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聯動機制研究

2019-07-12 08:40河北省群眾藝術館050000衡水市群眾藝術館053000
大眾文藝 2019年11期
關鍵詞:文化館京津冀群眾

(河北省群眾藝術館 050000) (衡水市群眾藝術館 053000)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省市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有天然的合作優勢。加快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的融合與溝通,促進三地公共文化服務的協同發展成為京津冀文化一體化的必要條件。公共文化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為目標,承擔“培根鑄魂”的使命。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承載著,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內外因素的影響當前的京津冀文化館聯動服務存在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缺少針對性的頂層設計以及政策制度的支持。因此強化融合理念,創新路徑方法,加強京津冀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用制度機制激發創新性和主觀能動性,是不斷提升三地區域公共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

一、京津冀文化館聯動服務的社會背景和重要意義

(一)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館(市級以上稱為群藝館,文中統稱為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承載者和政府主導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職能機構,是人民群眾接受文化藝術教育和開展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組織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責任與使命,履行對公益性群眾文化設施、文化人才、文化隊伍、文藝作品、文化活動、文化培訓等文化資源組織、指導和管理的職能,它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資源整合,通過整合產生合力、升華品質、創造精品,實現資源價值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二)京津冀文化館聯動服務的社會背景

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頒布實施,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行業職能通過法律形式得到進一步明確,適時提煉并形成各級文化館廣泛認同和共同遵守的管理和服務規范,有利于推動文化館先進管理模式的普及應用;隨著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深入,圍繞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法人治理結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重點改革任務的落實,需要通過加強標準規范建設予以制度保障;當前文化與科技融合不斷提速,進一步推動了數字文化館建設,實現各類數字文化館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交互訪問、數字資源的協同共建和合作共享,急需開展配套標準規范的研究與應用。加快京津冀三地文化館系統的合作與交流是實現京津冀公共文化協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三)京津冀文化館聯動服務是適應文化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2019年3月4日,習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京津冀文化館聯動是指京津冀三地文化館打破區域界限,整合公共文化資源,創新體制機制,拓寬合作服務模式,使三地公共文化服務有機融合而又各具特色,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有益做法。探索文化館聯動服務模式,是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一次大膽嘗試,建立健全相關配套體制機制,有利于實現文化資源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有利于保障三地各級群眾共享文化權益與滿足文化需求的均等化與多樣性;有利于充分挖掘三地公共文化機構的工作潛力、提升服務效率;有利于統籌三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發展、逐步均衡各級間文化硬件建設;有利于促進三地人員培訓與資源交流、提升整體服務水平與工作效率,從而實現公共文化事業的跨越發展。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下三地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現狀

(一)京津冀文化館建設情況及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優勢和不足

京津冀地緣關系密切、語言風俗相近、人緣關系相親,文化脈絡相通,文化協同發展的合作空間非??捎^,京津冀文化館的協調聯動有著得天獨厚的合作優勢。一是區位交通優勢。京津冀三地地域相連,交通便利,雄安新區的創建勢必將三地的聯系變得更急緊密;二是文化資源優勢。京津冀三地文化脈絡是相通的,文化資源是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是比較完善的。據了解,北京市四級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98%,市、區縣兩級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并基本達到街道、鄉鎮設有文化站,部分社區居委會設有小型綜合性文體室。天津市擁有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9座,文化站240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近5000個。河北省群藝館、文化館182個,其中省級群藝館1個,地市級文化館13個(含定州、辛集),區縣級文化館168個,鄉鎮文化站1970個。為了規范服務,提升服務水平,北京市先后出臺了《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準》(試行)、《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規范》(試行),啟動實施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評價機制,推動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

但就當前情況而言,京津冀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協調聯動水平較低,三地協同發展效應未能充分彰顯,三地文化館發展合力有待形成。具體而言:一是京津冀三地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水平不均衡。2016年全國第四次文化館評估定級結束后,《文化部關于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的決定》中,北京市15個上等級文化館,達標率100%,其中一級館13個,二級館1個,三級館1個;天津市15個上等級文化館,達標率79%,其中一級館13個,二級館2個;河北省114個上等級文化館,達標率62.6%,其中一級館50個,二級館23個,三級館41個。二是京津冀三地文化館協同聯動程度不高。2014年,北京、天津市、河北省文化廳文化主管部門聯合簽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但這也僅是一種宏觀的原則性框架,在實踐執行層面存在短板。當前急需以整合優勢文化資源、完善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頂層設計為重點,以構建跨區域文化戰略合作機制為抓手,以促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突破口,推進京津冀三地文化館交流與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

(二)近年來京津冀文化館聯動服務的開展情況

為促進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2015年“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聯盟自成立以來,通過舉辦第六屆京津冀河北梆子票友邀請賽、京津冀三地少兒書畫展、“運河故事”暨京津冀攝影展、“大美濕地”京津冀攝影聯展、“京津冀晉魯豫六省市優秀歌曲展演”、第三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暨第十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實現了區域間的資源共享,發揮了公共文化示范區的輻射作用,放大示范效應,推動形成集中連片的公共文化示范區域,促進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共享、繁榮發展。

2018年天津市河西區召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工作會議。2018年6月13日下午,天津市河西區主辦的“新時代新閱讀新未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論壇,出版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創建成果冊》。2018年11月,由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天津市群眾藝術館、河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的“融合創新共享——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三地的專家學者為新時期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并就新形勢下如何推動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的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通過舉辦和參與豐富多樣的京津冀聯動文化活動,促進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銜接、成果共享,為推進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發展,擴大文化影響力打下夯實的基礎。不僅實現三地文化資源共享、促進京津冀文化深度融合,大力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在提升群眾對公共文化參與度和滿意度的同時,也充分展示了京津冀三地的獨特魅力與豐厚底蘊。

三、制約京津冀文化館聯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因素分析

(一)三地文化館對聯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缺乏創新性和主觀能動性

強化融合理念,創新路徑方法,加強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協同發展頂層設計,是不斷提升區域公共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三地文化館雖然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在“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示范走廊”發展聯盟正式成立后,也取得了一些列的文化成果,但由于受固有屬地觀念、慣性工作思維的禁錮,加之管理體制、溝通機制制約,三地文化館對聯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缺乏創新性和主管能動性。

(二)缺少針對性的頂層設計以及政策制度的支持

雖然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已經展開,三地也逐漸認同外部借力、區域協作的重要性,但是制度、體制、慣性思維的阻礙短期內難以擯除,且協作實踐經驗尚淺。究其根源,主要是協同觀念匱乏、頂層設計缺陷所致。究其原因,京津冀三地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域,各自的文化政策、管理方式、業績考核等方面都相對獨立,在協同發展問題上很難達到思想自覺和行動統一。要解決此問題,必須構建京津冀區域公共文化服務聯動機制。

四、京津冀文化館聯動服務的機制研究

(一)加強京津冀文化館系統的體系化建設

文化館體系化建設是一種集約化的運行模式,首先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桎梏,根據地域特色統籌規劃和合理共享公共文化資源,需要加強三地各級群藝館、文化館協調配合,取長補短,互增有無,從而形成三地資源聯動、區域合理共建、工作運轉有序、服務高效便捷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1.加快整合公共文化設施資源

完善的文化設施是群眾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的物質保障?,F代化文化設施的發展必須從傳統的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根據群眾的文化喜好和地域特點以及歷史流傳,就近、就便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同時要打破地域分割的格局,積極加強京津冀文化館的的溝通協調運行,建立三地的區域統籌和設施資源利用新格局,使三地文化設施從“小、散、雜”的低效利用向“大整合、大利用”轉變,適時配套出臺京津冀三地資源調配管理辦法,達到三地文化設施資源的合理順暢流動。另外要加強群眾文化設施的綜合性、專業化建設,使文化設施資源更好的為群眾所用。

2.要加快整合公共文化服務的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和資源的合理調配能夠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的高效便捷。首先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務資料信息庫。主要指群眾文藝精品信息庫。收錄各藝術門類的文藝精品資料以及各地舞美設計資料,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優秀文藝精品進行數字化整合,并進行深度開發和高效利用。其次,采用數字化手段建立信息聯通網絡。,安排專人負責信息聯絡、溝通。通過微信、qq群等信息網絡軟件,暢通溝通渠道,促進三地的群眾文化工作溝通便捷高效,從而提升聯動工作的質量,拓寬聯動范圍。

(二)制定京津冀文化館雄安新區公益合作項目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決策,特別是雄安新區建設這一千年大計的提出,對于培育全國創新發展引擎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雄安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同時國家對雄安新區建設支持力度空前,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主要公共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因此京津冀文化館應選取雄安作為三地聯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試點和重點,對接雄安新區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搭建合作平臺,培育活動品牌,推動公共文化項目的深度合作。

1.在硬件建設方面進行合作支持

由于雄安地處京津冀心臟部位,兼容三地文化精華和風土人情,因此在文化場館建設方面應當考慮三地文化特色的融合,既要啟用國家頂尖設計師進行設計規劃,同時也要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場館建設專家委員會,組織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專家進行研討,對場館、功能的設置進行可行性分析和評估。

2.開展公共文化資源共享項目

基于雄安新區的文化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需要開發的領域很廣闊,因此可以雄安新區為試點,開展京津冀深層次合作的項目,使京津的優質文化資源向雄安地區源源不斷的輸送。如建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支持“云平臺”,通過平臺不但聯通雄安新區城市、農村、設區的文化資源,同時也吸收了京津冀文化資源的精華,實現了三地文化資源的互聯互通。

3.建立健全京津冀雄安新區項目合作的體制機制

從頂層設計、發展規劃等方面完善雄安新區項目合作的政策支持。開展文藝演出項目、藝術輔導項目、精品創作項目、文化品牌項目、理論研討項目、非遺創城項目等各門類公共文化項目的合作支持。擯棄隨機性和走馬觀花,建立長效的機制,把各個項目做深做實。

(三)加強京津冀文化館交流合作機制建設

1.建立京津冀文化人才互動機制,健全相對完備的人才支撐與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京津冀文藝人才資源庫。儲備文化人才資廣泛收錄京津冀具有專業特長的群眾文藝表演、創作人員信息,形成京津冀文藝人才資源數據庫,并及時更新。實現各藝術門類跨區域、跨層級的合理流動、優勢互補,保障藝術人才隊伍的資源共享。

二是實施京津冀“人才互動”工程。建立群藝館、文化館人才輪訓機制,京津冀三地文化館組織開展各種館干部人才互派學習鍛煉活動。實現三地文化館間人才流動,達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的目的。業務骨干、創作人員之間就文藝精品創作、文藝活動的運作、文藝輔導培訓等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起到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作用,在返回本職崗位時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務當地群眾。各地市級文化館之間也可打破地域藩籬,締結友好合作協議。例如:2018年4月26日,天津市河東區文化館與河北省衡水市群眾藝術館舉行建設友好合作館簽約儀式,雙方協議約定:建立館際聯系機制;啟動專業技術干部培訓交流工程;建立開展活動聯動機制。此舉將極大加強我市對外文化交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為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探索新模式。此后,雙方就數字文化館建設、非遺展廳規劃、品牌文化活動等展開多次考察學習,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完善群眾文化志愿者服務工作。文化館開展全民藝術普及要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廣泛發動廣大文化志愿者的力量。讓基層熱愛文藝事業,并有一技之長的業余文藝骨干,在輔導、培訓當地群眾,組織開展中小型文化活動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文化館一方面加大對文化志愿的公益藝術培訓輔導力度,提升起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一方面要對其進行合理的管理,有效的激勵,激發廣大文化志愿者參與的熱情,使他們由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由組織者變為推動者,進而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應。

2.建立大型活動的科學運行機制

群眾文化活動是展現群眾精神狀態,推動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的重要手段。品牌文化活動是具有創新性、影響力和推廣度的群眾文化活動。要充分利用三地?。ㄊ校┘壩幕^的引領示范作用,挖掘特色資源,了解群眾需求、找準活動主題,培植一批兼具三地文化特色,影響力大,創新性強,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例如:作為2017年京津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之一,2017年9月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河北省文化廳主辦,北京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天津市群眾藝術館、河北省群眾藝術館共同承辦的第六屆京津冀河北梆子票友邀請賽活動,三地票友齊聚一堂,各展才藝。這些大型品牌活動的成功舉辦,傳承了經典、發現了人才,增進了業務交流。密切了三省市文化館之間的工作關系,深入人心的特色品牌群眾節慶文化活動會帶動當地的民間資源的開發,不僅會成功地塑造和推廣地區形象,還會帶動地區旅游和投資的大幅增長。

3.建立文藝精品共研共創機制,實現人才共享,精品同創

成功的文藝作品涵蓋了多個藝術門類,凝聚著一個創作團隊的心血。以歌曲為例,涵蓋了歌詞、編曲、表演、配樂,midi的制作等門類。因此單憑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們要打造精品,必須集各方優勢,加強三地優勢資源的合作。如河北創作的劇本,可以邀請京津的專家來座談、研討,在導、演、舞美、音樂制作等方面也可強強聯合,以此來提升作品的競爭力。如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決賽上河北梆子小戲《好山好水》、評劇小戲《月缺月圓》表現不俗。這除了河北省群藝館苦心孤詣,精益求精,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外,還得益于省內外各門類專家的指導,可以說這也是館際合作結出的碩果。除此之外,優秀的文藝作品可以組織開展京津冀巡演聯展等活動,以增進交流,擴大影響。

(四)加強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京津冀文化館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姓文化需求的重心從線下向線上轉移。數字文化館的上線,發揮“互聯網+文化”的優勢,力求提供優質資源,補足線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最大限度滿足百姓藝術追求,讓文化藝術融入生活,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文化部文化館評估辦法》中也把遠程培訓列入了文化館評估定級的重要項目。目前,我國很多文化館開設了自己的網站,因此可開辟網絡平臺,利用網絡進行數字化遠程服務,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水平,節省了人力物力。各級文化館也可通過網絡平臺交流培訓經驗、互通培訓心得。網絡輔導、遠程培訓已成為今后發展的一大趨勢。例如:北京數字文化館2019年2月1日正式上線運營。北京數字文化館由PC端、H5端、APP、微信公眾號四大端口組成,設置有文化動態、線上課程、等九個功能模塊,向上對接國家公共文化云,向下延伸服務觸角至全市各區文化館數字平臺,對接基層、對接百姓,為市民提供了全開放、不打烊、高品質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京津冀三地文化館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方面要在資源共享,協調聯動方面綜合考慮,做足文章,讓數字文化館的作用最大化。

綜上,京津冀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協作關系的建立需要跳出固有思維模式,樹立聯動發展新理念,從單一的聯動開展文藝活動到全方位工作的交流互動,協同發展,以文化館體系建設促進三地資源共享;以文化館聯動機制建設促隊伍共建、精品共創、活動聯動;以文化館大數據平臺建設促三地公共文化服務的快速、深入、全方位的信息化合作,集三地文化優勢于一體,同時加強三地文化館聯動工作中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合作以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進而使公共文化資源發揮最大社會效益,更好地保障三地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猜你喜歡
文化館京津冀群眾
千年的回眸
多讓群眾咧嘴笑
大愛有光
作品賞析(6)
太陽第一家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向縱深推進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京津冀協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