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混合居住區發展策略研究

2019-06-18 08:10郝丹斌
中國住宅設施 2019年2期
關鍵詞:城市發展策略

郝丹斌

摘要:城市混合居住區的發展源泉來自《雅典憲章》,其中將城市劃分為四大塊,分別是居住、工作、休閑娛樂以及行動交通。經過幾十年

的發展,從而形成了現代主義形式的“功能分區”的規劃思想,以及“鄰里單位理論”的居住區規劃思想,當前現代住宅規劃理念在社會建設

中的位置越發重要。本文才以混合居住區為中心,分析在當前社會發展情境下,城市混合居住區發展策略。

關鍵詞:城市;混合居住;發展策略

引言

建國初期我國沿用西方現代主義規劃思想,在之后的發展中其單一的規劃方式,逐漸暴露出其中的缺陷,進而進行一系列城市住宅區改革。當前應用中的現代主義功能分區理論以及鄰里單位最為城市居住空間規劃的原型,從以前的“工人新村”到“單位大院”再到“住宅小區”,其中的空間組織方式問題一覽無余。但在當前,居住區規劃任然采用這種形式,并逐漸成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

1 我國現存居住區的規劃

我國城市混合居住區的建設依靠于國外的理論,在發展中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第一,計劃經濟時代(1949-1977);第二,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0);第三,市場經濟時代(1991-至今)。與西方國家的發展相比,我國城市居住區規劃理論的發展相對落后,并且對居住區規劃的公共活動還停留在功能主義階段。居住區規劃對公共活動的關注主要的范疇是物質生活,以及社區歸屬感、居住區交往空間以及場所創造等等。但是在我國的居住區發展之中,能廣泛的吸收西方國家的經驗以及教訓,從而將有效方式以及策劃方式運用在其中。

分析可以明確的感知到城市住房制度在不斷的轉變,并且城市居住社區空間結構也在不斷往好的方向改變。進而傳統形式的劃分方式(地理位置、建筑層數、社會容納度、密度等)已經不能完全概括居住區的類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看,社會將居住區類型變的更加多元化:第一,城中心的住房逐漸高層化,進而形成一個高層混合居住住宅區。第二,城市邊緣居住社區的成片建設,同時安居工程與城市邊緣高收入別墅的出現,將地理位置與價格規律打亂。第三,近郊工業區周圍中低收入居住區,城郊結合部的外來流動人口居住區的出現,將城市人口分布向外分解,從而居住人群的混合程度降低了收入與階層的可行性[1]。

2 城市混合居住區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2.1 功能結構單一

中國城市混合居住區的發展中,受到“功能主義”思想的影響,當今我國新建的住房類型存在功能單一的缺陷,以郊區大型居住區為例。其特征是位于郊區、規模龐大,最大的可能會容納幾十萬人,郊區大型居住區在居住功能上占據數量上和強度上的優勢。但是在郊區大型居住區中極少有提供工作的崗位,居民大多數都在城區工作,生產生活相對而言不便利。除此之外,在功能單一性的影響下,通勤交通的數量逐漸遞增,促使人們在上下班上就要花費2-3 個小時,進而為人們帶去極大的運用成本以及時間浪費。郊區大型居住區作為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產物,當前郊區大型居住區的建設速度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但是這種倉促、缺乏先例以及調研的規劃建設帶來接大量的城市問題。

2.2 居住區尺度不當

在“功能主要”思想的影響下,我國混合居住區出現規模過大的狀況,同時在我國當前實行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中規定居住小區的人口數量要控制在10000-15000人,如若小區的容積率數值為1.5,那么人均居住面積則為30平方米,按照此數據推算小區的用地個規模應該為20-30公頃,這將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用地模式。這樣的模式下存在下述問題:交通規模逐漸擴大,居住區規模擴大,并且進行封閉性管理。當前城市混合居住區為追求安靜與安全,從而將城市交通“驅趕”至小區之外,逐漸形成過大的街區,就這一因素導致我國城市道路網的密度降低,并且城市道路網密度嚴重不足。同時小區內道路與城市道路系統的分離,促使城市交通量主要由城市主干道與城市次干道承擔。此外城市新區在建設的過程中,道路上的拓寬試圖環境道路上的壓力,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造成了交通堵塞,這種現象在我國一線城市尤其突出[2]。

2.3 封閉小區

我國城市混合居住區的封閉性近幾年來一直被專業人士批評,這是由于城市內混合居住區規模不同,其作為城市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應該與城市生活進行有機的統一,進而實現功能上的互補。但是在新建混合居住去大部分以封閉式小區為主,而規劃以前的小區,在近段時間以來也逐漸改造為封閉式小區。封閉式小區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保證小區內部環境的優越,但是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看,封閉式小區就是城市生活的阻礙,并且隨社會的發展封閉式小區這道墻還會變成社會階層、種族之間的阻礙。我國新建混合居住區以封閉式小區為主,在影響交通的基礎上,還會影響城區內居民日常生活。

3 城市混合居住區發展的策略

3.1 建筑功能混合策略

在居住區中的公共設施主要是指,滿足居民居住以外的生活相關需求的設施,在居住區內的公共設施涵蓋有:日常生活、教育、文化娛樂、社交活動等等。這些公共服務設施都是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其始終與居住區整體規劃、功能布局相結合,并且在建設中與住宅、道路、綠化等同等建設,以滿足居民的物質需求為目標。

如若說地塊的功能混合會最大程度的改變居住區與城市之間的關系,那么建筑內部的功能實現混合則會改變人與建筑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早在上個世紀人們就對家住功能混合進行應用,最為突出的應該是馬賽公寓,馬賽公寓是集所有公共設施以及居住為一體的公寓,進而創造出舒適且經濟的生活空間。但伴隨人們思想的改變,現代意義上的混合未必是擁有廣泛功能的建筑,雖然如此的混合是典型的設計,但是建筑之中的環境與外部環境形成一道隔閡,自成一體,其中就缺少了社區與城市之間的聯系?,F代化的建筑功能的混合最好與街區以及城市相連接,最好是可以根據區域功能的混合來調節區域內容以及程度。

3.2 不同階層人群混合策略

同性質與異性質的居住空間是城市社會的基本空間類型,當中所涉及的居住空間的質化是指在不同的職業文化背景之中居民對住房的選擇有聚集性,居住空間的分布相對集中、相對獨立、相對分化的現象。在市場經濟為主導的歐美國家,這一現象伴隨經濟的發展而出現,并且在當前學者的研究中,認定其屬于城市地理以城市社會學的研究范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住房分配制度以及住宅產業化的改變與發展,推動城市住宅開發趨勢的創新,從而各種新型的住宅區不斷涌現,城市的住宅逐漸呈現多樣化發展的趨勢,進而城市居住空間同質化的現象日漸顯著。此外城市居住空間同質化的過程是社會經濟關系化推動作用以及同居住物質環境對社會經濟分化所反映的空間上的整合[3]。進而在同質化的影響下可以在城市混合居住區中根據不同的階層的人,劃分出居住空間,從而實現不同階層人混合策略。

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混合居住區發展之中,需要格局不同類型的居住區提出不同的混合模式,同時在當前的發展之中還要利用對人們生活的觀察,來了解居住區規劃建設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并且不斷總結社會經驗,經過研究進一步得出城市混合居住區發展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劉旸.城市混合居住區發展策略研究[D].同濟大學,2008.

[2]郭宏定,姚潤月,胡俊成.城市居住區分化及混合生態居住模式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7,22(2):78-82.

[3]張卓.城市混合居住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猜你喜歡
城市發展策略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城市綠化面積規劃管理
生態城市規劃管理與建設技術研究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
城市規劃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徐州廣播電視臺:講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