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技術滲透 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有深度

2019-08-18 03:02石學敏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9年8期
關鍵詞:一節課數學知識深度

石學敏

數學是一門以發展學生思維為培養目標的學科,在數學知識的形成中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雖然小學生尚處于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是更有深度的思維更能讓學生實現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教育家布魯納也曾指出:教學某個領域的知識,并非都是帶著學生去銘記已有的結果,而是要教他如何參與知識獲取的過程,其核心就是要進行有深度地思考。只有進行有深度地思考,人的大腦才能更為活躍,相應的學習活動也才能觸及知識的本質,課堂上的高效學習也便才會形成。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要能夠實現學習素材與主體之間的共鳴,從而能夠看到學生主動質疑、自主探究、改進并最終解決數學問題,迸發數學思維。下面就以《認識年、月、日》一課為例,試談自己的觀點。

一、利用已有的經驗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對于常識性的“年、月、日”這一節數學知識,學生們在課前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雖然學生對于這些經驗還很零亂、比較粗淺,但是學生的頭腦中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絕不是一個空白。教師要能夠緊緊圍繞學生的現實生活開展相關數學探究活動,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相關知識,并讓學生聯系自己在什么時候干什么、什么季節有哪些變化等。隨著數學課堂探究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逐漸幫助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經驗中還存在著哪些錯誤,哪些認識還需要完善,由此可以實現對“年、月、日”知識的本質認識。同時,引導學生能夠借助于日常生活、學習活動所處的時刻,或經歷的時段進行辨析性理解。由此,讓學生能夠實現知識理解的飛躍,達到認識高度。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是學生能夠進行有效認識知識的起點,更是經歷知識形成的必經階段。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思維進入更深處

不僅如此,教師還要能夠對已獲得的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教師可以在課尾對學生進行提問“對于年、月、日的相關知識,你還要什么疑問嗎?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讓學生在已經理解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進行思維的發散延伸,有的孩子便會從大小范圍上來質疑“有更大的時間單位嗎?”教師就可以延伸相關“世紀”的概念。也有的孩子會問“為什么有的月份天數少、有的天數多呢?”一問接著一問,學生的思維便被激活起來。新的問題不斷地生成,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課前預設的這些問題內容,讓學生自主進行解決,從而實現學生疑問的解決。這樣把課前預設與課內生成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其思維也便有深度地參與了進來。

三、抓住核心問題,引領學生的展開思維

問題是數學課堂的中心,有了問題,學生的學習才有目標;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才能進行。而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往往由學生在課堂上生成,生成的問題很多,往往包含著除一節課的核心問題而外的許多問題。這就要我們數學教師能夠引發學生抓住問題的核心進行思維發展,這樣,才能解決一節課的主要目標任務。對于《年、月、日》這一節課,重點是“一個月有多少天?”這個問題是很具體的,也是勾連“月”與“年”之間關系的中心。圍繞著“一個月有多少天?”這個問題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自然生長。在新課時,教師用多媒體呈現一年的掛歷圖,讓學生先觀察每個月有多少天,再看這些月合起來就是多長時間,而后再引領讓學生將月按日再進行劃分為大月與小月……教師引領學生自主、獨立地觀察、交流、歸納梳理,從而建構好知識網絡。而后,再讓學生能夠思考如何記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進一步思考,讓學生能夠生成新的問題“一年有多少天”。教師繼續讓大家觀察更多年份的日歷,讓學生進行觀察,引發出“平年與閏年”的知識學習。這樣,有核心問題生發出更多的有效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向深度邁進,探究活動也便層層展開,一節課也便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一絲絲漣漪,學生的深度思維自然發生。

四、在課堂追問中引發學生的深度思維發展

真正的學習不是僅僅靠已有問題的探究解決,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自主生成學習問題,進行解決問題;教師不斷追問,引發學生的思維向知識的更深處行進。在《年、月、日》的一課教學中,課始老師可以讓學生能夠圈出當天的日子,由日逐漸引發學生能夠向月與年的知識學習,直奔研究的主題;接著組織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觀察、思考與交流,引發學生對于這節節知識的建構。當然,在學習中教師要能夠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追問,外顯學生的思考與體悟。比如:“你為什么這樣想?”“你是怎么想的?”“你還有要補充的嗎?”……教師恰如其分的引導,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自然也能讓學生進行自覺地反思,反思自己在知識中的遺漏與疏忽,進而能夠讓學生不斷深入知識的本質。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促進學生認真傾聽、積極表達、大膽創新……,很好地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而言之,數學知識的學習不能停留于表面,要能夠循序漸進地深入到知識的本質,這樣,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才會有深度,學生的思維也才能夠得到有深度的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認真把握學習素材,深入把握學生的學習規律、思維發展規律,從而能夠在追問的條件下讓學生的數學思考更有深度,讓學習效果達到成功的彼岸。當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不乏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充分發揮好信息化技術手段,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夠更有興趣,有效地提升了課堂學習效果。

猜你喜歡
一節課數學知識深度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我最喜歡的一節課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托馬斯的一節課
導學案設計的邏輯起點:從學出發:以一節課為例,談基于腦的導學案再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