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明綻放時代光彩

2019-06-24 05:46王純
人民周刊 2019年10期
關鍵詞:亞洲命運共同體

王純

5月的北京迎來了首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由一個國家主動召開以“對話”為主要形式的大會,著實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人類的文明在其自然發展的形態之下,“文明的沖突”總是占據著主導,由于宗教信仰以及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等原因,多種文明總會以被動的“遭遇”為其交融的命運,其間,戰爭成了交流的主要形式,商貿也總是伴著戰爭的號角,尾隨而至。

因此多種文明之間的“對話”是困難的,因為對話的前提意味著平等相待。這不僅意味著多文明之間要相互理解,同時更需要主持對話的某種文化自身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而中國文明,在諸多亞洲文明當中,是能夠擔當這一文明形式的重要力量。

文明對話大國擔當

“中國文化在其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歷過三次重大的文明交流與碰撞,它們分別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傳入、明末清初耶穌會的傳播以及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鼻迦A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夏瑩說,在這一過程中,佛教的傳入與中國文化的融合是相對平等的,并與中國文化融合度最高,進而形成了所謂儒釋道的中國文化重構。這也的確彰顯了亞洲文明之間的可包容性,而隨后的兩次重大的文明交流,都以中西文化的碰撞為主,在這一交流當中,救亡圖存的訴求具有壓倒一切的意義,在中西文化的道器之爭當中也總存在著諸多文化交流的不平等,對話無從談起。

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實施,中國國力迅速強盛起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使它不可能實施一種文化的霸權,相反,自古以來,強大的中國國力從來都只是會帶來對多元文化極度的包容,輝煌的唐朝曾經如同海綿一般吸納了整個亞洲文明的優秀成果。明代的鄭和所開啟的大航海式的探險之路雖有彰顯國力之目的,卻也從未以入侵者的姿態出現在異族面前。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特有的一種魅力所在。溫帶的生存環境孕育了中國人內斂而豐富的性格。儒家文明對人與人之間而非自然與人之間的關注,讓中國文化重禮節、輕外物,雖歷經千年不間斷的傳統傳承,其文化本性中卻并不具有特別的排他性。近代以來正是由于外侮入侵式的強制交流,才最終逼迫著中國放棄了閉關鎖國的道路。

今天,在中國文化再次崛起之際,正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滾滾而來之時,今天的世界不僅需要一個個強國,同時更需要一個強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亞洲,從地理位置,到文化傳承,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性,因此“對話”必須代替“沖突”,成為亞洲交流的主導。而中國文明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本性的寬容,注定會成為構建平等“對話”之平臺的主導者。因此,主導對話仍是對話的平等主體之一,這是我中華文明在這一亞洲對話式交流當中應有的歷史地位。

2019年5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了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習近平強調指出,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寧、共同繁榮、開放融通的亞洲。我們應該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開放包容、互學互鑒,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習近平強調,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成功舉辦和習近平的主旨演講,開啟了亞洲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促進和推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對話交流相向而行

在對話交流中,既介紹自己的文明,也探求與其他文明的結合點和融通方式,理性地尊重其他文明,這是不同文明體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主線和基礎。

在此次文明大會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系統回顧了亞洲悠久豐富的文明,深刻闡述了亞洲文明在當今世界上的地位,全面描繪了未來亞洲文明的光輝前景。亞洲是人類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亞洲文明也在自身內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中發展壯大。璀璨的亞洲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人類文明因亞洲而更加絢爛多姿。我們應該增強文明自信,在先輩們鑄就的光輝成就基礎上,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努力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

習近平強調指出,亞洲文明之所以能綿延繼世,其最大原因,是其天然具備的“包容互鑒”基因。這個優秀基因,既催生了今天亞洲文明的絢麗多彩,也必將使這個古老的文明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并將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發揮獨特作用。正如習近平曾經指出的,亞洲文明的“昨天恢宏瑰麗,今天令人振奮,明天精彩可期”。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充滿希望。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更加嚴峻。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及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了嶄新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以高瞻遠矚的膽略,高屋建瓴地闡述了新時期中國的亞洲觀、全球觀和發展觀、文明觀,率先提出了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并進而將之升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王靈桂研究員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谷種子在今天依然造福世界。世界上最早的農業革命誕生于9000余年前的兩河流域。從公元前4000年前后開始,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印章銘文、中國的甲骨文依次被先民創造出來,人類從此開始掌握知識的保存和傳播技術。由此而形成的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埃及文明,比西方文明源頭的克里特—邁錫尼文明,至少要早2000多年。

亞洲文明史是一部恢宏瑰麗的詩篇。在廣袤的亞洲大地上,各國人民以智慧創造了形態各異的璀璨文明,決定了亞洲文明多中心、多元化的特征。也正是這個特征,既形成了交流、包容、互鑒的亞洲文明傳統,也構成了其不斷進步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就在于歷代先賢圣哲們不斷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智慧與追求,以及“和而不同”的文明開放主義。

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遠洋航海,留下了中國同沿途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話。1987年,在中國陜西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20件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琉璃器。中國歷來秉持的交流互鑒精神,不僅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也推動了亞洲文明的與時俱進,并為共筑當今世界文明作出了亞洲獨具特色的貢獻。

多元模式交融互鑒

王靈桂說,亞洲文明為以文藝復興為代表的歐洲文明的興起,提供了無私而巨大的幫助。阿拉伯數字發源于印度文明,經阿拉伯商人影響世界,成為世界通用的數學語言。中國的四大發明帶動了世界變革,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亞洲文明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形成了中華貿易圈、印度洋貿易圈、東南亞季風貿易圈等區域性貿易網絡,打通了絲綢之路、香料之路、茶葉之路和阿拉伯半島貿易路線等關鍵物資渠道,這些都為歐洲大航海時代商貿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令人振奮的亞洲文明,今天正在譜寫和平與幸福的新篇章。作為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合作領域最寬,且最具發展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亞洲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的重要引擎。亞洲文明之光,正在照亮世界未來發展之路,亞洲命運共同體秉持的包容、交流、互鑒理念,正在成為當今世界的普遍共識。習近平主席曾指出,“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征。當今世界有70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5000多種語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叭f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我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歷史也反復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不但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深重災難。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逼降刃允俏拿鹘涣鞯幕厩疤?,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只是各有千秋,因為平等交流,文明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各種文明之間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必由之路。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最大障礙。人類歷史證明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

中華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融合外來文化的精髓,其實就體現了“東方智慧”。2014年3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中指出,“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在長期演化過程中,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外部世界,亞洲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中國愿同亞洲和世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和成果,平等交流、積極互鑒人類文明成果。

增強亞洲文明全球影響力,促進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有助于我們保持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今天的文明對話將成為我們相互理解的基礎,助力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不同文明和諧共生

習近平強調,亞洲各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有著相似的歷史境遇、相同的夢想追求。面向未來,我們應該把握大勢、順應潮流,努力把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希望各國互尊互信、和睦相處,廣泛開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動,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共同繁榮的亞洲,希望各國合力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國家民眾依然面臨的貧窮落后,共同為孩子們創造衣食無憂的生活。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全球化新時代。隨著科技發展,世界已不再僅僅是地球村,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蓖蹯`桂說,新一輪的全球化正在成為世界大趨勢、大方向,“去全球化”本質上是逆歷史潮流的倒退之舉,因此,落實“亞洲命運共同體”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發展提出的中國智慧?!耙粠б宦贰背h,是中國致力于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中國是“亞洲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堅定實踐者?!耙粠б宦贰币詠喼迖覟橹攸c,面向全球,努力率先實現亞洲的互聯互通。這是亞洲各國的共同事業,互聯互通將為亞洲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并一起分享中國的發展和改革紅利。關系親不親,關鍵在民心。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五大內容之一,也是“亞洲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和基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樓大廈,也必然是建立在文明互鑒互學的基礎之上。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正如參會的外國領導人所說,古老的中華文明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是當代中國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作出的又一重大貢獻。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成功舉辦,開啟了亞洲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打牢了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堅實基礎,為促進和平、友誼、合作,共圓亞洲人民共同的美好夢想發出了時代強音。

猜你喜歡
亞洲命運共同體
亞洲自動售貨機展
愛的共同體
命運的更迭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命運秀
亞洲足球
那些早已紅透VOL.03半邊天的亞洲it gril,你都關注了嗎?
命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