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美的”教育 塑造“美的”心靈

2019-06-30 23:20吳安浩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書香美育美的

吳安浩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靈,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的應有之義。今年4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美育工作會議上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提出了“8個1”密碼。多年來,我市堅持在“立德樹人”的總目標下,優化頂層設計,強化融合滲透,統籌推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一體化發展,與“8個1”密碼高度吻合。2017年,我市將原學生安全工作科的德育管理職能劃入體衛藝科,成立學生工作科,其目的就是要通過管理體制的改革,實現美育與德育工作的有機融合。目前,全市大部分中小學校完成了德育部門與藝教部門的重組,基本形成了由同一名副校長分管德育與藝術教育的工作機制,學校美育工作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一、構建“美的”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渠道。近年來,我市依托音樂、美術學科基地、藝術課程基地和特色項目基地,通過團隊攻堅、輻射引領,構建了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為一體,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市、縣、校三級美育課程體系。在市級層面,音樂、美術學科均構建了一個金字塔式的多元化課程體系,其中“塔基”為面向全體學生的素養普及課程,“塔中”是以學生社團、興趣小組、藝術實踐活動等為主要載體、滿足學生追求美的興趣和技能需要的活動拓展課程,“塔尖”是為音樂、美術等特長學生提供個性化專業發展的專業專修課程。目前,每一個層級均孵化出近20門自成體系又相互融合的特色課程。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開設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美育課程。例如,炎陵縣按照“講述炎帝故事,傳唱炎帝歌曲,普及炎帝文化,弘揚炎帝精神”的思路,整合資源、提煉精髓,研發課程、開發課本,拓展陣地、開展活動,區域整體推動炎帝文化走進校園,扎根青少年心靈;攸縣成立了“攸縣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管理中心辦公室”,輻射帶動攸縣網嶺鎮羅家坪社會實踐基地等基地的蓬勃發展,每年全縣參加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人數達到6萬余人。

在市、縣兩級教育部門的引領帶動下,探索審美視野下的學校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美、欣賞美、感受美已經成為全市廣大中小學校長的自覺價值追求;以開發校本課程、課程校本化實施為主要途徑,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化辦學道路成為校長們的共識。以株洲市八中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學校一度陷入教育教學質量低迷的困境,時任校長曾湘漳從學校的生存發展和學生的成長規律出發,敏銳地選擇以特色發展突圍,構建了以籃球、舞蹈、橋牌等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體系,并成功引入生命教育、舞蹈、籃球等三個市級特色項目。如今,以舞蹈為“龍頭”的藝術教育特色讓株洲市八中名聲大噪,一批優秀的舞蹈作品成功“登陸”國際、國內頂級藝術展演的舞臺,一年一度的“夢航音樂會”已經成為株洲美育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近年來,我市很多學校致力于美育校本課程研發,將美育活動進行課程化管理的中小學校不勝枚舉。它們是株洲教育以課程為手段,將美育以行之有效的手段進行實踐外化,把外在的美的因素作為實質性的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的生動體現。

二、實施“美的”教育教學

我市在整體推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過程中,尤為注重美育的滲透與融合。

1.突出美育與德育的融合。美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市在開發各類美育教材、開展各級美育活動、實施美育教學時,都會旗幟鮮明地突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德育主題,涌現出一大批將美育元素與德育要素有機融合的品牌活動,如“咱們教育有力量”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華經典誦讀比賽等。此外,我市還建成了一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這些學校在堅持傳承書法、剪紙、戲曲、民樂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過程中,讓學生長期浸潤在傳統文化美不可喻的氛圍里,樹立了民族文化自信。

2.突出美育與學科的滲透。美育就是“美+育”,沒有教育之美、學科之美、教學之美,美育便是一紙空談。為此,我市積極倡導學校拆除音樂、美術等美育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圍墻”,努力將美育的因子滲透到每一個學科的課堂。以株洲市四中為例,該校從2009年開始,以教育部規劃課題“城鄉結合部普通高中藝術教育特色可持續發展實踐研究”為統攬,研發了特色學校建設系列叢書,并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充分挖掘語文、數學等學科中的歌曲、繪畫、書法、語言、意境、對稱、和諧等美育因子,提升課堂的“美感”,并將研究成果結集出版。

3.突出美育與環境的交融。古今中外經典的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諸多美的因素,對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開始,由市教科院帥曉梅牽頭,在全市范圍內區域整體推進書香校園建設,通過六年不間斷地營造書香氛圍、建設書香環境、開展書香活動,到2010年,我市書香校園建設的氛圍基本形成。此后,以帥曉梅副院長為核心的團隊調整思路,重點抓各階段兒童課外閱讀和教師閱讀,以校本閱讀課程及教材的開發、閱讀課型的研究、全域推進班級讀書會的建設、閱讀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為實施途徑,打造升級版書香校園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2014年,我市書香校園建設獲全國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三、提供“美的”資源環境

構建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學校美育工作機制。除了牢牢占領課程和課堂兩個“主陣地”外,我市還積極搭建市、縣、校三級美育成果展示平臺。要求各中小學校每年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體育節、社團文化節等美育活動,打造了一批如市十九中“陽光大舞臺”、市四中“春之聲音樂會”、市八中“夢航音樂會”等群眾性校園美育活動品牌。指導縣(市、區)教育局每年舉辦足球聯賽、“藝術之星”評選賽、優秀文化藝術傳承項目展示、趣味運動會等區域美育活動,形成了各美其美、百花齊放的美育工作局面。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美育的元素之一,也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優美的校園環境能讓師生身心愉悅,獲得美的體驗,進而提升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我市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校凝練辦學的精神內核,并充分借助校園一草一木、一磚一石的教育功能,凸顯辦學理念與特色。如蘆淞區賀家土小學按照“現代中式書香校園”的文化建設定位,精心設計建造了“一園、二塑、三廊、四館”,走進校園,一股濃郁的書香味撲面而來。學校將書法特色外化于形,并通過環境的熏陶,內化在師生心中。近年來,以賀家土小學、株洲市四中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美麗、精致校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美育的有效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此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機制,加強區域內美育工作統籌力度,多渠道解決美育師資短缺問題。目前,全市共有兼職美育教師100余名。每年組織“送課下校、送教下鄉”活動,充分盤活教師資源,推動城鄉美育資源共享。與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市戲劇傳承中心等單位長期合作,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活動??h(市、區)教育局每年聯合文聯、各類文藝協會對藝術教師進行專題培訓,并通過知識講座、專場演出等形式向學生傳授非遺文化知識,展現非遺技藝。

四、筑牢“美的”發展根基

完善三項制度,推動學校有效實施美育工作。

1.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將美育工作納入對縣(市、區)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年度考核指標體系,納入對局直屬學校年度發展目標達成度考核指標體系,作為衡量各級政府教育履職情況、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

2.實施專項督導制度。從2011年開始,堅持每年定期開展美育工作專項督導。明確要求各中小學校以周為時間單位,以班級集體項目和興趣小組為單位,安排每天的美育活動。結合督學責任區工作,督促縣(市、區)開展美育工作隨訪督導,重點督促各校按國家標準開齊開足開好美育課程、開展美育活動。實施督導結果公告制度,定期在報紙、電視、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公布督導結果。

3.落實評價監測制度。下發《株洲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維度評價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情況,其中藝術素養主要考查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感受、理解、鑒賞和表現能力。從2016年起,我市實施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制度,將學生藝術素質按照基礎指標、學業指標和發展指標三個維度,分別按10分、40分、50分進行量化測評,其中學業指標測試(藝術基本素養考試)實行全市統一閉卷考試。在全省率先開展發展指標(藝術技能)測試,由考生在演唱、演奏、朗誦、舞蹈中任選一項,進行現場表演。

未來我市將進一步加大美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美育課程,進一步深化美育教育教學改革,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切實將美育貫穿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學校美育工作氛圍,讓美育之花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自由、熱烈地綻放。

(作者系株洲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猜你喜歡
書香美育美的
淺談美育對特殊兒童的影響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墨韻書香
墨韻書香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這美的朋友 這美的如畫
美育教師
書香海報
炫美的花在這里悄然盛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