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民眾對遺體捐獻的認知、態度及意愿調查*

2019-08-19 09:23繆群芳葛文杰王艷嶺
醫學與哲學 2019年15期
關鍵詞:捐獻者遺體器官

繆群芳 葛文杰 王艷嶺

人體器官移植被譽為“21世紀醫學之巔”,然而器官供給不足嚴重制約了移植事業的發展[1]。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將死囚作為器官移植供體,民眾自愿捐獻成為器官供體的唯一渠道[2]。我國當前每年約30萬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來挽救生命[3],但僅1萬多人有機會獲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為1∶30[4]。供需矛盾的突出,意味著器官捐贈的需求更為緊迫[5]。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20日,遺體捐獻登記人數僅僅占我國人口的0.01%左右,而實際捐獻的遺體僅占遺體捐獻登記人數的4%~20%[6]。導致遺體標本資源供需嚴重失衡的重要原因與公民遺體捐獻率低有關[7]。浙江省自2010年啟動實施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截止到2019年2月,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已有捐獻登記志愿者2萬余人,累計實現器官捐獻1 106例,挽救3 000多名危重患者的生命,讓1 700余名失明患者恢復光明[8]。浙江省捐贈事業的發展有目共睹,但相對于其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水平,還有長足發展空間。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了解浙江省居民對遺體捐獻的認知、態度、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以期為相關管理部門完善捐贈服務體系,制定相關制度、法規提供數據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19年3月~5月,隨機分層抽樣調查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紹興市、湖州市、嘉興市等11個地區的社區居民作為調查對象,通過現場發放自制問卷、網絡調查等方法共發放1 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 115份,回收合格率92.92%。入組標準:現居住于浙江省的城鎮居民,年滿18周歲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自愿參與本次調研。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調查法,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的設計通過大量文獻檢索,并請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兩輪研討分析,在本次調查前已做預調查并對調查表做相應修改。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和對遺體捐獻的認知、態度和意愿等方面。調查前統一培訓現場調查員。為了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調查過程中一律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現場回收,注意保存。

1.2.2 統計學方法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利用EpiData 3.0軟件建立數據庫并實施雙錄入,數據核對無誤后應用 SPSS 22.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社會人口學統計學資料

共調查浙江省十一個地區共1 115 人。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男性539人(48.34%),女性 576人(51.66%);婚姻狀況:未婚463人(41.52%),已婚610人(54.71%),離異34人(3.05%),喪偶8人(0.72%);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2人 (1.97%),中學或中專230人( 20.63%),大?;虮究?92人(53.09%),本科以上271人(24.31%);職業:學生352 人(31.57%),教師62人(5.56%),醫務工作者 21 人(1.88%),職員239人(21.43%),社工189人(16.95%),國家公務員46人( 4.13%),離退休人員48人(4.31%),個體戶81人(7.26%),其他77人(6.91%);宗教信仰:無宗教信仰860人(77.13%),佛教176人(15.78%),基督教31人(2.78%),伊斯蘭教48人(4.31%);政治面貌:共產黨員236人(21.17%),民主黨派25人(2.24%),群眾372人(33.36%),共青團員482人(43.23%);健康狀況:健康796人(71.39%),一般296人(26.55%),較差23人(2.06%)。結果顯示,男性有遺體捐獻意愿的比率略高于女性(χ2= 15.529,P<0.05);婚姻狀況中單身者(未婚、離異、喪偶)有遺體捐獻意愿的比率略高于已婚者(χ2=20.033,P<0.05);離退休人員遺體捐獻意愿的比率高于在職人員,國家公務員、醫務工作者等遺體捐獻意愿相對較高,教師遺體捐獻意愿相對較低(χ2=46.987,P<0.05);從宗教信仰角度分析,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居民有遺體捐獻意愿的比率略高于佛教(χ2=20.474,P<0.05);在總體人群中,大致呈現出月收入越低,同意遺體捐獻者越多的趨勢(χ2=20.316,P<0.05),見表1。

表1人口學資料與遺體捐獻意愿的相關性(n=1115)

您是否愿意百年之后捐獻出自己的遺體或器官?愿意比例(%)不愿意比例(%)不清楚比例(%)卡方(C)P值性別 男25647.59718.018634.515.5290.000 女26045.16411.125243.8婚姻狀況 未婚23951.65411.717036.720.0330.003 已婚25141.110316.925642.0 離異1955.9411.81132.3 喪偶787.500.0112.5職業 學生16647.25114.513538.346.9870.000 教師2540.358.13251.6 醫務工作者1047.614.81047.6 職員11046.04217.68736.4 社工8746.0168.58645.5 國家公務員2452.21328.2919.6 離退休人員2756.2918.81225.0 個體戶3543.256.24150.6 其他3140.22026.02633.8受教育程度 小學及以下1254.514.6940.99.0020.173 中學或中專11349.13917.07833.9 大?;虮究?7546.48814.922938.7 本科以上11642.83312.212245.0政治面貌 共產黨員11950.42611.09138.614.6300.067 民主黨派624.028.01768.0 群眾17246.25314.314739.5 共青團員21845.58016.718137.8

(續表)

2.2 浙江省居民遺體捐獻認知現狀

結果顯示,浙江省69.5%居民表示對遺體捐獻相關知識了解甚少,20.6%比較了解,十分了解僅占7.1%,甚至有2.8%的居民從未聽過;69.8%居民表示不知道遺體捐獻單位;82.4%的居民不知道遺體捐獻的程序;超過半數以上(58.9%)的居民知道目前遺體短缺的現狀。數據分析顯示,居民遺體捐獻認知現狀對遺體捐獻意愿率均有影響,差異均呈顯著性相關(P<0.05),見表2。

表2遺體捐獻認知現狀與遺體捐獻意愿相關性(n=1115)

你是否愿意百年之后捐獻出自己的遺體或器官?愿意百分比(%)不愿意百分比(%)不清楚百分比(%)卡方(C)P值您了解遺體(器官)捐獻嗎? 從沒聽說過1032.31135.41032.375.8760.000 知道一點30939.912416.034244.1 比較了解13357.8219.17633.1 十分了解6481.056.31012.7您知道捐獻器官要找哪個接收機構嗎? 不知道30739.512816.534344.048.2070.000 知道20962.0339.89528.2您知道器官捐獻的程序步驟嗎? 不知道37841.114215.539943.456.3760.000 知道13870.4199.73919.9您知道目前器官短缺的現狀嗎? 不知道17738.67917.220244.218.6330.000 知道33951.68212.523635.9

居民對遺體捐獻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見圖1。

圖1 遺體捐獻相關知識了解途徑分布

2.3 浙江省居民遺體捐獻態度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55.2%的居民認為遺體捐獻對社會非常有用,僅有0.4%的居民認為遺體捐獻對社會無用;85.8%的居民認為應該提倡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僅有2.2%的居民認為不應該提倡遺體器官捐獻工作;76.6%的居民愿意和自愿捐獻遺體的人探討捐獻遺體的話題;50.3%的居民不贊同在申領身份證或駕駛證的時候進行遺體器官捐獻的意愿登記;65.1%的居民在遺體捐獻是否立法的態度上認為有必要,見表3。

居民認為遺體捐獻者及其家屬應有的回報,見圖2。

2.4 浙江省居民遺體捐獻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

數據顯示,超過半數以上(50.7%)的居民考慮過百年以后捐獻遺體,其中深思熟慮過的居民有134人(12.0%);516人(46.3%)愿意百年之后捐獻遺體,161人(14.4%)不愿意捐獻遺體,438人(39.3%)不太清楚;82.0%居民表示若親人要求捐獻自己的遺體,會支持他的決定;51.2%的居民愿意見證自己親人捐獻遺體的過程,并會通知相關單位接收遺體,但是有177人(15.9%)堅決拒絕;77.0%居民表示若遺體捐獻工作得到法律保護,并且在社會形成一定的風氣,會考慮去捐獻自己的遺體,見表4。

表3浙江省居民遺體捐獻態度現狀(n=1115)

項目計數(名)比例(%)您認為遺體器官捐獻對社會有用嗎? 非常有用61655.2 有用46241.4 無用40.4 不清楚333.0您認為應該提倡遺體器官捐獻嗎? 應提倡95785.8 不應提倡252.2 不清楚13312.0您愿意和自愿捐獻遺體的人探討捐獻遺體的話題嗎? 愿意85476.6 不愿意877.8 不清楚17415.6您是否贊同在申領身份證或駕駛證的時候進行遺體器官捐獻的意愿登記? 贊同55449.7 不贊同56150.3您是否覺得有必要對遺體器官捐獻立法? 有必要72665.1 非常有必要20418.3 沒有必要18516.6如果遺體器官捐獻有了法律保障,并且在社會上形成一定的風氣,您是否考慮去捐獻自己的器官? 會考慮85877.0 不會考慮575.1 不確定20017.9

圖2 捐獻者及其家屬應有何回報的認識構成

結果顯示,影響遺體捐獻意愿的因素從高到低依次為傳統觀念(90.1%),公眾對遺體捐獻程序了解程度低(65.3%),善后問題(34.3%),對醫院不信任(31.8%)、制度問題(30.3%),缺乏合理的補償(27.5%),人情冷漠、缺愛心(18.9%),經濟水平(16.1%),見圖3。

表4浙江省居民遺體捐獻意愿現狀(n=1115)

項目計數(名)比例(%)您考慮過百年之后捐獻遺體嗎? 深思熟慮13412.0 考慮過56550.7 沒考慮過36732.9 不愿意考慮494.4您是否愿意百年之后捐獻出自己的遺體或器官? 愿意51646.3 不愿意16114.4 不清楚43839.3您的親人去世后,親人要求捐贈自己的遺體,您是否愿意捐獻他的器官? 愿意91482.0 不愿意20118.0如果您的親屬申請捐獻遺體,請您做執行人(即見證捐獻的行為、通知相關單位接收遺體),您是否愿意? 非常愿意27724.8 愿意57151.2 拒絕736.6 堅決拒絕17715.9 沒想過171.5

圖3 影響遺體捐獻主要因素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浙江省居民對于遺體捐獻相關知識比較了解僅占20.6%。30.2%的居民知道遺體捐獻接收機構,17.6%的居民知道相關程序??傮w認知程度略低于云南省(了解遺體捐獻48.0%)[9]、河南省(知道捐獻程序31.69%,知道捐獻單位24.77%)[10]調查結果。本研究結果表明,居民對遺體捐獻了解程度的提升能提高遺體捐獻意愿率。同時張淑明等[11]研究也表明遺體捐獻相關知識匱乏是制約我國遺體捐獻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進遺體捐獻首要工作是使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遺體捐獻,可以在不同群體中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立體式、多元化宣傳。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遺體捐獻相關知識的獲取途徑主要是電視廣播(55.2%)、網絡(50.8%)、報紙書刊(42.1%),但是社區、醫學院校和醫院等途徑(12.3%)獲取的較少。說明政府在主流媒體的宣傳業已取得一定成效,而在社區、醫院、學校等場所的宣傳活動需要得到重視和推廣。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您認為遺體器官捐獻對社會有用嗎?”的問題時,96.6%的居民選擇了“非常有用”或者“有用”;“您認為應該提倡遺體器官捐獻嗎?”的問題時,有85.8%的居民選擇了“應提倡”;“您愿意和自愿捐獻遺體的人探討捐獻遺體的話題嗎?”的問題時,76.6%的居民選擇了“愿意”。綜上,浙江省居民總體上對遺體捐獻事業持有積極態度,尊重并崇敬捐獻遺體器官的行為和志愿者。

盡管地方性的法規已頒布并實施,但仍缺乏統一性和權威性。美國于1968年頒布《統一組織捐獻法》(Uniform Anatomical Gift Act,UAGA),它的成功執行使美國的遺體捐獻工作順利開展,滿足了大多數醫學院校的遺體解剖需求[12]。日本于1983年頒布了遺體捐獻法律,使人們對遺體捐獻的概念更能接受,并且能夠更好地去執行捐獻者本人的意愿[13]。調查顯示,有的捐獻者擔心自己的遺體若用于不正當途徑或遭受不妥當處理但卻無法得到法律保障[14]。77.0%居民表示如果有法律保障,會考慮捐獻自己的遺體、器官。

在對“您是否贊同在申領身份證或駕駛證的時候進行遺體器官捐獻的意愿登記?”問題的態度上,超過半數(50.3%)居民表示“不贊同”。有居民表示若將遺體捐獻與駕照聯系起來,會給人不好的心理暗示,造成心理陰影。遺體器官捐獻強調的是主動、自愿原則,在駕照上設遺體器官意向書,其本質上是一種勸說,值得商榷。要尊重公民在不同時期對于捐贈的認知、態度和意愿是有變化的,在真正面臨捐贈時,也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悔捐。補償動因是促進遺體捐獻的積極因素[15],此次通過對捐獻者及家屬應有回報的認識調查表明,44.7%居民認為應該有一定的政策補償,36.7%居民認為應有一定的經濟補償。需要將來在宣傳中,堅定地闡明遺體捐贈遵循自愿無償的原則,國家可以通過對捐獻者的人道補助和榮譽表彰等來表達敬意和尊重,這將有助于在全社會倡導并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調查結果顯示,46.3%居民愿意百年之后捐獻遺體,此結果低于胡冬梅[16](72.3%)調查結果。浙江省作為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綜合素質日益提高的大省,該結果提示遺體捐獻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中國人在儒家思想“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影響下,認為死的理想是“入土為安”、“全尸厚葬”。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傳統觀念(90.1%)是影響遺體捐獻意愿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公眾對遺體捐獻程序了解程度低(65.3%)、善后問題(34.3%)也是主要影響因素。研究表明,越是坦然面對死亡的人,越愿意捐獻遺體[17]。建議加強生死教育,破除封建落后的生死觀念。生死教育是生命倫理教育的一部分,科學死亡觀能轉變落后觀念,推動捐贈事業的發展。本次調查表明,已婚者(41.1%)捐獻的意愿度是比較低,可能傳統文化中更多顧及到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感受,認為捐贈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調查中宗教信仰顯示基督教眾的器官捐獻意愿度相對較高(51.6%),可能與基督教規中的視“死”為新生的生死觀念有關。此次調查關于職業的相關性中,離退休人員捐獻意愿最高。研究結果與張祥等[18]一致。原因可能是離退休之后,對人生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死有更多的認知,會考慮在生命最后階段升華人生價值。其次,醫務工作者、國家公務員等遺體捐獻意愿率也相對較高,原因可能與其受到的高等教育程度有關,更有可能科學認知生死,正確地看待生命的價值。此外,大學生群體遺體捐獻意愿率也相對較高。原因可能是大學生是受傳統觀念影響更小,并具有更科學人生觀和生死觀的一代新人。

捐獻成敗的原因不僅受捐獻者本人生前意愿、法定有權限的家屬及非法定權限家屬影響,還涉及參與捐獻過程的捐獻協調員、紅十字會協調員、醫務人員、醫學倫理人員等。任何一個環節及個人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捐獻結局[19]。調查顯示,在對“您的親人去世后,親人要求捐贈自己的遺體,您是否愿意捐獻他的器官?”問題的意愿上,82.0%的居民選擇“愿意”。在對“如果您的親屬申請捐獻遺體,請您做執行人(即見證捐獻的行為、通知相關單位接收遺體),您是否愿意?”問題的意愿上,51.2%的居民選擇“愿意”。目前,我國法律規定只有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簽字,才可以捐獻,但現實中往往非法定親屬的意見會對法定親屬造成社會、倫理上的壓力[19]。親屬中每個人對捐獻知識儲備的不同,對捐獻態度和意愿的不同都會影響捐贈最終的實施[20]。需要加強提升捐贈各環節的人員對于捐贈的認知高度。遺體捐獻工作不僅對醫學教育、科研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對全社會的影響早已超過了醫療服務的本身,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

猜你喜歡
捐獻者遺體器官
類器官
單采血小板捐獻者獻血不良反應及防范措施分析
ORGANIZED GIVING
肺臟:隱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許集美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榕舉行
提倡捐獻遺體器官 免喪葬費甚好
哥倫比亞默認公民都為器官捐獻者
各界群眾參加陳忠實遺體告別儀式
老年恙蟲病并多器官損害1例
單采血小板捐獻者保留措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