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在中晚期乳腺癌療效評價及轉移監測中的應用

2019-07-22 01:31崔海燕王海濤
健康大視野 2019年13期
關鍵詞:療效評價

崔海燕 王海濤

【摘 要】目的:探討并分析血循環腫瘤細胞(CTCs)檢測對中晚期乳腺癌療效評價及轉移監測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選濰坊市中醫院近3年來收治的9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在1周期、第2周期和3周期分別抽取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陰性富集聯合免疫熒光染色法完成CTCs檢測;在3周期化療前評價影像學療效,對化療兩個周期后各轉歸患者的CTCs情況進行對比;全部患者都在3周期化療進行各月隨訪,一直到新增轉移灶出現停止;在所有化療完成后再次分別3個月、6個月、9個月進行CTCs檢測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在第1個周期、2周期、3周期化療前,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療1周期、2周期后的陽性率以及CTCs數量都明顯低于首次化療前,p<0.05;所有化療結束后,3個月、6個月、9個月,CTCs陽性患者的轉移復發率都高于CTCs陰性患者,p<0.05。結論:在中晚期乳腺癌的化療療效評價及轉移監測中可以運用外周血CTCs檢測,對預測乳腺癌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血循環腫瘤細胞檢測;中晚期乳腺癌;療效評價;轉移監測

【中圖分類號】R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1

乳腺癌屬于惡性腫瘤,多發病于女性身上,全球每年大概新增150萬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而60例婦女致死的原因是乳腺癌?,F如今,盡管乳腺癌的診斷方式及治療手段不斷提升,但是尚未有效控制死亡率,而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腫瘤的錯誤治療和轉移復發。充分了解血液里CTCs的具體變化情況對診斷乳腺癌等具有重要的臨床作用。本研究通過對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CTCs進行動態監測,對患者實施化療療效和轉移風險評價,最終目的在于為制定個性化治療奠定堅實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抽選濰坊市中醫院近3年來收治的9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都是女性,年齡最小34歲,最大76歲,平均(38.24±2.4)歲。列入標準:①進組前告知患者有關內容主動進行研究,而且簽訂知情同意書,估計有5個月的生存期;②所有患者都經過空心針穿刺活檢和乳腺影像學檢查確診,已經證實患者是中晚期乳腺癌;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及妊娠期乳腺癌患者;②伴有肝腎功能障礙者。剔除標準:①不能根據標準進行化療或者化療時間延遲超出3個星期的患者;②由于多種原因不能在規定時間內進行復查的患者。

1.2 方法

CTCs檢測方式(1)免疫雌株陰性富集方法:在1周期、2周期、3周期化療前3日內使用ACD抗凝劑真空采血管收集患者3.2ml肘正中靜脈血,獲得CTC檢測標本后在室內溫度(15攝氏度-30攝氏度)存放,而且在一天內進行CD45磁珠富集。(2)免疫熒光染色:添加根據比例配合制成的抗體工作液實施抗體孵育,DAPI復染。通過熒光顯微鏡判斷及計數CTCs。

1.3 療效評價和隨訪 在3周期化療前科學評估影像學療效,對化療2周期后每個轉歸患者的CTCs情況進行對比;全部患者都在3周期化療進行各月隨訪,一直到新增轉移灶出現停止;在所有化療完成后再次分別3個月、6個月、9個月進行CTCs檢測以及影像學檢查。

1.4 療效評價標準 結合1.1版RECIST標準:其一,全部緩解:每個目標病灶都消失,沒有出現新的病灶,而且腫瘤標志物顯示正常,維持時間至少有5周;其二,局部緩解:基線病灶長徑綜合縮小超過35%,維持時間不少于5周;其三,進展:基線病灶長徑綜合縮小超過20%;其四,穩定:基線病灶長徑綜合縮小且沒有達到局部緩解或者上升但沒有達到進展??傆行适?(局部緩解例數+全部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獲取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CTCs數量,各個時間點對比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用n(%)表示計數治療,使用x2進行檢驗,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化療前和化療后CTCs所得的檢測結果 在在第1個周期、第2個周期、第3個周期化療前,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CTCs數量分別是(16.27±3.27)、(6.59±2.19)、(4.29±2.18),陽性差分別是67.00%、48.00%、17.00%;化療1個周期、2個周期后的陽性率以及CTCs數量都明顯減少,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化療結束后CTCs變化和轉移復發之間的關系 隨訪中晚期癌癥患者共90例,其中有效隨訪80例,失訪10例。所有化療結束后,3個月、6個月、9個月,CTCs陽性患者的轉移復發率分別是4.28%、11.28%和27.00%,顯著高于CTCs陽性患者。

3 討論

隨著全球醫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新型腫瘤治療藥物的研發和應用,乳腺癌已經逐漸成為可以采用化療、手術等不同治療方法而取得很高的治愈率,特別是早期的乳腺癌。然而對于很多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經過手術等部分治療后仍舊有相對較高的轉移復發率,這些患者一般預后較差[1]。因此,當前臨床上急迫需要的是可以預計死亡風險及療效的檢測因素,對治療中晚期乳腺癌具有現實的意義。當前,在臨床方面預計腫瘤患者的死亡風險及復發的關鍵是借助綜合腫瘤病理學特點等等,但是這些檢查方法都不能及時正確的找到腫瘤病灶的遠處轉移,很難緩解患者病情。CTCs是以細胞的血液播散學院為基礎提出的概念年,出現轉移的前提是CTCs的游走與產生。大量的研究結果顯示,CTCs主要存在于各種惡性腫瘤患者的外周血內。

一般來說,治療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手段是化療。其療效好壞關乎到患者的生存時間以及生存水平?,F如今,判定臨床評價療效的常用方式是影像學檢查,但是研究表示,影像學可以觀察的腫瘤大小并不符合CTCs的侵襲能力。也有研究顯示,CTCs對化療反應較為敏感,具有檢測方法簡便、創傷較小等特征[2]。本研究結果表明:在1周期、2周期、3周期化療前,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療1周期、2周期后的陽性率以及CTCs數量都明顯低于首次化療前;所有化療結束后,3個月、6個月、9個月,CTCs陽性患者的轉移復發率都高于CTCs陰性患者,說明中晚期乳腺癌的化療療效評價及轉移監測中可以運用外周血CTCs檢測,對預后預測乳腺癌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外周血CTCs檢測可以適用于中晚期乳腺癌的化療療效評價及轉移監測,對預后預測乳腺癌具有現實的意義,可以降低診斷失誤率,確定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吳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環腫瘤細胞陰性富集法檢測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D].南京醫科大學,2018.

單海琳,邵清,蘇瑛,周斌,鄒潤龍.乳腺癌術前外周血循環腫瘤細胞計數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37(02):272-276.

猜你喜歡
療效評價
參蝎止痛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
參蝎止痛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
參蝎止痛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應用評價探究
微生態制劑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評價
舒爾經顆粒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療效評價
黛力新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評價
中藥通絡益腎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效果評價
火針治療痤瘡的臨床療效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