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鰻鱺”混養模式研究

2019-08-27 04:31陸珠潤王瓊毓陸文燕貝亦江陳明方周凡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14期
關鍵詞:南美白對蝦鰻鱺密度

陸珠潤 王瓊毓 陸文燕 貝亦江 陳明方 周凡

摘要 [目的]為提高南美白對蝦淡水池塘養殖綜合效益,開展“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鰻鱺”生態混養模式與技術研究。[方法]試驗采用10口池塘(5.33 hm2),共設計3種不同放養密度,其中T1組4口塘(2.00 hm2),放養南美白對蝦45.0萬尾/hm2、羅氏沼蝦30.0萬尾/hm2;T2組2口池塘(共1.33 hm2),放養南美白對蝦60.0萬尾/hm2、羅氏沼蝦15.0萬尾/hm2;T3組4口塘(共2.00 hm2),放養南美白對蝦75.0萬尾/hm2、羅氏沼蝦7.5萬尾/hm2。3組均再放養鰻鱺300尾/hm2。[結果]T1組平均產值25.65萬元/hm2,平均利潤12.75萬元/hm2;各組效益從高到低依次為T1組、T3組、T2組,投入產出比從大到小依次為T1組(T3組)、T2組;各組蝦類養殖整體存活率從大到小依次為T1組、T2組、T3組。[結論]“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鰻鱺”池塘混養是一種可行的養殖模式,推薦以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放養密度1.5∶1,蝦苗總放養密度以75.0萬尾/hm2為宜。

關鍵詞 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鰻鱺;混養;密度

中圖分類號 S962.9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4-008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4.02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Objectiv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freshwater pond culture of Penaeus vannamei Boone,the polyculture model and technology of “Penaeus vannamei+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Anguilla japonica” were studied.[Method]10? ponds? (total area of 5.33 hm2)were used in the test,three breeding densities were chosen.4 ponds(2.00 hm2)were used in T1 group,in which 450 thousands P.vannamei /hm2 + 300 thousands M.rosenbergii /hm2were stocked. 2 ponds (1.33 hm2) were used in T2 group,in which 600 thousands P.vannamei /hm2 + 150 thousands M.rosenbergii /hm2were stocked. 4 ponds(2.00 hm2)were used in T3 group,in which 750 thousands P.vannamei /hm2 + 75 thousands M.rosenbergii/hm2 were stocked.Furthermore,300 fish/hm2 A.japonica was stocked in each group.[Result]The average output value was 256.5 thousands yuan /hm2and the average benefit was 127.5 thousands yuan/hm2 in T1 group. The benefit in each group ranked as T1>T3>T2,the outputinput ratio ranked as T1=T3>T2,and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shrimps ranked as T1>T2>T3.[Conclusion]The polyculture model of “P.vannamei+M.rosenbergii+A.japonica” was feasible,and the suitable breeding density ratio of P.vannamei to M.rosenbergii was 1.5∶1? and total breeding density? of total shrimps was 750 thousands/hm2.

Key words Penaeus vannamei;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Anguilla japonica;Polyculture;Density

作者簡介 陸珠潤(1984—),女,浙江象山人,工程師,碩士,從事水產養殖技術推廣。*通信作者,高級工程師,博士,從事水產養殖和水產飼料營養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1-24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浙江省重要的養殖蝦類品種。據《2018年中國漁業年鑒》統計,2017年全省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產量分別達到10.96萬和1.73萬t[1]。近年來,因苗種、病害、氣候以及傳統高密度養殖模式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池塘南美白對蝦單養模式風險逐年增加[2-4],增產增收效果不明顯,影響了養殖戶對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信心,制約了產業健康發展。筆者開展南美白對蝦單養池塘中混養羅氏沼蝦,同時套養鰻鱺(Anguilla japonica)試驗,并對放養密度和養殖技術進行研究與優化,旨在提高蝦類池塘養殖的綜合效益,并為南美白對蝦淡水池塘養殖模式的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場概況

養殖試驗地點位于浙江省嘉善縣惠民街道明方家庭農場。試驗池塘共10個,總面積5.33 hm2,水位1.5 m左右。每個養殖池塘配增氧機2臺(1.5 kW)。養殖水源水質良好,建有單獨的進排水系統。養殖場地和水質條件符合《無公害農產品 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T 5361—2016)、《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NY 5051—2001)要求。

試驗基地另建設面積2 000 m2的暫養池,暫養池水深0.8~1.0 m,池面用鋼管搭棚,蓋塑料薄膜保溫,用于蝦苗標粗與暫養。

1.2 養殖試驗設計

1.2.1 密度設計。試驗共設置3個組,開展不同密度的南美白對蝦(初始規格0.8~1.0 cm/尾)、羅氏沼蝦(初始規格1.0 cm/尾)以及鰻鱺(約50 g/尾)的養殖對比試驗。其中,T1組4口塘(共計2.00 hm2),放養南美白對蝦45.0萬尾/hm2、羅氏沼蝦30.0萬尾/hm2,密度比為1.5∶1;T2組2口塘(共計1.33 hm2),放養南美白對蝦60.0萬尾/hm2、羅氏沼蝦15.0萬尾/hm2,密度比為4.0∶1;T3組4口塘(共計2.00 hm2),放養南美白對蝦75.0萬尾/hm2、羅氏沼蝦7.5萬尾/hm2,密度比為10.0∶1。以上3種處理的池塘中均再放養鰻鱺300尾/hm2(表1)。

1.2.2 苗種選擇。①該試驗中南美白對蝦苗種共計320萬尾,于2018年4月5日從海南省購入(海南省水產研究所SPF苗),在基地的溫棚暫養。暫養期間投喂白對蝦0號商品料為主,輔以投喂蝦片。第1天飼料投喂量為每萬尾蝦苗5 g,每天投喂量增加10%,暫養28 d后于5月上旬分養于大塘。②羅氏沼蝦“南太湖2號”,于4月22日從浙江湖州購入,在基地的溫棚暫養。暫養期間24 h持續增氧,隔日添加3~5 cm新鮮水,投飼飼料以對蝦0號商品料為主,輔以投喂蝦片。第1天飼料投喂量為每萬尾蝦苗5 g,每天投喂量增加10%,暫養18 d后于5月中旬分養于大塘。另外,于6月下旬統一放養本地購買的鰻鱺苗到大塘,放養密度為300尾/hm2。

1.2.3 投飼管理。蝦類放養后,每天投喂2次,分為07:00和16:00投喂,投喂優質南美白對蝦商業配合飼料,下午投喂量約占全天投飼量的60%;投喂池塘四周為主,日間向稍深水域投飼,夜間向稍淺水域投飼。同時,根據天氣、水質、吃食情況及蝦的生長蛻殼情況等靈活掌握。因為羅氏沼蝦的活動與攝食能力相對弱于南美白對蝦,因此投喂量以2.0~2.5 h 吃完為宜。鰻種投放后無需對其單獨投喂,以水體中病死蝦、蝦殼、殘餌等為食。每10~15 d在飼料中輪換添加VC、大蒜素等藥餌,以增強養抗應激和抗病力。

1.2.4 水質管理。養殖前期以淺水為好,每隔10 d注水10~15 cm深,直到水位達1.3 m以上;養殖中后期,每隔3 d注水7~8 cm深,直至池塘水位達到1.5 m以上時,保持水位。養殖期間,定期換水,每隔15 d潑灑有益菌(前期選用酵母菌、乳酸菌為主的EM菌,中后期選用以光合細菌為主的復合菌制劑)、有機肥等調水劑;適時增氧,晴天中午啟動部分增氧機,后期夜晚要啟動全部增氧機,保持池水溶氧量維持在5 mg/L 以上,池塘底層溶氧量在3 mg/L以上。

2 結果與分析

該養殖試驗根據蝦類的生長、市場行情和天氣狀況等進行起捕。7月上旬南美白對蝦養成用地籠捕撈;羅氏沼蝦自9月上旬起用網進行分批輪捕,捕大留小;套養鰻鱺則在10月中旬干塘時捕獲銷售。

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不同放養密度的投入與產出效益情況分析見表2。由表2可知,當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放養密度為1.5∶1時(T1組),平均成本為12.90萬元/hm2,共收獲南美白對蝦6 900 kg、羅氏沼蝦5 400 kg,另產出鰻鱺105 kg;平均產值25.65萬元/hm2,投入產出比為1∶1.99,平均利潤12.75萬元/hm2。當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放養密度為4.0∶1時(T2組),平均成本為11.93萬元/hm2,共收獲南美白對蝦5 150 kg、羅氏沼蝦2 300 kg,另產出鰻鱺60 kg;平均產值23.25萬元/hm2,投入產出比為1∶1.95,平均利潤11.33萬元/hm2。當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放養密度為10.0∶1時(T3組),平均成本為11.81萬元/hm2,共收獲南美白對蝦9 000 kg、羅氏沼蝦2 250 kg,另產出鰻鱺105 kg;平均產值為23.55萬元/hm2,投入產出比為1∶1.99,平均利潤11.75萬元/hm2。3組平均利潤從大到小依次為T1組、T3組、T2組,各組投入產出比從大到小依次為T1組(T3組)、T2組。

從表3可以看出,南美白對蝦養殖存活率為54.1%~62.0%,其中T1組南美白對蝦養殖存活率最高;產出的南美白對蝦平均規格則以T1組最高,T3組最低。各組羅氏沼蝦的養殖存活率為60.1%~88.5%,T3組明顯高于其他2組,產出羅氏沼蝦的平均規格則隨著其放養密度的降低而逐漸提高。試驗結束時,2個池塘蝦類總存活率為57.2%~62.5%,其中T1組最高,T3組最低;各組平均飼料系數從高到低依次為T1組、T2組、T3組。

3 討論

目前已有的南美白對蝦池塘混養模式包括蝦-鱉混養[5]、蝦-魚混養[6-7]、蝦-魚-鱉混養[7]、蝦-蟹[8]、蝦-魚-貝混養[9]等。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混養近年來也有相關報道:曹永軍等[10]指出,2種蝦按7∶1的比例搭配放養,總放養量為120萬尾/hm2時,經濟效益最佳(43 650元/hm2);沈亦軍等[11]報道,當蝦苗總放養量為60萬尾/hm2時,2種蝦的放養比例在1.0∶1~1.5∶1時養殖效益最佳(87 315元/hm2),這與該試驗結果相似。該試驗在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混養的基礎上,再適當套養鰻鱺,3組平均利潤分別達到12.75萬、11.33萬和11.75萬元/hm2,其中蝦類總放養密度為75.0萬尾/hm2,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放養密度為1.5∶1的養殖效益最高,投入產出比最佳。目前,嘉善地區池塘單養南美白對蝦的存活率一般在50%左右(放養密度為75萬尾/hm2),平均效益約9.00萬元/hm2;單養羅氏沼蝦的存活率一般在55%左右(放養密度為67.5~75.0萬尾/hm2),平均效益為7.50萬元/hm2。該試驗采用3種不同放養密度混養,各處理組的存活率和平均效益均高于南美白對蝦或羅氏沼蝦單養模式,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Burford等[12]認為,從餌料和對蝦糞便中釋放到水體中的有機氮,因其生物利用率低,在池塘中逐漸積累,對南美白對蝦池塘的水質狀況產生不利影響。該試驗發現,通過開展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鰻鱺混養,適當降低蝦類養殖密度,保持水體養殖容量整個養殖期間水體清潔優質,未出現嚴重養殖病害,養殖效益提升明顯。這可能與雜食性的羅氏沼蝦在混養系統中起到“清道夫”的作用有關,其攝食病死對蝦和殘餌,一方面切斷了病原傳播鏈,有效控制了南美白對蝦病害的發生概率[10]。通過蝦類混養能有效降低水體中氮的含量,減少浮游動物生物量,提高浮游植物多樣性,促進養殖水體藻相穩定,有效改善了養殖水環境[13-14]。鰻鱺作為一種溯河洄游性魚類,其性情兇猛,貪食好動[15];目前常見的網箱養殖或集約化池塘,因養殖品種單一、密度較高,存在水環境污染和漁藥不規范使用的隱患[16]。該試驗將鰻鱺以低放養密度的形式引入到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的混養系統中,充分發揮其對病死或體弱瀕臨死亡的對蝦捕獲吃食效果,在增強對蝦的活動能力的同時,又提高了單位池塘的產出效益。

該試驗結果表明,在淡水池塘中開展“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鰻鱺”模式是一種可操作性較強、養殖效益較好的生態混養模式,可以有效避免2種蝦類單養的養殖風險,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以每公頃放養南美白對蝦45.0萬尾、羅氏沼蝦30.0萬尾(密度比1.5∶1),并套養鰻魚種300尾的混養比例較為適宜。該養殖模式與試驗結果可為淡水南美白對蝦產區養殖方式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2018年中國漁業年鑒統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

[2] 李志斐,王廣軍,謝駿,等.對蝦混養技術研究進展[J].水產科學,2017,36(5):683-687.

[3] 施慧,許文軍,謝建軍,等.舟山地區大棚凡納濱對蝦生長緩慢病因的調查分析[J].中國水產科學,2017,24(2):387-394.

[4] 陳智慧,郝貴杰,杭小英,等.影響南美白對蝦苗種質量的關鍵因素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9):126-127,133.

[5] 戚正梁.南美白對蝦與中華鱉生態高效混養的多種模式及其關鍵技術[J].水產養殖,2016(9):41-42.

[6] 劉慶明,駱大鵬,邱名毅,等.虱目魚與南美白對蝦生態高效混養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4):100-102.

[7] 華建權,陳賢龍.南美白對蝦池塘套養名優品種調查與研究[J].漁業致富指南,2012(7):52-55.

[8] 梁志輝,王志成,楊家林,等.鋸緣青蟹大眼幼體與凡納濱對蝦混養試驗[J].水產科學,2007,26(11):606-609.

[9] 遲曉,黃佳祺,王學勃.海水池塘蝦魚貝蟹綜合生態立體混養試驗[J].河北漁業,2007(4):27-28.

[10] 曹永軍,張敏,董喬仕,等.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高效養殖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1):118-119,141.

[11] 沈亦軍,朱邦科,徐開崇,等.南美白對蝦與羅氏沼蝦池塘套養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7(17):231,241.

[12] BURFORD M A,WILLIAMS K C.The fate of nitrogenous waste from shrimp feeding[J].Aquaculture,2001,198(1/2)∶79-93.

[13] 李志斐,李家磊,王金林,等.混養鯪對凡納濱對蝦養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8,47(1):126-133.

[14] 徐秀林.南美白對蝦養殖池混養青蝦試驗[J].水產科技情報,2014,41(5):272-274.

[15] 包特力根白乙.中國鰻鱺養殖產業發展及市場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1):249-251.

[16] 陳紅,劉邦輝,方彰勝,等.三種不同的養殖模式對日本鰻鱺生長性能及養殖水質的影響[J].廣西農學報,2015,30(5):46-50.

猜你喜歡
南美白對蝦鰻鱺密度
泥鰍魚
泥鰍魚
神秘的鰻鱺
雙茬溫棚對蝦養殖新模式
微生態制劑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中的應用
TBBPA對美洲鰻鱺谷胱甘肽代謝相關指標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