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HF在超視距和不規則地形條件下電平特性傳播模型研究

2019-06-25 01:53騰潢龍楊濤
移動通信 2019年4期

騰潢龍 楊濤

【摘? 要】為了探索VHF波段在超視距不規則地形的傳播特性,選取圓頂單峰地形,開展VHF信道電平特性傳播模型試驗。首先給出了符合試驗需求的測試方法、測試硬件設備搭建,然后從10個測試點實測了不同氣候條件、不同距離、不同時段的傳播損耗。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對比,計算出衰落中值、衰落幅度、直方圖等指標,得出了以距離為分界,VHF傳播衰減數據符合ITU R P1546和ITU R P370兩個傳播模型的結論。該結論可以為軍用和民用VHF網絡規劃提供鏈路預算參考。

【關鍵詞】VHF;信道衰減;電平特性;信道模型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6-1010(2019)04-0075-06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HF band under over-the-horizon irregular terrains, the single-peak dome terrain was selected to perform VHF channel propagation model test. Firstly, the testing method, testing hardware and equipment establishment fitting experimental needs were presented. Then, the propagation loss of ten test points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distances and time periods was measured. After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metrics including fading mean, fading amplitude and histogram are calculated to conclude that the attenuation data of VHF transmiss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ITU R P1546 and ITU R P370 propagation models. This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of link budget to both military and civil VHF network planning.

[Key words]VHF; channel attenuation; level characteristics; channel model

1? ?引言

超短波又稱甚高頻(VHF, Very High Frequency),即工作頻帶在30 MHz~300 MHz的無線電波,波長為1 m~10 m。超短波通信的電子對抗性強,視距內傳播穩定性強,被廣泛用于民航、海事的近距離通信系統中。

超短波以空間波傳播方式為主,表面衰減快,傳播距離有限,電波容易受到對流層的影響,受地形、地物的影響也很大。對我國軍用無線通信的需求而言,摸清楚VHF波段在超視距通信條件下的傳播模型,將會為軍用通信網絡規劃提供非常有益的參考。

本文在超視距條件下,對VHF電波在不規則地形條件、典型時間段的傳播特性影響(電平特性)及傳播模型進行研究,以期得出有益于軍用網絡規劃的結論。

2? ?VHF信道電平特性測試方法

2.1? 電平特性測試要求

接收到的電平特性數據,要能分析出地形地貌、不同時間段對傳播損耗的影響。為此,對測試系統有如下基本要求:

(1)接收機靈敏度能保證電平測試門限,一般設定為小于等于-130 dBm;

(2)發射機功率能保證電平測試的探測距離。

2.2? 接收機靈敏度設置

2.3? 發射機功率設置

其中,Ae為自由空間視距傳播損耗、Aed為自由空間衍射傳播損耗,Aes為自由空間散射傳播損耗,k1、k2為視距傳播損耗系數,md為衍射傳播損耗系數,ms為散射傳播損耗系數,dmindx為散射傳播距離。

綜合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包括天線極化方式、空氣折射率、地面相對介電常數和電導率、測試地氣候模型等因素,并考慮到本次研究的實際情況,在地面起伏高度500 m,收發天線高度15 m,10 km~100 km傳播距離的條件下:

(1)當傳輸距離小于22 km時為視距傳播,視距內由于傳播路徑地形起伏和遮蔽等情況,又分為反射和繞射,路徑損耗最大為140 dB。

(2)當傳輸距離在22 km~38 km,電波傳播的主要障礙考慮發射站和接收站之間地形的球冠部分,傳播方式以光滑球面繞射計算,路徑損耗最大為155dB。

(3)當傳播距離大于38 km時,接收點相當于處在陰影區,主要傳播方式考慮對流層散射傳播,傳播損耗是散射損耗和自由空間傳播損耗,路徑損耗記為175 dB。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條件下傳播損耗最大值為175 dB??紤]接收機靈敏度需小于等于-130 dBm,天線增益為8 dB,則發射功率需至少大于37 dBm。故試驗中發射功率大于等于50 dBm。

3? ?VHF信道電平特性測試設備

4? ?測試的數據設置和統計方法

4.1? 測試統計項

統計項包括傳播損耗、衰落中值、衰落幅度、直方圖、日夜衰落差。其中,傳播損耗如式(5)所示:

4.2? 主要分析項

(1)按小時的分析項

每個小時的衰落中值:以2小時為間隔,分析一天內衰落中值的變化曲線。

每個小時的衰落均方差:以2小時為間隔,分析一天內衰落均方差的變化曲線。

每個小時的衰落幅度:以2小時為間隔,分析一天內衰落幅度的變化曲線。

當日衰落數據直方圖:統計每個強度上衰落中值數據出現的次數。

(2)按地點分析

每個距離測量點的日夜衰落中值差:分析各個距離觀測點日夜衰落中值差的變化曲線。

每個距離測量點的平均衰落中值:分析各個距離觀測點全天平均衰落中值的變化曲線。

每個距離測量點的平均衰落均方差:分析各個距離觀測點全天平均衰落均方差的變化曲線。

每個距離測量點的平均衰落幅度:分析各個距離觀測點全天平均衰落幅度的變化曲線。

每個距離測量點的仿真中值和實測值:分析各個距離觀測點仿真中值與全天平均衰落中值的對比曲線。

每個距離測量點仿真中值和實測值的差及實測值偏差量:分析各個距離觀測點仿真中值和實測值之差的對比曲線。

(3)與信道模型對比

本次信道測試試驗衰落統計特性將與ITU R P1546、ITU R P370、ITU Baltika三種傳播模型理論計算結果進行對比,結合傳播模型,給出信道特性及統計規律。

5? ?接收電平的統計分析

此次試驗選取“圓頂單峰地形”進行實測。測試點分布如圖3所示,發射點位于西南方(圖片左下角),接收點分別位于東偏北的10個地點。發射點和各接收點之間有一座海拔900 m南北走向的山峰,山峰頂端平緩圓滑,山峰西部10 km內地勢平坦,東部100 km內為平原,符合測試要求。

此次試驗按照熱季、冷季、溫季分階段對該圓頂單峰地形傳播信道參數進行了測試。其中,在接收點6處連續進行7×24小時測試,其余測試點均為24小時。接收點6、接收點7、接收點8、接收點9、接收點10處由于環境噪聲與最小有用信號接近,這五處采用定向天線進行測試。以20 km測試點的數據進行分析。

5.1? 20 km測試點統計

(1)測試基礎數據

測試工作頻率48 MHz,發射功率Pt=50.2 dBm,發射站定向天線增益為Gt=6.8 dB,架高15 m,指向56°,饋線損耗為L1=1.5 dB,接收站全向天線增益Gr=-0.2 dB,架高15 m,饋線損耗為L2=1.5 dB。

(2)衰落中值

從圖4可以看出:冷季衰落中值最小,溫季衰落中值次之,熱季衰落中值最大;同一季節,溫季和熱季8點~18點的衰落中值較大,冷季4點~8點、16點~24點的衰落中值較大。

(3)衰落均方差

從圖5可以看出:冷季衰落均方差在4點~8點有較大變化、溫季衰落均方差在12點~18點有較大變化,熱季衰落均方差變化小。

(4)衰落幅度

從圖6可以看出:冷季衰落幅度一天內最大為2 dB,溫季衰落幅度一天內最大為4 dB,熱季衰落幅度一天內最大為2 dB。

(5)日夜對比和方差

5.3? 仿真對比

(1)溫季衰落中值與模型對比

從圖11可以看出:溫季距離發射點15 km、20 km、30 km、40 km處的接收測試點的信道傳播衰落中值與ITU R P1546模型的傳播衰落中值計算結果近似,距離發射點50 km、60 km、70 km、80 km、90 km、100 km的接收測試點處的信道傳播衰落中值與ITU R P370模型的傳播衰落中值計算結果近似。

(2)溫季均方差與模型對比

從圖12可以看出:溫季距離發射點15 km、20 km、30 km、40 km處的接收測試點的信道傳播衰落中值與ITU R P1546模型的傳播衰落中值平均修正量約為-5 dB,距離發射點50 km、60 km、70 km、80 km、90 km、100 km的接收測試點處的信道傳播衰落中值與ITU R P370模型的傳播衰落中值平均修正量約為+5 dB。

5.4? 結論分析

通過10個測試點的數據分析,可知:

(1)在溫季氣候條件下,傳播距離在40 km以內VHF信道傳播衰落中值與ITU R P1546模型的傳播衰落中值計算結果近似,平均修正量約為-5 dB;在溫季氣候條件下,傳播距離達到50 km~100 km,VHF信道傳播衰落中值與ITU R P370模型的傳播衰落中值計算結果近似,平均修正量同樣約為+5 dB。

(2)同一季節,平均衰落均方差和平均衰落幅度均隨著距離增加而逐漸變大;不同季節,平均衰落均方差和平均衰落幅度隨著距離增加,其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3)如果以溫季氣候條件下各測試點的衰落中值為標準,則熱季氣候條件下各接收測試點衰落中值平均增加1.02 dB,冷季氣候條件下各接收測試點衰落中值平均減少1.59 dB,與距離無關。

(4)三個季度條件下,日夜衰落中值差,平均傳播損耗均方差和衰落幅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明顯與距離正相關,可以擬合成直線(d為距離,單位為km),平均值(dB)約為:日夜衰落中值差為0.5+0.025×d,平均傳播損耗均方差為0.5+0.024×d,衰落幅度為0.5+0.07×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