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抱陽光

2019-06-30 23:20鄧小燕鄧飛燕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6期
關鍵詞:情緒心理健康校園

鄧小燕 鄧飛燕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這是李克強總理一再強調的話。中小學校園安全問題不僅是學校和家長十分關心的話題,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件頻發。眾多案例證明,惡性事件中的學生大多具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個人極端事件成為影響校園安全的突出因素,心理安全也成為學校安全治理工作亟需補齊的短板。

長期以來,人們對安全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顯性的硬件建設和制度規范層面,把環境安全和行為安全等一些易操控的環節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如加強校舍的安全檢查、加固鐵護欄、控制郊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組織安全演練等,而更隱蔽的學生心理安全隱患卻往往被忽視。

誠然,校園安全事故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學生的心理健康仍不容忽視。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是每所學校都必須重視和加強的一項艱巨工作,同時也應該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如此,才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抱陽光,與快樂和健康相伴。

一、學生安全隱患背后的心理問題

1.青春期成長的煩惱無人懂。青春期又被人稱為“危險期”或“多事之秋”,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被眾多心理矛盾和沖突包圍,導致身心發展失去了平衡,容易出現強烈的情緒波動。如果青少年的情緒不能得到順利疏導,就可能在性格特征、日常行為等方面出現問題,甚至出現較嚴重的心理及行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比如,我校某高二男生一直性格溫和,平日里遵規守紀,但在某一天卻毫無征兆地與同學發生了激烈爭吵和肢體沖突,還差點上升到群毆。類似情形在一個學期里發生了幾次。經與班主任調查分析,這一事件不能簡單歸因于該生的思想品德問題,更是因為面臨學業水平考試而壓力陡增,加之平時他又沉默寡言,內心壓力得不到合理釋放,所以外顯為與同學的言語和肢體沖突,通過這種方式宣泄壓力、平復情緒。等到下一次負面情緒累積到承受不住的時候,他便很有可能通過重復上一次的模式來緩解壓力。

2.父母不當養育造成的心理傷害。主觀上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愛,但現實生活中與愛隨行的往往還有不自覺的傷害。

比如,在夫妻關系不和、經常打鬧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會嚴重缺乏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他們在人際交往時容易產生自卑、回避,甚至自傷自殘等自我傷害行為;抑或耳濡目染習得了父母親處理矛盾和分歧的模式,在處理與同學的關系時也只會像父母那樣以暴制暴,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乃至破裂。

又比如,大量留守學生由于幼年就被寄養在祖輩身邊,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照料與呵護,缺失心靈上的慰藉,從而容易沉迷網絡。他們一旦與父母發生矛盾,便會效仿網絡上的不良行為,甚至以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方式來宣泄不滿。

還有的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控制欲太強,又缺乏有效溝通,造成孩子嚴重的心理壓力和高度精神緊張。孩子“敢怒不敢言”,長此以往便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并且往往會把對父母的抱怨和對抗情緒轉移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身上,引發更多的沖突和煩惱,帶來安全隱患。

3.同伴的效仿引發心理安全事故。青春期是一個尋找身份認同的時期,中學生更需要同伴認同。同齡人的影響已遠遠超過父母的影響,他們受從眾心理的驅使會盲目跟風。比如針對未成年人發動的心理戰“藍鯨游戲”就具有極大的傳染性,一部分學生對這種輕視生命的行為不以為然,還認為這是一種時尚,覺得很酷,甚至出于好奇而盲目效仿網站上介紹的自殘自虐做法。

二、加強學生心理安全教育

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要素,校園安全教育工作必須圍繞“人”來開展,不斷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更新觀念,加強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并設立專門機構和人員主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長效機制,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態化、專業化。

2.在學校教育工作者中普及心理學常識,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學校管理和各學科教學之中。許多有行為偏差的學生往往被認為道德品行存在問題,殊不知其深層原因實為心理問題。比如,愛說謊的學生背后可能有從不允許孩子犯錯誤的過于嚴苛的父母,情緒失控的學生有可能是受夠了父母的責罰和貶低,而那些網絡成癮的學生往往從小就對父母的關愛陪伴求而不得,等等。如果老師們了解了青春期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就可能看見學生種種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動機,避免把心理問題道德化,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對立。

同時,老師們應該通過完善自己的人格,承接住學生投射到自己身上的負面情緒,承擔起未成年學生“替代性父母”的角色功能,幫助學生平安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的身心狀態得到調適。青春期的學生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煩惱,比如身心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恐慌、隨荷爾蒙分泌旺盛而來的性沖動、攻擊性等成長過程中的“無名火”,加之面臨家長期望高、學業負擔重、競爭壓力大的多重心理壓力,這些能量都需要合理化的渠道釋放、宣泄。

學校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文體活動時間、場地和設施,能在校園里經常開展輕松、愉快的文娛活動。同時也要多開展一些男女同學共同參與的對抗性運動,如籃球、足球、拔河、掰手腕等,讓學生在運動和合理沖撞中釋放能量,避免情緒失控造成自傷或傷及無辜。

4.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宣傳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粒紐扣。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家庭問題的一面鏡子,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差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所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建立起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新型教育工作協作機制,形成全員育人的合力,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5.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充分發揮心理咨詢機構作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使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學校心理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學??梢越柚鐣蠈I心理機構的力量開展相關心理課程,以期達到讓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的目標。

(作者單位:桂陽縣第三中學 郴州市北湖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情緒心理健康校園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情緒認同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