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展與前瞻

2019-08-13 03:42郭赩張遠征
唯實 2019年7期
關鍵詞:江蘇高質量企業

郭赩 張遠征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來的我國新時代的重大戰略目標之一。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從江蘇實際出發,進一步提出江蘇“六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其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居其之首,而且無疑是其他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強大支撐。當前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預期效果,但面臨的挑戰仍然十分嚴峻,這需要我們認清形勢、迎接挑戰,謀劃長遠發展。

一、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年回望

江蘇經濟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其實早就開始了,但正式明確提出這一目標和要求,還是在2017年底舉行的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2018年以來,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中有憂”,面對國內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江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切實做好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發展成績。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2018年在復雜變化的外部環境下,江蘇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實現了總量高基數基礎上的中高速增長。據初步核算,2018年全省地區GDP增長6.7%,總量達92595.4億元。由于全年人民幣小幅升值,以美元計價的人均GDP增長約為10%,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從需求端來看,國內需求不斷優化,經濟發展基本面長期向好:一是居民消費升級,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30.8%,書報雜志類、家具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5.9%和11.8%,均大幅高于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二是有效投入擴張,全年制造業投資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接近80%,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13.9%,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7%,比全部投資高出5.2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更趨優化。2018年江蘇產業結構加快調整,更趨優化。全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演變為4.5:44.5:51.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則分別回落0.2個和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8.8%。先進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貢獻率分別達43.4%、74.2%?,F代服務業增速亮眼,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2%、39%,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3.2%、13.3%、13.6%。

創新動能逐步釋放。2018年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制定出臺促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64%(新口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增長動能逐步釋放。全省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60.03萬件、30.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9.88萬件,比上年增長6.31%;發明專利授權量4.2萬件,增長1.21%;PCT專利申請量達5500件,增長19.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6.45件,增長17.56%。全省企業共申請專利43.76萬件??萍歼M步貢獻率達63%。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全省各類科技創業孵化載體超過1400家,保持全國第一。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達到145家,位居全國前列。2018年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11.0%,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2.0%、43.8%。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環節,聚焦產業升級需求,大力實施前瞻先導技術專項,集中力量加大對“卡脖子”“牽鼻子”關鍵技術攻關力度,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31項。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124項。重大科技平臺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建設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17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孵化器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電子商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通過公共網絡分別實現零售額、餐費收入增長25.0%、49.4%。新增5家國家級專業化眾創空間,新登記市場主體165.3萬戶,其中企業55.5萬戶,“雙創”帶動就業占城鎮新增就業的50%以上。

實體經濟實力凸顯。2018年在金融去杠桿和貿易摩擦背景下,企業經營一度承受較大壓力,但骨干企業效益自10月起實現觸底回升,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7.3%,利潤比上年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6.6%、6.9%,比上年提高0.12個和0.13個百分點。江蘇在國內各項排名中綜合實力凸顯——全年新增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發布的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25個,新增中國工業大獎企業4家;商務部2017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考核評價前十名占據4席,16家位次前移;新增4家企業入圍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民營企業500強”。

綠色發展成果顯著。狠抓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向“最痛處”亮劍,向“最難處”攻堅,以“263”專項行動為抓手,以空前力度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沿江化工污染整治、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檢查和達標建設等行動,成效明顯。全省PM2.5年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10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III類比例68.3%、劣V類比例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指標均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長江、淮河等重點流域及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太湖治理連續11年實現“兩個確?!?。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加快淘汰低水平落后產能,全年壓減鋼鐵產能80萬噸、水泥產能21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關閉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亂污”規模以上企業3600多家;關停低端落后化工企業1200家以上。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2.5%。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大力推進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廁所革命”,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全省林木覆蓋率達23.2%,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5個,國家生態工業園區2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9個。

二、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面臨的主要挑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睆慕K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新時代所面對的新任務、新情況出發,江蘇要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奮斗目標,真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內涵,仍然會面對以下任務和挑戰。

就業結構仍需大力優化調整?!靶首兏铩笔墙洕哔|量發展的首要任務。以2011年美元不變價購買力平價折算(扣除匯率、通脹和各國物價差異),2017年美國就業人員人均創造的產品或服務增加值,相當于江蘇的2.5倍,日本和韓國分別相當于江蘇的1.7倍和1.5倍。國際實踐表明,在后工業化階段,第三產業的生產效率最高、增長潛力最大,勞動力向第三產業的流動,促進了全社會生產效率的持續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就業結構經歷了長期、持續的優化調整,2017年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分別為16.8%、42.9%和40.3%。對比1990年,第一產業就業比重累計減少了39.8個百分點,第二、第三產業大量吸納勞動力,就業比重分別提高了14.2個、25.6個百分點,具備一定的后工業化特征。2013年江蘇第三產業生產效率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此后這一效率優勢不斷擴大;至2017年,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人均創造增加值已達22.8萬元,分別高于第一、第二產業359%、21%。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江蘇的就業結構依然存在較大的繼續優化調整空間。世界銀行數據顯示,美國、日本和韓國的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分別高達79.4%、70.9%和70.3%,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分別低至1.7%、3.5%和4.9%。因此要實現生產效率向發達國家看齊,江蘇必須大力促進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轉型優化,第一和第二產業還應分別釋放出占總就業10個和15個百分點以上的勞動力,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還有25—30個百分點的增長潛力。

創新創業投入亟待大幅提高?!皠恿ψ兏铩钡母军c和難點都在于科技創新。創新能力由創新投入、成果產出和投入轉化為產出的效益三個方面決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指出,我國的創新效益指數居第3位,但投入指數僅居第27位,可見投入不足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短板。一般以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衡量研發投入強度,江蘇研發投入強度略高于全國,2018年為2.64%(新口徑),接近美國(2016年為2.74%),但低于日本(3.14%)和韓國(4.24%)。從知識積累角度來看,由于江蘇早期研發投入強度較低、經濟總量也偏小,所以知識資本的積累總量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以同樣經濟增長較快的韓國為例,為了彌補知識資本積累較遲、總量規模較小的欠缺,韓國研發投入強度提高迅速,2010年超過瑞典位列全球第二,2014年還曾超過以色列居全球第一。2001—2016年,韓國研發投入強度累計提高了1.90個百分點,超過同期江蘇的提高幅度。此外研發經費分配方面也應破除急功近利的思路,著重解決基礎研究投入比重較低的問題。2016年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總研發支出的比重,分別為16.9%、12.6%和16.0%,我國僅為5.2%。江蘇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占比甚至低于全國,這正是江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仍然比較高的原因所在。

骨干企業必須轉型領軍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領軍型企業為載體。領軍型企業是指具備規模優勢和技術領導地位,敢于開展基礎研究,能夠參與全球治理和行業標準制定的企業。2018年7月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我國(不含港澳臺)以營業收入衡量的上榜公司為103家,已經非常接近美國(126家)。但從行業分布來看,我國上榜公司主要集中在紡織、基建、重化工等傳統行業,高技術領域上榜企業相對較少,通信設備、化學品和制藥各有1家上榜,半導體電子元件、信息技術服務和計算機軟件等行業完全空白,生活消費、醫療保健、航空、娛樂等服務業領域也尚未出現優勢顯著的領軍企業。從世界500強企業的省域分布來看,江蘇存在骨干企業難以向領軍型企業轉化的問題,全省僅有3家公司上榜(比2017年少1家,因為太平洋建設總部已遷往新疆),分別為沙鋼(鋼鐵)、恒力(紡織)和蘇寧(零售),上榜企業數量少于福建、山東和山西,與江蘇的經濟規模不甚相符。江蘇雖然打造了南京軟件、蘇州納米、無錫物聯網、常州碳材料、泰州生物醫藥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但尚未有領導地位的高技術企業出現。與之相比,廣東的上榜公司為12家,數量和產業覆蓋都居全國之首,高技術領域有騰訊(互聯網)和華為(通信設備),制造業領域有廣汽(汽車)、美的(家電)和正威(金屬材料),其他領域有雪松(服務業貿易)、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以及萬科、恒大、碧桂園(房地產)。在凈資產收益率榜上,中國公司排位靠前的是騰訊、碧桂園、華為和美的,無一例外都是廣東公司。浙江的上榜企業雖然同為3家,但吉利(汽車)、阿里巴巴(互聯網)和物產中大(貿易)的產業分布頗具發展潛力,充分體現了區域發展特點。

區域發展應該實現“非對稱”趕超。江蘇區域發展特點是整體水平高,兩極差距小,與其他省份相比資源要素相對均衡。這一發展特點帶來了江蘇2018年23個縣市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占比高達1/5,也造成了江蘇在發展格局上的同質化傾向。高質量發展語境下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關鍵在于協調和互補,并非簡單化理解的所謂“均衡”。因為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已全面介入全球高端領域的競爭,亟待通過“0到1創新”實現“非對稱”趕超,培育起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到1創新”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由于資金投入高、失敗風險大,特別適合創新資源高度集聚的地區,如北京和深圳。2014年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為第五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是首個以城市群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這種城市群創新模式,一方面帶動面廣,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創新資源分散,創新規劃雷同、層次不分明、重點不突出等問題,導致創新成果數量多而質量不高,從而難以實現重大突破。2017年江蘇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為62.6%,大幅低于北京、上海和廣東。

對外開放必須攀登“開放強省”高位。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全面升級階段,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東部沿海的外貿大省,外貿外資是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長期以來,江蘇保持著較高的外貿順差,外資企業(含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接近20%,占城鎮非私營就業的比重接近30%,占規模以上工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的比重在30%以上。在對外開放新格局下,如何保持對外開放的戰略高位,努力在全國率先建成開放強省,就成為江蘇這個外貿大省面臨的重要挑戰,具體有兩個重點任務:一是努力實現“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傳統的引資模式下,外資高技術企業存在“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形成產業繁榮但結構層次偏低的問題。如江蘇電子行業,雖然規模較大,但人均創造增加值僅為美國的8.5%,生產效率甚至低于部分傳統產業。二是完成好“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任務?!耙粠б宦贰苯粎R點建設是江蘇“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重要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海港自然條件不佳,民航發展略為滯后,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相對不暢等挑戰。

三、持續推進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深刻認識、全面領會、真正落實?!被诮K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年所取得的進展,特別是面對目前仍然存在的諸多挑戰和任務,江蘇無疑要變壓力為動力,倒逼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抓住用好各種新機遇,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提前謀劃、研究策略,千方百計破解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從而確保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從容應對、攻堅克難,繼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扎實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堅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自主可控、高端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依托江蘇現有的產業版圖,提高規劃站位,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國際化企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著力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組織實施重點平臺建設工程和“企業上云”計劃,創建一批示范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促進傳統產業流程改造、效率提升。不斷強化江蘇在路網、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優勢,推動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發展,堅持“三去一降一補”,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深入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雙百”工程和互聯網平臺經濟“百千萬”工程,提升生產性服務業要素集聚能力。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工業設計、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在關鍵領域實現“0到1”的創新突破。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利用江蘇長期形成的創新基礎,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聚創新資源,強化基礎研究,激發創業創新動力活力,力爭在關鍵空白領域實現“0到1”的突破。優化科技創新資金的投入來源和結構,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前沿引領、現代工程及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國家級創新示范區的作用。加強財政對創新的支持,補貼企業研發支出,實行減免退稅政策;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利用,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完善重點單位創新激勵機制,倡導創新文化,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規劃。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疊加優勢,力爭在落實國家戰略過程中提升江蘇競爭力。深入實施“1+3”重點功能區規劃,推動區域經濟協調共贏,推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提升南京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建設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支持南通通州灣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建設,打造梯次分明、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體系。重點投資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推進寧鎮揚、蘇錫常一體化發展,繼續扎實推進蘇南蘇北共建園區。

咬緊牙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也是高品質生活、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內在要求,必須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打硬仗的決心、釘釘子的韌勁,突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國民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系,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江蘇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切實打好治理體系能力建設提升戰,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深化改革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率先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現要素自由流動、企業優勝劣汰。推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支持具有效率優勢的龍頭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并購,培育領軍型企業,提高優質企業市場集中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激發民營企業大省的經濟活力。著力促進區域金融業發展,建立省內的金融中心及副中心城市,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優質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獲得發展資金,提高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和比重。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減稅降費,著眼于“放水養魚”,增強發展后勁,是減輕企業負擔和激發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是完善稅制和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重大抉擇。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擴大開放高水平建設開放強省。堅定擴大對外開放,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統攬全省對外開放。擴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加強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大力推動江海聯動、陸海統籌、空港直航,打造海上、陸上、空中、網上“四位一體”的國際大通道。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著力建好中阿(聯酋)、中柬、中埃等境外合作園區。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讓外資開辦企業更加便利,“準入大門”更加寬敞。更加注重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延伸外資在省內的產業鏈長度,引導外資企業的地區性總部、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入駐。繼續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省建設。加大江蘇企業“走出去”力度,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作者單位:江蘇省統計局)

責任編輯:高 莉

猜你喜歡
江蘇高質量企業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水韻江蘇
水韻江蘇
水韻江蘇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2018上海企業100強
2016,中國企業500強發布
圖說江蘇制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