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課網絡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綜合應用的思考
——基于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教育

2019-06-27 09:39吳玉琴
信陽農林學院學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外語跨文化交際

吳玉琴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應用外國語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1 慕課模式在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的價值走向

1.1 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本質特性

實現跨文化交際是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因而跨文化交際教學自然成為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除遵循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外,相比其他課程教學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首先,跨文化交際是外語教學的根本屬性。語言不僅僅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其本身也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而“文化是學習的材料,也是交際的環境”[1],因此外語教學的實質也就是文化的教學,在課堂內容中,不僅關注語言符號訓記、句法句型操練、語法規則記憶這一層面,也應始終貫穿著跨文化交際知識的教育。其次,文化教學不僅僅是增強語言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也越來越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所關注的一個重要部分。語言教學豐富的材料為其提供了多彩的學習空間,學生在這些多彩的空間引發下,能夠了解并熟悉更多的異國文化,又自然地與本國文化相聯系,在審視、比較與反省中開闊了視野,培育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開交際的能力;同時,反過來又促進了語言的學習和外語應用能力的提高。再次,知性與德性雙維度上的相統一。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識,還有從文化知識中體悟到的為事做人的道理,即一堂好的課,可以讓學生在知性與德性兩方面都能獲得豐收。正如學者張紅玲女士所說:“外語教學具有雙重目標:語言文學目標( 即掌握目標語言系統和語言應用技能) 和社會人文目標( 即培養社會技能和人文素養)”[2]。其實,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及水平,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要看“教師與學生能否擁有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3]。這里所說的“幸?!?,即是師生兩方都能從教育過程中享受到課堂所帶來的跨文化知識快樂和由此生發的放眼世界的智慧挑戰,進而分享到整個校園生活給予的可持續個性成長。這里所說的“完整”,就是師生在跨文化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自覺展開對文化的斟酌與認知,從中發現自我,努力地成就自我,不斷地把個性培育成為特色,成為品牌,成為最佳的自我。從這個角度講,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就是一個偉大事物的匯聚中心,不只關注課程本身,傾向硬性知識,更關注文化知識的靈魂,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關注文化人的個性本質的舒展,進而為之提供在知性與德性雙維度上的更豐富多元、更生動有趣、更透徹深邃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擁有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新型人才。

1.2 慕課模式與外語跨文化傳統課堂

對外語課堂教學改革來說,“慕課”是一種新鮮事物,它依托強大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使教學資源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傳播,學習者又可利用網絡自行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跨文化交際的教學效率。因此,它的積極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就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特性來看,慕課完全替代傳統課堂教學是不現實的。外語跨文化交際課堂特別講究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文化知識比較、文化情景感知、文化交際體驗等更需師生間的貼身互動,需要共同探究給出解決方案,教師的現場點撥、指導,學生現場的讀、寫、說、譯等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非傳統課堂教學而不能。張紅玲教授說:“文化學習的過程非常漫長,無論是文化調適、文化移入,還是跨文化人的培養,都必須經歷一系列認知、心理、情感和行為的改變和調整過程?!盵4]這種“一系列認知、心理、情感和行為的改變和調整”,僅靠學習者獨自主觀因素的努力還是不夠的,還要把自己置身于一定群體情景影響中,在跨文化交際的真實情景或預設情景中獲得新知識,增長新能力。正如《禮記·學記》中所說的:“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奔词钦f,在學習中如果無人切磋,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互動,則一定會孤偏鄙陋,知識狹隘,見識短淺。而避開這一不足,正是傳統課堂最具特色的優勢。

1.3 走慕課發展的本土化開發創新之路

進入新世紀后,網絡精品課程等遠程教育、在線教育在我國盛行,慕課也可以說就是這一趨勢的新發展,兩者在本質上并沒有多大差異。慕課之所以一出現就備受人們的關注,根本原因在于,慕課并非是一個單純的教育現象,其背后還有著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從文化角度看它是“文化殖民主義的新形式”,從政治角度看它是“西方政治滲透的新途徑”[5]。在慕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對此有一個高度的警惕。當前,很多人在很多情況下以美國慕課模式為標桿,甚至追捧至崇拜的程度,這顯然是不可取的。慕課外語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應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借鑒西方慕課模式也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引入這一教學模式,走進外語教學課堂,它發展的好與壞必須取決于其是否符合中國外語教學客觀實際。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慕課也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即使它們的慕課發展至相當成熟圓融的程度,我們也絕不可簡單的照搬。因為中國的教育體制、社會文化與西方截然不同,中國學生(學習者)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發展需求等方面也與之相異較大。這就決定了我們所進行的慕課改革必須在借鑒中走創新之路,與中國的教育實際結合起來,從慕課“西方模式”的復制中走出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慕課模式。

創新的本質,就是要立足自我、博采眾長、吐故納新。要做到這一點,基礎性的工作就是要體現原創性和時代性。創新的立足點和出彩點就是具有原創性的自我特色,“創意造言,皆不相師?!盵6]這個“立足點”就是我們的母語文化,“出彩點”就是中國特色。張紅玲教授說:“跨文化外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習者掌握目的語的知識和技能,了解他們的文化,能夠與他們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而且也關注學習者的母語能力和對母語文化的認識?!盵1]母語文化應是跨文化交際外語教學的基礎之基礎,跨文化外語教學及人才培養體系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結底是要看是否具有原創性與主體性的“我”的東西。只有立足于母語文化和中國外語教學實踐,并以之為研究起點,在合理吸收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慕課教學管理體系,才能給我們的外語跨文化交際慕課創新帶來新境界。

2 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慕課建設基本理念及方式

2.1 信息資源環境設計

結合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特點,依靠大平臺研發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網絡交互技術、移動設備技術等,將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進行整合,建立英文跨文化交際慕課平臺。信息技術為跨文化交際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習的方式更為靈活,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學習的興趣得以激發,并以此為驅動力引發求知欲望,從而促使跨文化交際教學進入一個“主動—再主動”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求知、探索學習、協作共享等得以真正實現,學習目標清晰可見,在強烈的學習動機下,不僅學生的跨文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培養,文化再教育、終身教育理念也得以培育。但是,跨文化交際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能只滯留于工具層面,還必須輔以科學的教案教法、課程教學設計、基本教學理念和策略等,在關注社交學習內容中,將跨文化交際理解、文化價值觀厘清、文化交際方式比較等內容進行設計,讓閱讀、寫作、翻譯、研究性學習等跨文化交際教學目標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獲得新的知識來源(如圖1)。

2.2 在線課程資源調配

結合跨文化交際教學的特點,首先要確立教學內容的集中目標,把課程分解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實踐”兩個部分。在具體操作中盡量將學習內容精細化、微格化、具體化[7],就某個具體話題設計特定的交流互動流程,讓學生在聽視過程中理解并內化某個文化知識點;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穿插一些討論、案例、反思、小測試等,以此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并把這種教學實踐延伸至課后,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展開跨文化交際適應體驗,把所獲跨文化知識付諸實踐,從而鑄就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其次,教師要借助網絡平臺在線備課,共享文化信息源,并對跨文化交際資源進行必要修改、拆分和重構,體現對課程信息資源的再創造。在這種再創造中,要體現教師教書和學生學習的需要并服務于學生學習的需要。再次,教學內容的安排要體現學生“個性化”發展方向,由于知識閱讀量、生活閱歷、環境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跨文化知識的獲取理念、具體儲備、體驗方式等方面會有差別,教師應對自己所儲備的備課資源有所甄別和篩選,要著力加強對自主探索、交流互動、協作共享、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的課程資源設計。最后,要走中國特色本土課程資源開發之路,努力創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跨文化交際課程,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跨文化在線課程開發中的應用,并要和當代中國特色實踐和主流文化結合起來,踏實走好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慕課之路。在這里,中國學生群體特征、中國教育體制特色、中國學科教學特點等因素是本土特色課程開發建設的著力點和歸宿點(如圖2)。

圖1 跨文化交際知識源 圖2 網絡平臺與跨文化交際內容整合

2.3 慕課教學內容選用

在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不是所有內容都能適合慕課網絡教學,因為再完美的教學樣式也不能完全適合所有的教學內容。對跨文化知識、文化價值觀及其比較來說,慕課資源中文化相關材料豐富、內容詳實,甚至配有圖表,趣味性較強,教學效果明顯。而相對于文化身份情景化、跨文化交際體驗等教學內容來說未必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在慕課教學樣式中也是難以保證教學質量的。尤其是文化身份情景化、跨文化交際體驗不可能離開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與互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想象,教師、學生不參與進來的而僅靠面向冷冰冰的器材的練習,必然少了許多的人情味。特別是跨文化交際體驗及實踐上的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應該也必須是基于課程相關內容上的師生間情感互動的結果,如果僅靠屏幕的視聽、筆記和作業,勢必被諸多的語言材料所淹沒,體驗的過程也必然變得乏味和疲憊。至于討論、案例、反思及其寫作和翻譯等教學內容,慕課網絡教學能起到的作用更小了。這也是目前教學界有人為什么說“慕課不會從根本上替代傳統教育”的原因之一[5]。

2.4 慕課教學對象選擇

目前各級學校在教學改革篇章的書寫中,慕課、微課、翻轉課堂濃筆重彩,勢頭迅猛,大有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之勢。有人甚至放言,慕課模式必將翻轉現有的基礎課堂教學,一個學校的一門課程可能就需一個教師足矣,其他都轉行為輔導員,老師的選擇就是當輔導員或教師了[8]。實際上,慕課從西方傳進來也只有幾年時間,過分的“夸大論”和“完美論”都是與事實相左的。學校課程教學樣式的選擇要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為宗旨,慕課網絡教學模式也不可能成為學生“清一色”的學習方式。慕課教學能走在教學改革的風口浪尖,多數情況下是由于教師、學生對其的新鮮好奇。新鮮感過去后,慕課教學又可能會因其情感交流和人文關懷的缺乏而步入所謂“冷面”教學的怪圈。從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一部分學生漸漸對慕課教學失去了興趣,轉而回到傳統教學課堂。例如,筆者對某二本師范學院的外語學院從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學生使用慕課的統計情況看,3門課程的平均完成率為2%,最低的只有1%,最高也不過10%,大多數學生注冊后從未看過一節視頻。遼寧師范大學陳吉榮通過對相關數據分析,得出了“慕課的退學率也很高,高達90%”的結論[9],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文學院創新主任大衛·格蘭斯說:“與大學課程不同,退出‘慕課’課程不會給學習者帶來任何不利后果,這使他們難以自我約束、持之以恒,因為‘無壓力’學習可能難出實效?!盵10]從這個角度講,有能力利用好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部分學生參與慕課教學更符合實際。

3 慕課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綜合應用

3.1 慕課網絡教學的優勢及不足

外語跨文化交際慕課教學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文化學習與體驗環境,首先,“互動性”在慕課中體現得較為充分,一方面是師生間的溝通,如在線文化知識疑惑解答服務等;另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交流,如跨文化探討、作業互批等。這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鑄就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其次,“微課程”服務利于學生集中碎片性時間而片段化學習,高濃縮、精優質的短時視頻提供了更加集中、更加有效的學習內容,增強了學生注意力的可控性度;同時,又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課程學習。再次,教育系統中的各必要元素在慕課資源開發中有著完整的設計體現,它不僅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也注重學習過程中各環節的合理、系統的安排,如課中的內容講授、問題答疑、探討交流,課后的及時練習、課程反饋、技術反饋、疑點焦點問題的回放,還有中段和終段的考試評價、相關數據分析等,這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合適的語言及跨文化交際的條件和語境。

同時,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慕課也有自身的一些局限:(1)從慕課的制作形式看,它一般是較為短小的視頻,與“課程教學”的真正含義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說理工科類課程是更為適合慕課范式的對象,那么人文社科類課程,尤其是外語跨文化交際內容的教育功能就很難說在慕課模式中得以完全實現。因為,跨文化交際教學,不僅僅讓學生關注知識本身,更多是在獲取知識本身的過程中練就發散性、求異性、批判性思維能力,這些能力的鑄就只有在教師直接參與下才能保證人才培養和評介的質量。(2)慕課模式中,一個教師往往面對的是數以萬計的學習者,這顯然不利于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且師生無法面對面,教師不能依據學生在課程進行中的及時反饋而同步地調整授課內容、方式、節奏等,從而難以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指導,勢必降低了課程完整性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學生過多也無法對學生進行較為精準的考核與評價。(3)慕課課程教學中,雖可以展開“及時性互動”,但這種互動的途徑主要是依靠論壇、短信、郵件等手段來完成的,在解決學生的學習困惑和感受等方面上明顯滯后,無法與傳統課堂相媲美;同時,“慕課也缺乏學習者渴望的真正個性自主的學習體驗,難以保持學習者的注意力?!盵5]因而降低了課程的完成率。(4)在外語跨文化交際慕課教學中,教材所承載的文化差異,如民俗習慣、思維方式、民族心理等,必將嚴重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性。目前,慕課資源多來自西方知名高校,即使是國內高校獨立制作的慕課,在內容和樣式上也還未能跳出西方模式的窠臼[9],特別是跨文化交際內容受西方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的限制更多[11],這對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來說,學生理解的難度無疑增加了許多。(5)慕課模式發展至再高程度,也不能從根本取代師生之間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方式,因為人與人間的交流不僅僅是停留在語言層面,還有非語言層面的東西——千變萬化的情感因素,也只有情感因素參與進去的交流才是最溫暖人心的。所以,外語跨文化交際慕課教學應該輔之以必要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把線上學習與課堂討論、答疑、輔導等有機融合,以深化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感受,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效率。

3.2 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及不足

傳統課堂教學有著其獨到的優勢,首先,就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對跨文化交際知識進行系統的講授,為學生描述和構建跨文化交際知識體系的宏觀架構,讓學生能清晰完整了解跨文化體系脈絡。特別是講授法,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或最短的時間里實現獲取最多知識的可能,這是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所難以替代的。其次,是能給學生提供系統的跨文化知識的學習規律和方式,教師通過口授、板書,學生通過耳聽、筆記,在接受跨文化知識過程中,能直接地從教師那里獲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再次,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幫助學生詳盡地、直觀地分析跨文化交際失誤(諸如語言語用失誤、社會語用失誤、語際干擾錯誤等),并可從社會文化規則、社會距離、價值觀、禁忌語等上對社會文化差異展開分析,讓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有一個真切的體驗,使失誤最終能很好地、及時地予以糾正。最后,課堂教學最大的優勢還在于師生能面對面的交流,教師的教學魅力和人格風尚可以很好地感染和影響學生,跨文化交際內容的教學目標,不僅是硬性知識的傳授,還有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與價值觀教育,而這些知識的獲得,除了從課本上獲取外,更多是得益于教師零距離的言傳身教,教師在知識分析、話語感知、思緒表情、肢體姿態等方面都是直面的、感性的,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思想和意識,能使學生產生感官上的震撼。這些都是慕課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的教學境界層次。

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也有其嚴重不足之處,如傳統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方式多為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因照本宣科使課堂教學死板僵化,師生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學習與教學的關系,跨文化交際能力及人才培養意識滯后,教學個性不突出,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調動。

3.3 兩種教學模式的辯證審視

兩種模式的運用,要以提高跨文化交際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宗旨,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要,要尊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就慕課這種教學模式本身來講,雖出現時間不長,但對教育界所產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一些人士在充分肯定慕課優勢的同時,在與傳統課堂教學比較中,也對慕課在“課程受眾問題、課程完成率問題、教學質量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11]等方面提出了擔憂。但就目前的學界認識來看,對于慕課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關系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種是慕課教學模式應是傳統教學的輔助方式,慕課不會從根本上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學,可能會以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而存在、發展;一種則認為應把慕課教學模式與跨文化交際內容進行全面整合,依靠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創設更為理想的跨文化教育環境,讓其成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根本上改變已有的課堂教學結構。這兩種主張雖各有表述側重,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是肯定兩種教學模式的有效融合,正如張紅玲教授所說:“目前最理想的外語教學模式既不是完全沿襲傳統的課堂教學,也不是全部網絡化,而是兩者有機結合,將網絡教學與課程教學進行整合?!盵1]對外語跨文化交際內容來說,無論怎么整合,必須以提高跨文化教學質量和效率為教改根本,要對網絡信息技術水平和手段有一個正確的評估,準確把握與跨文化交際內容進行整合的切入點、著力點和歸宿點以及整合方式,追求跨文化教學活動從單一層面向立體化發展的目標,能使學生的文化知識、文化適應、跨文化培訓、跨文化體驗、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素質與創造力呈立體交叉發展。因此,在兩種教學模式的審視中,任何夸大或貶低某一種模式作用的做法都是不利于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健康發展的。

3.4 教學形成性與終結性評估

形成性評估是指在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過程中就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所獲得的成果以及所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策略等,還有教師的教學效果所作出的發展性檢測和評價,評介的方式主要包括師生座談、教師觀察、問卷調查、活動記錄、學生自評互評等。終結性評估是通過考試考評手段來對學生學習能力及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級別性的總結。通過評估可以有效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掌控并及時調節自己的學習內容、方式和過程,一定的等級評定或評分又可使學生獲得很好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力,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也可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獲取有關教學內容設計、信息調整、教法改進、制作策略等的有效依據,最終達到對這兩種教學模式應用情況與效果的檢測的目的。學與教的高效果、優質量才是“硬道理”,這應是任何教學模式應用的原則與目的,在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完全肯定慕課教學模式,或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形而上學機械式的教育理念,應該摒棄。因此,在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我們應該依據學與教的效果和質量來對所運用的教學模式進行及時地調整,對兩種教學模式互動策略進行不懈地探索。

總之,在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要理性對待慕課網絡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各用所長,各顯其能,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尋求它們之間相融合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形成良性互動的“混合學習”教學模式,使各自的優勢能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很好地發揮出來,從而為提高外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質量服務。

猜你喜歡
外語跨文化交際
情景交際
交際羊
兩塊磁的交際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論跨文化交流中的沖突與調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