%;二是老年學校與村部共用51所,占村??倲档?5.3%;三是劃撥公用房給老年學校使用18所,占村??倲档?%;四是借用閑置的中小學校舍111所,占村??倲档?5%;五是利用祠堂等場所14所,占村??倲档?%。全縣202所村、社區老年學?,F有室內校舍面積3萬多平方米,生均達2.04平方米。

發揮示范作用,促進規范化發展??h級老年大學在整個老年教育網絡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對農村老年教育起著直接示范指導和輻射帶動作用,要充分發揮縣級老年大學承上啟下的優勢,影響和指導基層老年學校開展工作。一是建立幫扶制度。通過送教下鄉、提供教學材料、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推進辦學。二是建立培訓機制。對基層老年學校的工作人員和教師進行業務培訓,促進基層老年學校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三是抓規范化建設。出臺示范性農村老年學校政策,鼓勵規模較大、質量高的農村老年學校爭創示范校,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領農村老年學校高質量發展。

結合農村實際,科學設置課程。以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為著眼點和落腳點,鼓勵中老年農民通過老年教育改善知識結構,進行現代觀念、文明準則和城市意識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地、較快地融入和接受城市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一是針對進城農民中的文盲和半文盲群體舉辦各種類型的掃盲培訓班,提高他們的基本文化素質。二是開設科技課,促進科學種植養殖。由于農村許多老人仍然需要從事生產勞動,因此,農村老年教育的培養目標還應考慮如何有利于幫助老年人參與經濟建設,為家庭增加收入,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課程設置重點可在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項目上做文章,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類為主。三是加強地域文化傳承教育。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發展。四是開設孫輩教育課程。目前我國 65 歲及以上的農村留守老人近2000萬人,農村留守兒童約有5800萬人,撫養孫輩的重擔大都落在老年人身上。開設孫輩教育課程,可滿足農村中老年人撫養教育孫輩的知識需求,更好地承擔起對子女的撫養和教育責任,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五是科學安排學習時間,農閑多學,農忙少學,搶收搶種停學。

發展遠程教育,突破瓶頸制約。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是目前應用于農村的先進教育手段,農村老年教育可爭取與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合作,采取建設站點、多樣教學、豐富課件和拓展平臺等措施推進老年遠程教育工作,為廣大老年人提供“人人皆可學、時時都能學、處處均可學”的條件,拓寬老年學校的覆蓋面和教育普及率,突破辦學場所、資金、師資等瓶頸制約。

新型城鎮化建設最終還得體現在億萬農民群眾所應具有的新素質、新觀念、新精神、新生活層面上。因此,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能夠促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現代文明,使農業轉移人口成為推動農村變革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新型城鎮化的社會建設提供強大實力,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美好藍圖。

猜你喜歡
市民化城鎮化老年人
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農民工市民化精準轉化的大數據分析
農民工市民化精準轉化的大數據分析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農民工市民化研究綜述
陸銘:不能高估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