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針結合康復手法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臨床觀察與護理

2019-07-01 02:20范蘭舸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9年18期
關鍵詞:三角肌肩胛骨患側

范蘭舸

(徐州市康復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3)

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病與多發病,患者發病后,一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為患側肩關節半脫位,使患者患側肩關節功能嚴重受損,患者生活質量下降。近年來,臨床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患者,大多采用電針結合康復手法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使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改善,促進患者康復。本院在采用電針結合康復手法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脫位患者時,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醫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患者73例,男49例,女24例;年齡39~78歲,平均(60.8±2.8)歲;病程5d~3個月,平均(1.2±0.6)個月;病種:腦出血21例,腦梗死52例;患側:右側39例,左側34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腦卒中及肩關節半脫位診斷標準;(2)意識清楚,病情穩定,治療依從性良好;(3)自愿參與到本次研究中;(4)排除伴有意識或精神障礙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導致的肩關節半脫位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電針結合康復手法治療,治療方法如下:(1)電針治療方法:主穴選擇為肩髎穴、肩髃穴、肩貞穴、臂臑穴,輔穴選擇為巨骨穴、肩井穴、天宗穴等,患者取仰臥位,利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上海華誼醫用儀器有限公司制造,0.3mm×50mm),常規消毒針灸部位皮膚,于上述穴位處進行常規針刺操作,進針約25~40mm,得氣后,采用平補平瀉手法提插捻轉,接著將電針儀的電極連接到主穴針柄上,疏波,30Hz,電流強度調至患者岡上肌、三角肌出現節律性收縮或者出現酸、脹、熱等感覺,視為最佳效果,電針治療每日1次,每次30min,5至10日為一個療程。(2)康復手法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前伸肩胛骨處,伸肘、腕背伸及伸指,患者進行軀干活動時,醫生給予相應的幫助,例如前伸肩胛骨時給予手法活動、患側上肢負重等?;颊咔吧旎紓仁直?,通過患側手掌,醫生向著肩部進行擠壓操作,擠壓應快速進行,并不斷重復,肩關節肌群利用手掌輕拍,以穩定肌群,上旋、外旋肩關節及肩胛骨,改善肩關節功能,期間詢問患者痛感,如患者感覺疼痛,應將活動范圍縮小,康復治療每次40min。上述治療每周5次,共治療4周。

1.2.2 護理方法

(1)心理護理:患者患有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時,由于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導致患者產生導致患者產生情緒低落、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加之患者自身存在的錯誤觀念,造成患者依從性比較差,不利于治療及康復的順利開展,因此,治療過程中,責任護士應針對患者心理問題予以有效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促使患者勇敢面對疾病,增強肩關節功能恢復的信心,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及康復[1]。同時,責任護士利用治療間隙和晚班時與患者交流,給予患者鼓勵,引導患者主動鍛煉,提升功能鍛煉的效果。(2)擺放良肢位:患者臥床休息時,責任護士指導患者正確擺放體位,注重保護患側手臂及肩關節,患者仰臥位時,枕頭選擇適中高度,頭偏向患側,選擇略高于軀干的軟枕,墊在患側肩部下方,于枕頭上放置伸展的患肢,勿使肩胛骨后縮;患者取患側臥位時,應前伸患側上肢,避免壓到和后縮肩關節,將肩胛骨內緣平靠胸壁處,肘關節伸展,旋后前臂,五指張開,掌心向上;患者取健側臥位時,將枕頭放置于患者胸前,前伸患肩,于枕頭上伸展放置肘部、腕部及手,預防肩胛骨后縮[2]。(3)避免牽拉肩關節:患者治療期間,如果牽拉肩關節不恰當,會加重患者的半脫位程度,引起肩痛,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翻身等幫助時,應注重保護患者的肩關節,避免不恰當的牽拉,同時,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注意事項,便于在轉移或變換患者體位時,能夠保護患者的肩關節。

1.3 觀察指標

觀察經治療及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分別于治療前后測定患者的三角肌中群肌力評分、肩關節外展活動度、肩關節外旋活動度、上肢運動功能評分。

1.4 療效判定

顯效:消除患者的癥狀、體征,凹陷并未在肩峰下觸及,X線片正位拍攝患肩顯示,肩峰與肱骨頭間隙在14mm以內;有效:明顯減輕患者的癥狀、體征,肩峰下的凹陷減??;患肩X線正位片顯示,肩峰與肱骨頭間隙降低,但并未<14mm;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5 統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

經4周治療后,73例患者中,顯效42例,占57.5%,有效28例,占38.4%,無效3例,占4.1%,總有效率95.9%(70/73)。

2.2 治療前后肩關節相關指標比

經治療及護理后,患者各項肩關節指標均高于治療前,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上肢運動功能(分)治療前 1.32±1.09 84.2±55.1 38.2±33.7 1.76±0.84治療后 3.78±1.11* 142.7±33.6* 73.8±20.1* 3.77±1.02*n=73 三角肌中群肌力(分)肩關節外展活動度(°)肩關節外旋活動度(°)

3 討 論

腦卒中患者發病后,極易出現肩關節半脫位,誘發此并發癥的原因眾多,主要的原因為腦卒中后患側肢體功能及肩關節解剖結構的改變。肩關節與肱骨頭的接觸,是以關節盂來實現,而關節盂比較小,股骨頭比較大,關節囊又比較松弛,肩關節前下方無較厚的肌肉,其完整性的維持必須依靠肩關節周圍肌肉及韌帶[3]。腦卒中后,患者患側肩關節周圍肌群穩定性癱瘓,造成弛緩患者的側岡上肌、三角肌、肱二頭肌韌帶,松弛關節囊,引發半脫位[4]。臨床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患者采用電針結合康復手法治療時,提高患者的肌肉組織興奮性及肌肉韌帶張力,之后牽拉肱骨頭,促使其復位,并對肩胛骨位置進行矯正;配合康復治療后,可避免肩胛骨出現后縮、內收等癥狀,促進關節盂處于正常位置,改善肩關節功能[5]?;颊咧委熎陂g,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予有效心理護理,疏導因疾病所致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促使治療及康復的順利進行,同時,責任護士在護理患者過程中,注重保護患者的患肩,并指導患者家屬形成保護意識,有效的提升了治療及康復的效果[6]。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電針結合康復手法治療,并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護理干預,經過治療及護理后,95.9%的患者明顯好轉,且患者的患側肩關節功能在治療后顯著改善,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采用電針結合康復手法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患者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使患者的肩關節功能得到明顯提升和改善。治療期間,給予患者護理干預后,可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患者康復治療的依從性,進一步提升了療效,促進患者肩關節的功能康復,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猜你喜歡
三角肌肩胛骨患側
反向全肩關節置換術后肩胛骨切跡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學研究*
更 正
經三角肌入路與經三角肌胸大肌間隙入路治療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比較
腦卒中康復操患者常做好
肩頸痛,鍛煉肩胛骨
肩峰下外側經三角肌入路微創經皮接骨板內固定技術結合PHILOS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
偏癱病人良肢位擺放的秘密
肩胛骨骨折的手術入路
肩胛骨骨折手術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