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合并甲狀腺癌的調查分析(附80例報告)

2019-06-18 00:49呂加令李濤
貴州醫藥 2019年5期
關鍵詞:原發癌年齡段甲狀腺癌

呂加令 李濤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云南 曲靖 655000)

有報道[1]指出,乳腺與甲狀腺多原發癌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多原發癌即同一個器官或不同器官先后或同時出現兩種或以上原發性惡性腫瘤。因乳腺癌與甲狀腺癌發病機制較復雜,且以女性為主,二者同時作為激素反應性器官,受到下丘腦-垂體-腺體軸調節,故內分泌的變化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均可導致二者同時或先后發病[2-3]。本文主要分析乳腺癌合并甲狀腺癌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討乳腺癌合并甲狀腺癌的臨床特點,以期為多原發癌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收集XX地區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確診的80例乳腺癌合并甲狀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B1T組(乳腺癌后甲狀腺癌,n=28)、T1B組(甲狀腺癌后乳腺癌,n=36)及BT組(同時檢出乳腺癌與甲狀腺癌,n=16)。收集同期確診的50例單純乳腺癌患者作為oB組,單純甲狀腺癌患者50例作為oT組。納入標準:(1)B1T組及T1B組:經病理診斷證實為乳腺癌或甲狀腺癌,后經穿刺病理診斷、術中冰凍病理診斷或術后石蠟病理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或乳腺癌,兩種癌癥發病時間>6個月;(2)BT組:接受穿刺病理診斷、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或術后石蠟病理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與乳腺癌,二者發病間隔時間≤6個月;(3)oB組:病理診斷證實為乳腺癌,同期經相關輔助檢查未發現甲狀腺癌;(5)oT組:經病理診斷證實為甲狀腺癌,同期經相關輔助檢查未發現乳腺癌。已排除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腫瘤屬于繼發轉移、臨床資料不完整、疾病屬于復發癌、遠處轉移至甲狀腺或乳腺的惡性腫瘤患者。

1.2 方法 記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確診年齡、腫塊直徑(參照術前彩超、乳腺鉬靶、核磁共振等測量結果,取最大值,根據乳腺癌第七版分期中腫塊大小分類手段分類:乳腺癌分為:≤2 cm、>2~5 cm、>5 cm;甲狀腺癌分為:≤2 cm,>2~4 cm,>4 cm)、絕經情況、病理學組織類型(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甲狀腺腫瘤與乳腺腫瘤分類標準進行[4])、甲狀腺功能指標、免疫組化(免疫組化結果報告中若提到ER、PR為+、++、+++或≥1%則視為陽性,反之則為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參照2013年ST Gallen共識將其分為4種分型:①LuminalA:ER為陽性+PR為陽性(≥20%)、Ki-67<14%,且HER-2為陰性;②LuminalB:a:(HER-2陰性):ER為陽性+HER-2為陰性+Ki-67高表達(≥14%)或PR低表達或陰性(<20%);b:LuminalB(HER-2陽性):HER-2擴增+ER陽性+任意PR或任意Ki-67;③HER-2過表達:ER或PR陰性,HER-2擴增;④三陰型:PR與ER均為陰性,或伴HER-2陰性]、乳腺癌術后放化療輔助治療情況、有無遠處轉移、有無區域淋巴結轉移等。

2 結 果

2.1 人口學特征 28例T1B患者中年齡≥40歲發病率最高,且以40~50歲占比最高;50例oB患者發病主要年齡段為30~70歲,且以40~50歲年齡段發病率最高;16例BT患者40~50歲年齡段發病率最高;36例T1B患者50~60歲年齡段發病率最高;50例oT患者30~40歲年齡段患者發病率最高。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發病年齡分布與構成比[n(%)]

2.2 臨床病理特征 T1B組與oB組間年齡、乳腺癌確診時絕經情況、病理類型、家族史、腫瘤直徑、組織學分級、遠處轉移、淋巴結轉移、乳腺癌術后放療情況、分子類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乳腺癌病理類型均主要為浸潤性導管癌,分子類型均以LuminalB為主,組間比較差異物統計學意義(P>0.05);T1B組ER、PR表達高于oB組,Ki67值高于o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1B與oT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病理類型、家族史、腫瘤直徑、遠處轉移、淋巴結轉移、多病灶、FT3、FT4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甲狀腺癌病理類型占比最多均為乳頭狀癌(PTC)。與oT組比較,T1B組的TPOAb及TGAB值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T組第一原發癌診斷年齡小于T1B組與T1B組,T1B組第二原發癌間隔時間短于T1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間PR+、ER+、HER2+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間甲狀腺功能、Ki-67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4。

表2 T1B組與oB組臨床病理特征比較

表3 T1B組與oT組病理特征比較

表4 B1T組、T1B組與BT組病理特征比較

3 討 論

臨床發現,既往有甲狀腺癌確診史的患者,再發乳腺癌的風險較其他人群更高,而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再發甲狀腺癌的風險也較其他患者高[5-6]。乳腺與甲狀腺均是激素依賴性器官,機體內分泌一旦發生變化則腺體疾病患病率隨之增加,現有的研究普遍認為激素是乳腺癌與甲狀腺癌發生發展的主要因素,同時疾病還受到自身免疫、遺傳易感性、輻射暴露等因素的影響,而對于部分乳腺癌患者而言,術后放療過程可能是增加患者患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6]。

本文結果顯示,B1T組、oB組、BT組發病年齡段主要集中在40~50歲,T1B組主要發病年齡段為50~60歲,oT組主要發病年齡段為30~40歲。該結果提示初診為乳腺癌的40~50歲患者罹患甲狀腺癌風險較其他年齡段高;而初診為甲狀腺癌的50~60歲患者罹患乳腺癌風險較其他年齡段高。本結果也從側面反映了在不同人群中甲狀腺癌的生物學特征存在差異,乳腺癌與甲狀腺癌之間可能并不存在直接因果關系,乳腺癌患者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加可能是因為患者患病后增加了各項醫療監測手段產生的結果。本文結果顯示,BT組第一原發癌診斷年齡小于B1T組與T1B組,B1T組第二原發癌間隔時間短于T1B組,提示乳腺癌或甲狀腺癌確診后再發甲狀腺癌或乳腺癌風險增加可能與患者患癌后頻繁的檢查有關,尤其是在病后5年內表現較突出,故針對初診為乳腺癌的患者在診斷后的3~4年內應密切監測患者甲狀腺病變情況,而針對初診為甲狀腺癌的患者應在診斷后的4~5年內密切監測其乳腺病變情況。

本文結果還顯示,BT、oB兩組乳腺癌患者均以浸潤性導管癌占比最高,其次為導管內癌,且疾病分子類型主要為LuminalB型;而T1B組與oB組甲狀腺癌患者則以乳頭狀癌為主要發病類型,其次為濾泡狀癌。此外,對比了B1T與oB組的PR與ER表達發現,B1T組明顯高于oB組,原因可能是PR與ER信號在甲狀腺癌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到相似的推動作用[7],且與雌激素對甲狀腺細胞的細胞周期相關基因及原癌基因的上調作用有關[8]。此外,本文結果還顯示,B1T組患者的Ki-67均值高于oB組,二者倍數相差約為2倍,Ki-67是一種能夠反映細胞繁殖能力的增值抗原,該抗原的表達與乳腺癌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息息相關,是臨床上常用的乳腺癌不良預后評估指標,該指標檢測數值越高提示患者預后情況越差,故乳腺癌Ki-67高表達可能提示著乳腺癌患者初診后再患甲狀腺癌風險高[9-10]。本文結果顯示,B1T、T1B、BT組各甲狀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無差異,但T1B組TGAb與TPOAb水平較oT組更高,提示甲狀腺癌患者TGAB與TPOAb水平增加可能預示著患者再患乳腺癌風險高,但因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故該結果還應在未來大樣本長時間的研究中加以證實。

猜你喜歡
原發癌年齡段甲狀腺癌
不同年齡段妊娠早期婦女維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齡段人群對網上健康教育的認知和期望的調查報告
分化型甲狀腺癌切除術后多發骨轉移一例
分化型甲狀腺癌肺轉移的研究進展
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黑膠愛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多原發癌46例臨床分析
胰腺和直腸同時性雙原發癌伴肝轉移1例報告及文獻復習
全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癌適應證選擇及并發癥防治
從認知角度看不同年齡段兒童音樂學習能力
探討上消化道雙原發癌20例的內窺鏡檢查及臨床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