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祖廟鐘樓鼓樓建筑淺析

2019-06-18 01:30任曼寧
神州民俗 2019年3期
關鍵詞:傳統建筑鐘樓鼓樓

[摘? 要]佛山祖廟鐘樓鼓樓重建于1629年,位于祖廟三門前東西兩側,相對而立。本文通過分析鐘樓鼓樓的布局形式、單體建筑的建筑形制、裝飾藝術等,發掘鐘樓鼓樓的核心價值,進一步完善佛山祖廟古建筑群總體研究。

[關鍵詞]佛山祖廟;鐘樓;鼓樓;傳統建筑

一、歷史沿革

佛山祖廟鐘樓、鼓樓位于祖廟古建筑群內,始建時間已不可考。關于鐘樓、鼓樓的歷代修繕情況,最早的修繕記錄是明景泰二年(1451)。明崇禎二年(1629),鐘樓、鼓樓再度重修。據李待問所撰的《重修靈應祠鼓樓記》記載,當年鐘鼓樓“夕陽斜入,碧草堆長。殊深壁破垣頹之感,其何以峙左右之鐘、鼓,而壯廟貌之形勝也”。李待問痛心不已,“亟欲旦夕而鼎新之”。于是他召集鄉里人士捐款重修鐘鼓樓,“合得金錢若干。而遂庀材鴻工,于五月十五日經始,八月之晦日告成?!?/p>

自此后的三百多年,祖廟經歷過多次大修,使鐘鼓樓得以完整保存。不過已發現的與修繕相關的文字記錄中并未具體記錄鐘鼓樓的修繕情況,各個時期鐘鼓樓的詳細修繕情況還有待繼續考究。

二、祖廟鐘鼓樓布局形式分析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鐘和鼓被廣泛應用于宮室禮儀、宗廟祭祀、戰場指揮等重要的場合,主要用作禮器樂器、報時、傳達信號等等。兩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和佛寺的興建,佛寺中逐漸開始使用鐘和鼓等作為法器,主要用于報時、召集大眾、遵守戒律、發出信號等。

在佛寺建筑中,鐘鼓的進一步應用,使鐘鼓樓的設置從無到有,最終發展為成熟的型制。早期,無論是城市還是宮殿,都沒有設置專門的建筑放置鐘和鼓。南北朝時期,文獻中開始出現關于鼓樓鐘樓的記載。此時期,鐘樓已在佛寺類建筑中普遍應用,但與之對應設置的是塔、經藏或觀音閣,鼓樓還沒有廣泛應用。明朝時間,鐘樓和鼓樓對稱布局逐漸確立,成為佛寺中最典型的樓閣建筑對稱布局形式。

道教宮觀的建筑形制多有模仿佛寺之處,元朝時期很多道教宮觀都是由佛寺改建而成。由于道教建筑本身在形制上并未形成特有的模式,從利用佛寺到模仿佛寺也是一種必然趨勢。道教宮觀中鐘樓和鼓樓的發展也幾乎與佛寺是同步的。元初,鐘鼓樓已出現于碑記,或只設鐘樓,或鐘鼓樓皆有,只是位置并不確定。明朝時期,鐘鼓樓布局基本確定,常設置于山門與主殿之間,呈對稱布局形式。

佛山祖廟為一座道教廟宇,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完整有序。主體建筑沿南北中軸線依次排列,前低后高,左右對稱,依次為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文魁閣和武安閣、前殿香亭、前殿、正殿香亭、正殿、慶真樓。其中,鐘樓和鼓樓位于靈應牌坊和三門之間的院落兩側,與東西兩側院墻側面壁直接相連,彼此相對而立。鐘樓位于東側,鼓樓位于西側,為典型的“東鐘西鼓”對稱布局形式。

鐘樓鼓樓與周圍建筑的關系一般有4種形式。第一,單獨建立。第二,與門殿鏈接。鐘樓鼓樓位于門殿兩側,與門殿相連。第三,與廂房連接,第四,與院墻側面壁連接。其中,單獨建立的情況最為普遍,與院墻側面壁連接最少見。佛山祖廟鐘樓鼓樓分別與東西兩側院墻直接相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三、祖廟鐘樓鼓樓布局特征與建筑形制

祠廟中鐘樓鼓樓的建筑形制呈現多樣化的狀態。唐代,鐘鼓樓就有樓、閣、臺多種形式。宋代,鐘鼓樓的規模相對較大,一般為二層樓閣式建筑。明清時期,鐘鼓樓規模變小,形制更簡單,最普遍的形制為:二層樓閣式建筑,上層為木制障日板壁,下層為磚墻,上層為面闊進深各一間,下層為面闊進深各三間。玄勝旭在《中國佛教寺院鐘鼓樓的形成背景與建筑形制及布局研究》一文中,對36座佛寺中的鐘鼓樓的建筑形制做了比較系統全面的對比總結,其中樓閣式占81.1%,重層占70.3%,最普遍的形制為下層進深面闊各三間,上層進深面闊各一間,占35.1%。上下層均為進深面闊各一間占29.7%。建筑材料方面,下層為磚墻,上層為木制障日壁板為最普遍,占29.7%,而下層為磚墻上層為木構架的構造形式占21.6%,同樣遠遠高于其他類型。

佛山祖廟鐘樓和鼓樓的建筑形制及構造基本一致,均為2層樓閣式建筑。上下層均為面闊1間,進深1間,開間3.56米,進深2.8米,平面接近方形。鐘鼓樓均倚靠東西兩側圍墻而建,與圍墻連接成一個整體。下層為磚墻結構,三面磚墻與圍墻圍合成封閉空間,正面開門。一層磚墻為干擺做法,墻頂有花崗巖壓條石與二樓樓面相平。上層為木構架結構,一面為圍墻,另三面開敞通透,設木欄桿。祖廟鐘鼓樓的建筑形制為明清時期最典型的鐘鼓樓建筑形制。

鐘鼓樓立面比例協調,構成簡潔優美。封閉的磚砌平臺上建以開敞的樓閣,穩重而玲瓏。屋面為卷棚歇山頂,檐口兩端微微上揚。舉高約1/2.94,較大的坡度有利于排水,使鐘鼓樓更適應南方多雨的氣候。

從數據上分析,鐘樓和鼓樓開間3.56米,建筑高度6.53米,高寬比為1.8。在以往的研究中,程建軍在《嶺南杰構 唯我獨尊——祖廟建筑藝術研究》一文中推論祖廟靈應牌坊的營造尺為35厘米,若同樣以35厘米為營造尺,鐘樓和鼓樓一層開間為10尺,進深8尺,一層層高7.5尺,二層層高6.5尺,建筑總高18.5尺,吻合率均在98%以上。(表格 1)由此推斷,鐘樓和鼓樓可能與靈應牌坊一樣,始建于1451年。

鐘鼓樓的建筑尺度除了追求本身比例協調外,還與祖廟建筑群的構圖有關。穿過靈應牌坊,眼前呈現的便是三門和鐘樓鼓樓。位于鐘鼓樓北側的三門,通面闊九開間,達到31.7米,建筑高度為7.22米,整體上呈橫向構圖。鐘樓和鼓樓立于三門前左右兩側,縱向構圖能更好的對比烘托出三門的主體位置,也使整個建筑群構圖更加有序協調。

四、建筑藝術

鐘鼓樓一層用磚墻圍合,正面開門,左右兩側均開一扇假窗,比例尺寸恰到好處,再裝飾以精美窗花,使外觀少一些單調,增添一絲趣味。

屋頂為卷棚歇山頂,山面均裝飾色彩明麗的灰塑,“悠揚”、“聲韻”的字樣與灰塑融為一體,將鐘鼓樓的功能以另一種形式優雅的表達。

屋頂四角微微起翹,外觀活潑輕快。戧脊端部裝飾以灰塑,比例協調,象征著吉祥如意的動物題材灰塑栩栩如生,與祖廟其他建筑和諧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五、百年修繕

2007年至2010年的佛山祖廟修繕工程對鐘樓、鼓樓進行了全面維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本次修繕嚴格遵守此規定,做到遵守“原來的形制、原來的結構、原來的材料、原來的工藝技術”。既要保證恢復古建筑健康和完整的姿態,又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歷史文化信息。

此次修繕主要內容為:屋面全面揭頂維修;拆除經后期改造的紅方磚樓面,恢復木樓面;更換已朽壞的檁條、瓦桷;鏟除內墻面抹面砂漿,恢復原清水墻面做法;清理灰塑已風化酥堿的部位,修補裂縫,再進行加固、修補、上色。修繕前,鐘鼓樓屋面破損嚴重,瓦件酥堿,瓦壟砂漿風化,且屋面漏水嚴重。本次修繕將屋面全面揭頂重鋪。為盡可能減少全面揭頂造成的歷史信息缺失,拆除瓦件過程必須科學嚴謹的記錄屋面現狀及瓦件情況。重要的數據包含:正脊、垂脊的高度、長度;垂脊起翹的尺寸;每面坡瓦垅的長度;每條脊所用的脊筒子的數目;每垅瓦的筒瓦,板瓦的數目,筒板瓦、勾頭、滴水瓦的尺寸等等。為確保修繕后屋面與修繕前一致,鋪瓦過程必須嚴格依據拆瓦時的數據做好定位工作。修繕前鐘鼓樓木柱保存較好,梁架、瓜柱、檁條均有一定程度的裂縫。修繕中對木構件殘損情況進行評估分類,當裂縫深度不超過柱徑的1/3時,采用嵌補的方法維修;當裂縫較大且深度超過柱徑的1/3時,用同種木材依原樣加工后進行替換。修繕前內墻面為抹面砂漿,經專家論證,此次修繕決定恢復原清水墻面做法。首先利用割磨機抹掉表面抹灰層,對破損嚴重的青磚進行更換,最后用青磚粉膏對墻面進行勾縫修補。修繕前屋面灰塑風化酥堿、殘損嚴重,本次修繕按傳統工藝傳統材料對灰塑進行清理、加固、修補、批灰、上色。為保證灰塑顏色持久鮮亮,修繕中采用礦物質顏料,上色過程嚴格控制時間,在色灰尚未完全凝固時,由淺入深、一層一層疊加顏色。如今,修繕竣工已近十年,灰塑仍色彩絢麗。經歷此次全面修繕之后,鐘樓、鼓樓重新煥發出新的風采。

結語

目前,鐘樓鼓樓內仍分別立著鐵鐘和圓鼓。雖然鐘鼓樓晨鐘暮鼓、祭祀傳道等實際功能已逐漸淡化,但它們依然是祖廟歷史文明有力的見證?,F在祖廟每逢春秋諭祭,都會在“敬香儀式”中加入“鐘鼓齊鳴”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傳統的回歸。

佛山祖廟的建筑布局和形制,因鐘鼓樓的存在而更加有序、完善?!皷|鐘西鼓”對稱布局特征、單開間樓閣式建筑形制都極具典型性,對嶺南地區祠廟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佛山市祖廟博物館.佛山祖廟修繕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

[2]玄勝旭.中國佛教寺院鐘鼓樓的形成背景與建筑形制及布局研究.北京:清華大學,2013;

[3]陳全慧.巴渝地區道教建筑研究.重慶:重慶大學,2013;

[4]李欣韻.成都代表性道教宮觀環境研究初探.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4;

[5]黃曄北.鐘鼓樓的發展.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08.04。

作者簡介:任曼寧(1988—),女,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文博類文物建筑,現任職佛山市祖廟博物館。

猜你喜歡
傳統建筑鐘樓鼓樓
常州鐘樓:“老字號”的轉型奮進路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寨鼓樓傳歌聲
夕陽下西安市區古老的鐘樓絢麗迷人
南京鼓樓醫院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