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歷史和文化

2019-07-24 13:43文/潘永榮
人與自然 2019年6期
關鍵詞:侗族村子品種

文/潘永榮

侗族是百越民族的后裔,是最早種植水稻的族群之一。而糯稻的種植一直是侗族人的傳統,糯稻文化是侗族人的稻作文化。貴州黃崗村是一個以香禾糯種植而聞名的侗寨,同時也是一個民族文化濃郁的典型侗寨。黃崗地處黎平與從江兩縣交界地帶,至今依然完好地保持著白己的傳統文化。全村90%以上的稻田種植糯稻,全村人喜食糯食。稻、魚、鴨共生的種植傳統依然盛行,90%以上的人穿著自己的傳統服飾,各種習俗禮儀、生活習慣等傳統方式都沒有多少變化。濃郁的侗歌文化在這里十分盛行,一種古老的生存方式、文化傳統在這里得以延續。

吳政國老人今年已有80多歲,是一位在當地德高望重的寨老,村里很多問題他都參與處理,他在村里的主要身份是歌師、寨老和種田能手,可以說是黃崗侗族文化傳承的核心人物之一。

老人家對于黃崗村能守住二十幾種糯谷的品種非常自豪,一談到糯谷品種老人就對20世紀60年代“糯改粘”和70年“雙季稻”等在社區發生的故事娓娓道來。

“在黃崗推行‘糯改秈村民很不接受,一是黃崗侗族人世代都吃糯米,已經習慣了,吃秈米感到很不適應,沒有人喜歡吃秈米飯,覺得口味太淡,吃了過后很快就感覺餓了,而且我們的稻田離家都很遠,吃秈米飯不但不耐餓,而且秈米飯也很不便攜帶上山,吃飯時需要下飯的菜又多;二是黃崗村的稻田土質和氣候適應糯稻種植,而不適宜秈稻種植,我們黃崗村的稻田種植的秈稻并沒像其他地方一樣高產,相反地種植糯稻卻比較成功?!?/p>

“什么樣的田適合種什么品種。記得當時的品種有‘地捫‘東臘‘就那‘陽線等?!貟羞m合海拔較低的田,后來這個品種在70年代消失了?!畺|臘品種的谷粒沒有芒刺,這在糯稻品種中較為少見。那時我記得稻種有二十幾種,但現在很多都失傳了,幾次‘糯改秈讓我們失去了很多糯稻品種,我們也為了保護這些品種付出了很高的代價?!?/p>

“當時干部認為我們種植糯稻產量低又費工,想全面推動種粘稻,但是村民都意識到,全部種粘稻,以后哪里去找糯稻種子?于是村民都偷偷地在山林中種上少量的糯稻,這樣黃崗今天才有了留下的糯稻種子。記得當時有一個品種叫‘茍陽蕩,侗語的意思是香稻,這種糯米蒸起來十分的香,只要一家人在蒸這種飯,全村人都會聞到香味,村人都非常喜歡這個品種。這一糯稻品種適宜生長在叢林深處、水溫、土溫較低、土壤貧瘠的爛泥田中,生長期較長,有200多天。大家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這個品種。當時不少鄉民舍不得這個珍稀的糯稻品種,一直瞞著外面,在隱蔽的爛泥田中偷偷種植。種多了,在留種之余,個別人家忍不住私下烹煮食用,白然被外來的人發現,于是整個黃崗村查了個遍,結果怕事的鄉民只好把谷種老老實實地全數上交?!?/p>

“我們村現在的年輕人,最喜歡種‘列珠糯,這個品種適應性廣,什么田都適合種,又香,產量也高,芒也短,放入打米機打也不會卡。我們老人常告訴年輕人: ‘你們還是根據不同的田選擇不同的品種吧!我們常聽老人們說,每一品種都種一點有它的好處,就像我們人一樣,每年都有人生病,或每次瘟疫來,總有一些死去,還有一些人活著。同樣,糯稻每年總有一些品種遭蟲災或病害,有些品種卻一點沒事,多品種種植才有保障!可年輕人不太相信。后來有一年,我們糯稻就遇到了蟲災,其他品種一點事都沒有,唯‘列珠糯稻受雜交水稻病蟲害影響嚴重受災,單一種這一品種的農戶,當年都大大減產?,F年輕人稍微相信我們的說法了?!?/p>

“我根據我的田,除了大面積種‘列珠糯外,還種有‘老牛毛糯和其他幾個品種。 ‘老牛毛糯前幾年只有我一家種植,近一兩年來,人們都意識到多品種植的好處,紛紛拿著‘列珠禾把來跟我換‘老牛毛糯去種,現在種‘老牛毛糯的人也多起來了?!?/p>

“老人吳老旦家長期以來種有‘小牛毛糯,很多村民為種這些品種都同他們家換。我家還有‘金洞糯品種,很多老人都換我的‘金洞糯去種。當然,還有其他家的老人種有別的品種,太多了,說也說不完??偟膩碚f,有老人的家庭,種的品種始終比別的家庭要多一些,因為老人擔心沒人種會丟失種子。我們侗族不是常說‘牛死留角,人死留名嗎?人老了,把名留在世上多好。另外,我們侗族還有句諺語:‘餓不殺蛋鴨,饑不食禾種,何況我們現在生活這樣好,多種些種子,為兒孫留下一些種子該多好?!?/p>

“改革開放后,我們陸續從其他侗族村寨找回部分品種,有的品種其他村寨也沒有了,所以現在低山地區種的品種,還沒有找到像以前種的好品種?!?/p>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黃崗村還保留有19個糯稻品種,但是也面臨很大的外部挑戰。侗族傳統上要與外面的村子交換品種,一是為了防止本地品種的退化,二是喜歡多樣性的種植以防止災害。但是目前黃崗村傳統交換品種的村子很多已經不再種植糯稻,傳統的種子交換圈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如果只有一個村子堅守老品種,久而久之這些品種也會慢慢退化并消失。同時,也有人猜測,一些超級稻的飛花與本地稻雜交后,可能會損害本地稻的生殖基因,本地稻種植幾年后可能會慢慢退化無法種植。

社區伙伴活動從2015開始實施,目的是拉動來白不同環境、不同海拔的五個侗族文化圈的村寨走在一起,希望能幫助不同的村子重新建立種子交換的渠道和網絡。在這些交流的村寨中,榕江的兩個村子已經放棄種植糯稻很多年,在交流活動的帶動下,今年有幾戶人家又開始重新嘗試,而黃崗村的村民也在與傳統上不太走動的村子交換了幾個品種,并且得到其他侗族村民極大的贊譽。在此基礎上,社區伙伴活動也希望喚起村子回憶和恢復糯谷與傳統生活的關系,激發年輕人重新學習種植糯稻的熱情。

猜你喜歡
侗族村子品種
侗族大歌在音樂課堂中的意義
沙坡頭區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種篩選試驗
侗鄉學子愛家鄉
劉老漢的煩惱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內涵研究
望娘灘
分析次日必補跌品種盤口細節
北京植物園 國內首個月季品種測試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