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在制造愧疚……

2019-06-25 02:59游小挺
現代家庭·生活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小薇家務內心

游小挺

在親密關系里,我們常常有一個自己都不自知的殺手锏,使對方不得不屈從于自己的想法,達成某種心愿,那就是制造愧疚感。而且有趣的是,善于制造愧疚感和容易產生愧疚感的,往往成了一對怨偶,為何如此?愧疚感是種非常強烈的情緒和感受,我們一旦被其束縛,就無法逃避。無論對制造者,還是承接者來說,都不是良性的相處模式。而解藥只有一副,那就是勇于看清自己,走出劇情,從而過上輕松自在的生活。

制造愧疚

對小薇來說,她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制造愧疚感的高手,直到有一天,她先生開玩笑地告訴她,我老覺得自己欠你的。

小薇突然意識到,她非常善于此道,讓先生對她心懷愧疚,不停地彌補她。

比如,她會對先生說,作為老公,你就應該接送我上下班啊,有什么事,都應該先考慮我,如果我心情不好,你得哄好我……總而言之,她有個二十四孝的老公標準,而這些也都是在婚前默認的。

小薇的家庭條件比她先生好,是上海本地人,家世不錯,而他是標準的鳳凰男,在上海一無所有,白手起家。小薇當時頗受了點壓力,最后力排眾議,毅然決然嫁入夫家。上海小姑娘又善于發嗲,經常嘴巴一撅:你都答應過人家的嘛!他先生就主動投降了。

一開始,他們你儂我儂,日子也過得挺甜蜜的。

可是,漸漸地,有些東西開始變味。比如開車接送這件事情,到后面就變成了理所當然。如果哪一天先生有事沒有按時來接她,她就會給臉色,一定要他低聲下氣哄幾句才開心。

先生工作也累,回來經常臉色晦暗,氣若游絲。小薇不是個情商低的姑娘,也會噓寒問暖,體貼周到,但內在總有個聲音:你看,我對你不錯吧,你必須對我更好!

她先生又是個善于照顧別人情緒的人,再不開心,只要她一板臉,也會過來哄她。她一生氣,他就覺得愧疚,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她,對不起她當年下嫁的恩情。

給男人制造負疚感這一招,很多女人們都非常擅長,“我為你付出這么多,你怎么可以這樣對我?……”之類的。更多的是通過壓抑自己的欲望,比如省吃儉用,比如超出對方預期的付出。比如一邊整理房間做家務,一邊抱怨愛人不體諒自己,不懂得為自己分擔。媽媽們運用得更熟練,經常會對孩子說,我含辛茹苦養大了你,怎么說一句重話都不可以嗎?

也許通過制造負疚感,我們會獲得對方的某些補償,但這真的是一種良性的相處之道嗎?

制造愧疚感的負面效應

首先,必須澄清的是,負疚感是一種非常沉重的情緒和感受,一般人都很難承受。

面對負疚,大家有不同的防御模式,并不是只有補償這一條途徑。

我感到對不起你,就做點事情來彌補你——這是我們的慣常思路。但前提是,這份愧疚我還能承受,我也能想出辦法來彌補,而彌補的結果大家還算滿意。

更常見的以下三種反應模式。

一、通過憤怒來防御愧疚。

比如,你約了他見面,結果他忘了,他感到負疚,但反而會怪你:為什么不再提醒一下我?

就像有些人出軌被抓了正著,他第一反應不是負疚,而是指責對方,你平時對我多么不上心,你一點也不溫柔體貼,所以我才出軌的。

攻擊對方,來防御內心的愧疚這種做法,會讓對方會更加憤怒。但一旦采取這種模式,一般兩個人的關系就容易崩潰,一拍兩散。二、通過逃避來防御愧疚。

就像借了別人太多錢,一時還不起,那就暫時躲開不見吧?!澳銓ξ姨昧?,我承受不起?!焙芏鄡尚躁P系的破裂,也在于施受之間的不平衡。

如果一旦被人給予很多,會感到難于承受的重,無意識反應通常是逃避,逃避不了甚至有可能反目成仇,就是俗語說的:升米恩,斗米仇。

你給了我這么多,我得負多大的責任來回報才行???但我沒有能力背負這么大的責任,我會內疚。

而內疚是人們最不愿意承受的,為了防止內疚,只好逃離。

三、通過反抗來防御愧疚。

比如上文的小薇向他先生投了太多的理所應當,先生覺得超出他內心的負荷了,心里也有委屈和不公平,但他又不善于說不,“我又沒做錯什么,為啥老覺得對不起她呢?”那么就索性做點讓他有負疚感的事吧,于是,就出軌了?!澳悴皇抢嫌X得我對不起你嗎,那我索性就對不起你吧!”

真做了對不起對方的事情后,他也覺得無法承受這種負疚,還是會回到她的身邊。

但被小薇發現后,她更理直氣壯地用負疚感來控制他,我對你這么好,你居然辜負了我,必須多做點什么,才可以彌補我。

他們之間的關系就靠制造負疚和實現負疚維持著,兩個人都很累,內心有強烈的委屈和耗竭感。

制造愧疚,本質是種控制

制造負疚,本質上是種控制,出于內心不安全感的控制。

在很多家庭里,有一種情緒控制法,某位家庭成員陰沉著一張臉,制造出低氣壓,仿佛每個人都欠他很多錢。在這種氛圍下,其他人戰戰兢兢,小心謹慎,養成了照顧別人情緒的模式,不但委屈自己,也讓自己萎縮。

再比如,媽媽一邊承擔了全部的家務,一邊抱怨家庭其他成員不出力,不體貼。

其實,分擔家務是雙方可以協商的事情,如果實在不愿意,還可以通過請鐘點工來幫忙。承擔家務,是自己的選擇,對方并沒有強迫自己這么做。而一味要求對方為自己背后的情緒負責,是自己陷入了苦情戲的劇本里,通過付出,讓對方感到愧疚,從而能在其他方面滿足自己的期待。

很多人的父母是最會用“責任、報恩”等重擔加諸子女身上,拿“羞愧感”來操控子女。

當媽媽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陪孩子讀書、寫作業,而孩子不認真,經常寫錯字,或者你要求孩子做點事,他磨磨蹭蹭不幫忙時,媽媽心里就會想:我為你都付出那么多了,你就不懂點感恩,不能爭氣一點,不能讓我省點心嗎?

如果要求孩子感恩,意味著內在升起委屈和耗竭感,也意味著內心有個空洞,一個人犧牲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去付出時,有無條件的部分,有拯救者的自豪感,同時也有犧牲者的委屈感。一個被嚴重耗竭的人,潛意識里會向外界索取認可的,這也是一種平衡。

這種很復雜的合成,讓對方在接受愛時也感受到愧疚,因這種感覺太沉重,索性采用逃避或者抵抗的方式;換言之,不感恩。

總而言之,如果在關系中缺乏獨立人格,要求對方為自己行為背后的情緒負責,對方也許會愧疚,更多的是恐懼和厭惡。

中國人的普遍心理發育水平,大多處在嬰兒的共生期,尚未形成獨立人格。共生的人,就像彼此糾纏的藤蔓;而彼此糾纏共生的家庭,實在是太沉重了。

走出劇情,享受愛的流動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無意識層面上制造愧疚感。如果我們意識到這點,從這個劇本里走出來,真正獨立,不要求別人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能真正享受愛的流動,享受輕松有愛的人生了。

我們同樣可以在關系中給予,不在于給的多少,而是在給的心態。

我自愿選擇給予,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期待你給予回報,也不需要你有負疚感。這樣的給予,能量是輕松流動的,無論給多給少,都是愛。

換言之,如果我們自身是個平和、松弛、自足的人,當我們付出時,是自然充溢而出的,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同時,我們也是個尊重界限的人,在感覺疲憊、不舒服時,或者能力達不到時坦誠相告,拒絕出手。這樣的話,當其他人接受愛時,沒有愧疚,只有歡喜;同時他也會尊重到每個人的界限,自然對我們的付出心懷感恩了。

成年人選擇做一件事情,僅僅是因為自己樂意,不圖感恩回報,或者做之前把交換的價碼說清楚,讓對方有權利平等地做選擇。這都是成年人的自我負責精神。

同樣,如果面對善于制造愧疚感的父母或者愛人,我們可以“溫柔的堅持”來回應。這個需要足夠的“底氣”,如實地看到自己內在的感受,尤其在它襲擊而來的那一霎那,一定要穩住,接納,沉住氣,與它安處于當下。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放下制造愧疚感的劇本,切斷無意識層面上的糾纏,自我負責,享受真正愛的流動。

猜你喜歡
小薇家務內心
內心有光,便無懼黑暗
小薇,對不起!
小薇,對不起!
那個夏天的女孩
原來占據你內心的不是我
愛她就讓她學做家務
可愛的小薇
不愛做家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