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回顧與凝思?

2019-07-03 06:22張西平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文化

張西平 等

中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東方大國,一個歷經苦難、不斷奮斗而快速崛起的大國,一個已經走進世界舞臺中心的大國。它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燦爛悠久的文明,它需要讓世界了解東方的智慧,它希望與世界分享一個發展中國家走向成功的經驗。

中國的崛起是一個文明大國的崛起,世界文化的權力版圖也將因此而改寫。中國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向世界學習;在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聆聽著世界各國文化的精彩。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示的過程就是一個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偉大歷史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影響力日益擴大,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的差距正在縮小。我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增強國際話語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

文明的中國、發展的中國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當代中國以其前所未有的蓬勃力量,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中國道路正在展現其無窮的魅力。我們有著厚重的歷史,我們有著精彩的今天,中國人民正在探索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明,如何向世界講述自己精彩的故事。

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展示已經成為發展的中國偉大交響曲中的一支,我們應該不斷總結自己走向世界的歷程,不斷完善展示自己文化的方法,不斷提高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力。

《中國文化走出去年度報告》書寫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交融發展的歷史,積累在這個嶄新偉大的事業中點點滴滴的進步,記載因向外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精神不斷變革發展的歷程,見證中國文化產業在世界的發展與壯大,總結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的歷史過程。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通過不斷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讓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中國文化走出去事業蓬勃發展。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分享中國智慧,文化架起了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橋梁,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呈現在世界文化舞臺上。

近年來,我國文化走出去在理論體系創新、戰略意識樹立、體制機制完善、活動實踐提質增效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耙粠б宦贰蔽幕涣骱献鞣脚d未艾,孔子學院遍布全球,“歡樂春節”等大型對外文化活動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舉辦,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融合發展,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為我國在政府間文化合作機制和國際組織以及多邊活動中爭取了主導權、話語權,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奠定了廣泛深厚的社會基礎。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學作品走出國門,以各自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參與文化活動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讓國外民眾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加深了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一、理論創新提供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涉及對外文化工作的創新理論,充分說明了文化走出去事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一系列理論、理念的提出和完善,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制定、出臺,為新時代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創新發展明確了基本途徑、主要手段和核心使命。

(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國際形勢新變化,著眼中國發展新要求,形成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的基本架構,明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追求目標、基本途徑、核心原則、主要手段和價值取向。

2014年11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外交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堅持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合作共贏、堅持正確義利觀。這“六個堅持”,是中國特色對外工作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遵循。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后,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工作的意見》印發,為對外文化工作的創新開展描繪了藍圖,成為文化領域貫徹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指引。

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講話包含著許多與對外文化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習近平強調,要堅持我國的發展道路、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價值觀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對外文化交流更加注重中國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持續深化中外思想交流與對話,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當代中國價值觀的國際認同,充分展現平等相待、和而不同、立己達人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給國際關系帶來新風范、注入正能量。習近平就拓展和深化外交戰略布局提出了“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做好對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義融利”等要求,對外文化工作積極踐行對周邊“親誠惠容”、對非“真實親誠”等理念和方針,密切同各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大文化援助力度,做好“人心工程”,夯實了中國與各國長期友好的民意基礎。習近平提出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要求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對外文化工作致力于全方位推進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深度交融和共同發展。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中國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呼吁世界各國一起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帶一路”的理想愿景和建設目標,也是中國對世界前途和中國道路的一種戰略判斷和戰略選擇。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命運共同體”被作為一種合作共贏的觀念而明確提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國內重要場合先后100多次談及“命運共同體”,不斷與國際社會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實踐加強溝通,推動雙邊、地區、全球等多層次命運共同體的構建。2015年9月,習近平在聯合國發表《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這是習近平第一次在聯合國講壇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和途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系統和詳盡的闡述。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將文明交流互鑒思想放置在歷史與時代的背景中進行論述,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做出進一步完善。2月10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3月17日,首次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3月23日,首次被載入人權理事會決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方略。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思考人類未來的“中國方略”,已獲得廣泛的國際和國內認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文化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文化的交流與交融能夠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形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形成鋪理解之路、架人心之橋。

(三)“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全面推進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重大倡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習近平指出:“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是在新形勢下擴大全方位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要致力于使更多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我們希望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合作,實現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開放合作平臺,為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雹佟读暯疥P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35頁。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中進一步強調,真正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文化交流與合作擔負著重要使命?!耙粠б宦贰彼珜У摹拔逋ā敝坏摹懊裥南嗤ā?,離不開文化工作。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文化系統精耕細作,尊重各國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了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正如習近平所說的,“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進各國對中國的理解和信任,為中外各國間的互信互利和深度合作筑牢民意?!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為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成為文化走出去的重點區域。

(四)文明交流互鑒思想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演講,被國際輿論稱為“新文明觀”和“文明宣言”。演講系統地提出文明交流互鑒思想。同年,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關于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的演講,進一步闡釋了文明交流互鑒思想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習近平在多個重要外交場合強調:“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雹凇读暯秸勚螄碚?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13頁。文明交流互鑒思想既彰顯出中國開放包容博大的文化胸懷,又宣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理想。中國需要以文化自立的姿態承擔起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使命,以文化自覺的行動承擔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任,以文化自信的態度傳播國外優秀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以中華文化品牌的推廣搭建起文明對話和文明交融的橋梁。

近年來,文明交流互鑒思想內涵不斷豐富,影響與日俱增,極大地推動了世界更深入研究中國、更客觀看待中國、更全面認識中國,有力推動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也成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思想遵循。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在尊重彼此文化差異的前提下,堅持不同文明的兼容并蓄、交流互鑒,積極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之間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局面,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使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為我所用,助力國內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

(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提高文化開放水平”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也將“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單獨列為一章?!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列為重要的深化改革舉措,并提出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引進有利于我國文化發展的人才、技術、經營管理經驗。

文化開放水平對于對外文化工作、文化強國建設乃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有著重要意義。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

文化開放水平的穩步持續提升離不開有利于激發各類主體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體制機制的形成?;谶@種認識,文化系統特別是文化和旅游部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下工夫,積極探索在對外文化工作領域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力爭形成服務與管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一方面,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通過政策引導,激發社會各界參與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熱情和潛能,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共同推動文化走出去的生動局面。另一方面,通過梳理權責清單等手段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在繼續簡政放權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提升對外文化工作資源的使用效率,確保對外文化交流有序進行、匯成合力。

(六)堅定文化自信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薄拔幕孕?,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些重要論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彰顯了當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基礎。在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過程中,要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彰顯出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凸顯出來,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貌展示出來。以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歷史責任感與擔當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創新中華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號的表達方式,推動我國盡快從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強國轉變,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二、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

近年來,一系列文化走出去相關政策文件先后印發,統籌對外文化交流、文化傳播和文化貿易,文化走出去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推進文化走出去的力度空前加大。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步優化,但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逆差仍然存在,對外文化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還較低,有待進一步加強。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對于拓展我國文化發展空間、提高對外貿易發展質量,對于繼續擴大改革開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于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提升國家軟實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兑庖姟诽岢?加快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加大文化領域對外投資,力爭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使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逆差狀況得以扭轉,對外文化貿易額在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擴大,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兑庖姟穼ⅰ巴苿又型馕幕涣骰ヨb”列為重點之一。要求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創新人文交流方式,豐富文化交流內容,不斷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充分運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文化節展、文物展覽、博覽會、書展、電影節、體育活動、旅游推介和各類品牌活動,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支持中華醫藥、中華烹飪、中華武術、中華典籍、中國文物、中國園林、中國節日等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性項目走出去。積極宣傳推介戲曲、民樂、書法、國畫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受魅力。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讓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探索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與交流新模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推進國際漢學交流和中外智庫合作,加強中國出版物國際推廣與傳播,扶持漢學家和海外出版機構翻譯出版中國圖書,通過華僑華人、文化體育名人、各方面出境人員,依托我國駐外機構、中資企業、與我友好合作機構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展示好中國形象。

《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平等互鑒、開放包容、機制示范、多方參與、以我為主、改革創新等原則,著力推動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全社會開展人文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各負其責、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著力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渠道更加暢通,平臺更加多元,形式內容更加豐富,形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人文交流品牌;著力推動我國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文明成果取得更大進展?!兑庖姟分赋?,要豐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內涵和領域,打造人文交流國際知名品牌。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雙向發力,重點支持漢語、中醫藥、武術、美食、節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代表性項目走出去,深化中外留學與合作辦學,高校和科研機構國際協同創新,文物、美術和音樂展演,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和重點體育項目發展等方面的合作。在人文交流各領域形成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項目,進一步豐富中外人文交流年度主題。

除此之外,還有《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的指導意見》《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發展規劃(2012—2020年)》《開拓海外文化市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等多份文件。以上文件都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創新內容形式和體制機制,拓展渠道平臺,創新方法手段,增強中華文化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競爭力,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上述文件的出臺,為更好發揮黨中央一系列涉及對外文化工作創新理論的引領和約束作用,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有效落實提供了有力遵循。為確保上述文件落地、取得實效,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以上意見的要求,加強對外文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也制定了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完善和細化了相關政策措施。

三、文化傳播新成果

在一系列新理念、新政策、新方法的指引下,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中國文化在近幾年得到快速的發展和傳播,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

在文化藝術方面,海外“歡樂春節”活動是春節成為世界性節日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歡樂春節”沿著品牌化、本土化、市場化方向不斷發展,活動規模和質量穩步提升,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2016年組織實施的春節文化“走出去”全球調查顯示,海外民眾對中國春節的認知程度達到了58%的新高;有超過半數的被訪者聽說過“歡樂春節”,“歡樂春節”成為認知度最高的春節文化品牌。2017年,“歡樂春節”活動在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座城市舉辦了2000多場,海外受眾突破2.8億人次,近20個語種的上千家國際主流媒體進行密集報道,覆蓋受眾近30億人,影響遍及全球,成為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文化魅力的重要平臺。

中國藝術劇目節目進入外國主流市場,也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特征。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等與外國主流藝術機構、主流劇院、主流媒體的合作下,中國藝術劇目節目實現了對外國主流觀眾的人性化傳播。近幾年,在紐約林肯中心、華盛頓肯尼迪中心等北美、西歐、大洋洲等30多座城市中心劇院,都有中國演出定期推出,《絲路花雨》《十里紅妝》《牡丹亭》《一把酸棗》《梁?!返仁嗖縼碜灾袊奈鑴⊥ㄟ^當地主流票務網絡進行市場化推廣營銷。2016年12月11—13日,中央民族樂團全團130多人攜《又見國樂》赴華盛頓和紐約演出??夏岬媳硌菟囆g中心副總裁米奇·貝拉對《又見國樂》給予高度評價:不可思議、國際頂級水平、具有震撼效果。中國藝術家的創新和努力也被美國觀眾理解和感知。美國首演結束后,在導演王潮歌和作曲家姜瑩的現場溝通會上,近200位美國觀眾自發留下來,聽國樂幕后的故事,排著長隊等著簽售海報和CD。值得注意的是,這5場演出全為商業演出,用商業交流的形式走進美國的主流觀眾群體,既獲得了票房,又獲得了國外觀眾對中國藝術家的認可。

此外,中國的演藝機構參與美國表演藝術家協會演交會,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節目的國外市場渠道。美國表演藝術家協會演交會是世界最大的演出節目交易會。2016年,各國演出商3800多位代表參會,350多個展位在交易會現場亮相。美國紐約的中小劇場共有500多家,具有較強的購買力,是光顧、購買中國節目最主要的買家群體。上海演藝代表團20多位代表積極努力與國際演出市場對接,其青年馬戲團等獲得8個演出意向書,話劇中心等與各個國際演出機構簽署8個合作項目。

在電視電影方面,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已建立起覆蓋全球的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絡,渠道平臺日益多元,中國影視節目內容國際市場不斷拓展,并進入全球五大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題材類型、節目形態不斷豐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2016年,全國影視內容產品和服務出口共約6.66億美元。其中,影視內容產品(含電視劇、電視電影、動畫片、紀錄片、綜藝專題節目,不包括電影故事片)出口時長約32217小時,比2015年的28447小時增長13.3%;出口金額約1.21億美元,比2015年的1.14億美元提高6.1%。①數據來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務司:《2016年全國廣播電影電視業發展指標統計》,第116~117頁。

在新聞的微傳播方面,近幾年,中國媒體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國際微傳播建設步伐顯著加快,《人民日報》、新華社、CGTN、《中國日報》等國家級媒體紛紛布局海外社交平臺。中央電視臺、《環球時報》《中國日報》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通Twitter賬號,中國網、《人民日報》、新華社分別于2010年、2011年、2012年開通,成為最早一批在海外社交媒體布局的中國主流媒體。

2017年,中國主流媒體賬號的粉絲量獲得較大提升,其中有些社交媒體賬號粉絲覆蓋面接近西方國家的主要媒體。截至2017年12月,新華社主賬號@XHNews共計發布帖文超過11萬條,粉絲量超過1200萬,接近美聯社的Twitter粉絲量;《人民日報》Facebook賬號“@PeoplesDaily”獲得點贊量約4268萬次,遠高于西方主流媒體CNN的2971萬次和《紐約時報》的1533萬次。中外主要媒體Twitter粉絲數量對比見圖1。良好的國際微傳播效果既得益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亦得益于中國媒體對海外社交媒體平臺運營的重視和傳播技巧的不斷探索。

圖1 中外主要媒體Twitter粉絲數量對比(單位:個)

在受眾互動上,中國媒體也交出較好的成績單。作者隨機抽取2017年9月,15家中國媒體海外社交媒體運營數據作為參考。結果發現,在Twitter平臺,15家中國媒體旗下主要賬號累計發文1.5萬條,被各國網民轉發617597次,點贊數達到1369478個;在Facebook平臺,15家中國媒體旗下主要賬號累計發文1.1萬條,被各國網民轉發2034990次,點贊數達到24390971個,評論量也有318337條。

在動漫游戲方面,近幾年來,中國動漫游戲文化產業發展異常迅猛,其產業規模和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傳統的主流文化產業(如電影、電視、舞臺表演等),特別是其在海外的文化貿易中表現越來越突出,現在已真正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第一軍團。對電影和游戲產業進行比較,我們發現,僅從經濟角度比較,兩者差距已經很大。根據《中國電影報》2018年1月的報道,2017年本土市場年票房559億余元(人民幣),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38.25億元增長11.19%。而《2017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的中國游戲市場總收入2036.1億元(人民幣),中國游戲出口額是82.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0億元)。中國游戲的出口額是中國電影出口額的10多倍。

在文學作品的傳播方面,在盤點中國當代小說和詩歌海外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需要特別強調2015—2016年度中國當代科幻文學海外發展所取得的成績??苹眯≌f成為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新名片。中國科幻文學在國際科幻文學界不斷引發關注,在世界多國被翻譯、介紹、評論、出版、發行、研究、收藏,2015—2016年,中國科幻文學共有4部長篇小說、65部中短篇小說獲得英譯并且首版或再版。4部長篇小說中有3部來自于劉慈欣《三體》三部曲。其中《三體問題》(The Three-Body Problem)是由倫敦著名書商宙斯之首(Head of Zeus)再版的2014年美國版本,分別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發行。其他兩部《黑暗森林》(The Dark Forest)和《死神永生》(Death's End)是首版,前者的譯者為周華(Joel Martinsen),由全球知名科幻出版社美國托爾出版社(Tor Books)于2015年8月出版,宙斯之首2015年11月再版;后者的譯者為劉宇昆(Ken Liu),于2016年9月分別由托爾和宙斯之首在美、英、澳三地同時首發。另一部長篇小說是王晉康的《四級恐慌》(Pathological),譯者為程異(Jeremy Tiang),該作品于2016年12月由美國亞馬遜旗下的亞馬遜交叉口(Amazon Crossing)出版。65篇英譯中國科幻文學中短篇小說中,有23篇為再版。這些中國科幻文學中短篇小說的出版模式主要為電子雜志、紙質雜志、小說及網站刊登四種類型。2015—2016年,刊登中國科幻小說的主力軍為美國科幻電子雜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20篇),基本為每年10篇,其他如《頂尖》(Apex)、《銀河邊緣》(Galaxy's Edge)、《光速》(Lightspeed)、《不可思議》(Uncanny)、托爾在線(Tor.com)等則大多刊登了1~2篇。紙質雜志中,美國老牌科幻雜志《奇幻與科幻雜志》(The Magazine of Fantasy and Science Fiction)于2015年3月刊登了寶樹的《大時代》(What Has Passed Shall in Kinder Light Appear),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其2015年5月和6月的“未來”(Future)專欄分別刊發了中國科幻作家李恬的《水落石出》(Tempus omnia revelat)和夏笳的《黑屋》(Let's Have a Talk),這是該欄目開創15年來首次刊登中國籍科幻小說家的作品。小說集也是中國科幻文學中短篇小說輸出的主要力量,其中2016年由托爾出版、宙斯之首再版的《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當代科幻小說選集》(Invisible Planets:Contemporary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in Translation)和2016年11月由宙斯之首再版的《流浪星球》(The Wandering Earth,Kindle電子版)都是專門的中國科幻小說集。前者收錄了劉慈欣、郝景芳、陳楸帆、程婧波、夏笳、馬伯庸等著名作家的13篇作品,文末還附有3篇關于中國科幻文學的評論文章;而后者則是劉慈欣科幻文學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他的11篇作品。其他一些小說集,如2015年10月的《成鹽之聲:中國80后短篇小說》(The Sound of Salt Forming:Short Stories by the Post-80s Generation in China)首次收錄了陳楸帆的《G代表女神》(G is for Goddess)、飛氘的《一個末世的故事》(A Story of the End of the World)和郝景芳的《看不見的星球》(Invisible Planets);2016年2月的《克拉克世界年刊:8》(Clarkesworld:Year Eight)收錄了程婧波的《螢火蟲之墓》(Grave of the Fireflies)和夏笳的《2044年春節舊事》(Spring Festival:Happiness,Anger,Love,Sorrow,Joy);2016年7月的《年度最佳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2016》(The Year's Best Science Fiction&Fantasy Novellas:2016Edition)再次收錄了寶樹和郝景芳的作品。另外,網站刊登也是中國科幻文學對外傳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2015年4月,飛氘的小說《一個末世的故事》(An End of Days Story)刊登在網站蟻山(Anthill)上,譯者為亞歷克·阿什(Alec Ash),他也是蟻山的創始人?!稘h語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在2015年1月刊登了遲卉的《冷》(The Cold),該網站為英文多媒體平臺,既展示雜志內容,又有豐富的論壇和博客,集發布、交流、溝通等多種功能于一身,在英語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紙托邦(Paper Republic)是一個將中國文學譯介給英語讀者的翻譯網站,其在2011年與《人民文學》合作,在海外發行《路燈》(Pathlight)雜志,目的是宣傳介紹中國的詩歌及小說?!堵窡簟吩?015年春季刊發表過夏笳的《熱島》(Hot Island),而紙托邦在2016年12月刊登了糖匪的《自由之路》(The Path to Freedom)。

在漢語國際教育方面,根據孔子學院總部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已經建立了525家孔子學院和1113所孔子課堂,它們分布在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共有118家孔子學院和101個孔子課堂,在歐洲43國共有173家孔子學院和307個孔子課堂,在非洲41國共有54家孔子學院和30個孔子課堂,在美洲22國共有161家孔子學院和574個孔子課堂,在大洋洲6國共有19家孔子學院和101個孔子課堂。這些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涵蓋了當今世界主要的語種和國別地域。

在學術走出去方面,僅從學術期刊的引證來看,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肖宏等學者基于《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12—2016),運用文獻計量學和對比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論文在2011—2015年的各項評價指標和數據,為系統、客觀地評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規模與程度提供了一種新的客觀分析方法和參考依據。①肖宏、張義川、湯麗云、伍軍紅、孫秀坤、孫雋、李芳芳:《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研究——基于國際文獻大數據的分析(2011—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第4期。

根據《國際引證年報》的統計,我國每年約有2100種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及其成果至少被國際期刊引用1次。在統計年2011—2015年,共計有2687種國內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產生了國際引用頻次。根據2016年《國際引證年報》,15149種統計源期刊分別來自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廣泛性。入選統計源期刊最多的20個國家中又以美國和英國最多,分別為5412種和4567種,遠超其他國家。數據統計顯示,我國2600余種哲學社會科學期刊在統計年2011—2015年各年的國際他引總被引頻次從2011年的15157次提高到2015年的40494次,年均增長率為27.8%,呈現較快增長趨勢,社會科學類成果約占74%,遠大于人文學科26%的占比。從中文刊、英文刊和中英文刊國際影響力的各項指標對比可以看出,英文期刊品種規模雖小,但刊均國際他引影響因子、刊均國際他引總被引則分別是中文期刊的14.2倍和1.7倍,其國際影響力整體高于中文期刊。

從以上的簡要介紹可以看出,近年來,中國文化在全球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同時也應看到,文化走出去發展并不平衡,“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有許多新的問題亟待我們研究和應對。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窺探文化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構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