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患者的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水平及其臨床意義研究

2019-06-18 03:12陳恒江立千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9年3期
關鍵詞:甲胎蛋白癌細胞胃癌

陳恒,江立千

(河南圣德醫院臨檢中心,河南 信陽 464100)

流行病學研究證實,2010-2017年每年部分地區胃癌的平均發病率可達274~593/10萬人左右[1]。臨床上胃癌的發生不僅能夠導致患者生活質量的顯著下降,同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時間可明顯的惡化[2]。

在胃癌發生過程中的相關分子機制研究中,可以發現不同的分子或者蛋白水平的改變,均能夠促進胃癌的發生,加劇胃癌患者病情的進展速度。E-鈣黏蛋白的表達能夠通過促進上皮細胞間質成分的分解,促進癌細胞侵襲能力的增加,進而促進了癌細胞對于胃黏膜基底膜組織的浸潤和突破過程[3];波形蛋白的表達,能夠通過維持上皮細胞的極性,穩定上皮細胞的增殖過程,降低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的風險[4];甲胎蛋白是消化道重要的生物學腫瘤標志物,在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持續性DNA分裂的過程中,甲胎蛋白的表達濃度可明顯的上升[5]。為了揭示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的表達與胃癌患者的關系,從而為臨床上胃癌的病情評估提供參考,為胃癌患者的血清學篩查提供分子標志物,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的表達及其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⑴年齡18~80歲;⑵手術病理診斷為胃癌者;⑶無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排除標準:⑴臨床資料不全者;⑵合并其他部位原發腫瘤者。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研究對象100例,其中男62例,女 38例,年齡 42~75歲,平均 50.18±6.12歲。對照組納入排除標準:⑴年齡18~80歲;⑵經活檢確診為胃炎者,排除惡性病變者,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病例數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齡42~76歲,平均50.22±5.7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差別,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組織標本經石蠟包埋后作連續切片,厚度約為4um采用免疫組化鏈霉卵白素一生物素復合體法 (strep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染色,二氨基聯苯胺(diamionben zidene,DAB)顯色。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通用型二抗以及SP試劑盒和DAB顯色盒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開發公司。以陽性片及PBS代替一抗分別作為陽性及陰性對照,高倍顯微鏡下觀察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的表達情況,具體染色步驟嚴格按照SP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比較不同特征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差異,分析影響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因素。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錄入后,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分析。計數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例和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患者、不同特征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影響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比較 胃癌患者的E-鈣黏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胃炎組,波形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胃炎組,兩組患者的甲胎蛋白陽性表達率無差別。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比較

2.2 不同特征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比較 分化程度為中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有肝轉移、TNM分期為Ⅲ+Ⅳ的胃癌患者的E-鈣黏蛋白和甲胎蛋白陽性表達率較高,波形蛋白陽性表達率較低,不同年齡、性別胃癌患者的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陽性表達率無差別。見表2。

2.3 影響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將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陽性表達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分化程度和淋巴結轉移是影響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表達的因素,肝轉移和淋巴結轉移是影響甲胎蛋白表達的因素。見表3、表4、表5。

表2 不同特征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表達情況的比較

表3 影響胃癌患者E-鈣黏蛋白陽性表達率的因素

表4 影響胃癌患者波形蛋白陽性表達率的因素

表5 影響胃癌患者甲胎蛋白陽性表達率的因素

3 討論

幽門螺桿菌感染能夠顯著促進胃黏膜上皮細胞的病變,增加胃癌的發生風險,特別是在合并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或者胃腸道上皮化生的患者中,胃癌的發生風險可進一步的上升[6]?,F階段臨床上主要通過手術治療胃癌,但包括手術及術后放療治療后,胃癌患者的臨床病情緩解率仍然較低,治療后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仍然無明顯的改善。而免疫靶向性治療,能夠在胃癌患者的輔助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對于胃癌患者體內的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的表達分析研究,不僅能夠深入揭示胃癌的發生機制,同時還能夠為胃癌患者的免疫靶向性治療提供參考靶點。

E-鈣黏蛋白是上皮間質轉化因子的成員,其能夠通過促進癌細胞間質成分的分解,促進金屬基質蛋白酶的激活,從而降低癌細胞間的粘附程度,促進了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過程。同時基礎方面的研究還證實,E-鈣黏蛋白能夠通過提高癌細胞上游轉錄活性的增加,進而提高癌細胞紡錘體的復制和分裂速度,促進癌細胞的持續性自我擴增[7];波形蛋白是上皮間質轉化過程中的重要負性調控因子,其能夠維持上皮細胞的極性和形態,抑制癌細胞間質成分的過度分解,降低癌細胞的變形能力[8]。波形蛋白還能夠穩定癌細胞間縫隙連接蛋白的濃度,提高癌細胞間縫隙連接的數量,進而進一步穩定癌細胞的生物學特征[9];甲胎蛋白是評估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的重要標志物,在肝癌患者中具有明顯上升趨勢,雖然部分研究者探討了甲胎蛋白的表達與胃癌的關系,認為甲胎蛋白的表達上升與胃癌患者的臨床轉歸的惡化密切相關[10,11],但對于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分析研究不足。

本次研究通過免疫組化方法,探討了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的表達與胃癌患者的關系,發現在病例組患者中,E-鈣黏蛋白的表達明顯的上升,而波形蛋白的表達明顯的下降,提示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的異常表達均能夠促進胃癌的發生過程。通過匯集不同的相關文獻,筆者認為這主要由于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的下列幾個方面的作用有關[12,13]:⑴E-鈣黏蛋白的上升能夠促進上皮間質轉化病理過程的進展,促進金屬基質蛋白酶對于癌細胞間質成分的分解,為癌細胞的遷移和對于基底膜組織的浸潤提供前提;⑵波形蛋白水平的下降失去了其對于癌細胞生物學特征的穩定作用,導致癌細胞間細胞連接蛋白的不足,促進了癌細胞的擴散。王紅山等[14]研究者也認為,在胃癌患者中,E-鈣黏蛋白的表達陽性率可平均上升30%以上,特別是在合并有明顯的肌層浸潤或者局部引流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中,E-鈣黏蛋白的表達陽性率可進一步的上升。但本次研究并未發現在胃癌患者中甲胎蛋白的表達陽性率的上升,這與王雅坤等[15]研究者的結論存在一定的差別,這可能與本次研究中胃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多數為早期患者,同時可能與甲胎蛋白的檢測靈敏度的不同有關。在探討相關指標與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中,可以發現中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有肝轉移、TNM分期為Ⅲ+Ⅳ的胃癌患者的E-鈣黏蛋白和甲胎蛋白陽性表達率較高,而波形蛋白的表達陽性率較低,提示了相關腫瘤蛋白的表達與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關系較為密切,這主要由于E-鈣黏蛋白、甲胎蛋白的上升,能夠提高胃黏膜上皮癌細胞對于淋巴結內皮的粘附能力,導致胃黏膜腺體細胞的分化成熟過程的異常;而波形蛋白的下降,能夠影響到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形態學的改變,并增加了癌細胞的浸潤和畸變的風險,從而促進了相關臨床病理特征的進展。危險因素的分析也可見,分化程度和淋巴結轉移是影響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表達的風險因素,而肝轉移和淋巴結轉移是影響甲胎蛋白的風險因素,進一步提示了相關蛋白的表達與胃癌患者的病情關系。

綜上所述,在胃癌患者中,E-鈣黏蛋白的表達明顯上升,而波形蛋白的表達明顯下降,同時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的異常表達,均能夠促進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進展。后續臨床相關研究,可以繼續探討E-鈣黏蛋白、波形蛋白、甲胎蛋白的表達與胃癌患者臨床預后轉歸的關系。

猜你喜歡
甲胎蛋白癌細胞胃癌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嗎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癌細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細胞
美麗療法打敗癌細胞
乙肝康復 莫忽視甲胎蛋白檢測
癌細胞最怕Love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