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公園景觀及空間環境設計研究

2019-07-23 01:51張金
科技視界 2019年15期
關鍵詞:景區公園景觀

張金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地質公園景觀開發設計的構成要素,以廣東青嵐地質公園為例,分析景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科普旅游線路的優化與布局、典型地質景觀特點與整體空間環境的融合與表達、潮州文化的融入與呈現等設計思路。

【關鍵詞】地質公園;景觀設計;空間環境;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中圖分類號: TU986.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5-016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5.077

Study on Landscape and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of Geopark

——A Case Study of Qinglan Geopark in Raoping,Guangdong Province

ZHANG Jin

(Henan Shanshui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Ltd,Zhengzhou Henan 450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landscap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Geopark,and takes qinglan Geopark in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scap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s of optimizing and layout of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routes,integrating and expressing typical Geological landscape features and overall space environment,and integrating and presenting Chaozhou culture.

【Key words】Geopark;Landscape design;Space environment;Natural elements;Humanities elements

0 前言

截止到2019年初,全國有世界地質公園37家,國家地質公園213家,省級地質公園343家。地質公園的開發建設,促進了地質旅游和研學旅行的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地質景觀和公園空間環境設計也彰顯出地位的重要性。地質公園是地質工作者為保護地質遺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而創建的一種公園形式,具有特殊地質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既為人們提供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游、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1]。

1 地質公園景觀開發設計中的構成要素分析

1.1 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質公園景觀設計的基礎場地,有利于公園在自然地形上進行景觀和空間的設計和改進,為地質公園景觀設計過程中提供多種景觀空間,美化生態環境。

水體:山為水之魂,水為山之靈。任何一種景觀設計,水是最有靈氣的存在,無水不活。水體景觀是公園造園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在景觀設計中,水體的功能主要分為觀賞類和嬉水類,因此,需結合當地的水文特征來打造地質公園的空間環境。

氣候:氣候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條件,氣候的變化對人類和自然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地質公園景觀和空間設計也需要考慮到氣候的條件,總結當地氣候的發展規律和特征,為人類所用。

植被:公園場景的渲染和烘托離不開對植被元素的設計,植被主要有調節氣候、美學、以及建筑造景的功能。依地質公園的發展情況來看,植被作為獨具浸潤力的生態環境已經越來越被游客所喜愛。

生態敏感區:地質公園中生態環境變化最激烈和最易出現問題的地區,也是地質公園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及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關鍵地區。

1.2 人文要素

標識系統:實質上是一種信息的傳遞,游客通過接收這種信息來了解地質景觀的基本概況,以此來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也可以實現游客、景觀和公園管理部門之間的相互交流[2]。

地質博物館:地質公園的所特有的文化符號,屬于特殊的文化現象和獨立的文化機構,是公園文化元素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有科普教育、展示和陳列功能等。

景觀小品:從廣義上來講,景觀小品是設置在室外環境中的小型建筑構造,區別于大建筑物、山體、巖石、水體以及綠地,從狹義上講,景觀小品就是場景類、雕塑類或基礎設施類等建筑體,以迥異的設計外觀來展現其造型的優美和內在精神文化對游客的影響[3]。

歷史文化遺址:地域文化和建筑風貌的信息載體,是串聯地質公園景觀的靈魂性景觀物,以最直觀的方式表達當地的建筑文化。

道路鋪裝:在景觀空間結構論中,屬于廊道的范疇,是公園的骨架和網絡,其作用主要是交通視線引導,即引導車流和人流的走向,同時它可與公園的山、水,草木和建筑等結合,形成“因景得路,因路得景”讓公園的路有行,有游,游和行達到統一[4]。

2 廣東饒平青嵐地質公園景觀及空間環境設計分析

2.1 公園基本概況

廣東饒平青嵐地質公園位于潮州市饒平縣西部,總面積23.22km2,于2017年批準建設國家地質公園,由青嵐-香爐山和坪溪兩個園區組成,其中青嵐—香爐山園區包括青嵐溪谷景區和香爐山景區,是一座以花崗巖壺穴景觀和火山景觀為主,以河流湖泊景觀為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2.2 公園景觀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需進一步提高

公園除了青嵐溪谷景區外,香爐山和坪溪湖景區都未完全開發,這兩個景區景觀體系尚不完善,旅游配套設施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

2)景觀空間結構不合理

整個公園沒有明確的功能分區,景觀與景觀之間也沒有開發出合理性的序列關系。

3)缺少與地質主題相關的體驗類互動設施

游客參與性不高,地質趣味性少,景觀內容不夠深入和系統。

4)公園的文化底蘊和優越條件未得到利用

景區內地質景觀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的互動體驗類設施比較少,潮州美食文化未能揉合到地質景觀建設中來。

2.3 公園開發定位

綜觀公園景觀存在的問題,結合地質公園景觀的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致力于將青嵐地質公園打造成度假休閑、康體養生、研學旅行、科學探秘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2.4 整體設計方法及思路

根據青嵐地質公園的總體布局與空間結構,地質遺跡景觀組合、地形地物、行政區劃等的自然分布。從點(景點、居民點等)、線(景觀線、游線、交通線等)、面(景觀組合區、地貌區、建筑設施分布區、行政區等)的不同層次、功能和相互關系,描述公園的空間結構,形成整體設計方法[5]。

1)科普旅游線路的優化與布局

科普旅游線路與一般游線的區別在于不僅方便了游客對景觀的游覽,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地學知識,讓游客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大的欣賞效果。青嵐地質公園依其景區開發程度和景觀空間布局,形成了青嵐溪谷和坪溪湖兩條旅游線路。

青嵐溪谷景區旅游線路:該景區設置了2日游的游覽方式,布局了兩日游線。

游線1:游客服務中心—繁花湖—地質情書長廊—恐龍園—地質博物館—天鵝湖—青嵐關—怪臼群—地河洞—水韻茶舍—風動石—博物館—綠島山莊

游線2:綠島山莊—明清古寨

坪溪湖景區旅游線路:坪溪湖游客服務中心—坪溪湖水庫—水上莊園—小九寨溝—天池人家—雙髻娘山—明鏡湖瀑布—單樅茶基地

科普旅游線路設計思路:青嵐溪谷依托地質博物館、明清古寨和怪臼谷來布置游線,讓游客體驗“怪”文化和客家圍屋建筑文化;坪溪湖依托坪溪湖和雙髻娘山單樅茶基地,設置此旅游線路,可以讓游客泡溫泉,體驗茶文化,欣賞小九寨溝火山巖地貌景觀。

2)典型地質景觀特點與整體空間環境的融合與表達

從地質角度來講,典型地質景觀無論從內容或形式都包含著深刻的地質、美學、文化等價值,給游客以視覺沖擊。因此,將地質學知識與景觀設計有機結合,能為地質公園的開發與建設提供良好的指導。

青嵐地質公園由三個景區組成,分別為:青嵐溪谷景區、香爐山景區和坪溪湖景區。青嵐溪谷景區由于流水侵蝕形成千奇百怪的臼穴,以怪臼著稱,需突出其“怪”的景觀特點,用怪山、怪臼、怪洞打造“怪”的樂園;香爐山景區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象形石景觀較為顯著,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太白金星、靈童研法、金蟾朝圣等;坪溪湖景區是火山巖地貌,以坪溪湖溫泉、高山單樅茶和峽谷景觀著稱,需突出其溫泉和茶文化,打造康養基地。公園圍繞這些典型景觀特點,合理設計景觀體,增加游客互動體驗景觀,規劃旅游線路,通過步行、攀爬、纜車等形式,優化整合自然景觀,從而更好地表達地景觀空間特征。

3)潮州文化的融入與呈現

地質景觀和空間環境設計來源于文化,運用于生活。青嵐地質公園位于潮州市饒平縣西部,是潮州文化的集聚地。潮繡、潮劇、木雕、潮州美食等潮文化悠久而神秘,地質公園在設計過程中,應注重歷史沿革和文化底蘊,這樣不僅可以使地質公園的地方特點更加的鮮明,而且也提高了地質旅游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好的發揚和傳承地域文化。比如,地質景觀體或景觀區可以用潮州的名人名事來命名;在公園內設潮州美食體驗館和美食廣場等;公園內的主題娛樂活動可以采用潮州的文化活動,比如學潮劇文化體驗活動等;設計的旅游步道、地質博物館、觀景亭等可以展示潮州的建筑風格,體現地域特色。

4)地質景觀生態敏感區的控制與保護

地質景觀生態敏感區是生態環境最易出現問題的地區。在青嵐地質公園景觀和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要堅持“以保護為主,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的原則,在地河洞、怪臼谷等一級保護區內設置與景觀相協調的旅游景觀體和步道,但要控制游客人數,嚴禁交通工具進入;在繁花湖、化石山、雙髻娘山等二級保護區內在保護地質遺跡景觀前提條件下,可設置類似潮州建筑風格的旅游服務設施;在公園其他三級保護區內可設置適量的、與地質景觀協調的互動體驗類設施。對不同敏感區進行合理控制與保護,既塑造了優美的景區環境,又保護了生態平衡,地質、生態、人文三位一體,巧妙結合,有利于公園旅游產業化的發展。

5)完善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

隨著地質旅游業的發展,地質公園不僅要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傳統旅游要素,更要加快向“商、養、學、閑、情、奇”新業態邁進,促進旅游提檔升級,使地質公園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青嵐地質公園由于其創新經營和管理模式—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由綠島山莊有限公司對其管理和經營,依托此種經營模式,借綠島山莊打造地學文化村,構建地學文化產業[5]。同時,圍繞“千奇百怪”博物館這一主題,對地質博物館進行改造和布展。因地制宜地完善該公園的基礎設施,融地學于民俗文化當中,促使地質公園永葆青春活力。

3 結語

地質公園旅游活動的飛速發展,日益彰顯出景觀和空間環境設計的重要性,一個好的設計給地質公園帶來的不僅僅是局部形象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游客對地質知識枯燥無味的認知。地質公園景觀開發設計任重而道遠,因此,公園開發者需認識到景觀存在的問題,明確公園定位,圍繞地質公園規劃編制要求,整合出適應公園自身發展的設計理念,只有這樣才能讓公園保持獨具一格的特色,滿足游客的需求,以利于地質公園所追求的“經濟-生態-社會”三者之間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忠慧.地質公園科學解說—理論與實踐[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4.9:2-3

[2]盛非.風景區標識系統分類與特征[J].科技資訊,2006(8):175-176.

[3]馬巖,李鵬波.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景觀小品中的表達[J].現代園藝,2013(19):52-54.

[4]竇陽,王宜彧.淺談園路鋪裝的形式及其裝飾作用[J].北京園林,2010(1):21-25.

[5]陳剛,熊少輝.地質公園景觀及空間環境設計研究——以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例[J].裝飾,2014(12):100-101.

[6]林文鋒,鐘捷有.政府主導 企業經營 有效推進廣東青嵐省級地質公園保護和開發建設[C]//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第30屆年會暨芒碭山地質公園建設與地質旅游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15.99-100.

猜你喜歡
景區公園景觀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景觀別墅
云南發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在公園里玩
“摘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