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侯安都對韶關歷史文化的影響

2019-06-18 01:30詹卓萍楊華山
神州民俗 2019年3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韶關影響

詹卓萍 楊華山

[摘? 要]侯安都,嶺南地區較早發跡的歷史人物之一。在梁朝末年,他借勢脫穎而出,成為陳朝建立和穩定的重要功臣。其傳奇故事在韶關廣為流傳,久而久之他被神化為成為守護一方的神靈,歷朝歷代的信眾為他修建廟宇,形成了專門的祭祀節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韶關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有關侯安都的建筑逐漸破敗甚至消失,時至今日已少有人記得“風烈”侯安都。為延續韶關歷史文脈,我們需要重視弘揚安都精神,成立侯安都研究會發掘歷史,結合當代城市建設創新宣傳方式。

[關鍵詞]侯安都;韶關;歷史文化;影響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師,始興曲江(今廣東韶關乳源)人。在梁朝末年,他抓住士族走向衰落的機會,利用自身在始興積累的資本,不斷加強漢文化學習,助陳霸先建立成立陳朝。在數次戰役之中,他有勇有謀,展現神奇武功;在皇位更迭之時,他明智果斷,使陳朝避免政治動亂,是陳朝建立和穩定的重要功臣。軍旅一生,侯安都先后獲得“猛烈將軍”、“仁威將軍”、“平南將軍”、“征北大將軍”、“征西大將軍”等稱號,官至光祿大夫、司空,被授予“桂陽郡公”爵位,素有“南天一人”的美譽,是中國南方地區較早參與朝政的歷史風云人物。[1]但最后他居功自傲,不幸成為陳文帝加強中央集權的犧牲品。

一、侯安都民間信仰的形成

侯安都死后,以士禮歸葬故土,陳宣帝在太建3年(571年)的時候追封他為陳集縣侯,食邑500戶。其墓冢在今天的乳源縣江背村(已毀,具體緣由無從查證)。作為歷史人物,侯安都因居功自傲而被文帝賜死,他的后人有感于他的遭遇,立下“守節不渝,廉潔自律”兩大遺訓,明令子孫引以為戒;而關于他驍勇善戰的事跡則得到了人們的推崇,在韶關地區口口相傳變成一種文化傳承。年長日久,侯安都便上升為民眾心中的神明,信眾在韶關地區為他修建專門的廟宇祭奠他的功績,韶關現存的關于侯安都的廟宇有兩處。

(一)乳源上司廟

《韶州府志》卷十九之“建置略·壇廟”中有記載:“文英廟,祀侯司空,在武城街。又侯司空廟,在縣西北桂山下,創祠以祀之,宋元豐十年重修??滴跷迨吣旮男薹阶?乾隆四十一年、五十六年俱重修;道光四年添建廟門一座,二十七年被火燒,經修復,嗣毀于寇;咸豐十一年、同治六年迭次修葺?!盵2]舊時韶州城內武城街的文英廟是為祭祀侯安都而修建的;在縣西北的桂山(今乳源縣桂頭鎮,即侯安都的故居所在)又有專門的祭拜他的侯司空廟,并在宋、清兩朝得到多次重修。北宋元豐三年,樂昌人李渤曾撰寫《侯司空墓碑記》贊頌侯安都的功績并描述信徒滿門的場面:“到今里中,習俗風流慷慨猶存。時或旱或澇,四遠來祈未旋輒應公之族,有登進士第者,名晉升字德昭讬予記之,又作迎神送神之詩以遣其鄉人,使歲時祈報得以長言而詠焉?!盵3]即遭遇自然災害時族人會前來祈福,有喜事發生時則會前來報喜。民國八年(1919年),粵贛湘邊防軍務總司令兼江西省省長李根源有感于我國內憂外患的局勢,決定出資重修司空廟,希望通過弘揚侯安都的尚武精神鼓舞人民奮起救國。據文史愛好者調查,司空廟毀于文革期間,1981年,當地群眾才自發籌資在原址上重建侯安都紀念館。2003年,曾任乳源縣政協副主席的侯禮陽經過多方奔走呼吁,取得了韶關市統戰部和宗教局的支持,將廟宇擴大到三百多平方米并進行裝飾翻新。2016年9月9日,侯安都紀念館舉辦了揭牌儀式,標志著紀念館的正式落成。

如今的上司廟(岷山三公廟)坐落于乳源縣桂頭鎮陽坡村沙湖嶺,未走近上司廟,便可以看見一座牌坊上寫著“侯安都紀念館”,沿著紀念館的小徑往上走,兩邊是關于侯安都生平事跡的介紹,小徑的左邊有侯安都紀念亭,右方是為侯安都新修建的紀念性墓冢。該墓的墓碑是1919年李根源重修侯安都墓時所立的那塊,上面刻有“陳司空征北將軍侯公安都墓”字樣,配聯:“英雄名譽留千古,豪杰志昂壯萬年?!睓M額:“韜略流芳”。沿小路繼續前行,便可見上司廟的正門,門上有楹聯寫著“開國元勛,定策元勛,偉績千秋垂史乘;精神不死,名譽不死,威名萬古壯乾坤”,懸掛于門楣的匾刻著“南天一人”的大字,蒼勁有力。廟堂內供奉著侯安都的塑像??上У氖巧纤緩R在文革期間曾被當作封建迷信場所而搗毀,廟里的古文物都已沒了蹤影,現今的上司廟基本上可說都是鋼筋水泥結構,塑像也不夠精致。不過,即便如此上司廟仍是香火旺盛,特別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侯安都生日這天,上司廟都會舉行廟會,在外的侯氏家族和當地瑤、漢群眾皆來朝拜,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大家敲鑼打鼓,通宵達旦,十分熱鬧。在平時陰歷初一、十五的時候當地群眾也會前去拜祭,祈求平安吉祥。

(二)大塘將軍廟

大塘將軍廟的歷史考證由熱愛文史研究和推廣的曲江區的吳祥業和禤細賢先生所挖掘。為了考察侯安都在曲江的史跡,他們二人對多處古跡進行調查,了解到在大塘鎮左村村委會附近的將軍山上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廟,但問及為何該廟為紀念三國時期“劉關張”三將軍時卻無人知曉。利用全國文物普查的機會,他們二人與普查隊根據這一系列疑問進行反復的調查和考證,終于查出了將軍廟的來龍去脈。原來將軍廟供奉“劉關張”三將軍只是訛傳,該廟應該是為了紀念侯安都所建。據說,陳武帝期間曲江滸村垌常有匪徒作亂,掠劫百姓,后來侯安都率兵剿滅匪徒,使百姓得到安寧。侯安都為民除害,功勛偉績,后人為紀念他,遂在曲江大塘鎮新橋村凹夫高陂建造一座“安都甲神廟”,該廟在唐朝期間改名為“和溪太廟”。[4]

除了現存廟宇外,還有因道路拓寬而被毀的原韶關市地標性建筑——風烈樓。

在老韶關的記憶里,有關紀念歷史名人的著名建筑,要數“三風古樓”最能突顯韶關將相之鄉、人杰地靈的特點?!叭L古樓”是指紀念張九齡的風度樓、紀念余靖的風采樓、以及紀念侯安都和麥鐵杖的風烈樓。其中,風烈樓原名“文奎樓”,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位于今風度路的井巷和學士路相對橫跨的街道中間。明、清兩朝,文奎樓作為學子朝拜文曲星以求金榜題名的文廟。清末,科舉制度被廢除,文廟的作用減弱。民國八年,滇軍總司令、粵贛湘邊防督辦李根源有感于宋朝所創祭祀侯安都的文英廟被毀,出于“崇武”與激發國民挽救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的目的,他決定將文奎樓的魁星神像拆除,改為供奉南朝陳、隋時代的武將侯安都(乳源人)、麥鐵杖(南雄人)二人的牌位,并將文奎樓更名為“風烈樓”。三十年代,由于擴建街道,風烈樓被拆除。

風烈樓被拆、安都墓冢被毀、上司廟失掉該有的歷史感,關于侯安都的痕跡正一點點在消失,這對韶關來說是一大損失。在新時代,該如何傳承和弘揚侯安都文化,留住歷史文化脈絡,使這位韶關歷史上最早的開國元勛真正達到“精神不死,名譽不死”是值得我們思考和解決的迫切問題。

二、安都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關注、政府的資金往往更多的流向經濟建設,而與之同樣重要的地方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卻遲遲得不到足夠的關注,就如有關侯安都的遺跡逐漸消失,侯安都的事跡漸漸被人遺忘。若任由這些痕跡淡化,則韶關也會慢慢失掉這座城市的特色,使人難以體會到其獨有的歷史文化脈絡。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安都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留住韶關特色文化。

(一)設立侯安都研究會

筆者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由于陳朝只是南北朝分裂時期的小國家,自古以來史學家對該朝的研究甚少,且侯安都生活的年代距今也有一千五百多年,其遺跡隨著歲月的流逝消失于歷史長河中。有關史料的缺失給調查研究的進行帶來了很大困難。韶關有“三風”——余靖、張九齡、侯安都,有關余靖和張九齡的學術著作不在少數,學者們也曾多次召開研討會,出版專門的論文集和學術專著。在充分研究考察下,張、余二人的文化價值得到很好的展現,也使建設韶關特色文化取得一定成果。相較之下,在中國知網上卻連一篇專門研究侯安都的學術論文都找不到,相關研究宣傳的缺乏使侯安都這個最早發跡的有名人物幾乎快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地方文化的內在素質需要微觀研究呈現,微觀研究是建立地方學的根基與主要研究方法,是地方社會存在與延展的邏輯梳理和獲得地方性知識與歷史力量的主要方式。[5]而設立正規的研究機構有利于保證微觀研究的質量。因此,我們有設立侯安都研究會的必要。研究會可由市縣文化局牽頭,聯合地方大學、史志辦部門的相關人員,聘請省、市有關文物保護專家擔任顧問或研究員,組織民間文史愛好者等召開研討會。通過走訪民間、找尋家譜、考證遺址、收集文物等田野調查方式結合文獻檔案資料、考古資料的整理和綜合研究,歸納出侯安都與地方文化的淵源、安都精神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以及名人與地方的內在邏輯,從而加深我們對地方文化特性的認識。同時,在綜合考察侯安都文化的歷史與現實之后,需要對安都精神的發展路徑與趨勢進行引導、規劃和預測。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使命和任務。民國時期,李根源有感于國家危難,重修上司廟,希望借安都臨危不亂、英勇報國的“風烈”精神勉勵群眾;現如今,韶關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應將安都精神與建設韶關“善美”之城相結合,以促進安都文化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二)重視對侯安都的宣傳

1、與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

教育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榮辱觀。將地方傳統文化資源引入學校德育教育是實現傳統文化資源與德育的有效對接,是對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承利用。[6]侯安都一生中數次為陳朝掃清外患,作戰時有勇有謀,被稱為“風烈”將軍,他精忠報國的事跡可為學校開展當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提供事例典范。學校應注重在課堂上利用侯安都的“風烈”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轉化為德育資源,實現傳統文化資源與德育教育的有效對接。

2、“三風”聯動宣傳

韶關歷史文化文物古跡遺址眾多,名人輩出。然而由于缺少足夠的研究宣傳,其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未能被充分的挖掘,就連韶關本地人都對很多韶關文化了解不深入。本地人知之甚少,更何況外地人呢?如韶關“三風”(風度、風采、風烈),知風度者眾,知風采者不少,而知風烈者卻極少。如今網絡發達,自媒體的興起讓信息的傳播更為快速便捷,因此我們除了需要加強建設、研究、宣傳、傳播韶關文化,更需要創新傳播理念、方法與路徑。[7]對于如何弘揚安都精神,可以借助九齡風度、余靖風采的名氣,提出安都風烈,打出韶關“三風”的宣傳標題,組織文藝工作者充分利用歷史資料進行內容創作,通過話劇、舞蹈、音樂、傳記等表現形式將“三風”的故事重現,聯合博物館、圖書館、地方院校等機構將文藝作品傳播,塑造鮮活的歷史人物,使歷史走進市民的生活;落實重建風度樓、風烈樓的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增強地方文化特色。

同時,注重對侯安都廟宇的保護。對于僅剩的兩座廟宇——大塘將軍廟和乳源上司廟,政府應該撥款專項資金進行完善,按照文物管理的法規和原則及時對廟宇進行修舊如舊,對于不符合宗廟審美的建筑進行重新規劃,特別是上司廟內的侯安都紀念館,應重新規劃紀念館內的展物擺放,展示更多有關侯安都的資料。在落實好各項廟宇保護措施后,可考慮將其開發為民俗旅游風景區。乳源是韶關市旅游強縣,而上司廟位于乳源縣知名景點云門寺、鴕鳥寨、必背瑤的中部,可考慮把該其規劃列入“云門寺——上司廟——必背瑤寨”旅游線路,結合乳源縣的生態資源,打造獨特文化生態品牌,既展現乳源縣怡人的山水風光又體現其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

總之,關于如何傳承與弘揚“安都”文化,需要集思廣益、大膽創新。韶關文化的獨特性是她永葆青春的魅力所在,為延續地方文化脈絡出謀劃策,是每個韶關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可以通過設立侯安都研究會的方式加強對侯安都文化的系統研究,尋找“風烈”精神與現代相契合的點加以宣傳,可以與學校、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相結合、創新“三風”聯動宣傳;同時注重對現存廟宇的保護并落實重建“三風”古樓的城市提升行動計劃重修,延續韶關優秀歷史文化脈絡,推進韶關現代“善美”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詹卓萍,楊華山.關于侯安都起于始興的背景探析[J].神州民俗,2018(12):38-41;

[2][3]廣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廣東歷代方志集成 韶州府部(三)【同治】韶州府志[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390;

[4]馮春華.“南天一人”侯安都[N].韶關日報,2015-05-30(B16);

[5]蕭放.地方文化研究的三個維度[J].民族藝術,2012(02):48-50;

[6]孟淑梅,王杰.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經濟師,2019(01):244;

[7]楊華山.文化自信與韶關文化建設[N].韶關日報,2018-05-22(A04)。

作者簡介:詹卓萍(1996—),女,通訊聯絡人,韶關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2015級學生。

指導老師:楊華山(1965—),男,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及地方歷史文化教學與研究;本項目及本文指導老師。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韶關影響
廣東韶關曲江區總工會“夏送清涼”慰問13000余名職工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從生態翻譯學視角看韶關旅游景點的再譯
韶關有個青年創業培訓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