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說埇橋馬戲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2019-08-12 01:19陳曙光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
關鍵詞:馬戲

陳曙光

摘要:馬戲,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它通過動物模仿人類的動作技能來完成,是人類通用的“行為語言”,是一門無國界的大眾藝術。2006年,中國雜技家協會授予宿州埇橋為“馬戲之鄉”,這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馬戲之鄉;2008年,埇橋馬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關鍵詞:馬戲;踴橋;馬戲之鄉

中圖分類號: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127-01

埇橋,是安徽省宿州市的一個區,這座擁有170多萬人口的皖北門戶城市,因馬戲藝術聞名海內外。筆者在調查走訪數十家馬戲社團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史志,就埔橋馬戲的形成與發展,作了一番探索與思考,初步的體會是:現代意義上的蛹橋馬戲,始于清代中期,成型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展壯大于當代,這段歷史,體系完整,脈絡清晰。

一、埇橋馬戲的形成:“寧走三江口,不過蒿桃柳”

埇橋馬戲,從時間上來說,始于明清,形成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從藝術品種流變上分析,脫胎于明清時期的民間雜技;從地理上來講,發祥于宿州埔橋區的蒿溝、桃溝、柳溝一代農村。

“人窮大街賣藝,虎餓攔路傷人一可以說,除了宿州埔橋豐厚的文化土壤栽培外,蛹橋馬戲產生的社會根源、人文基礎,便是埇橋人民頑強的生存意識、天生的豪爽樂觀精神,最終催生了這一門民間藝術花朵的綻放。

埔橋位處黃淮,扼古汴河咽喉,當南北要沖,素有“百戰道”之稱。陳勝吳廣起義、楚漢相爭,歷史上不斷地戰事,特別是明朝“三洗風陽府,九洗南宿州”,更使得宿地滿目瘡痍,萬戶蕭疏;加之各種自然災害的頻發,致使生民百不存一。埔橋民眾為了生存,背井離鄉,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為了讓人們樂于施舍,其乞討方式便是“當街賣藝”:或說、或唱、或雜耍、或玩猴。

至清朝中葉,由于生活的相對穩定,在埔橋的北部,開始盛行由多人參加的雜技表演;到了清朝末年,在埔橋區蒿溝鄉的騎路尹、尹窩子等村,形成了一個民間文化中心:玩洋片、演皮影、說大鼓、玩把戲,熱鬧非凡。這期間,埇橋區北部蒿溝鄉一帶的民間藝人,開始展出一些北方民眾少見的動物穿山甲、梅花鹿,開始馴養猴子和狗等小動物表演簡單動作,以取悅觀眾,這就是埇橋馬戲的雛形——展覽動物與簡單馴養。從此開始,智慧的蛹橋民間藝人開始進一步摸索其他兇猛動物的馴化、演出。

其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埔橋馬戲和雜技密不可分:馬戲藝人同時是雜技藝人,雜技藝人同時也是馬戲藝人。他們表演的節目也是馬戲和雜技交相進行。除各種動物表演外,尚有馬術、刀山、走鋼絲、蹬技、氣功、倒立等。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埔橋馬戲、雜技規模初具,技藝漸漸成熟,出現了尹青玉的耍猴表演、吳清云的老虎表演、尹清云(尹大蘿卜)的雜技表演、顧傳標(顧小耳朵)的馬術表演等品牌,埇橋區蒿溝、桃溝、柳溝一代出現了多家名噪一時的民間草臺班社:尹家班、顧家班、吳家班等,這些民間雜技團體演出節目也逐步固定化,部分藝人便從雜技班社中分化開來,衍生出集雜技和動物表演于一體的馬戲“絕活兒”,形成一個獨立的民間藝術群體,并出現了《猴子拉車》、《狼鉆火圈》、《狗識數字》、《人虎摔跤》等馬戲專有節目。這些馬戲藝人,帶著一身技藝和心愛的動物,像流浪的吉普賽人一樣,長年奔波在外,四海為家。在不斷的演出過程中,他們漸漸掌握了各種動物的習性,并形成了獨特的馴獸技能,水平高超,名氣很大,以至于有了外地江湖藝人敬畏埇橋馬戲人的俗語——“寧走三江口,不過蒿桃柳”。由此,確立了“蒿、桃、柳”是宿州埔橋馬戲發祥地的重要地位。

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埔橋馬戲,就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

二、埇橋馬戲的發展:“百馬同轡,騁足并馳”

當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對雜技、馬戲藝術實行保護和扶持政策,重視挖掘整理傳統民間節目,培養和提高民間藝人的表演技能,豐富和創新演出節目,埇橋馬戲迎來了發展史上的華彩篇章。

國營、民營馬戲組織并存,埔橋馬戲隊伍蓬勃發展,形成“百馬同轡,騁足并騁”的可喜局面。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傳統文化、民間藝術非常重視,埇橋馬戲隊伍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宿縣動物表演團“安徽明星大馬戲團”“大眾動物表演團“楊氏動物表演團”“明星馬戲團“鋼鐵馬戲團“春光動物團”等國有、私營馬戲表演團體相繼成立,埔橋馬戲一時間眾星輝映,紅紅火火,并由當初的大篷演出轉而開始在劇場演出,馬戲節目也由當初的幾個發展到幾十個,如《老虎騎馬》、《狗上云梯》、《警犬辨物》、《黑熊打籃球》、《猴子走鋼絲》、《狗熊騎摩托》、《大象跳舞》、《空中飛人》等,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

新時期,國家“雙百”文藝方針的落實和農村體制改革的成功,使得宿州埇橋的民間藝人,迎來了馬戲藝術發展的春天——這些民間馬戲藝人,由農村進入城市,活躍在全國各地,先后演出于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沈陽、哈爾濱、杭州、廈門、海南島等中大城市,接待過美國、加拿大、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外賓,并還經常深入工礦、農村、營房演出,受到國內外廣大觀眾的好評。

目前,埔橋區已發展各類馬戲團400余家,成為全國擁有馬戲團最多的縣區,從業人員2萬多人,年創收達6億多元,當代,宿州埔橋馬戲無論是從業人員、馴養動物頭數,還是演出覆蓋地域、業內影響,在國內一直處于龍頭地位。

猜你喜歡
馬戲
馬戲團來啦
宿州“馬戲之鄉”的寒冬與探路
兄弟間的秘密
“馬戲”是怎么來的
現代馬戲團里的馬戲表演
“馬戲”是怎么來的
沒別的,就是想送票 圓通大馬戲福利
孟加拉國 馬戲
有趣的廣告漫畫·繆印堂薦評
馬戲窺人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