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角下高校研究生黨校教學模式探究

2019-07-23 01:51丁永斌
科技視界 2019年15期
關鍵詞:模式創新新媒體

丁永斌

【摘 要】隨著社會進入新媒體時代,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迅猛發展,研究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呈現多樣化、網絡化的特征,對研究生黨校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緊緊抓住新媒體發展的趨勢和90后研究生群體的特點,探索研究生黨校教學的新理念、新途徑,主動占領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對加強和改進高校的黨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黨校;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47.3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5-011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56

0 引言

研究生是學歷培養的最高階段,高校黨校肩負著培養研究生成為國家領導領軍人才的重要使命。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多文化交織和相互沖擊,各類新媒體成為90后研究生群體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和社交媒體。黨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研究生的客觀需求,如何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探索新新媒體環境下黨校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發展“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研究生黨校教學的新模式,成為高校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重要課題。

1 高校研究生黨校工作概述

1.1 高校研究生黨校的工作內涵

黨校是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黨校針對研究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開展黨的理論知識、黨性修養、形勢政策等方面的教學工作,提高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的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保證黨員發展質量水平,并對基層黨組織進行指導和管理,提升學生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1.2 高校研究生黨校的主要任務

首先,黨校要做好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工作,組織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和黨的最新政策精神,培養黨合格的接班人;其次,黨校要加強研究生黨員的黨性教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培養愛國奉獻情懷,樹立黨員的先鋒模范榜樣;再次,黨校要做好支部書記、支部委員等黨員骨干的培訓工作,提升黨支部工作的專業化水平,保證學生基層黨組織活動質量。

1.3 高校研究生黨校工作的重要意義

研究生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掌握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富有創新力和發展力,吸納并培養研究生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對于發展黨的事業和培育社會精英人才都具有重要意義。黨校是研究生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的主要教育基地,只有在課程體系和教育方式上推陳更新,緊扣研究生群體需求,才能不斷提升黨校培養質量,保證研究生黨員的政治素養和綜合能力。

2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校工作現狀

2.1 重視程度不夠,新媒體運用程度參差不齊

目前,高校黨校培養體系、課程大綱、師資隊伍等已相對固定,面對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打破原有的模式需要有開拓創新的勇氣,而且目前也缺乏體系化、成熟的借鑒模式。多數的高校黨建工作者并非新媒體專業出身,對新媒體運用方式的認識不足,少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掌握技術的能力不夠。目前,多數高校的黨校只是把新媒體作為一種傳播渠道,將其他途徑的新聞、工作簡報等推送和移植,缺少互動交流的方式,沒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內在優勢。

2.2 頂層設計不夠,黨校教學平臺建設不完善

高校研究生黨校的新媒體教學平臺多是依托于行政、黨建、宣傳等平臺,難以針對研究生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的特點,開發內容獨立、形式靈活的課程教育和交流互動模塊。已有的黨校教學平臺與學校人才培養、宣傳等平臺缺少溝通、融合和互動,缺乏統籌的頂層設計,沒有形成黨校教學、黨建思政和人才培養的大平臺,影響了黨校在新媒體方面的實際應用效果。

2.3 理論研究較少,與實際工作結合不緊密

當前,很多高校呼吁加強學生網絡思政教育,但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在黨校教學還處于初級階段,多數停留在電子發布平臺和資料庫的功能,包括一般性的新聞發布、信息瀏覽和查詢功能,并未形成立體化、多層次的綜合系統。如何深層次、體系化的發揮新媒體作用,缺乏理論的科學指導和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

3 新媒體為研究生黨校工作的創新帶來新的契機

3.1 有利于拓寬黨員教育渠道,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在傳統的黨校教學中,課程以老師現場授課為主,受到各種限制因素影響,課程內容難以隨著最新政策和時政迅速更新。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帶來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邀請到各地、各領域的名師和專家,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在課授課形式上,可以從“定時”拓展為“經?!?,從“同步”轉化為“不同步”,使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黨??梢远嘟嵌?、多樣化的設計課程,拓寬黨校課程教學的渠道。

3.2 有利于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提升黨校的管理水平

隨著研究生培養制度的改革,多類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斷出現,研究生經常需要在校外出差、實驗或者實習,無法按期正常的參加學習,黨校對他們的教育管理難以做到及時、有效。這種研究生高流動性的特征,要求黨校在教學體系和教育管理方面進行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因此,把新媒體技術引入到黨校工作中,是構建黨校動態教學和管理機制的重要前提。

3.3 有利于促進相互交流和互動,提高學員的培養質量

新媒體加強了學員與老師以及學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促進了黨校教學的針對性。新媒體平臺使學員自由的獲取課程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建議,盡情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思想碰撞的火花,能使學員更加理解課程的深層次內涵,也符合90后研究生的日常交流習慣,使他們更容易對黨校教學有親切感。這樣從總體上會提升黨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黨校老師通過交流,可以掌握第一手的學生反饋信息,為進一步提升課程體系的科學化水平打下基礎。

4 新媒體時代高校研究生黨校的創新路徑

4.1 創新黨建工作理念,促進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高校黨校要根據90后研究生的特點,創新教學內容和理念,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授課方式由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學員自主化學習,教學形式上由單一轉化為多維,利用貼近同學的新媒體形式,開展課堂教學、討論交流和成果展示。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在遠程教學上的優勢,克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多地、多校區辦學、研究生長期在外實習等辦學困難,使黨校的教學培養成為高校全周期、全生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留死角。同時,作為黨校的教學和管理者,要充分意識到新媒體帶給黨建工作的緊迫感和歷史機遇,用創新的思維進行調查研究,把握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多元化思想,積極探索新的理論和方法,做到與時俱進、敢于突破、學以致用,緊緊掌握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校教育工作的主動權。

4.2 加大培訓教育力度,打造精通新媒體的師資隊伍

人才是保障發揮好新媒體技術在黨校教學中作用的重要基礎。高校黨校教學老師理論水平和能力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課程的授課質量和人才培養效果。因此,黨校要大力加強對教學和管理老師在新媒體方面的技術培訓,完善培訓體系和保障機制,打造一支能夠既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又熟悉新媒體思維、熟練運用新媒體的工作隊伍,保證黨校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效運作,將新媒體技術全面滲透到推動高校黨校教學實踐中去。

4.3 完善黨校教育平臺,加強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

當前,越來越多的學生傾向于接受高科技帶來的信息潮和身臨其境的體檢。大數據分析、虛擬現實、AI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搭建新的黨建平臺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難得的機遇。高校黨校要充分利用身處科技前沿的優勢,開發符合90后研究生需求的黨校教育和體驗平臺。首先,要加強軟硬件建設,探索運用新媒體搭建“線上+線下”平臺,例如建設“新媒體智慧黨建教室”,改變以往內容形式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將鮮活的形式引入到黨課教學中。通過加強與學校宣傳、思政、管理服務等新媒體平臺的互聯互動,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黨建平臺,提供有營養、正能量、貼近生活學習的時政引導和理論知識,推動新媒體技術在黨建工作方面的時效性,擴大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親和力和滲透力。

5 結語

隨著研究生培養制度的改革以及研究生群體進入90后,傳統的高校黨校教育已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新形勢下,開展黨校的教學模式和培養理念的改革,成為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關乎國家領軍領導的人才培養大計。近年來,新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為高校黨校工作的創新帶來契機。通過創新培養理念、加快建設教育平臺、提高教學人員能力素質等途徑,使高校黨校教學培養模式更加符合的研究生特點,對新時期的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薄舜予.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D]. 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4.

[2]祁鳴,夏歆,倪穎.利用網絡媒體創新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1).

[3]信潤海,孫雪霏,趙敬軒.“互聯網+”視域下高校黨校建設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8.

[4]修國英.新媒體形勢下高校網絡黨校教育體系研究[J].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7(6).

[5]喻瑜.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6.

[6]丁顥,姜林林,王瑩,王傳杰,萬鵬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模式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

猜你喜歡
模式創新新媒體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基于手機應用軟件的幼兒園家園聯系模式創新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