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聿銘十個偉大作品演繹精彩人生(下)

2019-07-25 01:37
海外星云 2019年13期
關鍵詞:貝聿銘新館美術館

貝聿銘 ,華裔建筑大師,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筑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筑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里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筑,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被譽為“現代建筑的最后大師”。

日本美秀美術館

隧道后是吊橋,再然后便是美術館正廳

美術館正廳

貝聿銘在日本設計的60米高的鐘塔和在法國設計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打動了小山美秀子,于1990年委托貝聿銘設計美術館。 鑒于業主對建筑師的完全信任,一切均尊重設計者的意見,不惜花費250億日元的造價建成這座人間的天堂。貝聿銘向我們展現的是這樣一個理想的畫面:一座山,一個谷,還有躲在云霧中的建筑。

這家美術館是日本最大的一個私立美術館,坐落于滋賀縣信樂町的原始保護林。不僅僅是遠離都市,其80%以上的建筑物都埋藏于地下。為了充分保護自然環境,通往美術館的道路都是由吊橋和隧道構建而成。而這樣的設計,也充分展現了貝聿銘最初的設計想法。這就是一座桃花源,就該建造一座地上天堂。

要到達美術館,需要走過一條兩旁布滿了櫻花樹的彎彎曲曲的幽徑,穿過一條長200米的隧道,還有一座120米的斜拉橋。

美秀美術館最特別的地方是建筑80%都埋藏在地下,整個建筑由地上一層和地下兩層構成,入口在一層。天窗是錯綜復雜的多面多角度的組合,用淡黃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內的壁面與地面的材料特別采用了法國產的淡土黃色的石灰巖,這與盧浮宮美術館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樣。

日本美秀美術館內部

從1990年開始,貝聿銘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設計一個獨特的建筑造型對貝聿銘不再是件難事。貝聿銘開始研究各種文明。這也為蘇州博物館以及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設計做好了準備。

貝聿銘的童年記憶中,獅子林分量不輕。獅子林當時是貝氏的家族產業,貝聿銘經常在里面嬉戲,玩耍。直到1935年他離開上海去美國求學,一走就是半個多世紀。

2003年,八旬高齡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為家鄉蘇州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一時美談,蘇州為了請出貝老拿出位于拙政園、獅子林之間的黃金之地,而貝氏也為這一方“圣地”吸引而出手設計。

年輕的貝聿銘在蘇州獅子林

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新館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前庭、中央大廳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主展區;東部為次展區和行政辦公區。這種以中軸線對稱的東、中、西三路布局,和新館東側的忠王府格局相互印襯,十分和諧。

為充分尊重所在街區的歷史風貌,博物館新館采用地下一層,地面一層為主,主體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六米之內;中央大廳和西部展廳安排了局部二層,高度16米,未超出周邊古建筑的最高點。新館正門對面的步行街南側,為河畔小廣場,楊柳依依,桃花燦燦。小廣場兩側按“修舊如舊”原則修復的一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為集書畫、工藝、茶樓、小吃等于一體的公眾服務配套區。

新館的色調采用傳統的粉墻黛瓦,但表達方式卻是全新的。高低錯落的新館建筑中,用顏色更為均勻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墻體邊飾,與白墻相配,清新雅潔,為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符號增加了新的詮釋內涵。

在新館建筑的構造上,玻璃、開放式鋼結構讓現代人可以在室內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中國傳統建筑“大屋頂”在采光方面的束縛。

室內設計部分,包括陳列展覽設計均經貝聿銘本人審定,以保證內外風格和所有功能的諧調統一。

新館不僅有建筑的創新,還有園藝的創新,新館園林造景設計是在傳統風景園林的精髓中提煉而出的,由池塘、假山、小橋、亭臺、竹林等古典園林元素組成的現代風格的山水園,與傳統園林有機結合,成為一代名園拙政園在當今的創造性延續。

新館不僅有建筑的創新,還有園藝的創新,新館園林造景設計是在傳統風景園林的精髓中提煉而出的,由池塘、假山、小橋、亭臺、竹林等古典園林元素組成的現代風格的山水園,與傳統園林有機結合,成為一代名園拙政園在當今的創造性延續。

蘇州博物館一度號稱貝聿銘的收官之作,但年逾九秩的貝聿銘欲罷不能,之后又設計了位于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南京六朝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內部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來自來自91歲高齡的貝聿銘設計的,貝聿銘稱這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將是他最后一個大型文化建筑(建筑外部在2006年已完成),耗資三億美元。

為了表現伊斯蘭建筑的本質,貝聿銘在中東考察了好幾個月,研讀穆罕默德的理論,親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風。由于擔心這個博物館會被周圍環境所淹沒,他請求卡塔爾的王儲為其建立一個獨立的島。

雖然已屆高齡,但貝聿銘的創作力卻不見減退。建筑主體主要站在波斯灣海上填海造陸的小島上,遠眺就像是一座建在海上的博物館,它好像漂浮在水面上。當人們走近它,整個構造的全部力量開始凸顯,其造型更顯壯觀。

博物館方案設計外觀簡樸,甚至帶點原始粗獷的造型,相對于展示于內的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用以凸顯卡塔爾在文化建設方面的真誠。

這位百歲老人一生的故事

數不盡道不完

他用了102年的時間

給世人留下了最精美絕倫的建筑

貝老,一路走好!

(綜合自網絡)(編輯/萊西)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內部

猜你喜歡
貝聿銘新館美術館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貝聿銘:自信的百年微笑
高校圖書館新館建設中的要點
美術館
美術館的怪物傳說
林城東路上的貴州省博物館新館
美術館里遇到的數學
貝聿銘的靈感
加州美術館
評說檔案30年(之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