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實驗室檢測及診斷的臨床意義

2019-06-18 03:12艾文倩陳慧芳梁從碧崔星羽羅清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血常規肝功能抗體

艾文倩,陳慧芳 ,梁從碧 ,崔星羽 ,羅清

(1.南昌大學醫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6;2.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曾用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由自身免疫機制介導的,以肝內細小膽管非化膿性、進行性、破壞性炎癥,并伴有長期持續性肝內膽汁淤積的疾病,最終可發展至肝纖維化及肝硬化[1],以中老年女性多見。本文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治療的56例PBC患者,通過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免疫功能、生化指標和血常規指標在PBC診斷中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的56例PB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例,女44例;年齡為 31~84 歲,平均(57.6±11.5)歲。 PBC 確診參照2015年更新的膽汁淤積性肝病診斷治療專家共識[2]。另選取同期40例非PBC肝功能異?;颊撸ǜ斡不?例、脂肪肝6例、肝囊腫11例、慢性淤血性肝損傷1例、肝炎4例等),其中男8例,女32例;年齡 44~77 歲,平均(57.1±8.7)歲。 再選取同期40例肝功能正常者(高血壓10例,結締組織病、肺部感染、慢性腎臟病各5例,非萎縮性胃炎4例等),其中男 9例,女 31例;年齡 21~86歲,平均(54.4±14.3)歲。最后選取同期40例體檢健康者,其中男 9例,女31例;年齡45~76歲,平均(57.2±8.7)歲。四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清抗AMA抗體和抗ANA抗體檢測 采用德國歐蒙醫學實驗診斷股份公司自身抗體檢測抗原片(肝臟馬賽克)IIF檢測患者血清AMA抗體和抗ANA抗體。血清1:100稀釋后與抗原基質片反應30min(同時設陽性和陰性對照),用磷酸鹽緩沖液浸泡5min,加入熒光標記的二抗避光孵育30min,再同上浸泡5min,加甘油封片后熒光顯微鏡下判讀結果。以抗體滴度≥1:100為陽性。

1.2.2 血清AMA-M2使用線性印跡法,檢測試劑盒由德國歐蒙診斷公司生產。在第一次溫育時,已稀釋的血清(按試劑盒要求進行1:100稀釋)標本與固定在膜條上的靶抗原反應,如果標本陽性,特異性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在第二次溫育時,結合的抗體與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羊抗人IgG抗體反應,加入底物顯色,肉眼直接觀察結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要求操作。

1.2.3 免疫球蛋白、血清生化指標和血常規檢測以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采用上??迫A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檢測堿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轉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TBIL)等生化指標。采用Beckman immuage 800特定蛋白儀檢測血清IgG、IgA、IgM。采用Sysmex XE-2100血常規檢測儀分析血常規。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或非參數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 56例PBC中,AMA、AMA-M2陽性率分別為100%、98.2%,與肝功能正常組和肝功能異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PBC組、肝功能正常組和肝功能異常組ANA陽性率分別為 46.4%、32.5%和 32.5%,PBC組的ANA陽性率明顯高于肝功能正常組和異常組,并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自身抗體陽性率比較[n(%)]

2.2 免疫球蛋白檢查結果對比 PBC組IgM指標變化明顯高于肝功能異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IgG和IgA在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PBC組與肝功能異常組免疫抗體指標比較(±s)

表2 PBC組與肝功能異常組免疫抗體指標比較(±s)

分組PBC組肝功能異常組n IgG 56 40 t P 16.8±6.5 14.8±4.6 1.445>0.05 IgM IgA 4.7±3.0 1.2±0.6 7.152<0.05 2.6±1.3 3.6±2.3-1.923>0.05

2.3 肝功能指標對比 PBC組肝功能檢測結果GGT (263.1 ±298.7)、ALT (65.5 ±57.8)、AST (92.0 ±56.9)、ALP (374.6 ±311.8)、DBIL (68.1 ±92.3) 和TBIL(95.1±125.8);與體檢正常組和肝功能正常組比較,PBC組肝功能指標變化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PBC 組 GGT、ALP、DBIL和TBIL指標顯著高于肝功能異常組 (P<0.05),兩組間ALT、AST指標變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2.4 四組血常規檢測比較 PBC組WBC檢測值與體檢正常組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間RBC、Hb和PL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BC組WBC、RBC、Hb和PLT檢測值均低于肝功能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PBC 組 WBC、RBC、Hb和PLT檢測值與肝功能異常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3 PBC組分別與體檢正常組、肝功能正常組和肝功能異常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PBC組分別與體檢正常組、肝功能正常組和肝功能異常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注:*P<0.05,有統計學意義。

56 40 40 40分組 n PBC組肝功能正常組肝功能異常組體檢正常組GGT ALT AST ALP DBIL TBIL 263.1±298.7 20.8±12.4*91.5±108.7*16.3±9.0*65.5±57.8 16.3±9.6*61.8±83.6 18.2±8.9*92.0±56.9 20.2±5.5*74.0±93.8 22.7±4.6*374.6±311.8 76.7±30.5*146.2±93.8*79.8±21.4*68.1±92.3 3.1±1.4*12.9±24.4*2.9±1.6*95.1±125.8 7.6±2.6*20.1±28.4*24.7±94.2*

3 討論

PBC是一種由免疫損害介導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最終導致肝硬化和肝衰竭。國內對PBC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早期診斷和干預,容易延誤病情。近年來,隨著對PBC的不斷認識和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該病的檢出率越來越高。AMA是PBC的特異性抗體,9個亞型中以AMA-M2特異性最強。因此,對PBC患者AMA以及AMA-M2抗體的檢測對PBC的診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結果表明56例PBC患者中,AMA陽性率為100%,AMA-M2陽性率為98.2%,說明AMA和AMA-M2是PBC診斷的特異性指標。部分PBC患者可能在疾病早期不能夠檢出,在肝硬化期以及失代償期的癥狀顯著,較容易診斷,但此時患者的肝功能受損嚴重,預后情況較差[4]。因此,推進PBC的早期診斷意義重大。應對可疑患者早期進行AMA與AMA-M2的檢測。

表4 PBC組分別與體檢正常組、肝功能正常組、肝功能異常組血常規指標比較(±s)

表4 PBC組分別與體檢正常組、肝功能正常組、肝功能異常組血常規指標比較(±s)

注:*P<0.05,有統計學意義。

分組 肝功能正常組肝功能異常組n WBC(×109/L)RBC(×1012/L)Hb(g/L)PLT(×109/L)PBC組 體檢正常組56 5.5±2.8 3.5±0.9 103.4±21.7 145.4±99.4 40 5.5±1.1 4.6±0.4*136.1±11.6*214.3±46.3*40 7.5±3.0*3.9±0.8*119.1±26.8*200.0±91.9*40 5.5±2.6 3.6±0.8 105.2±24.7 178.2±112.0

ANA是一組抗核抗體,有研究[5]報道PBC患者表現出疾病特異性ANA,本研究發現,PBC組患者ANA陽性檢出率為56.5%,明顯高于肝功能正常組的32.5%(P<0.05)和肝功能異常組的34.2%(P<0.05),與上述研究[5]一致。 由此可見,ANA 檢測對PBC患者的診斷具有一定的意義,可提高其臨床診斷的特異性。

在免疫球蛋白方面,PBC組的IgG、IgM、Ig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且IgG和IgM水平較肝功能異常組高,而IgA水平較肝功能異常組低。說明在鑒別PBC和其他肝功能異常疾病時IgG、IgM以及IgA存在不同的意義。PBC組和肝功能異常組的IgM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它相關文獻的報道結果相同[6]。提示IgM可作為鑒別診斷PBC和非PBC肝功能異常疾病的重要免疫學輔助診斷依據。

肝功能反應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肝功能檢查在于探測肝臟有無疾病,肝臟損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等,有助于肝臟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在本研究中分別比較了體檢正常人、肝功能正?;颊?、肝功能異?;颊吲cPBC患者肝功能檢查結果,研究結果顯示PBC組患者與肝功能正常組和體檢正常組比較,肝功能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可見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表現。與肝功能異常組比較,PBC組患者AST、ALT無明顯差異(P≥0.05);ALP、GGT、DBIL 和 TBIL 四項指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ALT和AST均為反映肝細胞損傷的指標,分別存在于肝細胞胞漿和肝線粒體中,且其水平越高肝細胞受損越嚴重[7,8]。GGT在肝內主要存在于肝細胞胞漿和肝內膽管上皮中;ALP廣泛存在于肝臟,骨骼、胎盤、腸道和腎臟等組織中,當膽管阻塞時會引起ALP水平增高,多可見于疾病早期,但要確定ALP為肝源性升高還需聯合GGT判斷[9]。有研究表明,肝源性ALP升高時應進行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篩查[10]。TBIL和DBIL與肝臟膽紅素代謝和排泄有關,DBIL升高提示存在肝臟疾病,可見于肝細胞疾病或膽汁淤積性肝病,TBIL水平越高代表肝損傷程度越嚴重[11,12]。由此可見,肝功能指標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與疾病發展及組織學損害嚴重度有關。本研究顯示PBC患者組與肝功能異常組比較,肝細胞的損害無明顯差異,PBC組患者肝內膽管損害和膽汁淤積比較嚴重。因此,肝功能指標在PBC早期篩查和診斷中有一定意義,其在對PBC患者的疾病發展和病情評估也有重要意義。

血常規作為疾病檢查的基礎檢查項目,在疾病的早期篩選和判斷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探討血常規在PBC的早期預測和診斷中的價值,本文分別比較了體檢正常人、肝功能正?;颊?、肝功能異?;颊吲cPBC患者血常規檢查結果。研究結果表明,體檢正常組與肝功能正常組各項指標基本正常,除體檢正常組與PBC組在紅細胞數上無差異外,其余各項指標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PBC組值較其余兩組指標數低,且低于正常值。而在PBC組與肝功能異常組的比較中,只有PLT指標有明顯差異(P<0.05)。文獻報道[13,14],肝硬化可因炎癥活動,脾功能亢進、消化道出血、血小板破壞等出現血小板數量減少,與本研究數據相符。同時本研究中PBC組RBC和Hb顯著異常,其它研究提示其表明PBC患者存在除消化道出血的其他貧血原因[15]。此外,另有研究表明[16],紅細胞和血小板各自的含量以及分布能協助區分PBC患者肝臟病理早期和進展期改變,有重大的臨床診斷價值。由此次數據分析得出,血常規異常在PBC的早期診斷中無特異性,進一步的含量及分布研究對其意義更大。

總之,AMA和ANA的陽性檢測、免疫球蛋白、生化指標和血常規的檢測對PBC的早期診斷有重大意義。

猜你喜歡
血常規肝功能抗體
肝功能報告單解讀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解讀
抗GD2抗體聯合細胞因子在高危NB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單克隆抗體在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人冠狀病毒中的研究進展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關系分析
探討在血常規檢驗中運用不同采血方法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
單克隆抗體制備的關鍵因素
抗心磷脂抗體與抗精子抗體檢測在診斷不孕不育中的應用價值
B[a]P和DDT亞急性聯合暴露對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響及作用形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