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負履約責任 貢獻中國經驗

2019-08-07 07:38屠金梅
中國藝術時空 2019年4期
關鍵詞:名錄

屠金梅

【內容提要】2019年6月7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在廣州白云會議中心清和廳召開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保護工作座談會”,增強項目間的溝通、交流,分享保護經驗。作為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活動之一,40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中的9位發言人分別從政策引領,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強調非遺調研和研究、場館建設和經費保障、強化對外交流、讓非遺走進群眾、傳承人保護和培養、加強非遺傳承與旅游的融合等方面暢談在非遺保護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關鍵詞】申遺 履約 名錄 名冊

2019年是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1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組織召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保護工作座談會”。6月7日下午,會議在廣州白云會議中心舉行。

目前我國共有40個項目[1]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其中25個項目列入名錄(名冊)已達10年。本次會議的主旨是做好這些項目的履約、保護工作,增強項目間的溝通、交流,分享保護經驗,共同探討保護工作成效。參加座談的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游廳、局的負責同志,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相關社區和群體代表,非遺保護的相關專家學者,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恭王府博物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等。本次會議還特別邀請了香港、澳門行政區文化主管部門的代表。會議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王晨陽主持,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相關單位9位代表分別做了主題發言。

9位發言人及其發言內容分別為:中國農業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黨委書記隋斌分享了“二十四節氣”項目保護工作經驗,發言題目為《擔負保護責任、踐行文化傳承使命》;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以中國絲綢博物館所做的工作為例,分享了中國蠶桑絲技藝保護經驗,題目為《學術引領、跨界推進—全面保護傳承傳統工藝》;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劉瑜梅分享了粵劇藝術保護經驗,題目是《共同申報、共享成果》;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馮卓慧副研究員分享了古琴保護經驗;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諾布旺丹分享了《格薩(斯)爾》保護經驗,題目是《建立多處合理互動的統籌保護工作機制》;青海黃南州文體旅游廣電局副局長阮元成分享了熱貢藝術保護經驗,題目為《保護傳承、合理利用—熱貢藝術帶動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孟祥武分享赫哲族伊瑪堪項目保護工作經驗,題目為《從瀕危到有效恢復—赫哲文化瑰寶在保護中穩步傳承與傳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靜分享麥西熱甫項目的保護工作經驗;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林守欽分享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的實踐工作經驗。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巴莫曲布嫫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保護領域專家,進一步解讀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精神,并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中國非遺保護實踐的評價。最后,陳通司長做了40分鐘的總結報告。

9位發言人分別從“保護措施及主要成效”“經驗體會”和“下一步打算”三個方面進行匯報。

一、保護措施及主要成效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之后,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各個非遺項目根據項目所在地區的區域特點和經濟發展特點,都制定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一)政策引領,筑起非遺保護的堤壩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正式實施以來,各省市相繼出臺了非遺保護的專項法規、實施細則、地方保護條例等等,對非遺保護中的諸多問題做出了進一步規定。

以粵劇為例,2014年,廣州市制定了《廣州市進一步振興粵劇事業總體工作方案》,制定了振興粵劇的“五大工程,十大任務”?!拔宕蠊こ獭奔慈瞬排囵B、精品創作、市場培育、粵劇研究、場館建設;“十大任務”是建成粵劇博物館、建設廣州粵劇院新址、打造一艘粵劇紅船、打造幾部精品劇目、扶持一批民間粵劇粵曲社團、推進粵劇進校園、拍攝一部粵劇專題紀錄片、培養一批粵劇人才、成立紅線女紀念館、出版一批研究成果。2017年,廣東省以省長令的形式頒布了《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2019年5月,廣州市又制定了《廣州市進一步振興粵劇事業工作方案(2019-2021)》,通過實施“七大工程”和三年重點工作十五項,計劃到2022年,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以廣州為核心的中國粵劇文化中心。

福建省出臺了《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等政策法規。各地市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法規,加大了福建木偶戲非遺后繼人才培養力度。林守欽表示:“政府主導是實施后繼人才培養的基本保障。實踐證明政府的主導與激勵、服務與保障是激發木偶戲后繼人才培訓計劃實施與推動木偶戲創新發展基本保障?!?/p>

在青海省黃南州,當地于2011年6月完成了《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和《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的編制,明確了以熱貢藝術為重點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的目標任務。此外,青海省把非遺整體性保護,生產性保護納入到青海省黃南州“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為地方重點文化項目。

(二)建立統籌協調、完善協同機制

巴莫曲布嫫研究員提出試點開展“3+N行動計劃”,以聯動保護機制促進能力建設?!?+N行動計劃”即每年一個行動計劃,一次論壇研討,一份工作總結,然后加上N項具體保護措施和行動,以聯動保護機制促進能力建設。有些保護項目已經在積極踐行“3+N行動計劃”,如由中國絲綢博物館牽頭組建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聯盟”在杭州成立,將“3+N行動計劃”納入了聯合保護的制度性框架。

陳通司長和巴莫曲布嫫研究員高度肯定“3+N行動計劃”實施的有效性,巴莫曲布嫫評價這種保護措施:“不僅有利于提升地方和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能力,也有助于在公約確立的國際合作機制中加強相關涉及社區的受益能力?!蓖瑫r她也提出為了落實所有代表作名錄(名冊)項目的保護工作履約實踐,希望其他非遺保護項目也能夠應用“3+N行動計劃”,為后續的項目申報和履約工作夯實基礎。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諾布旺丹研究員也強調應建立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有利于推進項目的整體性保護,如以“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樞紐,發展發揮其對策的研究與統籌協調相結合的獨特功能,形成了“七個省區全覆蓋、全國一盤棋”的整體性保護局面,以及不同地區互助、互建、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陳通司長強調要通過建立聯盟會議機制、或者建立輪流主導的機制,爭取每一個項目都要有一個牽頭保護單位和聯系保護機制,強化牽頭單位的責任意識。

(三)強化非遺的調研和學術研究

在非遺成為社會熱點之時,與之相關的研究成果也日漸豐富,非遺主管部門和科研機構經過非遺普查和非遺申報,基本上摸清了自己的家底,形成了包括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在內的眾多資料。

以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例,該辦公室牽頭建立了五個長期觀測《格薩(斯)爾》的田野研究基地,收集298種130多卷的木刻本和抄本資料,6000小時的磁帶和錄像帶,出版120多部《格薩(斯)爾》的文本資料和研究著作。2019年3月25日,在北京舉辦了30卷本的《格薩爾文庫》[2]的首發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高校建立了《格薩(斯)爾》的碩士和博士生人才培養機制。成立地方學術機構,設立科研基金,基金鼓勵學術研究。目前全國已經形成了300人規模的《格薩(斯)爾》科研隊伍。

中國絲綢博物館和浙江傳媒學院合作出版了《桑下記憶(第一集)—52位紡織絲綢老人的口述史》,中國絲綢博物館還牽頭主編了16項以紡織技藝為主的《中華錦繡》[3],把中國重要的絲綢項目都歸納進去。另外,中國絲綢博物館還牽頭將古代絲綢設計的元素給提煉出來,出版了10本《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4]。

在粵劇傳承保護方面,粵劇省級傳承人倪惠英主編的《粵劇藝術表演大全》于2017年啟動,該書將對粵劇的表演藝術正本清源,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研究,最終形成一套集文、圖、音頻、視頻于一體的規范教材。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編纂工作。

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牽頭拍攝了三集電視專題片《永遠的伊瑪堪》和搶救性記錄工程文獻片12部。出版了3卷本的《伊瑪堪集成》,共計230多萬字,囊括了迄今發現的所有存世的伊瑪堪。出版《赫哲族伊瑪堪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5],錄制了6位傳承人的影像志,出版了伊瑪堪研究專著10多部。黑龍江省非遺中心還在現存的47部伊瑪堪中,選出《希特莫日根》和《沙倫莫日根》兩部大唱,進行漢語國際音標和漢語注音等為一體的教材編寫和再次編修,由掌握赫哲族語言最好的赫哲老藝人為最終編輯,最大程度保護赫哲族的文化基因、文化傳統和民族記憶。

(四)場館建設和經費保障

專業的博物館、展示陳列館、劇場、傳習所等場館建設是非遺保護的基礎,各級政府都在努力支持非遺傳承場館的建設。

廣州市投入資金8億多元建設粵劇藝術博物館和廣州粵劇院新址。未來的粵劇藝術博物館能夠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粵劇藝術“展示、體驗、互動”為一體的文化空間,填補了廣州市沒有粵劇博物館的空白。廣州粵劇院的選址在珠江新城,建設面積4萬平方米,總投入4個多億,未來將打造成為振興粵劇的基地和世界粵劇文化中心。

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政府也努力支持非遺傳承的場館建設,例如青海省黃南州財政共投入3.7億元用于建設熱貢藝術博物館,熱貢藝術館博物館也成為黃南州展示熱貢藝術的重要陣地。在麥西熱甫傳承地區,哈密市麥蓋提縣、阿瓦提縣等項目流傳集中地區相繼完成了傳承基地、傳習所建設,為開展保護傳承提供了培訓、交流、展示場所。比如說阿瓦提縣新建的刀郎麥西熱甫傳承中心,建筑面積達3500平米,包含演出大廳、陳列廳、傳承培訓廳等。

經費支持是非遺保護的保障,以福建木偶戲為例,逐步建立起了政府扶持、多方資助的模式,推進了福建木偶戲保護機構的渠道多元化。據林守欽介紹,福建省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修繕建設一批非遺傳習所和非遺展示館,基本保證了區域內木偶戲的保護傳承場所;另一方面,2012年起,國家和省里面共補助了木偶戲扶持資金1500多萬元,各地也出臺扶持措施,比如漳州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年演出收入總額補助辦法,泉州市晉江財政補助晉江布袋木偶劇團800多萬元。

(五)用展覽、演出等方式,讓非遺走進群眾

為了讓非遺走進群眾,讓群眾參與到創造、延續和傳承非遺中來,近年來,各級文化部門及非遺保護機構,放眼國內外,積極打造多樣化平臺,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宣傳、推廣、普及非遺知識。通過系列展演活動,使非遺文化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到群眾文化生活當中,從而使民眾參與保護傳承的意識和文化自覺正在逐漸形成。

以古琴為例。2010年,文旅部、非遺司、中國藝術研究院非遺中心主辦,由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承辦的“把遺產交給未來—昆曲古琴名家名曲進百?!钡南盗兄黝}活動,包括演出、講座、高校社團巡演。2015年,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推出古琴與南音《嫦娥奔月》節目,并以此為基礎開展了非遺品牌活動《“美美與共”—古琴對話南音全國巡演》。201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聯合發起“讓古琴醒來”的名琴音樂會。至今為止,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與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一起聯合各地琴社開展了古琴藝術進校園、進博物館、進社區以及各類公益性演出,共舉辦講座演出千余場,受眾50余萬,代表性傳承人通過演出講座等各種形式,培養了大批青年古琴愛好者。

以福建木偶戲為例,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著力探索群體化的傳承模式,大力推動福建木偶戲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以開放互動的新型方法向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開展普及宣傳,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參與意識。各個職業劇團通過非正規的教育進行不斷的傳承,使各個木偶劇團到大、中、小學開辦了木偶戲興趣小組,開設了中小學及幼兒園老師木偶培訓班,開展百場木偶戲進百所學校傳播演出,培養了新觀眾。

以粵劇藝術為例,為了打破年輕人對粵劇傳統的印象,用觀演的形式培育年輕觀眾,啟用青年藝術家來演青春版的粵劇,舉辦“廣東大學生走進劇場暨粵劇演出季”,“紅豆杯大學生粵劇粵曲網絡大賽”,讓粵劇在年輕人群體中“活起來”。此外,2003年,廣州市確定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為“粵劇日”,舉辦“羊城國際粵劇節”,“粵劇私伙局大賽”“少兒粵劇粵曲大賽”等群眾性的粵劇品牌活動,連續十年舉辦“華光祖師寶誕巡游慶典活動”,最大限度地讓社區廣泛地參與到創造、延續和傳承粵劇中來。

(六)強化對外交流、履行推廣職責

傳承歷史文脈、樹立良好的國家和區域形象,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增強中國在世界的政治影響力,中國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在其中能夠擔負起重大作用。通過出國展演和召開國際研討會的形式,促進非遺的國際傳播,特別是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學術交流,增進不同文明間的溝通與對話。以福建木偶戲為例,這幾年來,三個木偶戲的保護示范基地組團奔赴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各類演出交流活動。以粵劇為例,粵劇在海外、尤其是在東南亞、美國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6年至2018年,廣東省組織粵劇出境141批(包括到香港和澳門),演出粵劇236場,延續并強化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

(七)傳承人保護和培養

傳承人是非遺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是非遺傳承和保護的關鍵。我國已逐步建立國家、省、市(州、地)、縣四級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制度。但總體上,傳承人的保護仍面臨著困難和危機。9位發言人都提到了對傳承人的保護,如通過發放傳承人補貼以改善傳承人的生活條件、提升傳承人的社會地位以提升文化自信、支持傳承人在國內外的表演,同時,創設各種條件,促進傳承人的培養。

麥西熱甫保護傳承中,新疆各級政府通過實施傳習補助經費資助、免費體檢等方式,支持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各有關保護單位通過舉辦培訓班展示交流活動,培養選拔優秀傳承人,擴大傳承人群的隊伍,麥西熱甫的實踐頻率范圍進一步提高。

熱貢藝術在傳承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非遺從業隊伍,打破了熱貢藝術傳承“傳內不傳外、傳僧不穿俗,傳男不傳女”的傳統習慣。從家族封閉式傳承走向了現在的開放式傳承,形成了寺院、村落、家庭、傳習中心、協會、學校多渠道傳承的發展格局。

(八)非遺進校園

在大面積非遺進校園、進行普及教育的基礎上,實現“非遺住校園”的構想,通過在校園內長期持久的課堂教學,使非遺藝術在學生們心中扎根,從而讓傳統文化得到更多更好的傳承與弘揚。

以粵劇進校園為例,廣州市設置了45所傳承粵劇的學校,兩所高校的教學實習基地。為粵劇進學校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以熱貢藝術為例,青海省鼓勵和支持學校將熱貢藝術納入當地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在小學內開設熱貢藝術繪畫課,在民族高中和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熱貢藝術中專班,在青海民族大學藝術系開設熱貢藝術本科班。

(九)加強非遺傳承與旅游的融合

非遺+旅游在推動文旅融合,滿足多樣化旅游需求方面成效顯著。非遺+旅游拓寬遺產傳承的途徑,是今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大重點。

廣州比較早開始探索粵劇與旅游相結合,打造“粵劇紅船”這樣流動性的旅游劇場,賞珠江夜景,聽年輕演員唱粵劇。此外,在此次“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推出“廣州非遺體驗游”,在主場中推出粵劇的體驗游。

以麥西熱甫為例,在旅游景區和文化廣場,越來越多的民眾和游客積極參與到麥西熱甫的實踐活動中來,比如,阿瓦提縣刀郎部落景區的篝火晚會,當地民間藝人和游客經常圍著火堆跳起刀郎麥西熱甫,還有麥蓋提縣刀郎文化廣場,號稱“激情刀郎天天樂”,當地群眾和游客不分民族,不論年齡,每晚都從四面八方聚集在活動區域載歌載舞。

(十)復排傳統作品,創作新的劇目

粵劇中國保護中心從2009年至今,打造了60多部粵劇劇目,還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專項資金的支持,在整理古本的基礎上,復排粵劇傳統戲《審死官》[6]和《虎將馬超》[7]。

泉州提線木偶傳統劇目《目連救母》保存了泉州提線木偶戲的古代演出型制、劇本文學、表演技藝、造型樣貌及“傀儡調”音樂唱腔,是泉州提線木偶戲的集大成之作,泉州提線木偶傳承保護中心在搶救性復排這出重要的傳統作品的同時,還創作了大量新的作品。

綜上,9位發言人都對各自項目保護工作給予恰當的總結,也肯定了十來年的保護工作,保護成績和效果斐然,非遺的存續狀態明顯好轉。

二、經驗體會

對社會文化事業進行管理、維護文化多樣性、保障國家文化安全,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也是政府的基本職能。9位發言人都提到了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和省、市、縣級政府在項目保護中給予的政策法規的制定、經費的支持、方法的指導等方面的幫助。例如,中國絲綢博物館在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領導的支持下,于2019年5月31日成立“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保護聯盟”。以《格薩(斯)爾》保護為例,《格薩(斯)爾》的搶救保護與研究工作先后列入國家六五、七五、八五規劃的重點科研項目,2010年再次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長期以來,文化和旅游部通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大力支持《格薩(斯)爾》的保護傳承工作。

由于有一些項目是多個省市共同入選,如新疆共有4個地州的5個縣市申報的麥西熱甫列入國家級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9個地州的11個縣市申報的麥西熱甫列入自治區級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確定了各級項目保護單位一共有47個。在保護格薩(斯)爾中,也有7個省區(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甘肅、云南、新疆)已經形成了由15個民間組織和社區,20個研究機構,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聯動的網絡。因此,陳通強調,同個項目之間要組織起來,結合起來共同開展保護工作,加強互相之間的協作非常重要。

各個部門權責清晰,效率高,如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建立“多元協同、多點延伸”的保護方式,即專業院團面向市場、創作精品、培養大師,保證粵劇的藝術水準和高度;保護單位面向傳承人和媒體,研究文獻、整理古本、保證粵劇的傳承和學術;粵劇博物館面向觀眾展示粵劇歷史,搭臺唱戲、保證粵劇藝術的普及和傳播。

非遺保護與傳承離不開其所處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以及非遺實踐者的生產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諸多因素,整體性保護的原則即將文化遺產、人、環境等作為有機統一的整體。正如諾布旺丹研究員在發言中所提到的,通過保護《格薩(斯)爾》本土語境,推進在本土語境中的《格薩(斯)爾》的文化傳承,尊重當地民眾的意愿、習俗與方言等,對《格薩(斯)爾》的藝人、文本、語境進行整體性保護,逐步改善以往“重研究、輕保護,重對文本的搶救和藝人的扶持、輕語境的保護”的做法。

當下,具有豐富非遺保護專業知識的社會團體能力不斷增強,在非遺保護中起到輔助政府工作的職能。以“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為例,作為行會組織,“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成立二十多年來,積極發動民間力量配合政府工作。此外,十幾年來,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這一非政府社團組織團結各社團琴社,致力于古琴藝術的挖掘、搶救保護與傳承,重視和堅持非遺接地氣的民間宣傳與傳播,探索出基于非政府組織平臺的一系列具有建設性意義的保護經驗。

三、下一步打算

9位發言人也提出了未來計劃重點解決的問題,如根據以往保護的經驗教訓,來制定切實可行的非遺統籌保護計劃;加強非遺普查和研究的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和擴大國際影響;和高校合作創辦相關非遺專業;非遺進校園、納入到中小學教育體系;加強非遺傳承和旅游的結合;進一步完善代表性傳承人保護管理的機制等。

以加強非遺普查的研究為例,前文已經述及非遺調研和學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隋斌、阮元成和羅靜三位發言人強調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加強非遺的普查和研究。以“二十四節氣”保護為例,隋斌提出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二十四節氣”存續狀況普查,進一步加強“二十四節氣”學術研究,設置開放性課題,動員相關學術機構共同參與,提高學術研究的質量和水平;阮元成提出2020年計劃出版熱貢唐卡繪畫教材等非遺系列書籍;羅靜提出要持續開展調查記錄,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記錄工作,補充更新圖文資料并進行數字化保存,不斷完善基礎檔案資料。

9位發言人的陳述完畢,巴莫曲布嫫研究員從有序推進項目申報工作,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展現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定期開展國家層面的履約工作,認真履行締約國法定義務、持續關注存續受到威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著力保護計劃的有效性、密切跟蹤公約的發展,貫徹可持續發展原則、試點開展“3+N行動計劃”,以聯動保護機制促進能力建設五個方面總結了中國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保護方面的成就,尤其提到“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化保護措施得到國內外的充分肯定。她強調,中國政府一直堅持申遺工作與履約工作的高度統一,并將國家層面的項目申報工作整合為參與國際合作的具體行動。我國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保護方面的成就不僅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的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也從多方面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公約的宗旨做出了切實的貢獻。

最后,陳通司長高度肯定了大家在非遺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他指出,我國的非遺保護要首先把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40個項目保護好,使其為我們整個國家的非遺保護提供工作模式,提供示范,提供樣板。他希望各單位在非遺保護中要經常學習貫徹總書記黨中央《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重要的指示精神,把我們的整個思想統一到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

非遺保護事業是一個為國際社會高度認同和重視,共同參與和推進的一項全世界共同的文化事業,是一項涉及每一位民眾的文化民生事業。此次會議一個關鍵的詞匯是“履約”,會議建議大家要認真履行申報時的承諾,千萬不能落入“重申報、輕保護”的圈子里,同時要切實提高保護水平、健全保護工作機制和重視國際交流傳播。

注釋:

[1] 40個項目分別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2項:昆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篆刻、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書法、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南京云錦制造技藝、端午節、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媽祖信仰、呼麥、南音、熱貢藝術、中國桑蠶絲織技藝、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西安鼓樂、粵劇、花兒、《瑪納斯》、《格薩(斯)爾》、侗族大歌、藏戲、中醫針灸、京劇、中國皮影戲、中國珠算、二十四節氣、藏醫藥浴法;“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項: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麥西熱甫、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赫哲族伊瑪堪;“優秀實踐名冊”1項: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

[2]西北民族大學格薩爾研究院主編:《格薩爾文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3]《中華錦繡》共有《南京云錦》《黎錦》《蜀錦》《浙南夾纈》《吳地蘇繡》《緙絲》《顧繡》《吳綾》《新疆地毯》《杭州像景》《貴州蠟染》《和田艾德萊斯》《浙羅》《南通藍印花布》《天鵝絨》等15冊,另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宋錦傳人、國家級絲綢專家、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錢小萍著述的《中國宋錦》也一并出版。

[4] 10本《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分別為:《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圖像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暗花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漢唐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錦繡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遼宋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裝裱錦綾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金元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少數民族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小件繡品卷》《中國古代絲綢設計素材圖系·絨毯卷》。

[5] 孫亞強主編:《赫哲族伊瑪堪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6]《審死官》是馬師曾、紅線女的代表作品。該劇由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出品,廣州紅豆粵劇團復排演出,國家一級編劇、廣東粵劇工作聯誼會副會長何杜忠對該劇進行整理改編并擔任導演。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歐凱明和紅派藝術傳人蘇春梅領銜主演。

[7]《虎將馬超》是粵劇傳統戲,該劇演出單位為廣東粵劇院一團。

猜你喜歡
名錄
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發布
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參展商名錄
北京100種常見鳥類名錄
采摘園名錄
現行有效的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名錄(2015年)
現行有效的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名錄(2015年)
2014中國印刷企業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企業名錄(100強后)
2014年度《中國質量萬里行》質量信譽跟蹤產品名錄
賽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