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創新模式與雙語茶文化人才培養

2019-07-10 01:54羅沂雯阮晶于宇慧
文教資料 2019年13期
關鍵詞:協同創新茶文化

羅沂雯 阮晶 于宇慧

摘 ? ?要: 閩茶的對外傳播為福建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福建地方高校中僅有茶學、茶藝等專業,并未專門進行雙語茶文化人才培養。通過校企協同創新,將茶文化知識教育融入英語專業課程和實訓, 構建多學科交叉、教學與創新創業內容相銜接的新體系,有助于復合型雙語茶文化創新人才培養。

關鍵詞: 協同創新 ? ?茶文化 ? ?雙語人才培養

茶發源于中國。幾千年來,茶與茶文化在中國和世界都留下了璀璨的光芒。福建省是我國茶葉生產大省,也是茶葉出口大省,福建茶是讓世界了解茶香氤氳的中國的靚麗名片。隨著茶產業的發展,福建茶企對“既懂專業,又會外語;既會服務,又懂營銷”的雙語茶文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強烈?;趨f同創新機制培養雙語茶文化人才,能夠為傳承與弘揚的閩茶文化提供人才儲備,為福建茶葉對外貿易提供人才支持。同時雙語茶文化人才的培養是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實踐,促進福建地方高校走多樣化、個性化和特色化的發展道路,提升核心競爭力,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實現學??沙掷m發展。

一、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是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創新研究機制,代表著工業經濟和大學協作機制的達成[1]。協同創新是基于協同合作理論,涵蓋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協作及在此過程中獲得的新知識與新方法[2]。從國內外實踐看,協同創新主要指在組織內部通過知識共享機制(理念、專業技能、技術),以創新目標為中心而達成的多種因素相互補充、協調配合的行為。協同創新的主要形式是產學研協同創新,需要深入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和地方政府,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平臺。協同創新的參與者有著共同的目標,通過內部激勵,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平臺,進行多維度溝通和多元化協作[3]。

通過國家的指引和計劃,協同創新機制促進工商業,教育行業和科學研究機構充分發揮各領域優勢,并充分利用互補的資源,促進創新技術投入現實生產,并配合不斷創新的工業技術,實現創新成果產業化,可以充分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用,融合各類人才。協同創新要求項目中各個創新要素及創新資源在整體的流動。在協同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產學研合作已成為國家和高校創新體系中的創新模式。高校在創新合作中的績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知識增值效率和創新合作的運行模式。在知識增值過程中,高??梢酝ㄟ^知識的探索和尋找,知識的檢索和提取,從而促進知識的開發和獲取,分享和擴散以提高知識增值的效率。通過高校間的互動,將更多知識從未知的體系中開發出來,從而將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轉化為資本,進而形成以高校學生創新思維和知識為核心的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4]?;趨f同創新機制,將閩茶文化融入高校創新體系中以培養雙語茶文化人才,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進而滿足雙語茶文化人才的市場需求。

二、雙語茶文化人才培養的緊迫性

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倡議的實施,福建茶葉漸漸走向國際市場,對于懂茶文化的雙語人才需求日益擴大。福建是傳統的茶葉出口大省,且擁有豐富多彩的特色茶文化。但長期以來,福建對于茶文化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原本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專業設置形式傳統,新式專業類型單一,且難以受到高等院校重視。在福建地方高校中,僅有武夷學院設置了茶學專業,專門的茶藝學校更是少之又少。再如,現有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不夠準確,難以形成福建地方高校的相對優勢。此外,課程體系構造缺乏實踐課程和精品課程的建設,部分高校學院難以滿足實踐課上學生操作實踐的需要,教師難以對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專業指導。一些問題導致缺乏專業化人才在國際茶貿易中參與福建茶企對外貿易中的談判交流及茶文化的對外推廣,造成閩茶海外推廣的缺失?,F階段,福建茶企需要“既懂專業,又會外語;既會服務,又懂營銷”的雙語茶文化復合型人才,而福建高??梢酝ㄟ^協同創新建立具有福建特色雙語茶文化人才培養體系,將英語專業與茶文化的專業知識融合在一起,培養具有復合型專業知識與實用就業能力的全面型外語人才,把福建的茶葉文化推向更高的舞臺。通過合作學習、項目導向、任務導向的教學方針,培養學生學習茶文化的主動性、團隊協作精神和毅力。協同創新機制既有利于形成更大的規模效應,又有利于利益的更大化,并且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接觸茶文化,還有利于企業人才培養,實現知識與實踐最大化相結合的目標。

三、雙語茶文化人才的培養策略

對地區來說,雙語茶文化人才可以給福建省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對社會來說,雙語茶文化人才可以繼承和發揚中國茶文化;對福建地區高校來說,雙語茶文化人才能促進各高校及高校與企業的交流,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對雙語茶文化人才來說,學習和認識茶文化能提升自我修養及語言能力。培養雙語茶文化人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福建高??梢詮囊韵聨c出發。

(一)鼓勵學生學習并傳承茶藝

學生可以通過暑期實踐及校內實踐實訓課程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制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并且,在課堂活動中可以將各國風俗習慣與中國茶文化結合起來,使得茶文化融入生活。了解茶藝知識,知曉茶藝分為表演型茶藝、待客型茶藝、營銷型茶藝和養生型茶藝,根據不同類型的茶藝進行不同的宣傳。例如可以編一些茶藝相關舞蹈,并結合網絡傳媒(可以放到YouTube上),讓世界都能看到茶藝的魅力。通過學習品茗、茶道、茶藝表演、茶歌等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福建豐富的茶文化,并積極參與探索茶文化的對外推廣傳播方式。

(二)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充分了解茶葉品牌文化

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平臺,并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實踐小組。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調查各個茶葉品牌,研究各個品牌背后的歷史故事。學生通過向學校申請走訪企業實訓基地了解當今的市場需求及企業是如何推動品牌茶文化發展的,通過各種學校提供的實踐平臺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此外,學校還要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和專業的設備加強學生對茶文化的實際認識和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培養雙語茶藝服務和管理一線技能型人才提供全方面支持。

(三)將茶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

茶文化旅游是當代很流行的一種旅游方式,閩茶文化旅游集茶葉生長環境、茶葉生產方式、本土天然資源及閩茶文化內涵于一體,全面發展,是具有多種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產品。福建的烏龍茶、白茶等鼎鼎有名,培養雙語茶文化人才,可以與福建旅游景點合作,對前來參觀的外國友人進行茶文化宣傳。茶文化旅游不僅會促進福建地區的經濟建設,還有利于茶產業的發展。茶文化旅游的重點是向外國友人宣揚以“和”為核心的中國茶道精神,展示閩茶文化的歷史悠久和意蘊深厚。通過雙語茶文化人才的專業介紹,外國游客能從中切實感受到閩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有效促進閩茶文化內涵的廣泛傳播。

(四)學習茶文化的地道英語表達

培養雙語茶文化人才,學校應先完善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系統,引進外國茶文化專業人才并結合閩茶文化進行專業茶文化英語表達授課,向學生灌輸專業閩茶文化的地道英語表達方法和準確詞匯。學生應針對茶文化的中外背景深入挖掘探索,積累專業茶文化的英語表達,提高自身的口語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福建地方高校應積極與國外高校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出國交流學習機會,方便學生學習地道英語表達及了解他國茶文化與閩茶文化的異同,求同存異,探尋出獨屬閩茶文化的地道英語表達。

(五)積極發揚茶文化精神

茶文化精神最重要的幾點就是重德、尚和、崇儉、貴真。重德,顧名思義是注重個人品德??v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茶者追崇的目標就是重視茶德,陶冶高尚情操,提升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尚和,即以儒釋道哲學思想中的“和諧”為茶道活動的本質,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和人與人的和諧。崇儉,就是提倡勤儉正直、廉潔奉公的個人道德品質和社會道德風向。貴真,就是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福建高校地區培養雙語茶文化人才要注重陶冶學生的茶文化精神,把真正的閩茶文化精神發揚壯大。

總的來說,在華夏悠悠歷史長河中,茶文化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含的茶道思想理念浸染了世代青年學子。福建地方高校外語教學可以通過協同創新機制將茶文化與外語教學、人才培養與地方特色相結合,不僅能讓大學生投入更多熱情到外語專業學習中,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創新外語教學策略,為培養復合型雙語茶文化創新人才營造良好環境,契合社會發展對雙語茶文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董正超,成鳴飛.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模式[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2]蔡昭權,胡松.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2015(09).

[3]陳志新.推進高等職業院校協同創新能力的思考[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3(01).

[4][英]吉本斯.知識產生的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本文屬閩江學院2018年本科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校長基金項目;103952018016)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阮 ? 晶。

猜你喜歡
協同創新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20世紀上半葉現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