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播學視角看城市外宣英譯
—— 以溫州市政府門戶網站英譯為例

2019-07-12 06:40陳佩佩溫州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浙江溫州325035
名作欣賞 2019年20期
關鍵詞:傳播學溫州譯者

⊙陳佩佩 [溫州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35]

一、引言

外宣翻譯指的是以讓世界了解中國為目的、以漢語為信息源、以英語等外語為信息載體、以各種媒體為渠道、以外國民眾(包括境內的各類外籍人士)為受眾對象的交際活動。政府門戶網站是各級政府實現國際宣傳、交流、對外服務等功能的重要媒介。因此,合理建設政府門戶網站英文網頁這一新媒體媒介,對促進經濟建設、文化交流和形象傳播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各級政府都積極重視外文網站建設,但也呈現出各地政府發展水平不平衡,縣區得分顯著偏低的現象。本文試圖以溫州市政府門戶網站英譯版(http://english.wenzhou.gov.cn/ )為研究對象,從傳播學角度探討政府網站漢英翻譯過程的典型錯誤,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從詞匯、句法、語篇及布局上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譯質量,幫助城市形象構建。

二、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

(一) 翻譯的傳播學屬性

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成熟于70至80年代的傳播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信息傳播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該學科的奠基人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傳播模式——即誰(Who)將什么信息(Says What)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施加了什么影響或者效果(With What Effect)——認為傳播的過程就是傳播主體如何利用傳播內容通過有效的傳播渠道對自己的傳播受眾實施傳播效果達到信息共享的過程。

翻譯傳播學認為翻譯行為是“與語言行為和決定緊密相關的一種特殊的語際信息傳遞方式”,具有傳播學特質。傳播學的介入將翻譯行為放置在動態開放的文化語境內進行考量,為翻譯學研究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它要求譯者關注翻譯過程中影響信息傳播的外部環境因素,正視翻譯傳播過程的選擇性,克服由審美取向、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差異造成的噪音干擾;注重翻譯的目的性和反饋調控,對原語信息進行適當變化和處理使翻譯活動靠近預定目標。

(二) 翻譯傳播學指導下的政府網站翻譯

政府門戶網站是宣傳城市建設和文化,吸引外商投資和海外學子游客,促進本地經濟構建和傳播城市形象的重要工具。然而,政府門戶網站的翻譯不是一個封閉靜態的文本傳遞過程,而是一個動態開放的跨文化交際過程,譯者在這一過程中應具有充分的跨文化意識,需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來進行翻譯實踐行為。

作為一種應用型翻譯,信息傳達的有效性是政府網站翻譯實踐的第一任務。其設置目的是向對當地社會、文化、政治、經濟感興趣的外來客商和學子介紹當地文化,宣傳投資和旅游資源,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因此,政府網站一般都會用第一二個欄目對當地政府和城市進行概況說明。如在“Government”欄目之后,上海市設置了“The Encyclopedia of Shanghai”欄目,而北京市設置了“Beijing Info”欄目。其次,鑒于對該網頁發生興趣的海外讀者的閱讀行為都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一般英文網頁都會分設幾個欄目,從不同的角度對該城市的投資環境、人文底蘊、旅游和求學環境等相關信息進行介紹,以適應不同讀者的信息需求。如北京市在“Beijing Info”和“Government” 欄目后設置了“Travel” “Culture” “Study”“Business” 和“Photo Gallery等六個欄目,而上海亦設置了“Business”“Live”“Art & Culture”“Travel”“Study”“Career”六個欄目。這種將信息根據其功能性進行分割的做法可以有效幫助讀者獲得所需信息,從而實現網站功能。最后,政府網站英譯一般都在首列中設置“FAQ”欄目,如北京市的“Q&A”欄目中羅列了23個最易被涉及的問題,并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將困難和解決途徑展示得一目了然,有效實現了交際的目的。

政府網站翻譯的傳播主體,即譯者,具有同時承擔“信宿”和“信源”雙重身份的特殊性。他需要一方面接受源語信息,分析傳播意圖,同時盡可能規避或者減少傳播噪音對傳播有效性的干擾。在這一過程中,他甚至可能基于翻譯傳播效果實現最大化的原則對信息進行整合和再編譯。

就傳播內容而言,鑒于同中文網頁的傳播對象和傳播目的不同,譯者應對英譯網頁的信息進行形式和內容上的再表述。因為紛繁蕪雜的中國文化特色信息不僅會模糊受眾注意力,更會為傳播效果設置障礙。比如,北京市人民網站中文頁面中只有“政務信息”“政民互動”“政務服務”和“人文北京”四個大欄目。如果直接翻譯這四個欄目,這些具有濃厚中國特色的表達無疑會讓海外讀者困惑不已,甚至望而卻步。

除此之外,政府文化網站翻譯亦是一種新媒體時代的網頁翻譯,其傳播渠道具有多模態、更新迅速的數字傳播特點。英文網頁的翻譯也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來促進傳播效果。如上海市政府即用PDF文檔的形式上傳了一份The Encyclopedia of Shanghai用以全面介紹上海,而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均使用了照片來介紹城市的方方面面。

三、政府門戶網站英譯網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筆者采集溫州市政府門戶網站英文網頁從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的網站語料,考察其中英文文本中的信息傳遞有效性及探討相應的解決途徑。

(一) 區分信息優先級,合理布局信息模塊

政府門戶網站英譯屬于應用型翻譯,因此譯者應首先滿足其信息傳達的需求。在將附著于原語中的信息解碼并轉譯/編碼至目的語的過程中,譯者需要發揮其“守門員”的職責,基于常識以及對目的語讀者閱讀預期的判斷,決定信息的優先級,并保證目的語讀者可以在第一時間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所需信息。

溫州市政府網頁的中英文網頁基本上是同源的,屬于寬泛意義上的“內稿外譯”。但是,不同于傳統的機械翻譯模式,譯者需對中文網頁的信息模塊進行整合和優先級的再排序,以方便目的語讀者抓取主要信息。以“溫州概況”這一信息板塊為例,譯者將原中文版式中的十二個二級信息模塊和三十五個三級信息模塊凝練成十個二級信息模塊和四個三級信息模塊,刪減掉了 “區域人口”“產業經濟”“市樹市花”三大模塊,并增加了“Wenzhou Info”模塊。因此作為一個普通的市級政府,溫州市政府需要首先向自己的受眾遞上一張簡要明了的個人名片,而不希望被“市樹市花”這類非重要信息模糊了要點。譯者通過信息重組編譯原文,將注意力集中于主要信息中,不失一個得體的翻譯策略。

因此,作為應用型翻譯,如何實現信息傳達的功能是網頁翻譯實踐的第一要務。因而,身為政府網頁的翻譯人員,應首先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同時合理預估目標讀者的閱讀預期,對原中文網頁的信息重要性進行排列并合理布局信息傳遞的優先級,保障傳遞過程的流暢性。

(二) 重構文本結構,突顯關鍵信息

由于中英文思維模式、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各異,導致中西宣介文本的行文方式各有不同。英文強調邏輯清晰、質樸準確的表達,而中文強調詞句整齊、結構工整的宣介方式。對于沒有相應文化積淀和思維鍛煉的外國讀者而言,華美的辭藻和信手拈來的對仗不僅有可能造成理解困難,無法感染受眾,更有可能留下不知所云、邏輯不清的印象,反而傷害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因此,在面向外國受眾的外宣翻譯時,有必要“以譯語受眾為中心,在話語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進行重構和再表述”。如 例1:

原文: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

譯文:As early as the Southern Sony Dynasty (1127-1279), it was opened up as a foreign trade port, enjoying a reputation as a prosperous coastal city comparable to Hangzhou, which wa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原文在介紹溫州歷史時引用了詩詞來描繪曾經的繁榮,但如果直譯詩詞,過于異化的翻譯策略不僅會為目的語讀者帶來閱讀困難,疏離讀者距離,同時也會因為過多的信息負載使讀者陷于不知所云的處境。原文譯者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意譯原文,并用增譯法補充文化信息解釋杭州的歷史地位,從而使讀者更直觀理解溫州曾經的歷史地位。為了消解文化交流障礙,譯者不僅需要重構原文信息,同時也需要對原文信息的組成結構和方式進行再歸類和再建構,以使譯文更貼近原文讀者,實現信息傳播。如例2:

原文:[1]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2]年平均氣溫17.3—19.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4.9—9.9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7—29.6攝氏度。[3]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以得名溫州。[4]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間。[5]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間有熱帶氣旋,無霜期為241-326天。[6]全年日照數在1442—2264小時之間。

譯文:[1]Wenzhou derives its present name from its mild climate. [2]It is located in the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zone, featuring noticeable alternating monsoon in winter and summer, distinct seasons and abundant rainfall,yet without intense heat in summer or bitter cold in winter.[3]It has an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17.3 to 19.4℃ (4.9-9.9℃ in January and 26.7-29.6℃in July). [4]It has an annual rainfall of 1113-2492 mm,much owing to mould rains in the end of spring and beginning of summer, and tropical cyclone during July and September. [5]It boasts a frost-free period of 241-326 days and anannual duration of sunshine of 1,442-2,264 hours.

以上這個段落是文本重構的典型例子。首先,譯者將原文中第三句信息提前至第一句,并通過重新表述將之提煉為一個主旨句,將原文螺旋式的中文段落結構更改為直線型的傳統英式思維結構。英文語篇結構通常都是以主題句開頭,然后縱向發展對這一主題進行闡述,層層遞進但又回歸主題句。因而整個段落具有嚴謹的邏輯特點。而東方語言是竹節式的,作者通過看似不經意的信息堆疊或者描述得到一個水到渠成的結論,而這一結論通常是需要讀者自己意會的。對于缺乏這一文化和思維底蘊鍛煉的西方讀者,這樣的段落會使他們如墜云里。同時,譯者在每個句子內部都根據英語的行文方式重新調整了主次信息的呈現順序,使之更符合英文讀者的閱讀需求。以原文的第4、5、6句為例,譯者將原文的第5句包含的三個并列信息分成兩個部分,前兩個部分,即“春夏之交有梅雨”和“7—9月間有熱帶氣旋”這兩個信息塊以原因狀語的形式附加于第4句上,用于說明溫州降水量大的原因;而該句的第三個信息部分,即“無霜期為241—326天”合并至第6句成為對溫州氣候的一個總結性概述。因此,修改后的英文就變成一個由主旨句開始,并從氣候、溫度和降水量三方面進行論證的英語篇章結構。

除此之外,原文本通篇都是省略了“溫州”這一主語的陳述句,句式結構單一,是比較典型以信息陳述為主要功能的中文外宣文本。相反,英文外宣文本語篇則偏向靈活多變、長短句相結合的句式特點。但是譯者只是按照中文的句式結構進行簡單的翻譯,并未靈活運用各種句型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使譯文顯得單調乏味。

因此,在以文化傳播為主要目的的外宣翻譯中,譯者需得充分考量目的語讀者的閱讀預期,綜合分析閱讀者的價值觀、思維習慣、文化背景等多種信息,權衡各信息之間的優先主次,不僅要努力正確傳遞信息,更要學習用正確的方式傳遞合適的信息,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原文的結構和行文模式。

(三) 補償缺省信息,保障文化溝通

漢譯英的外宣文本翻譯是信息從高語境文化向低語境文化流動的過程。英語作為一種典型的低語境文化,信息的意義更多地體現于信息本身,因而表現出更加清晰明確的文本特征。而中文則相反,信息更多地內化于非語言編碼之中,需要依賴于語境獲得解碼。文化缺?。╟ultural default)作為一種非語境編碼,通常是以圖式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集體記憶中,是彼此不言而喻、不說自明的信息。當信源和信宿之間具有共同的記憶時,文化缺省可以提高交際效率。而當二者缺乏這一基礎時,文化缺省就形成了交際的障礙,亦給翻譯帶來了難題。為解決不同文化之間由于文化缺省造成的交流障礙,外宣文本的譯者需得在異化和歸化之間尋求平衡,在保證信息傳遞流暢性的前提下盡量實現文化傳播,從而達到外宣翻譯形象輸出的功能。如例3:

原文: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

譯文:It was also called the City of White Deer because, according to the legend, when the city was being built a white deer passed by holding a flower in its mouth,a sign of good fortune.

在這句介紹溫州鹿城名稱起源的句子里,原文作者用了“白鹿銜花”這一概念。中西文化中對“鹿”這一意象的共同記憶并不相同。在西方文化里,鹿通常是基督的象征,是蛇的天敵,因而具有更濃厚的宗教意義,而鹿在中國文化中的意象更為溫和?!妒霎愑洝分杏涊d:“鹿千年化為蒼,又五百年化為白,又五百年化為玄……玄鹿為脯,食之,壽兩千歲?!币虼寺乖谥袊幕镉虚L壽、吉祥的文化內涵。譯者在翻譯這一意象時,采用了增譯的補償手法,增加“a sign of good fortune”將隱形的文化內涵表現出來,通過補足原文中不說自明的不在場信息,使原文和譯文在內容、形式和精神方面達到對等,從而實現文化溝通。又如上文例(1)中譯者亦對杭州進行了增譯,以幫助目的語讀者了解杭州當時的歷史地位進而更能體會溫州在南宋時的繁華。但是,對文化缺省的補足應該是審慎而有節制的,不補償會使目的語讀者不知所云,而過多解釋或加注會破壞閱讀的樂趣,使讀者感到索然無味。因此如何掌握二者之間的度,在信息渠道暢通和閱讀舒適度之間把握平衡就是譯者需要權衡的難題。

缺省文化的處理關乎著城市形象的建立和文化輸出的有效性,因此,譯者要充分發揮網絡傳播的優勢,借助文字、影像和超鏈接等超文本工具,打破現實文本的時間空間掣肘,延展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并為目的語讀者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和信息。

(四) 調適冗余信息,減少文化噪音

語際交流中的另一個障礙是冗余信息。冗余信息是指傳播者傳遞的超出最低所需信息量的那部分信息。語際交流能夠有序進行,得益于適度的冗余成分。在跨文化的語際翻譯中,如果把一個語言中原本適度的冗余成分原封不動地搬到另一種語言中,就會造成信道過載,從而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因此,譯者作為原文信息的接受者和目的語信息的發起者,需要通過技巧性的調節來調整原文中的冗余成分,減少文化噪音,從而適應目的語接受者信息接收,保障信息傳遞的成功。如例4:

原文:溫州位于浙江省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相連,北和東北部與臺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緯27度03分—28度36分、東經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間。

譯文:As a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southeaster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borders Lishui to the west,Taizhou to the north, and looks out to the East China Sea on its eastern coast.

在這個例子中,原文作者在介紹了溫州的基本地理位置之后又以經緯度來補充說明具體信息。對于有意來溫州經商、旅游或者求學的海外讀者而言,只需要了解溫州大致的地理位置就足夠了,并不需要以專業的身份了解其經緯位置。因此,譯者對這部分采取不譯的策略。同樣進行刪減的是“南毗福建”這個概念。原文中按東、南、西、北的順序依次介紹溫州的周邊地理環境,然而在語際轉換中,并不需要如此面面俱到地介紹,畢竟對于一個海外讀者而言一個關于溫州的相對地理概念就已經足夠了。因此,改譯后的英文相較于直譯的原文信息更加簡練,事實更加客觀,對讀者更有可信度。筆者認為,在此處,可以在簡單介紹溫州地理位置的基礎上,增加譯出google地圖,通過放大和縮小來直觀了解溫州的地理位置和周邊情況。

對冗余成分的處理不僅包括對重復冗余表達的處理,同時也包括對冗余文化信息的處理。如例5:

原文: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

譯文::Being the land of Ou in ancient times,Wenzhou had become the capital of the Kingdom of the Eastern Ou.

在這個例子中,譯者對兩處冗余進行了處理,首先譯者用“Being the land of Ou in ancient times”代替了“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這一信息;其次,具體的時間概念“公元前192年”被刪除掉了;再次,譯者用“the Kingdom of the Eastern Ou”(東歐國)這個概念替換掉了原文中“東甌王”這一概念。整體而言,譯文是對原文顛覆性的重寫,這其中固然有譯者簡化信息量,保障交際功能的考量,但是由于對原文信息的過度簡化反而削弱了外宣文本文化介紹的功能。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在此處保留東歐和東甌王騶搖這兩個文化信息,并以音譯加注的方式進行補充說明。同時,應該借用網頁超鏈接的方式擴展閱讀體驗,了解溫州的文明發展起源。

四、總結

政府網頁翻譯時外宣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向目標讀者介紹當地信息,輸出當地文化形象,因此譯文的傳播效果是考核的重要標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譯者應以“內外有別”為指導原則,遵循信息傳播規律,以信息的傳達和傳播效果的實現為指導,充分利用信息重構、刪減、改譯、增譯等各種不同的技巧來實現這一翻譯目的。在研究溫州市地方政府英文網頁翻譯過程中,發現譯者已經意識到了翻譯的傳播學屬性,并會根據目標受眾的接受度調試信息負載,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同時也發現了誤譯、文化信息傳遞不當、文本結構單一等問題,降低了海外讀者的閱讀樂趣,削弱了文化傳遞的傳播效果。另外,在多媒體的網絡傳播時代,譯者應擯棄翻譯是兩個不同言語之間轉換這一傳統思維,充分調動音視頻、多媒體文件、超鏈接等超文本形式,利用豐富多樣的大眾傳媒形式來豐富文化傳遞的寬度和深度,同時亦能保障文本本身的冗余適度。

① 《我國政府外文網擁有率提升——第六屆中國政府網站國際化程度測評結果》,《信息化建設》2012年第8期,第60—62頁。

②⑤ 唐衛華:《論翻譯過程的傳播本質》,《外語研究》2004年第2期,第48—50頁。

③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④ 呂?。骸斗g學——傳播學的一個特殊領域》,《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第40—45頁。

⑥ G. J. Ashworth, H. Voogd.

Marketing the City: Concepts,Processes and Dutch Applications

Town Planning Review,1988年第1期,第65—79頁。

⑦ 沈蘇儒:《對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年版。

⑧ 雷沛華:《對外宣介翻譯中的修辭問題——以高校網頁翻譯為例》,《中國翻譯》2014年第4期,第112—116頁。

⑨ 任昉:《述異記》,中華書局1985年版。

⑩ 孫建成,李昕亞:《傳播學視角下的網頁漢英翻譯——兼評故宮博物院英語網頁》,《中國科技翻譯》2009年第3期,第28—31頁。

猜你喜歡
傳播學溫州譯者
探析中西傳播差異 彰顯華夏傳播魅力
好玩的溫州樂園
英文摘要
傳播學理論對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作用探討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溫州模式已經成為明日黃花?
“民營制造業之都”的“跑路”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