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19-08-30 03:13屈美清
總裝備部醫學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神經內科狀況護理人員

屈美清

永州市中心醫院北院神經內科 湖南永州 425001

神經內科疾病的病情狀況比較復雜,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治療,在患者住院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從而使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使患者滿意度提高,有利于醫療糾紛的發生明顯減少[1-2]。本文主要探究在神經內科護理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20 例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60 人。兩組男女人數之比分別為33:27、31:29;兩組患者年齡分別為(52.14±9.10)歲、(55.36±9.08)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加強對觀察組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1.2.1 治療前心理護理干預:開始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的形式將患者情況掌握,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有:患者的家庭狀況、愛好、興趣、教育程度及工作狀況等,按照患者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經濟狀況、社會背景等,合理的調整護理計劃,增強護理的針對性,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護理的語言和方式,促進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和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此外,還需要向患者發放宣傳手冊,對相關的科教視頻組織患者進行觀看,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解答。如果患者存在較大的心理顧慮,需要對其實施全面的心理疏導。

1.2.2 治療中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將操作配合工作做好,應當經常詢問患者的感受,一方面能夠將不良并發癥及時發現,另一方面能夠發揮鼓勵、安慰的作用。使噪音污染盡可能的減少,患者接受治療的環境應當小于30 分貝,從而使患者保持放松狀態。

1.2.3 治療后心理護理干預:(1)對治療信息進行及時反饋:完成相關治療操作以后,護理人員需要將治療情況在第一時間內告知患者。在治療期間肯定患者的配合,促進患者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操作。(2)對患者進行積極鼓勵,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幫助患者將其抑郁狀態擺脫。治療后多數患者會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抑郁狀態,受此心理狀態的影響,會導致患者出現易怒、厭食及失眠等不良狀況,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會背景、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心理狀態及實際病情狀況等,以便給予患者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持,促進患者提高治療信心,使患者對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積極配合,從而促進患者疾病迅速恢復。

1.3 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不良心理狀況改善及護理滿意度情況。其中心理狀況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標準[3]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表示方法為“[n(%)]”和“(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χ2”和“t”,用P <0.05表示結果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觀察組焦慮情緒和抑郁情緒改善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比較兩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s,分)

表1:比較兩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s,分)

檢查指標 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P SAS評分干預前 59.47±3.34 58.22±4.06 2.142 >0.05干預后 40.15±4.27 49.45±5.01 13.105 <0.05 SDS評分干預前 56.34±3.16 55.16±4.36 2.564 >0.05干預后 41.46±2.09 49.31±3.11 11.012 <0.05

2.2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P<0.05),見表2。

表2: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n(%)]

3 討論

神經內科主要對周圍神經病、三叉神經痛、腦部炎癥性疾病、偏頭痛及各種腦血管疾病進行診治,并且和心理科聯合診治失眠、神經衰弱等功能性疾病。神經科可以將脊髓、肌肉、神經及腦部疾病檢查出來。因疾病種類存在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所以神經內科患者多存在十分復雜的病情狀況,且多數患者會出現神經功能損傷情況,所以必須對神經內科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在臨床不斷運用和推廣新型護理模式的影響作用下,在護理患者疾病健康需求的同時,還應當護理患者的心理健康[4]。

大多數神經內科患者有功能障礙情況存在,且生活無法自理,使得患者的家庭負擔明顯增大,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精神壓力,使得各種不良情緒出現,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5]。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密切溝通和交流,對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將合理的護理計劃制定出來,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使患者的各種不良情緒有效緩解,增強治療信心,積極配合各項診療和護理工作,從而促進患者疾病得到迅速恢復。對神經內科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在促進治療效果有效提高的同時,還能夠使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殘率降低,有利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效提高[6]。

本文通過探究在神經內科護理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數據指出,干預前,兩組SAS、SDS 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 評分(40.15±4.27)分、SDS 評分(41.25±2.19)分均較對照組(49.45±5.01)分、(49.31±3.11)分低(P<0.05),表明心理護理干預方法的運用能夠促進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96.67%)較對照組(83.33%)高(P<0.05),表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的滿意度提高。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護理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后,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以外,還能夠促進患者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使患者更好地配合相關護理和治療工作,其臨床價值十分顯著。

猜你喜歡
神經內科狀況護理人員
BOPPPS教學模式在全科住院醫師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聲敏感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調查
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區護理人員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
神經內科患者焦慮與抑郁癥狀的臨床研究
系統護理干預在神經內科對腦卒中護理中的應用探討
護理管理者如何保護和調節護士的身心健康
護理人員獎500被批“寒酸”
2019年中國國際收支狀況依然會保持穩健
重癥監護病房護士的壓力源分析及應對方式
安全感,你有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