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文每不忘社會
——從《冬天》《 白楊禮贊》談茅盾的散文風格

2019-07-16 02:30舒可瑜浙江萬里學院浙江寧波315100
名作欣賞 2019年14期
關鍵詞:禮贊時代精神茅盾

⊙周 耀 舒可瑜[浙江萬里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作為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與文學“為人生”主張最有力的踐行者,茅盾的文學活動,無論是文學批評、小說,還是散文,“未嘗為要創作而創作——換言之,未嘗敢忘記了文學的社會意義”(茅盾《我的回顧》)。僅就散文而言,他最為人稱道的作品無不體現這一特點。本文將主要以《白楊禮贊》 《冬天》為例,對此予以分析。

《冬天》最初刊載于1934年1月15日《申報月刊》。此時,正是“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魯迅《贈畫師》)的“冬天”。異常嚴峻的政治形勢,苛刻的文化高壓政策和只準談風月的文字檢查制度,使進步作家們難以對時事直抒觀感、暢言胸臆。但正如魯迅所說:“想從一個題目限制了作家,其實是不能夠的”(《準風月談·前記》)。作家們明談風花雪月,暗寓時事風云,以特殊的文體、特殊的手法,反映著這個特殊的時代。

那么《冬天》是怎樣體現這個時代特征,體現作者此時的思想感受的呢?文章開始三段,是圍繞冬天這個話題的拉雜閑扯,是合于任何檢查制度的準風月談。但就在這拉雜閑扯中,作者悄悄地切入正題:“我就覺得冬天的味好像特別耐咀嚼?!苯酉聛?,作者寫了三個不同時期關于冬天的三種不同感受。兒時,雖然是笨拙的(為了御寒),但卻是自由的?!胺乓盎稹笔棺髡吒械綗o比快樂,在沒有任何羈絆、顧慮的嬉戲中,感到了與冬搏斗的樂趣。青年時期,感到“冬天”是不干涉人的。盡管門外是嚴寒,躺在暖烘烘的被窩里,“讓思想像野馬一般飛跑,愛到哪里就到哪里……也感到一種愉快”。最近,卻對冬天有了惡感。因為“近年來的冬天似乎一年比一年冷”不僅“我”得多加衣服,而且要把門窗關緊,況且,“冬天”還摧殘了許多嫩芽,在地面造成了恐怖。但隨著多次與冬天交手,也認識了“冬”的本質:“冬天的寒冷愈甚,就是冬天的運命快要告終?!?/p>

表面看去,這的確寫的是對冬天的感受,是風月之談,但實際上,作者在這里以象征手法塑造了兩種不同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時代觀感?!岸臁钡男蜗笫莻€嚴酷的統治者的形象。在“我”的幼時、青年時,似乎并未受到威脅,因而暫時隱藏著兇險。然而隨著“我”的成長,隨著“春”的臨近,“冬”感到自己的末日到來了,因此,它不僅摧殘嫩芽,寒凝大地,在地面上造成恐怖,而且以嚴寒加以封鎖,實行嚴酷的威壓政策。但是,“春”已在叩門。在作者筆下,“冬天”是殘酷兇險的,但也是虛弱的,它表面很強大,但正在走向滅亡。與“冬天”相對的是“我”的形象——一個不斷成長的戰斗者形象。兒時?!拔摇边€沒有對“冬”的認識和體驗。青年時,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野馬般不切實際地遐想,因此,沒有到實際中去,沒有觸到“冬”,自然“冬”也不干涉“我”,這似乎是與“冬”和睦相處。最近,隨著“冬”的威逼,隨著自己的成長,面對現實,真正認識了“冬”,對“冬”產生了惡感。這時的“我”,已是個成熟的戰斗者,“我”一方面保護自己,抵擋“冬”的風刀霜劍;另一方面,又清醒地認識到“冬”的本質,“冬”的兇殘強大,“冬”的虛弱衰頹?!拔摇币郧逍训念^腦、昂揚的斗志宣告“‘春’已在叩門”,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戰斗精神。

作者正是以這種象征手法,深刻表現了20世紀30年代的特征,表現了自己的思想感受。因此,象征也就成了本文最主要的藝術特征。作者寫的是冬天,但不像朱自清的《冬天》以質樸的風格寫出質樸的人情美,而是出于時代的要求、戰斗的要求,以冬天象征腐朽的統治者,傳達出遠比“冬天”豐富得多的內容。與此相關的是“大題小作”(《茅盾散文集·自序》)的手法,即把表現時代風貌這一大題目凝縮在短小的《冬天》里,以“冬天”象征豐富的內容。從這兩點看,《冬天》代表了茅盾這時期的散文成就,也體現了“特殊時代……產生特殊的文體”(《茅盾散文集·自序》)的特征。

《白楊禮贊》原載于1941年3月10日的《文藝陣地》。作品托物言志,以樹寫人,借對白楊的禮贊,熱情地歌頌了當時縱橫決蕩于華北平原的抗日將士,歌頌了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民族精神。它形象鮮明,氣勢磅礴,是茅盾最著名的散文篇作之一。

作品落筆點題,一開始即把白楊樹的形象置于突出位置,給讀者以清晰的印象。然后接下來作者并沒有直承而下,而是悠然蕩開,以先抑后揚、欲擒故縱,把筆鋒轉向望不到邊際的黃土高原,寫了它的黃土麥浪,寫了它的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是黃土高原的雄壯偉大。同時作者也寫出了對它的另一種感受:單調、乏味。作者徐徐寫出,筆勢舒緩平穩,平緩的宛如乘車行進在望不到邊的黃土高原。這是否離題太遠了?白楊樹呢?其實這正是作者的妙筆所在。從全篇著眼,這一段是感情的蓄積、鋪墊,它的平緩恰為下文對白楊的禮贊、感情的突發打下基礎,同時又構成了上下文極強烈的對照,使白楊樹的形象能更鮮明地撲入讀者的眼簾,造成異峰突起之勢,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當作者猛抬眼看見傲然聳立的白楊樹時,“驚奇地叫了一聲!”

接著,作者以精當有力的語句,高昂的筆調,對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和個性精神做了熱情的描繪和禮贊,歌頌這極普通而又極不平凡的樹。在外形上,它高大偉岸,挺拔向上,有著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椏枝,它的葉子,都一律向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北方的風雪殘酷地壓迫它,但它卻表現得更為倔強。而且“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洋溢著強勁的生命力。在個性精神上,它沒有婆娑的向人作媚的姿態,也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婢骨,“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至此,白楊樹這個偉丈夫形象,從外形到精神都傲然挺立在讀者面前。在對白楊的描寫中,有實寫,更有豐富的聯想與想象。這聯想與想象的基礎正是白楊挺拔的外形與我們特定時代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梢哉f時代精神使作者發現了白楊獨特的壯美,而白楊的挺拔向上,又恰恰象征了此時期我們的民族精神。因此,當作者把白楊比作偉丈夫時,難以抑制自己激動的心情,筆觸自然而然地走遠,連用幾個反問句,從對白楊的禮贊把讀者的注意力引發到更遠大、更讓人激動的現實中去。歌頌了像白楊樹一樣極普通但又極不平凡的、樸質嚴肅的,反抗著異族侵略的北方農民,那傲然挺立保衛家園的衛士和那種力求上進的精神意志。

讀《白楊禮贊》最強烈的感受,是它恢宏磅礴的氣勢。這氣勢充溢于文章的字里行間,使每一個讀它的人都激動不已,為白楊樹,為北方的農民,為我們的時代精神所震動,也許這正是本文一經產生便傳誦不衰的原因。那么這種氣勢是怎樣產生的呢?作者以白楊為中心,以禮贊為血脈,調動多種手法來塑造白楊的偉丈夫形象,歌頌白楊所體現的時代精神。文章落筆點題,“白楊樹實在是不不平凡的,我贊揚白楊樹!”然后在全文中一再強調、重復,使這種崇敬之情復沓出現,且在用詞上一次比一次更強勁、更有力,“那就是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這就是白楊樹……絕不是平凡的樹!”到這里,感情達到一個高潮,然后一個回落,“白楊不是平凡的樹”。但這回落并非感情的枯竭,而是另一個高潮到來之前的蓄積,是兩個高潮之間的間歇。最后,再次把感情推向高潮,“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全篇首、中、尾相呼應,一唱三嘆,起伏跌宕,使感情的揮灑如汪洋之恣肆,氣勢恢宏磅礴,不可抑制。這一點表現更為集中的是第七段后半部分,“難道你就只覺得……難道你就想不到……難道你就一點也不聯想到……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語氣一句比一句強,句子也一句比一句長。這是排比,也是層遞,它既有排比的語氣連貫,又有層遞的步步深入,這種手法使感情的抒發如江海決堤,勢不可擋,一浪高過一浪,一浪勝似一浪,層層推進,一瀉千里!不僅充分表現了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情,更使文章氣勢豪邁,一貫到底。

文以氣為主。宋代蘇轍認為“氣可以養而致”,養氣之法在于“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啊栋讞疃Y贊》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時,乃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離新疆赴延安,又離延安至重慶)以后在重慶寫的”(茅盾致柳尚彭信)。毫無疑問,正是激蕩在祖國大地的民族正氣與抗敵御侮的時代精神,凝結于作者心中和作者筆下,使白楊樹傲然挺立,使《白楊禮贊》充溢著不可遏制的磅礴之氣。

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中說:“茅盾是早就從事寫作的人,唯其閱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會。他的觀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現代散文中最有實用的一種寫法……試把他前期所作的小品,和最近所作的切實的記載一比,就可以曉得他如何的在利用他之所長而遺棄他之所短。中國若要社會進步,若要使文章和現實生活發生關系,則像茅盾那樣的散文作家,多一個好一個,否則清談誤國,辭章極盛,國勢未免要趨于衰頹?!?郁達夫在這里的分析,無疑是對茅盾散文最準確的論斷。

猜你喜歡
禮贊時代精神茅盾
茅盾的較真
茅盾不怕被騙
茅盾不怕被騙
十月禮贊
禮贊新中國七十華誕
五月禮贊
茅盾:良好家風奠定人生基礎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誕中保持平衡
女排精神閃耀時代光芒
元雜劇惡婦形象下時代精神的折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