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與其報刊理論的統一性

2019-08-26 02:44王永紅陳振東
新聞前哨 2019年2期
關鍵詞:統一性

王永紅 陳振東

[摘要]本文著重從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基本特點與內部機制角度,結合馬克思主義報刊理論關于報刊使命、本質特征、內部規律等方面,綜合系統與要素具體探討二者的內部聯系。探討二者之間的聯系,對于我國實現“中國夢”必要踐行的“中國精神”的媒體構筑與呈現,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人民報刊理論?黨報理論?精神生產?統一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把握中國精神的科學內涵,并有效構筑呈現、涵化進人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普通百姓心中,尤為重要。因此,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與國際國內復雜環境的背景下,如何使作為精神生產的大眾傳媒,在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理論指導下,創造出利于人民、利于發展的精神產品與精神力量,成為緊迫的現實課題。

一、相關理論回顧

關于精神生產的論述,馬克思在其《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如此表述,“思想、觀念、意識的產生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p>

以觀念形態產品為目的的精神生產,能為人們提供科學知識、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理想信念等,這些都是人類精神生活的直接需要,也是人們進行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現實基礎。另外,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精神生產活動被視為“有產者”、“統治者"及其“文人騷客”們的“特權”,因此融人統治階級觀念思想的精神生產,會對社會管理和國家統治產生作用。

作為現實具體的精神生產,報刊被馬克思看作是“社會輿論的紙幣”、“治人者與治于人者之間的第三種要素",通過反映和傳播社會輿論信息,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制約影響社會。在長期從事報刊活動與工人運動的實踐中,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先后創立了人民報刊理論與黨報理論,這兩種理論對報刊活動的使命與一般規律等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于早期人民報刊思想與后期黨報思想的現實差異,是基于馬克思哲學信仰認識與革命實踐的具體階段產生的。早期馬克思作為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人民報刊思想的育產生主要是用于反封建、促進民主改革。隨著階級斗爭與歷史發展的形勢變遷,在人民報刊思想與工人階級黨報黨刊大量實踐的基礎上,產生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相對成熟的黨報思想。無產階級黨報理論是人民報刊理論的發展與升華,關于報刊基本問題與原則的共性認識是一以貫之的,但又不能把后期的黨報思想看成是早期人民報刊思想的絕對延長,革命實踐的進步與變更勢必影響精神生產一報刊活動的諸多方面。

二、馬克思主義精神生產與其報刊活動基本論述的統一性分析

作為具體實在的精神生產,報刊活動產生的觀念形態產品是新聞信息,它所產生的社會作用與宏觀精神生產的功能一脈相承,同樣是滿足人們精神需要交往基礎,促進社會管理、國家統治。新聞信息這一精神產品在變動中集中產性,同時帶來一種信息勢能。在談到法國二月革命后的情形時,馬克思如此描述:“每一次來的郵件,或從意大利那里,或從德國那里,或從歐洲極東南地區都傳來新的革命消息,支持著,人民的普遍陶醉情.態....顯然,新聞信息精神產品能夠滿足接受者的精神需要。不僅如此,新聞還能滿足人們物質交往與精神交往的需求。在商品經濟社會,“由于交往的異化,不相識的人對每個人都是一個秘密,而整個社會生產又把每個人的利益聯接了起來。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人們需要無限制地獲取新聞?!碑斦劦阶鳛榫癞a品的報刊對社會和國家的積極作用時,馬克思在其《1848至1849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提到,報刊是國家的“第三種權力”。在這里,馬克思強調的是報刊作為一種社會輿論工具的作用,通過反映和傳播社會輿論,可以形成一種無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對社會發揮強大的制約和影響作用,這種力量之大甚至連握有司法、行政大權的統治者也無法抗拒。

馬克思言下的精神生產,是建立在“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的基礎上,聯系密切,且受制于物質生產。然而精神生產的物質性原則表現在新聞與報刊活動上,具體體現在馬克思關于“變動產生新聞”與“有機的報紙運動”的表述之中。馬克思曾談到過:“德國有一句諺語:‘如果周圍空無一物,皇帝也失去敵自己的權力。既然連皇帝這樣的大人物都受這條空無一物規律的支配,本報通訊員更無法逃避這條規律了。如果沒有什么事情,就沒有什么可說的?!鳖愃频脑?,馬克思與恩格斯互相交流新聞時經常談到,他們都把“事實的變動"視為新聞的源泉和特征。鳴其他精神產品不同,新聞要求完全的真實再現,即使是邏輯推理,也要有事實根據,不能有臆想因素摻雜,而像文學作品等精神產品,靈活度則較大,可根據客觀物質實踐活動進行臆想構造。伴隨著新聞真實與新聞時效的博弈,馬克思使用“有機的報紙運動"闡釋新聞客觀反映物質實踐活動的系統性、發展性,他如此說道:“報紙報道新聞的真實性,表現為各位記者從不同的角度、依事件發生的順序進行報道的總和,每篇報道可能會是片面的,甚至有差誤,但是后面的報道會自然糾正前面的差誤?!?因此,作為精神產品報紙呈現新聞,通過循環往復的有機運動,事實才能真實全面地展現??傊?,報紙與新聞作為精神產品,都是源于客觀的物質實踐,并對客觀物質活動進行真實全面地再現。

在精神生產基本規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礎之上,精神生產活動也存在著自身發展的獨立邏輯,它是“思想意識自身運動的方式,是意識形態調整、整理、取舍、改造物質內容的法則”,聯于報刊規律影響因素的闡述中,特別指出不能為階級黨派的壓制而偏離,除此之外影響其規律的因素還包括經濟利益、文化傳統、精神生產工作者的智力水平與偏見等,在與偏離因素博弈取舍中,作為精神產品報刊的獨立生產規律逐漸完善。

三、精神生產視窺中兩種報刊理論的歷史連貫性

人民報刊思想是馬克思早期報刊思想的核心,因為當時的馬克思尚未走出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與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影響的怪圈,沒有用現實的階級關系來分析作為精神生產活動的報刊,因此陷人缺乏現實性與科學性的理想主義的空想迷宮。

猜你喜歡
統一性
建筑的統一性與獨特性的展現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統一性分析
通過“同案不同判”淺議司法統一性問題
新時代背景下綠色包裝肩負的社會責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