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媒體整合發展的必然性

2019-07-04 12:34葛曉嬌
新媒體研究 2019年23期
關鍵詞:新媒體

葛曉嬌

摘? 要?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的媒體工作者有必要對新媒體的內涵與分類、傳播特點以及發展趨勢進行重新認識,并準確把握新媒體發展與高校校園媒體整合發展的內在關聯,從而為更好地研究校園媒體整合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新媒體;高校校園媒體;整合的必然性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23-0105-02

1? 新媒體概述

1.1? 新媒體的內涵與分類

新媒體一詞最早由美國學者戈爾德馬克(P.Gold mark)在20世紀60年代末提出。國際上廣泛認可的新媒體定義是由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Paul Levinson)提出,他認為,新媒體是基于互聯網技術上生成的各種媒介形態,即將在互聯網以前存在的媒體稱為舊媒體,在互聯網以后誕生的媒體稱為新媒體。這一概念第一次提出了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是區分新媒體與舊媒體的主要特征。從國內來看,學術界普遍認同清華大學熊澄宇對新媒體的概念界定,他認為,目前所談及的新媒體主要是指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這一概念明確指出了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對新媒體的重要意義,但也將新媒體局限于技術層面。

以上兩種概念,都強調了新技術對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的關鍵作用,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新媒體并非一個靜態概念,而是一個兼具歷史性和技術性的概念。新媒體的“新”,除了技術上的新,還代表了媒體演進的最新進展,即新媒體是對傳統媒體的一種繼承與發展,最終都是為了實現優化組合,提高媒體的整體傳播效能。這一點,對于指導當前高校校園媒體整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以上新媒體定義,本文在新媒體分類上,采用中國人民大學匡文波教授的新媒體分類方式。他對新媒體的外延進行了梳理,認為新媒體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展。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新媒體的外延主要包括網絡媒體(包括搜索引擎、網絡電視、網絡報紙或期刊、各類網站、博客、播客、微博等)、手機媒體(包括手機圖書、手機報或期刊、手機電視、手機微博等)和未來的互動式數字電視三大類型。

1.2? 新媒體的傳播特點

1)交互性?!盁o社交,不媒體”。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模式最大的改變就是由大眾傳媒時代的“一對多”模式變成新媒體時代的“多對多”模式。新媒體的互動性使得受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2)實時性。新媒體用強大的軟件和網頁呈現內容,可以輕松地實現24小時在線,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受或者傳播信息。它的網狀傳播功能,也可以實現與全球互聯網和通信衛星相鏈接,實現跨地域的相互交流。3)個性化。新媒體時代是一個“受眾個性化”的時代,它既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接收的個人化,即可以根據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提供個性化服務,又可以讓受眾選擇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制信息。4)多元化。新媒體形式多樣,可融文字、音頻、視頻為一體,做到即時的、無限的擴展內容,從而使內容變成“活物”。理論上講,只要滿足計算機條件,一個新媒體即可滿足全世界所有信息的存儲需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新媒體還將呈現出更加深刻地變化:傳播渠道廣泛整合、個性化互動服務和移動化發展將成為主流。

2? 新媒體對高校校園媒體的影響

2.1? 拓展了校園媒體的信息傳播渠道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使得人人都普遍具備信息傳播的能力,從而為媒體信息傳播及來源拓寬了渠道。校園新聞事件發生之后,現場的師生一般都會擔當起信息記錄的角色,通過手機或者其他拍攝工具,與自己的見解配合發布在論壇或者網站上,新聞事件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幾何形傳播,進一步拓展了信息傳播渠道。

2.2? 增加了校園媒體文化育人的手段

文化育人是高校校園媒體的重要職責。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不僅拓展了信息傳播渠道,也為校園媒體發揮文化育人功能提供了新的平臺。高校媒體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園新媒體平臺,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動態進行及時準確的了解,對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尤其是與大學生價值觀養成密切相關的問題,利用新媒體對他們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2.3? 豐富了校園媒體輿論監控的工作載體

輿論監督和管控一直是高校校園媒體工作的難點。新媒體的興起使高校的輿論監控工作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方面,擴大了輿論監控的范圍和對象,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高校的輿論監控工作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和技術,通過實時監測,及時掌握平臺上信息動態,從海量信息中捕捉輿論動向,分析大學生信息交流的基本規律,洞察其新媒體行為,從而提高輿論監控的實效性。

2.4? 開辟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陣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一方面為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內容,另一方面也擴大了校園文化的傳播范圍。在創新校園文化的內容上,新媒體可以利用其形式多樣化的特點,滿足大學生對視覺、聽覺等多方位的體驗和需要,極大地豐富了大學校園文化的內容。在拓展校園文化傳播范圍上,通過各式新媒體平臺,高校與社會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共享信息,從而大大擴大校園文化的傳播范圍,提升了影響力。

3?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媒體整合的必然性

3.1? 是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前,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對網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已經超過了傳統網絡媒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5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僅影響了整體的互聯網格局,也對高校校園媒體的宣傳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近幾年,校園媒體也緊跟新媒體發展步伐,從早期開設學校官方新聞網站,將校報、廣播臺、電視臺電子化,到搭建校園貼吧,為師生提供校內交流平臺,再到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建設校園移動客戶端。高校校園媒體已經形成了新舊媒體相互整合、積極互動、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3.2? 是校內外媒體競相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校內來看,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高校的校園媒體呈現幾家甚至幾十家新舊媒體共存的局面,校園媒體格局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新媒體以其交互性、個性化、多元化的優勢特點,在校園里快速搶占市場,在師生中的影響力日漸增強。從校外來看,社會媒體的加速整合,對校園媒體產生了蝴蝶效應。社會媒體的整合,大大提升了社會媒體的影響力,這種影響也波及到了高校校園,使得校園媒體的弱點和不足更加凸顯。如果高校的校園媒體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革,就會進一步加劇受眾的流失,其對校園輿論的主流引導作用也將不復存在。

3.3? 是師生信息需求和使用習慣多元化的必然要求

新媒體環境下,師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原有的輿論引導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一方面,手機網絡、微信、網絡直播等新媒體在校園里以強勢姿態出現,師生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化。另一方面,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原來相對封閉和獨立的校園傳播格局,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日益緊密,他們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實現,所需信息內容更加多樣性,在媒體的使用習慣上,也越來越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3.4? 是塑造學校形象,提升學校影響力的必然選擇

校園媒體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在信息傳播、輿論引導、文化育人、校園文化建設以及提升學校影響力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除了需要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科建設外,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影響力。而校園媒體格局的改變,尤其是新媒體的廣泛運用,使得學校的最新資訊得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在幫助學校樹立正面而積極的品牌形象,有效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方面,優勢顯著。

參考文獻

[1]保羅·萊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寬,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35.

[2]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2-3.

[3]匡文波.關于新媒體核心概念的厘清[J].新聞愛好者,2012(19):32-34.

猜你喜歡
新媒體
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的輿論影響力
新形勢下精品圖書的內容策劃與藝術設計創新
報紙副刊的傳播意義與運營策略研究
真我與偶像:新媒體語境下的明星與粉絲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新媒體傳播機制透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